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设计_第1页
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设计_第2页
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设计_第3页
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设计_第4页
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说明书 设计任务 一 设计题目 15 万吨 日污水处理厂设计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所给定的原始资料 设计某城市污水处理厂 该设计属初步设计 设 计的内容有 1 设计流量的计算 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3 污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的选择 4 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计算 5 污水处理厂的总平面图布置和高程布置 6 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7 绘制污水处理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和高程布置图 8 绘制污水处理构筑物工艺图 三 课程设计的要求 1 污水处理厂设计要求 根据水体自净能力以及要求的处理水质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 如水资 源情况 水体污染情况等来确定污水处理程度与处理工艺流程 无特殊要求时 污水级处理后其水质应达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 2002 中的一级标准的B标准 即 SS 20mg l COD 60mg l BOD5 20mg l 污泥处理后外运填埋 1 根据原始资料 当地具体情况以及污水性质与成分 选择适合的污泥 处理工艺方法 进行各单位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2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要紧凑合理 节省占地面积 同时应保证运行管 理方便 3 对污水与污泥处理系统要作出较准确的水力计算与高程计算 2 图纸的具体要求 1 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图 A1图1张 2 污水处理厂 污泥处理工艺高程布置图 A2图1张 设计资料 一 地形与城市规划资料 1 根据设计任务书 该城市呈西北高 东南低的走势 在北边有一条自西 向东的河流 污水处理厂厂区地形平坦 标高为75 00米 厂区的污水进水渠水 面标高为72 50米 2 该城市污水的水质如下表所示 除PH外 其余项目单位为mg L 项目BOD5CODcrSSTNNH4 NTP 以P计 PH 15030020035253 56 9 3 气象资料 1 气温资料 年平均气温 21 8 最热平均月气温 32 6 最冷平均月气温 9 7 年最低气温 0 0 年最高气温 38 7 2 常年主导风向 东南风 4 受纳水体水文资料 受纳水体洪水位标高为73 2米 枯水位标高为65 7米 常年平均水位标 高为68 20米 污水厂的选址 选择厂址应遵循如下原则 1 为保证环境卫生的要求 厂址应与规划居住区或公共建筑群保持一定的卫生 防护距离 一般不小于300米 2 厂址应设在城市集中供水水源的下游不小于500米的地方 3 厂址应尽可能设在城市和工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 4 要充分利用地形 把厂址设在地形有适当坡度的城市下游地区 以满足污水 处理构筑物之间水头损失的要求 使污水和污泥有自流的可能 以节约动力 5 厂址如果靠近水体 应考虑汛期不受洪水的威胁 6 厂址应设在地质条件较好 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 7 厂址的选择要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 有扩建的余地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在选定处理工艺流程的同时 还需要考虑确定各处理技术单元构筑物的型 式 两者互为制约 互为影响 处理工艺流程选定 主要以下列各项因素作为依据 1 污水处理程度 2 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 3 当地的各项条件 4 原污水的水量与污水流入工况 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和运行管理需要的技术条件也是选定处理工艺流程需要 考虑的因素 根据以上考虑因素 结合任务书中原污水的水质资料 选用由完 整的二级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所组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典型工艺流程 该流程如下 原污水 出水 该流程的一级处理是由格珊 沉砂池和初次沉淀池所组成 其作用是去除污 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质 从大块垃圾到颗粒粒径为数 mm 的悬浮物 非溶解性的 和溶解性的 污水的 BOD 值 通过一级处理能够去除 20 30 二级处理系统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该系统是以曝气池作为核心处理 设备 此外还有二级沉淀池 污泥回流系统和曝气与空气扩散系统组成 城市 污水处理厂的核心 它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质 以 BOD 或 COD 表示 通过二级处理 污水的 BOD 值可降至 20 30mg L 一般可达到排放水体 从初沉池 二沉池系统排出的生物污泥应加以妥善处置 对污泥的处理采用了浓缩 机械脱水和最终处置等工艺 细格栅提升泵站沉砂池 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消毒混合池 污泥提升泵房污泥浓缩池脱水机房 污水处理构筑物的选型及设计要点 1 格栅 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 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 并 使之正常运行 要根据流量选择清渣方式 机械清渣格栅适用于栅渣量大于 0 2m3 d 提升泵站前用细格栅 两套机械清渣设备 设计参数 A 栅条间隙 机械清除为 16 25mm B 格栅栅渣量 格栅间隙为 16 25mm 时是 0 10 0 05m3栅渣 10m3 污水 栅渣含水率一般为 80 容重约为 960kg m3 C 格栅上部必须设置工作台 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 0 5m 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冲洗设施 D 机械格栅不宜少于 2 台 如为 1 台 应设人工清除格栅备用 E 污水过栅流速宜采用 0 6 1 0m s 格栅前渠道水流速 0 4 0 9m s F 格栅倾角一般采用 45 75 G 格栅水头损失 0 08 0 15m 2 沉砂池 用于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 本设计采用曝气沉砂池 曝气装置设在集砂槽 侧 空气扩散板距池底 0 6 0 9m 使池内水流作旋流运动 无机颗粒之间的互相碰 撞与摩擦机会增加 把表面附着的有机物磨去 此外 由于旋流产生的离心力 把 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物颗粒甩向外层并下沉 相对密度较轻的有机物旋至水流的中 心部位随水带走 设计参数 A 旋流速度控制在 0 25 0 30m s 之间 B 最大时流量的停留时间为 1 3min 水平流速为 0 1m s C 有效水深为 2 3m 宽深比为 1 0 1 5 长宽比可达 5 D 曝气装置 可采用压缩空气竖管连接穿孔管 穿孔孔径为 2 5 6 0mm 或 压缩空气竖管连接空气扩散板 每 m3污水所需曝气量为 0 1 0 2m3或每 m2 池表面积 3 5m3 h 3 初次沉淀池 去除悬浮物质 同时可去除部分 BOD5 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 并降低其 BOD5负荷 本设计选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 它的优点 是进水中间进水管进水 然后经过水流向四边扩散 布水均匀 多位机械排泥 运行较好 管理方便 而且排泥设施已趋于稳定型 设计参数 A 沉淀时间为 1 1 5h B 表面水力负荷为 1 5 3 0 m2 m3 h 校核负荷 q1 4 34 m3 m2 h C 每人每日污泥量为 14 27g p d 或 0 36 0 83L p d D 池径不宜小于 16m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 0 05 0 10 E 污泥含水率为 95 97 F 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为 6 12 缓冲层高度 非机械排泥时宜为 为 0 5m 机械排泥时 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 0 3m 4 曝气池 本设计选用推流式传统活性污泥曝气池 采用鼓风曝气系统 所谓推流 就是污水从池的一端流入 在后继水流的推动下 沿池长度流动 并从池的另 一端流出 设计参数 A 进水方式不限 出水多用溢流偃 水位较固定 B 推流曝气池池长与池宽之比 L B 一般大于 5 10 C 有效水深最小为 3m 最大为 9m 超高一般为 0 5m 当采用表曝机 时 机械平台宜高出水面 1m 左右 D 曝气池廊道的宽 深 多介于 1 0 1 5 之间 廊道长宜为 50 70m 我国对推流式曝气池采用的深度多为 3 5m E 曝气池一般结构上分为若干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一座或几座曝气池 每座曝气池常由 1 个或 2 5 个廊道组成 当廊道数为单数时 污水 的进 出口分别位于曝气池的两端 而当廊道数为双数时 则位于 廊道的同一侧 F 在池底应考虑排空措施 按纵向留 2 1000 左右的坡度 并设直径为 80 100mm 的放空管 G 推流式曝气池的进水与进泥口均设于水下 采用淹没出流方式 5 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泥水分离 使混 合液澄清 浓缩和回流活性污泥 大 中型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机械吸泥的圆形 辐流式沉淀池 设计参数 A 沉淀时间为 1 5 2 5h B 表面水力负荷为 1 0 1 5 m2 m3 h C 污泥量为 10 21g p d D 污泥含水率为 99 2 99 6 E 池径不宜小于 16m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 0 05 0 10 E 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为 6 12 缓冲层高度为 0 3m F 最大允许的水平流速要比初次沉淀池的小一半 G 中心管中的下降流速不应超过 0 03m s H 其静水头可降至 0 9m 污泥底坡与水平夹角不应小于 50 度 6 污泥浓缩设备 本设计选用辐流式浓缩池 设计要求同初沉池 要对污泥浓缩至设计标准 7 污泥脱水设备 本设计采用机械带式压滤机脱水 8 消毒设备 本设计采用两座隔板混合池 设计同隔板絮凝池 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 1 贯通 连接各隔离构筑物之间的管 渠便捷 直通 避免迂回曲折 2 土方量作到基本平衡 并避开劣质土壤地段 3 在处理构筑物之间 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以保证敷设连接管 渠的要求 一般 的间距可取值 5 10m 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 如污泥消化池 消化气贮罐等 其间距应按有关规定确定 4 各处理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 应考虑适当紧凑 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1 选择一条距离最厂 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 并应适当留有余地 以保证任何情况下 处理系统能够运行正常 2 计算水头损失时 一般应以近期最大流量 或泵的最大出水量 作为构筑物和 管渠的设计流量 计算涉及远期流量的管渠和设备时 应以远期最大流量为设计流 量 并酌加扩建时的备用水头 3 还应注意污水流程与污泥流程的配合 尽量减少需抽升的污泥量 具体见高程 详图 计算说明 一 格栅的计算 计算草图如下 1 进 水 工作平台栅条 平均设计流量 Q平均 平均 m3 d 6250m3 h 1 74 m3 s 取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 K总 1 2 最大设计流量 Qmax 1 2 m3 d 7500 m3 h 2 08 m3 s 泵前格栅 采用两台中格栅并排 设格栅前水深 h 1 5m 过栅流速取 0 9m s 用中格栅 栅条间隙 e 20mm 格 栅安装倾角 60 K 总 1 20 格栅栅条的间隙数 n 72 ehv asinmaxQ 9 05 102 0 60sin08 2 栅槽宽度 取栅条宽度 S 0 01m B S n 1 en 0 01 72 1 0 02 72 2 15m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进水渠宽 B1 1 8m 渐宽部分展开角 1 20 此时进 水渠道内的流速为 0 77m s l1 m a BB tan2 48 0 20tan2 8 115 2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l2 l1 2 0 48 2 0 24m 过栅水头损失 取 k 3 h1 m097 0 360sin 81 9 2 9 0 02 0 01 0 42 2 2 3 4 栅后槽总高度 取栅前渠道超高 h2 0 3m 栅前槽高 H1 h h2 1 3m H h h1 h2 1 0 0 097 0 3 1 4m 栅前总长度 L l1 l2 0 5 1 0 0 48 0 24 0 5 1 0 2 97m 60tan H 60tan 3 1 每日栅渣量 取 W1 0 07 333 10 mm W 10 48 d 1000 86400max 总K WQ 10002 1 8640007 0 08 2 3 m 采用机械清渣 中格栅选型 选用 GH 800 型缝条回转式多耙平面格栅 2 台 电动机功率 0 75kw 格 栅本体为不锈钢材 清污机耙由计算机根据时间自动控制 同时设机旁急停及 启动按钮 高水位时格栅清污机连续工作 与清污机配套的皮带运输机也连续 工作 污水提升泵站 按最大时流量计算 Qmax 7500 m3 h 采用 4 台污水泵三用一备 每台泵 的流量 Q 为 7500 3 2500m3 h 694 4L s 取 700L s 集水池的容积 采用相当于 1 台泵 5min 的容量 W 210 立米 有效水深 H 3 米 则集水池面积为 F 210 3 70 m2 池底做成斜坡 泵房地面有一定坡度 坡向排水沟 二 平流沉砂池 设两个沉砂池 出水 图4 平流式沉砂池计算草图 进水 长度 设 v 0 25m s t 30s L vt 0 25 30 7 5m 水流断面积 A 2 16 4 225 0 08 2 2 max m v Q 池总宽度 设 n 2 格 每格宽 b 2m B nb 2 2 4 0m 有效水深 h2 1 04m B A 4 16 4 沉沙池容积 设 T 2d V 2 25m 6 10 86400max K XTQ 6 102 1x4 8640023008 2 3 每个沉沙斗容积 设每一分格有 2 个沉沙斗 V0 0 56m 22 25 2 3 沉沙斗各部分尺寸 设斗底宽 a1 0 8m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55 斗高 h3 0 5m 沉沙斗上口宽 a a1 1 5m 55tan 2h 8 0 55tan 5 02 沉沙斗容积 V0 h3 2a 2aa1 2a1 6 0 5 2 1 5 2 1 5 0 8 2 0 8 6 0 68m 22 2 23 尘沙室高度 采用重力排沙 设池底高度为 0 06 坡向沙斗 池总高度 设超高 h1 0 3m H h1 h2 h3 0 3 1 04 0 5 1 84m 验算最小流速 在最小流量时 只用一格工作 n1 1 Vmin 0 25m s 04 1 21 52 0 nw Q sm 15 0 污水经泵房提升后 经过进水管道 集水井 配水渠道 均匀的进入沉砂池 初次沉淀池 初沉池采用辐流式沉淀池 它具有运行稳定 管理简单 排砂设备已趋定 型的优点 本设计共设两座初沉池 采用中间进水 周边出水的方式 计算见示意图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设表面负荷 q 2m m h n 4 个 设计人口 80 32 万 F 2 25 781 24 6250 m nq Q 池子直径 D 取 D 32m m F 55 31 25 78144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设 T 1 5h h2 q t 2 1 5 3m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V 3 5 46875 1 2 6250 mt n Q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设 S 0 5L 人 d T 4h V 3 67 16 2441000 48000005 0 1000 m n SNT 污泥斗容积 设 r1 2m r2 1m a 60 则 h5 r1 r2 tana 2 1 tan60 1 73m V1 3222 221 2 1 7 12 1122 3 73 1 3 mrrrr h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 设池底径向坡度为 0 05 则 h R r 0 05 20 5 2 0 05 0 93m 4 V 452 87m 2 22 5 20 5 20 3 93 0 3 222 11 24 rRrR h 3 污泥总容积 V V 12 7 452 87 465 57m3 12 进水 排泥 出水 辐流式沉淀池 沉淀池总高度 设 h hm3 0 1 m5 0 3 H h h h h h 0 3 3 0 5 0 93 1 73 6 46m 12345 沉淀池池边高度 H h h h 0 3 3 0 5 3 8m 123 径深比 D h 32 3 10 66 符合要求 2 三 曝气池 1 污水处理程度的计算 设时变化系数 1 4 曝气池设计流量 1562 5m h 要求二级出水 BOD 20 3 5 mg L 原污水的 BOD 150mg L 0 15Kg m 经初次沉淀池处理 BOD 按降低 5 3 5 25 考虑 则进入曝气池的污水 其 BOD 值为 S 150 1 25 112 5 5a 计算去除率 BOD 7 1bX C 7 1 0 09 0 4 25 6 39 5ae 4 6 C 处理水中悬浮固体浓度 取自为 25mg L e b 微生物自身氧化率 取 0 09 X 活性微生物在处理水中所占比例 取 0 4 a 处理水中溶解性 BOD 值为 20 6 4 13 6mg L 5 处理效率 E 87 91 1125 0 0136 0 1125 0 90 0 2 曝气池的计算与各部位尺寸的确定 曝气池按 BOD 污泥负荷率为 0 2kg BOD kgMLSS d 需加以校核即 5 N K 0 0185 S 13 6kg L f s fSK e2 2e 90 0 75 0 MLSS MLVSS N 0 21kgBOD kgMLSS d s 90 0 75 0 6 130185 0 5 确定混合液污泥浓度 X 根据以确定的 N 值 查图 4 7 得相应的 SVI 值为 120 150 取值 150 s 对此 r 1 2 R 50 得 X 2670mg L Lg SVIR rR m2667 150 5 01 10 2 1 5 0 1 10 66 确定曝气池容积 V XN QS S a3 31 30096 7 560 16875000 21 0 2670 5 112150000 m S 112 5mg L a 确定曝气池各部位尺寸 设 4 组曝气池 每组容积为 33 752508 7524 4 31 30096 mm 池深取 4 2m 则每组曝气池的面积为 F 3 67 1791 2 4 7525 m 池宽取 6m 介于 1 2 之间 符合规定 43 1 2 4 6 H B 池长 符合规定 m B F 61 298 6 67 1791 1077 49 6 61 298 m B L 设五廊道式曝气池 廊道长 Lmm L 6072 59 5 61 298 5 1 取超高 0 5m 则池总高度为 4 2 0 5 4 7m 3 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本设计采用鼓风曝气系统 1 平均时需氧量的计算即 O 查表 得 a0 5 b 0 15 2vr VXbQSa O 0 5 18223 62kg d 759 32kg h 2 1000 2500 31 3009615 0 1000 20 5 112 150000 2 最大时需氧量的计算 根据原始数据 K 1 4 O 0 5 20998 62kg d 2 1000 2500 31 3009615 0 1000 20 5 112 4 1150000 874 84kg h 3 每日去除的 BOD 值 BOD13875kg d 5 1000 20 5 112 150000 r 4 去除每 kgBOD 的需氧量 O 2 kgBODkgO 31 1 313 1 13875 62 18223 2 5 最大时需氧量与平均时需氧量之比 1 15 32 759 84 874 2 max 2 O O 4 供氧量的计算 采用网状膜型中微孔空气扩散器 参见图 敷设于距地底 0 2m 处 淹没 水深 4 0m 计算温度定为 30 查附录 1 得 水中溶解氧饱和度 C CLmg s 17 9 20 Lmg s 63 7 30 1 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 P计算 P b Pa PH b 35 108 910013 1 Pa b 535 10405 1 4108 910013 1 2 空气离开曝气池面时 氧的百分比 O 100 1 2179 1 21 A A t E E 空气扩散器的氧转移效率 对网状膜型中微孔空气扩散器 值取 12 A E O 43 18 100 12 0 1 2179 12 0 1 21 t 3 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度 按最不利的温度条件考虑 即 4210026 2 5 6 t sTsb OP CC 最不利温度条件 按 30 考虑 LmgCsb 64 8 42 43 18 10026 2 10405 1 63 7 5 5 30 4 换算为在 20 条件下 脱氧清水的充氧量 R 取值 C 2 0 20 20 0 024 1 T TSb s CC RC 82 0 95 0 0 1 R 1079 53kg h 2030 0 024 1 0 264 8 0 195 0 82 0 17 9 32 759 45 6 96 6962 相应的最大时需氧量为 R 2030 max 0 024 1 0 264 8 0 195 0 82 0 17 9 84 874 hkg 76 1243 45 6 28 8022 5 曝气池平均时供氧量 100 3 0 0 A S E R G hm 94 29986100 123 0 53 1079 3 6 曝气池最大时供氧量hmGS 67 41458100 123 0 76 1243 3 max 7 去除每 kgBOD 的供氧量空气 kgBOD 5 3 87 5124 13875 94 29986 m 8 每污水的供氧量 3 mLm 80 4 24 150000 94 29986 3 9 本系统的空气用量 除采用鼓风曝气外 本系统还采用空气在回流污泥井提升污泥 空气量按 回流污泥量的 8 倍考虑 污泥回流比 R 取值 60 这样 提升回流污泥所需空 气量为 hm 30000 24 1500006 08 3 总需氧量 41458 67 30000 71458 67hm 3 5 空气管系统计算 按图所示的曝气池平面图 布置空气管道 在相邻的两个廊道的隔墙上设 一根干管 共 5 根干管 在每根干管上设 5 对配气竖管 共 10 条配气竖管 全 曝气池共设 50 条配气竖管 每根竖管的供气量为 41458 67 50 829 17hm 3 曝气池平面面积为 2 30006050m 每个空气扩散器的服务面积按 0 49m 计 则所需空气扩散器的总数为 2 个6123 49 0 3000 为安全计 本设计采用 6200 个空气扩散器 每个竖管上安设的空气扩散器 的数目为 个124 50 6200 每个空气扩散器的配气量为hm 69 6 6200 67 41458 3 将已布置的空气管路及布置的空气扩散器绘制成空气管路计算图 空气管 路计算图 选择一条从鼓风机房开始的最远最长的管路作为计算管路 在空气流量变 化处设计算节点 统一编号后列表进行空气管道计算 空气干管和支管以及配气竖管的管径 根据通过的空气量和相应的流速按 附录 2 加以确定 计算结果列入计算表中 空气管路的局部阻力损失 根据配件的类型折算成当量长度损失 l 并计算 0 出管道的计算长度 l l m l 为管段长度 计算结果列入计算表中 0 空气管道的沿程阻力损失 根据空气管的管径 D mm 空气量 min 3 m 计算温度 和曝气池水深 查附录 3 求得 结果列入计算表 管段 长度 空 气 流 速 管径 管段 当量 长度 管段计 算长度 压力损失 L 空气流量 vDL0L0 Lh1 h2 管段 编号 mm3 hm3 minm smm 配件 m m 9 8 Pa m 9 8 Pa 12345689101112 24 230 5442 920 05 32 三通一个 1 19 1 73 0 160 28 23 220 5445 840 10 32 三通一个 1 19 1 73 0 160 28 22 210 5448 760 15 32 三通一个 1 19 1 73 0 220 38 21 200 54411 680 19 32 三通一个 1 19 1 73 0 280 48 20 190 54414 60 24 32 三通一个 1 19 1 73 0 290 50 19 180 54417 520 29 32 三通一个 1 19 1 73 0 621 07 18 170 54420 440 34 32 三通一个 1 19 1 73 11 69 17 160 54423 360 39 32 三通一个 1 19 1 73 1 52 49 16 150 27226 280 44 32 三通一个 1 19 1 66 2 23 19 15 140 952 560 88 4 580 三通一个 异型管 一个 3 83 5 16 0 170 85 14 130 9105 121 75 5100 四通一个 异型管一 个 6 30 6 90 0 130 88 13 126 35262 84 38 5150 三通一个 弯头三个 异型管一 个 闸门 一个 21 53 26 55 0 112 89 12 119 8525 68 76 10200 三通一个 异型管一 个 11 50 20 14 0 12 09 11 109 81051 217 52 13200 四通一个 13 68 22 18 0 215 02 10 99 81576 826 28 14200 四通一个 13 68 22 18 0 6514 98 9 89 82102 435 04 15250 四通一个 异型管一 个 18 93 27 98 0 339 19 8 79262843 80 13300 四通一个 异型管一 个 弯头 一个 32 72 40 98 0 2410 39 7 6918128302 13 13700 弯头一个 25 32 33 98 0 134 46 6 5920756345 93 11900 三通一个 65 05 73 89 0 17 13 5 4923384389 73 11900 三通一个 65 05 73 89 0 118 01 4 3926012433 53 14900 三通一个 65 05 73 89 0 1713 01 3 2928640477 33 14900 三通一个 65 05 73 89 0 17 13 2 16757242954 03 151200 三通一个 91 87 151 29 0 114 11 合计 108 98 由表计算得总损失 H 2106 45mmH2O 取 0 25mH2O 固定式网状微孔扩散 器的水头损失为 1 50 mH2O 则总损失为 1 50 mH2O 0 25 mH2O 1 75 mH2O 扩散器距池底为 0 5m 因此鼓风机所需的压力为 P 1 75 4 0 0 5 9800 51450Pa 取 60k Pa 最大时供气量 41458 67m3 h 690 98 平均时供气量 min 3 m 29986 94m3 h 499 78 根据以上的压力和空气量 选择合适的鼓风机 min 3 m 四 二次沉淀池 该沉淀池采用中心进水 周边出水的幅流式沉淀池 采用机械刮泥 1 设计参数 设计进水量 Q m3 d 表面负荷 取 q 2m3 m2 h 水力停留时 间 T 2h 设 4 座 2 设计计算 A 每座沉淀池面积 按表面负荷算 2 08 1302 242 12 150000 2 m q Q A b 直径 取 41mm A D73 40 14 3 08 130244 B 有效水深为 h1 qoT 2 2 4m 出水堰负荷 q 6250 3 6 4 2 3 14 41 1 69L s m 1 7 L sm C 污泥斗容积 取回流比 污泥回流浓度 60 R 3 12 7 6 0 6 01 67 2 6 0 6 01 mkg X Xr 污泥区所需存泥容积 3 93 9107 24 12 7 67 2 675 2 150000 6 01 22 24 1 2 m XX QXRTw V r D 污泥区高度为 池底坡度为 0 05 池底进口处 4mm A V h5 3 2604 93 9107 2 池底坡度降mh8 005 0 2 436 5 E 二沉池总高度 缓冲层高度 h3 0 5m 取超高为 h4 0 3 则池边总高度为 1 h1 h2 h3 h4 2 4 3 5 0 5 0 3 6 7m H 池中总高度为 H 1 h5 6 7 0 5 7 2m H 校核径深比 二沉池直径与水深比为 符合要求25 10 4 41 H D F 辐流式二沉池计算草图如下 五 接触消毒池与加氯间 采用隔板式接触反映池 设 4 座 1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 Q 1736 11L s 水力停留时间 T 30min 0 5h 平均水深 h 2 5m 隔板间隔 b 4m 设计投氯量为 7 0mg L 对二级处理水排放时 投氯量为 5 10 mg L 这里取 7 0 mg L 2 接触池计算 A 接触池容积 V Qt 1 3124 98 3 m 分 4 座 3 1 7814 31254 mVV B 表面积 21 4 312 5 2 781 m h V F C 廊道总宽 隔板数采用 4 个 则廊道总宽为 4 1 420Bm D 接触池长度mBFL62 1520 4 312 E 计算草图 进水 出水 3 加氯量计算 每日投氯量 W Q 7 15 10000 1000 1050kg d 43 75kg h 六 污泥浓缩池 采用重力浓缩 由于剩余污泥含水率极高 单纯浓缩效果较差 故将初沉池 污泥与剩余污泥混合后共同浓缩 在浓缩池前设一配泥井 将二者混合并均匀 分配进入两个浓缩池 浓缩池设两座 为圆形辐流式 直径 27 1m 池总高 3 25m 取浓缩时间 6 h 浓缩池设刮泥设备 刮泥机为周边转动 采用静压排 泥 每日的产泥量 X VXvKQSSY dea max 0 6 112 5 20 1000 0 045 30096 31 2500 1000 4939 17kg d 1 二次沉淀池每日的产泥量 X 4939 17 kg d 转化为湿重的总悬浮固体量 Qs m3 d94 92412 7 75 0 17 4939rf XX 2 M 取 24 kg m2d 浓缩池面积 A Qs C M 924 94 6 24 232m2 每池面积 A0 232 2 116m2 单池直径 D m16 12 14 3 116 44 0 A 3 取污泥浓缩时间 T 16h 浓缩池有效水深 h1 m66 2 232 24 94 924 16 24 s A TQ 取超高 h2 0 3m 缓冲层高 h3 0 3m 浓缩池的总高 H h1 h2 h3 2 66 0 3 0 3 3 26m 4 浓缩后污泥体积 V m3 d99 184 971 4 99194 924 p1 p1s 2 1 Q 污泥脱水设备 采用机械带式压滤机脱水 SVI 120 则 Xr 10000 mg L 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为 Qs X fXr 4939 17 0 75 10000 1000 658 57m3 d 含水率 97 初沉污泥量 375m3 d 含水率 95 污泥总量 Q 658 57 1 97 375 1 95 1 92 481 34m3 d 选用 2 台 YDP 1000 带式压滤机 一用一备 设备外形尺寸 5766 1950 2683 mm 脱水机室尺寸 28 76 20 31 4 m 七 计量堰 Q 3 036H11 579 H1 为堰顶水深 b 为堰宽 Q 为流量 流量为 Q 1446 76l s 查表得 b 1 25 H1 1 0m 则 L1 0 5b 1 2 1 83m L2 0 6m L3 0 9m B1 1 2b 0 48 1 98m B2 1 25 0 3 1 55m 选择 H2 0 55m H2 H1 0 55 0 7 八 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 污水流经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 格栅 0 1m 沉砂池 0 2m 沉淀池 0 5m 曝气池 1 75m 接触消毒池 0 2m 水位计算 各水位和池顶 池底标高具体见污水处理流程高程布置图 九 污水高程计算 水头损失计算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高程布置的主要任务是 确定各处理构筑物和泵房的标高 确定处理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尺寸及其标高 通过计算确定各部分的水面标 高 从而能够使污水沿处理流程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通畅地流动 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和便于维护管理 污水在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流动 以按重力 流考虑为宜 污泥流动不在此例 为此 必须精确的计算污水流动中的水头损 失 水头损失包括 污水流经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 污水流经连接前后两处理构筑物管渠 包括配水设备 的水头损失 包括沿 程与局部水头损失 污水流经量水设备的水头损失 该水厂设计流量为 Q 1736 11L s 以河水的最低水位作为控制水位 有水头损失计算表中各部分损失可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