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汉宗庙刍议焦南峰 马永嬴2011-11-22 16:35:40来源:考古与文物(西安)1999 年 06 期第 5058 页【英文标题】A Tentative DiscussionontheAncestralShrinesoftheWestern Han Dynasty (Abstract) Jiao NanfengMa Yongying【作者简介】焦南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永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内容提要】 The ancestral shrines werebuiltby theancientemperorsand dukes to be used as special places to offer sacrificestotheir ancestors. Basedonsomehistoricaldocumentsandarchaeologicalmaterials, thewritersattemptstoofferdiscussions on categories of the Westem Han ancestralshrinesand its division of time. . Di (emperor) shrines: built for the emperors. 1.Jing (capital)shrines: builtinthecapitalcityChangan and within the city limit. 2.Yuan(原)shrines: bulit another shrinefortheemperor who had a main shrine in the capital. 3.Ling (mausoleum) shrine: built closetothetombsofthe shrine owners. 4.Jun(prefecture),Guo( stateofduke) shrines: shrinesbuilt by Jun or Cuo for emperors. .Huang shrines huang here refers tothetitleassumedbyan emperors father when their sons became emperors inthereign including Taishanghuangfather of EmperorGaozu, LiuJinfather of Emperor Xuandi, and Liu Kangfather of EmperorAidi. Its Subcategoriy is as above. . Hou (empres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shrines These shrines were built for the empresses andconcubineswho were not buried together with the emperor ThethreestagesofestablishingandabandoningtheWestern Han ancestral shrines: The first stagecoverstheperiodofEmperorGaozu, Emperor Huidi, and Emperor Shaodi. The characteristics oftheshrines during this stage are revealed tobethesuccessorsbuildingtheshrinesfor theirancestors theHuangandemperor. Stage two includes the times of EmperorWendi, Jingdi, Wudi, Zhaodi, andXuandi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heemperors building their own shrines while still alive. The last stage falls after thetimesofEmperorYuandiand Chengdi. The characteristics showed the beginningoftheWestern Han to stangdardize the systems ofrunningancestralshrines by observingConfucianism. However, thepracticeexperienced constant prevailing and abandoning untilWangmangs uprising which overtherew the Westem Han Dynasty. Summery of the discussion: 1.The Western Hanancestralshrinesweremostlybuiltnearbytheemperorsmausoleums. Thiskindofmausoleumshrines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layout ofshrinesas is recorded in some historical books. It is alsodifferentfrom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severalshrinesatthesamespot shown in the Yongcheng Site of Satate Qin oftheSpringand Autumn Warring State Period. 2.The Western Han ancestral shrines werescatteredinadisorderly way. 3.The Western Han Dynasty emperors, from Wendi to Xuandi, all built shrines during their lifetime. 4.In the Western HanDynasty, notonlyEmperorGaozufollowed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of the Xia, the Shang, andthe Zhou to build a shrine for his father, therewerealsoemperors who built shrines for theirparentswhohadneverbeen in the reig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stern Hanancestralshrinesreveal thattherulersfollowedthetraditionalpracticebuilding shrines,butatthesametimemadechangesinaccordance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times. 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等为祭祀祖先而专门建立的礼制性建筑。白虎通宗庙曰:“缘生以事死,敬亡君事存,故欲立宗庙而祭之。”又曰:“宗者,尊也。庙者,貌也。象先祖尊貌也。”宗庙起源于何时,难以确述。据说在尧舜时就有了较规整的宗庙制度。郑玄注礼记王制引礼纬稽命徵云:“唐虞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杜佑通典卷四十七亦曰:“唐虞立五庙”。夏代基本承袭此制,仍为五庙,殷商则增为六庙,至西周时又发展为更加成熟的七庙制,“周以后稷、文、武特七庙,后稷为始,与文王为太祖,武王为太宗”。(注:白虎通宗庙,中华书局,1994 年 8 月第 1 版。)此后,七庙制基本上成为天子宗庙的定制。儒家经典礼记王制总结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注:文献虽然有大量记载,但目前考古发掘中尚未见到公认的夏商周三代的宗庙遗址。)春秋战国是所谓“礼乐崩坏”的时代,当时各诸侯国的宗庙制度可能不一定遵从此制。1982 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陕西凤翔马家庄遗址时,发现了一组春秋秦的宗庙建筑遗址,其仅由 3 座庙宇组成, 即位处北部正中、座北向南的祖庙,位于其南侧居左(东)的昭庙和居右(西)的穆庙(注:陕西省雍城考古队:风翔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5 年 2 期。)。秦统一六国建立帝国后, 秦始皇将咸阳城中的信宫改为极庙,以象天极;始皇殁,秦二世又将之改为始皇庙,奉为帝者太祖之庙。但未及后续,秦即覆亡。西汉立国后,因统治集团信奉“黄老之术”,故对儒家所提倡的宗庙礼仪制度并不重视,其宗庙制度亦未严格按照儒家礼仪要求实行。蔡邕总结道:“汉承亡秦灭学之后,宗庙之制,不用周礼。每帝即(位)世,辄立一庙,不止于七,不列昭穆,不定迭毁。”(注:后汉书祭祀下注引袁山松书,中华书局,1965 年 5 月第 1 版。)元、成时虽根据儒家规范制定过宗庙制度,但却时兴时废,屡次反复,并未贯彻始终。总之,纵观西汉一朝庙制可概括为每位皇帝均有专庙。因此,其宗庙相对而言种类比较多,立废变化不定。下面笔者拟针对此作一探讨。 一、西汉宗庙的种类根据史书记载,笔者以为西汉一朝的宗庙大致可分以下三大类:(一)帝庙即指为曾经登基称帝治国者所建立的庙宇。主要包括为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共十一代君主在京城长安或其陵旁,以及郡、国建立的庙宇。1.京庙,即指在京城长安或其附近所立庙宇。史记、汉书等史籍中多处提及“高庙”(恕不在此赘述),说明高祖死后惠帝为其建有庙宇。其具体位置据晋灼注引三辅黄图云:“高庙在长安城门街东。”刘庆柱先生经过实地调查认为:“高庙应在长安城内,安门大街以东,长乐宫西南。约在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乡西叶寨村东南”。(注:刘庆柱:西汉十一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 7 月第 1 版。)这与文献记载是基本吻合的。汉文帝庙名曰“顾成庙”,修建于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 176 年)。其位置据汉书文帝纪服虔注:“庙在长安城南”。长安志唐京城在记述唐长安城休祥坊时提到“有汉顾成庙遗址,庙北汉奉明园。”奉明园是遭“巫蛊之祸”遇害的史皇孙夫妇的陵园,其地点大约“在今西安市玉祥门以西一公里左右,位于大庆路以北的西安仪表厂和西安电缆厂附近”。(注:刘庆柱:西汉十一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 7 月第 1 版。)顾成庙既在奉明园之南,亦应在今玉祥门西约一公里,大庆路以北处。此地距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东北隅的文帝霸陵较远,而距汉长安城相对较近,因此,应当将之归为京庙。2.原庙,即在京城已建有正庙的基础上另外再建的庙宇。据汉书记载,高祖死后,惠帝即位居于未央宫,为便于朝见居住在长乐宫的吕太后,惠帝下令在武库以南修筑一条跨越安门大街的复道。奉常叔孙通闻知此事后,便向惠帝提出异议,认为这是子孙“乘宗庙道上行”。因为当时有一种祭祀仪式叫作“月游衣冠”,即每月定时将先帝生前穿戴的衣冠自其陵园内的陵寝中取出,奉送至长安城里的宗庙中一游。而此仪式的路线正好经过安门大街,故此,身为主管王朝礼仪官员的叔孙通才有此议。惠帝闻言不知所终,叔孙通为其出谋曰:“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宗庙,大孝之本。”于是,惠帝四年(公元前 191 年)“诏有司立原庙”。 (注:汉书叔孙通传,中华书局,1962 年 6 月第 1 版。)此原庙的位置应在高祖长陵附近。另外,惠帝五年(公元前 190 年), 又将高祖在家乡修建的行宫沛宫改为高祖原庙。如此则惠帝在长安建有高祖庙的基础上,又在高祖陵旁和其家乡为其各建了一座原庙。尔雅曰:“原者,再也。”原庙即在正庙之外再建的庙宇。它虽然有的也建在远离京城的地方,但其仍是皇帝代表皇室正统供奉祭祀的祖先宗庙,因此,它有别于诸侯王或地方官吏供奉祭祀的郡、国宗庙。3.陵庙,即建在庙主陵旁的庙宇。建在长陵侧旁的高祖原庙根据所处位置分类,实际亦应算作陵庙,但由于属于正庙之外的再建庙宇,因此,我们将之归于原庙。汉书景帝纪载: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 156 年)“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另外,同书中还多处提及元、成时惠帝庙的废弃、复立等情况,说明惠帝虽享国日浅,英年早逝,但其后继者仍为其立庙祭祀。惠帝庙据三辅黄图宗庙记载:“在高帝庙后”,长安志引关中记云:“惠帝庙在高庙之西”。有人据此认为惠帝庙应在长安城中高庙之西,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典籍既言惠帝庙在高庙后,说明二者相距不远。根据当时京城长安附近的渭河上只有一座桥梁的交通情况来看,惠帝衣冠出游的路线亦应与高帝相同,如此则又出现了后世子孙“乘宗庙道上行”的情况,除非惠帝的后继者亦为其在陵旁再建原庙,然史书却无片语记载。又加之惠帝安陵紧邻长陵西侧。因此,笔者以为惠帝庙应在长陵旁的高帝庙之西安陵附近较为合理。 史记孝景本纪载:景帝“中四年(公元前 153 年)三月, 置德阳宫”。集解瓒曰:“是景帝庙也。帝自作之,讳不言庙,故言宫。”西汉会要引西京故事:“景帝庙号德阳”。因此,德阳宫即景帝庙,其具体位置史书阙载,许多学者认为可能在景帝阳陵附近。汉武帝庙名“龙渊宫”,修建于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 132 年)。据水经注渭水载:“成国渠,其渎上承汧水于陈仓东,东迳眉及武功槐里县北,又东迳汉武帝茂陵南,陵之西北一里,即李夫人冢,冢形之成,世谓之英陵。故渠又东迳茂陵县故城南,故渠又东迳龙泉北,今人谓之温泉,非也。渠北坂即龙渊庙。故渠又东迳姜原北,渠北有汉昭帝陵,东南去长安七十里。”这说明武帝庙的位置大约在茂陵东侧附近。汉书文帝纪如淳注曰:“昭帝庙号徘徊”。同书王莽传记载:地皇二年(公元 21 年)“(王)莽坏汉孝武、孝昭庙,分葬子孙其中”。据此可以推断昭帝庙当与武帝庙相距不远,应当在平陵附近。关于宣帝庙的位置学者们一直分歧较大,三辅黄图认为:“宣帝庙,号乐游,在杜陵西北。”长安志引关中记云:“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园,立庙于曲江池北,名曰乐游庙,因葬为名。”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七引天文要录按黄图有“宣帝立庙曲池之北,即今升平坊内基址是也”之语,另太平寰宇记云:“乐游原在升平坊”。唐长安城升平坊在今西安电影制片厂附近,因此有学者研究认为此地距宣帝杜陵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而汉书韦玄成传载:元帝丞相韦玄成在一份奏章中提到“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因而,此庙显然不是宣帝庙。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宣帝杜陵东北 400 米处发现一处西汉建筑遗址, 遗址有规模较大的夯土台基,并出土了大量汉代砖瓦,还有朱雀、青龙等纹饰的空心砖,“长乐未央”、“长生无极”文字瓦当等。遗址东西两则,各有一条南北向大路分别通往宣帝陵和王皇后陵的陵园及寝园。有人据此推测,这里可能是汉宣帝杜陵陵庙遗址。(注:刘庆柱:西汉十一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7 月第 1 版。)但无论宣帝庙在西影厂一带还是在杜陵近旁,皆相对距长安城较远,而距宣帝杜陵较近。因此,我们将之归于陵庙。汉书哀帝纪有“孝元庙铜龟蛇铺首鸣”的记载,说明元帝有庙。同书元后传载:王莽篡汉后,“堕坏孝元庙,更为文母太后起庙,独置孝元庙故殿以为文母纂食堂,既成,名曰长寿宫”。这说明长寿宫与元帝庙基本上处于同一地点。长寿宫是王莽为王太后建的陵庙,元后传明确记载王太后死后合葬渭陵,因此,元帝庙当在渭陵附近。三辅黄图云:“成帝庙,号阳池。”何清谷先生认为成帝庙应在成帝延陵附近(注: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1995 年 10 月第 1版。)。至于汉哀帝是否有庙,史无确载。后汉书邓禹传提到:建武二年(公元 26 年),邓禹将兵击溃赤眉军,进驻长安后,“率诸将斋戒,择吉日,修礼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诣洛阳,因循行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神主是指安放在宗庙中的死者牌位,所谓“庙以藏主,以四时祭”。西汉时只有在举行袷祭和禘祭大礼时未毁庙的先帝神主才“皆升合食太祖”,(注:后汉书祭祀下,中华书局,1965 年 5 月第 1 版。)因此,邓禹所收十一帝神主除已毁庙者外,应当是在其各自庙中收取的。另外,西汉在成帝以前除因亲尽而毁庙的皇帝外,均有专庙,绝无多位皇帝共用一庙者。依此来看,哀帝似乎应当立有庙宇。宋人徐天麟在撰西汉会要卷十二宗庙时即将“孝哀庙”列在其中。汉平帝死后,王莽“奏尊孝成庙曰统宗,孝平庙曰元宗”。(注:汉书王莽传上,中华书局,1962 年 6 月第 1 版。)另王莽篡汉后曾下诏曰:“其(汉室)园寝庙在京师者,勿罢,祠荐如故。予以秋九月亲入汉氏高、元、成、平之庙。”(注:汉书王莽传中,中华书局,1962 年 6 月第 1 版。)由此可见,平帝庙确实是存在的。至于哀、平二帝庙的位置,根据此前惠、景、武、昭、宣、元、成诸帝均在陵旁立庙的情况来看,亦应当在其陵旁。4.郡、国庙,即郡和诸侯王国都所立先帝宗庙。依据文献记载,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等被奉为祖、宗者还在一些诸侯国、郡建有宗庙。史记高祖本纪载:惠帝即位后,“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景帝时,丞相申屠嘉曾向景帝上奏“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景帝“制曰可”。(注:汉书景帝纪,中华书局,1962 年 6月第 1 版。)这样以来,文帝被尊为西汉王朝帝者太宗之后,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宗庙。本始二年(公元前 72 年),宣帝“欲褒先帝”,“尊孝武庙为世宗庙”,并令“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注:汉书宣帝纪,中华书局,1962 年 6 月第 1 版。)史书中也多有郡、国宗庙情况的记载: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 148 年)“临江王荣坐侵太宗庙地, 征至中尉,自杀。”(注:汉书景帝纪,中华书局,1962 年 6 月第 1 版。)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 年)“辽东高庙灾”。 太始四年(公元前 93年)“赵有蛇从郭外入邑,与邑中蛇群斗孝文庙下”。(注:汉书武帝纪,中华书局,1962 年 6 月第 1 版。)本始四年(公元前 70 年)宣帝有诏曰:“乃者地震北海、琅琊,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注:汉书宣帝纪,中华书局, 1962 年 6 月第 1 版。)(二)皇庙所谓“皇”者是指自己虽未称帝治国,但因其后世子孙登基称帝而给其追冠皇帝名号者,包括高祖之父太上皇、宣帝之父史皇孙刘进、哀帝之父定陶共王刘康。1.京庙 汉书高帝纪载:高帝六年(公元前 201 年)尊其父太公为太上皇。十年“太上皇崩,葬万年”,但是否在长安为其立庙却未提及。然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景帝时)内史府居太上庙壖中,门东出,不便,(晁)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的记载。稍晚成书的三辅黄图还明确记载了太上皇庙的具体位置“在长安西北长安故城中,香室街南,冯翊府北”。这说明高祖为其在京城建有庙宇。汉书师丹传:哀帝即位后“追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并于建平二年(公元前 5 年)“为共皇立庙京师”。2.原庙三辅黄图宗庙记载:“太上皇有寝庙园、原庙”。汉书元帝纪亦云:建昭五年(公元前 34 年)“复太上皇寝庙园、原庙”。前文已述,韦玄成曾明言太上皇居陵旁立庙。因此,我们认为太上皇原庙应在位于今陕西西安市阎良区振兴乡昌平村与富平县吕村乡姚村的太上皇陵附近。3.陵庙前文已述,太上皇原庙位置在其陵园附近,也就是说太上皇原庙即其陵庙,此不复述。另据汉书唳太子刘据传载:宣帝即位后先追谥其父陵园为“悼园”,后又给其父上尊号曰“皇考”。元康五年(公元前 61 年)“夏五月,立皇考庙”。(注:汉书宣帝纪,中华书局,1962 年 6 月第 1 版。)后汉书祭祀下载:“孝宣皇帝以孙后祖, 为父立庙于奉明,曰皇考庙,独群臣侍祠。”因此,皇考庙为史皇孙刘进陵庙。其位置应在今西安市玉祥门以西约一公里大庆路北西安仪表厂和西安电缆厂附近的史皇孙奉明园近旁。4.郡、国所立宗庙汉书高帝纪载:太上皇死后,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同书元帝纪:初元二年(公元前 47 年)元帝有诏曰:“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这说明诸侯国和郡皆建有太上皇庙。(三)后庙主要指给因各种原因未能与先帝合葬的后妃修建的庙宇,包括文帝母薄太后、昭帝母钩弋夫人、宣帝许皇后、元帝王皇后。西汉合葬帝陵的皇后究竟是与皇帝合用一座庙宇拟或单独建有庙宇呢?史无明载。但汉书韦贤传在叙述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 28 年前 25 年)复太上皇寝园时提到“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并食于太上寝庙如故”。昭灵后为高祖母,太上皇妻,余二人分别为高祖兄、姊。这段文字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当时昭灵后与太上皇共用一座庙宇,且立庙之初即如此。另太平御览引东观汉记曰:“中元元年(公元 56 年)十月,甲申,使司空冯鲂告祠高祖庙,吕太后不宜配食,以薄太后配,迁吕太后于园,四时止祭。”依此来看吕太后的神主原是放在高祖庙中的,也就是说吕后也与高祖合用一座庙宇。既然如此,后世合葬帝陵的皇后也完全有可能与皇帝共用一座庙宇。因这些庙宇上已述及,故不再赘语。至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合葬帝陵的后妃的庙宇问题则有必要在此作一讨论。文帝母薄太后死于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 155 年), 由于吕后已合葬长陵,故其另葬南陵。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薄太后是否有庙宇,但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蓼侯孔臧为太常,三年坐南陵桥坏衣冠道绝免。”衣冠道即指举行“月游衣冠”仪式所用的道路。前文提到,“月游衣冠”就是将死者生前穿戴衣冠自陵寝奉送至其庙宇的一种祭祀活动。因此,这里既然提到薄太后南陵有衣冠道,那么也应当有庙宇。昭帝母钩弋夫人死于武帝末年,葬云阳。昭帝即位后追尊其为皇太后,并“发卒二万人起云陵”。始元元年(公元前 86 年)夏,又“为太后起园庙云陵”。这里的“园”应当是指寝园,“庙”可能指的陵庙。前文述及关中记载宣帝曾为许皇后立庙。许皇后是宣帝微时发妻,宣帝登基后,曾有大臣风谕宣帝纳权臣霍光之女为后,宣帝不从,坚持立许氏为皇后。此举招致霍光妻霍显妒恨,于是其买通御医将许后毒害。因许皇后死时杜陵尚未修建,故其单独葬于乐游原。依当初宣帝不弃许后的心志和其暴亡后宣帝悲痛不已的情形来看,宣帝是完全有可能为其立庙祭祀的。还有一个较特殊的例子,那就是元帝王皇后。前文提到,王莽篡汉后拆毁孝元庙,在其附近为其姑母元帝王皇后建长寿宫(庙)。严格来讲,王皇后庙为新莽所建,不能算作汉室皇后庙。但王皇后一直以汉室皇后自居,并不承认王葬所封“新室文母”称号。另外,继汉而起的王莽既然能为既是汉室皇后又是所谓新室文母的王皇后立庙,说明西汉有为皇后立庙的传统。因此,我们姑且将之列于西汉后庙之侧。二、西汉宗庙立废的几个阶段西汉宗庙的立废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高祖、惠帝、少帝(高后)时期。此一时期的特点是后继者为先帝(皇)修建庙宇。前文已述,高祖父太上皇在京城和郡国都有庙宇。京城建庙的时间史书无载,但汉书高帝纪却记载了诸侯王国庙是高祖十年(公元前 197 年)下令修建的,也就是说是在太上皇死后建立的。 因为太上皇只是因其与西汉开国君主刘邦的父子关系而被尊为皇,因此,他不存在象其后一些有作为的皇帝死后经过一段时间,其后继者对其在位时的作为进行重新评价而将之追尊为汉室祖、宗,并令郡国修建其宗庙供奉祭祀的情况。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京城庙宇的修建时间也应当与诸侯国庙相差不远,即略早或者同时,但不会在其死前这一点应当是能够肯定的。关于高祖庙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史记高祖本纪载:惠帝即位后,“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而对京城高庙的修建时间却无明确记载。高祖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君主,其为汉室始祖天经地义,不存在后继者重新评价的问题。因此,京城立庙的时间也应当是在惠帝即位后。惠帝庙的修建时间史书中未有任何线索。但根据其后的文、景、武、宣诸帝生前立庙,汉书均有郑重记载及不像德阳、龙渊等宫庙混称来看,惠帝庙不会是生前所修。其可能的时间当是在其死后,少帝即位吕后摄政时修建。因为惠帝与吕后为亲母子,吕后也正是利用此一关系临朝摄政。可能当时吕后为了抬高惠帝的地位,并使其胤嗣永承汉室,故为其建造庙宇以使后世诸君将之奉为祖宗永远祭祀。第二阶段即文、景、武、昭、宣时期。此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生前为自己预建庙宇。汉文帝庙史书明确记载修建于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 176 年), 称“顾成庙”。之所以取“顾成”二字,后世学者认为“文帝自为庙,制度卑狭,若顾望而成,犹文王灵台不日成之,故曰顾成也”。(注: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1995 年 10 月第 1 版。 )这似乎道出了历史上有名的节俭帝王汉文帝预建庙宇的初衷。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从其对自己的庙宇命有专名来看,也表现了文帝不愿被后继者被动评价,而自我肯定的帝王气概,并从此开创了汉室当朝皇帝为自己预建庙宇的先河。此后自景帝至宣帝(除昭帝外),史书均明确记载了其在生前修建庙宇的确切时间。史记孝景本纪载:景帝“中四年三月,置德阳宫”。汉书武帝纪:元光三年(公元前 132 年)“起龙渊宫”。昭帝的情况比较特殊,据史书记载,他八岁登基称帝,由大将军霍光秉政,在位十三年,二十一岁暴亡。因其死的突然,故其“方上事暴起,用度未办”,匆忙间朝廷只好将商贾囤积的“炭苇诸下里物”全部没收以应急需(注:汉书田延年传,中华书局,1962 年 6 月第 1 版。)。依此来看,昭帝陵墓营建工程可能刚刚开始,甚或并未营建。既如此则在其生前修建宗庙的可能性不大。但这只能归为一个特例,并不妨碍此一时期皇帝生前预建庙宇的特点。关于宣帝庙的营建时间因史家对乐游庙的归属有争议而不能确定(注: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公元前 59 年)春,起乐游苑”。颜师古注引关中记云:宣帝立庙于曲池之北,号乐游。另外三辅黄图宗庙亦载:“神爵三年,宣帝立庙于曲池之北,号乐游,按其处则今呼乐游园是也,因乐游苑得名。”据此可以确定乐游庙是宣帝生前所建。因其庙主史家有争议,故不便引用。)但汉书明载西汉宗庙制度的改制是自元帝朝开始。另外,汉室自文帝始即有诸帝均在生前立庙的传统,因此,宣帝庙应当在其生前所建。第三个阶段即元、成以后。此一时期的特点为由于宗庙数量越来越多,其供奉、祭祀活动成为西汉王朝的一项沉重财政负担,因此,西汉王朝开始按照儒家礼仪来规范宗庙制度,毁弃了一些不合礼仪的宗庙。但由于种种原因,时兴时废,屡次反复,直至王莽篡汉。关于西汉宗庙及其一些相关的情况,汉书韦贤传有以下记载:“初,高祖时,令诸侯王都皆立太上皇庙。至惠帝尊高帝庙为太祖庙,景帝尊孝文庙为太宗庙,行所尝幸郡国各立太祖、太宗庙。至宣帝本始二年,复尊孝武庙为世宗庙,行所巡狩亦立焉。凡祖宗庙在郡国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而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并为百七十六。又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寝,日四上食;庙,岁二十五祠;便殿,岁四祠。又月一游衣冠一岁祠,上食二万四千四百五十五,用卫士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九人,祝宰乐人万二千一百四十七人,养牺牲卒不在数中。”晋灼注引汉仪注曰:宗庙一岁十二祠。五月尝麦。六月、七月三伏、立秋貙娄,又尝粢。八月先夕馈飱,皆一太牢,酎祭用九太牢。十月尝稻,又饮蒸,二太牢。十(一)月尝,十二月腊,二太牢。又每月一太牢,如闰加一祀,与此上十二为二十五祠。如此庞大的开资,使西汉王朝不得不对宗庙制度重新考虑。元帝登基伊始,大臣贡禹即奏言:“古者天子七庙,今孝惠、孝景庙皆亲尽,宜毁。及郡国庙不应古礼,宜正定。”永光四年(公元前 40 年)元帝下令废弃郡国宗庙。不久,元帝又下诏言:“盖闻明王制礼,立亲庙四,祖宗之庙,万世不毁,所以明尊祖敬宗著亲亲也。朕获承祖宗之重,惟大礼未备,战栗恐惧,不敢自颛”(注:汉书韦贤传,中华局,1962 年 6 月第 1 版。)要求大臣们讨论并提出按照儒家礼仪规范的宗庙建制。于是丞相韦玄成等提出:“礼,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以下五庙而迭毁,毁庙之主藏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言壹袷壹禘也。袷禘者,毁庙与未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古之正礼也。”“臣愚以为高帝受命定天下,宜为帝者太祖之庙,世世不毁,承后属尽者宜毁。今宗庙异处,昭穆不序,宜入就太祖庙而序昭穆如礼。太上皇、孝惠、孝文、孝景庙皆亲尽宜毁,皇考庙亲未尽,如故。”(注:汉书韦贤传,中华局,1962 年 6 月第 1 版。)大司马许嘉等人认为文帝“除诽谤,去肉刑,躬节俭,不受献,罪人不帑,不私其利,出美人,重绝人类,宾赐长老,收恤孤独,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廷尉尹忠等认为武帝“改正朔,易服色,攘四夷,宜为世宗之庙”。谏大夫尹更始等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河北科技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河北省邢台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色浆生产管理制度
- 寺院义工班管理制度
- 国开2023秋《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测验试题1-17参考答案
- 中药煎煮方法ppt
-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培训培训课件
- 2023年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事业单位招聘(93人)(共500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题库参考模拟练习试卷
- 《数字景观进展》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类固醇糖尿病优质课件
- 煤矿安全设施设计验收申报材料汇编
- 公司律师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