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姚启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姚启华 姚启华 1942 年出生于吕家河的大户 姚家 是武当山一带公认的 歌布袋 他虽然没咋上学 却能连续唱 多首民歌 他 对歌词中的故事和人物了如指掌 善于用歌曲表达当地人对历史人 物的爱与憎 也因此获得了 吕家河民歌 歌王 的美誉 2016 年 7 月初 我跟随 青春行 民歌颂 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中国汉 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进行关于 吕家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主题活 动的调研 在这里 我有幸采访了吕家河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承人 姚启华 一 基本生活状况一 基本生活状况 歌王 并没有给人 王 的感觉 他看起来十分淳朴 和蔼可亲 他的家中陈设也较为简朴 采访时姚启华之子正在外工作 姚启华 在家以务农为主 我们从当地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国务 院文化部对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加大了资金补贴 自 年 开始 中央财政开始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补助 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 万元 年补助标准提高至 万 元 作为国家级传承人 这几年姚启华每年有一万元的补贴 加上 地方政府出台政策补助和出席一些民歌活动的报酬 姚启华每年大 概有万元以上的收入 但是这些这项补助主要用于国家级代表性传 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不是生活补助 这些对于已经 74 岁高龄的姚启 华来说 生活并不富裕 从当地村民那里得知 姚启华不久前从医 院做完手术回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 传承人 的生活相对以前来说会变的更不容易 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的提高 对传承人的补助 包括生活补助 但在采访中姚启华很少提到过 这些 他觉得传承吕家河民歌是发自他内心对家乡民歌的热爱 对 他来说更是一种责任 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荣誉和责任更是是 他们坚守的动力 二 身份定位 如何看待二 身份定位 如何看待 歌王歌王 称号称号 歌王 并不太情愿我们叫他歌王 在他心里吕家河村历史上民歌 比他唱的好的大有人在 他仅仅认为自己只是赶上了时代 现在吕 家河村能唱千首以上民歌者除姚启华外还有两三位 但是他们都尊 称姚启华为歌王 姚启华的最大不同在于他把唱民歌当做了事业 在吕家河民歌濒临湮灭的情况下 他坚持在这里唱歌 走自己的路 于是就好像成了吕家河民歌的领军人物 姚启华完全把自己看做是 一个民歌传承者 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歌传承人 在吕家河民歌这 一块 姚启华说自己是传承人之一是比较恰当的 在他看来老一辈 艺人不在了 年轻人对吕家河民歌又了解不多 所以对于他来讲 要做的是把老祖宗的东西原原本本地继承下来 再踏踏实实地传承 下去 3 3 授传情况授传情况 姚启华自 1999 年开始 至今参加各类活动 680 余场先后被 50 多家 国内外媒体采访报道 各种荣誉和奖励 20 多项 2001 年至 2013 年 先后赴上海 北京 武汉 西安 重庆 甘肃 北京大学 华师大 武汉音乐学院等高校进行民歌交流演唱活动 先后被省文化厅 省 文联 文艺协会命名授予 湖北省民歌手 省级传承人 2008 年被 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传承人 现已授传承弟子 3 名 每年义务培训 年轻歌手 60 多人 为发展农村民俗文化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积极开 展传承活动 为培养后继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被 50 多家国内 外媒体采访报道 各种荣誉和奖励 20 多项 2001 年至 2013 年先后 赴上海 北京 武汉 西安 重庆 甘肃 北京大学 华师大 武 汉音乐学院等高校进行民歌交流演唱活动 先后被省文化厅 省文 联 文艺协会命名授予 湖北省民歌手 省级传承人 2008 年被国 务院命名为国家级传承人 现已授传承弟子 3 名 每年义务培训年 轻歌手 60 多人 只要有专家来听歌 姚启华还会不计报酬去唱歌 为发展农村民俗文化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为培 养后继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吕家河民歌的传承方式基本上是但是吕家河民歌的传承方式基本上是 口口相传 口传心授 与现代音乐的传播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再加口口相传 口传心授 与现代音乐的传播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再加 上吕家河民歌是用地方方言唱出 外人很难听懂 而且随着姚启华上吕家河民歌是用地方方言唱出 外人很难听懂 而且随着姚启华 年龄的增大 音色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民歌传承的效果和质量会受年龄的增大 音色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民歌传承的效果和质量会受 到一定的影响 另外到一定的影响 另外民歌唱的是生活 不讲究那么多的演唱技巧 民歌唱的是生活 不讲究那么多的演唱技巧 它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高兴的时候是喊出来的 痛苦的时候是哭出它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高兴的时候是喊出来的 痛苦的时候是哭出 来的 忧愁的时候是哼出来的 现在用一些流行的音符来改造民歌 来的 忧愁的时候是哼出来的 现在用一些流行的音符来改造民歌 可能导致原生态唱法和曲调的消失 可能导致原生态唱法和曲调的消失 4 4 传承展望传承展望 由于吕家河民歌的物质基础来着农业劳作生活 现在年轻人由于缺 乏对农业劳作的实践 对民歌的了解还不够 虽然跟着学唱民歌 但对民歌的精髓领悟不够 而且 现在年轻人都想到外边闯闯 对 民歌的价值认识不够 姚启华希望大家能多关心吕家河民歌 虽以 七十多岁了 但只要政府组织民歌活动 姚启华都积极参加 虽然 报酬微不足道 但姚启华更看重的是肩膀上的那份责任 在现代文 明的冲击下 大多数地区的传统文化仿佛一夜之间就荡然无存 在 汉族 可以听到传统民歌的地方已极为罕见 但吕家河人仍像一些 守珍宝的卫土 在歌王姚启华的带领下 将民歌一代代传唱下去 捍卫着这块民族的精神家园 民歌传承人付启彬 太阳照山岗 到处喜洋洋 吕家河民歌传呀传四方 民歌传四 方 呀哎 歌声真嘹亮 丹江官山乡 改革又开放 青山绿水好呀 好地方 官山好地方 哎呀百业都兴旺 这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 的山歌正是吕家河民歌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 青春行 民歌颂 团队在暑期深入十堰市官山镇吕家河村及其周边采访调研吕家河民 歌 借以吕家河民歌的传承发展情况来了解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发展概况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 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 和场所 吕家河民歌作为传统音乐形式的一种 是第二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吕家河民歌主要流传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 吕家河村的汉族民歌 该村位于武当山风景区 由于地形闭塞而留 存了大量的原生态的汉族民歌曲目和民歌歌手 代代传唱 经过漫 长时间的积淀 吕家河村成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 吕家河的汉族 民歌按内容可分三类 阴歌 阳歌和长篇叙事诗 曲调十分优美 内容丰富 源远流长 自 1999 年被专家学者偶然发现 各大高校以 及民俗学者为之欣然前往 2003 年调查 吕家河人口不足 200 户 有民歌手 85 人 其中 4 人能连续唱歌千首以上 歌手中既有几岁的 娃娃 又有 80 多岁高龄的老人 经过初步整理的民歌就有 4000 余 首 吕家河村号称 无事不歌 由此可见吕家河村民歌的不凡的 研究价值 除了远近皆知的歌王姚启华 还有付启彬 周登殿 侯同贵也是 吕家河民歌的杰出代表人物 这次调研中 我负责了对民歌手付启 兵的采访调查 传承人情况 吕家河民歌传承人付启彬 生于 1940 年 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教育 等要素 文化程度较低 付老师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放牛娃出生 一辈子都在唱民歌 由于幼时的生活太苦闷了 为了自娱自乐 就跟着大人一起唱 慢 慢就学会了 付老爷子歌基本都是那时候跟着学的 后来收了三个 当地的徒弟 但是他自己的子女却没有继续从事与民歌相关的工作 付老师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学习民歌 让民歌得到传承 只要愿意学 习民歌 他都愿意教授 在漫长岁月中 民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瓦 解了 大部分都还存在 而在十多年的时间里 他一直在坚持传唱 民歌 付老先生参加了多次民歌比赛 7 次得奖 2015 年远赴北京 大学进行民歌表演 即使表演后即使没有报酬 他也觉得很高兴 因为民歌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之中 时至今日 付老师仍然坚持在 吕家河村民歌堂为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 专家学者 学校师生表演 吕家河民歌 为吕家河民歌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简评 青春行 民歌颂 团队以付启彬为样本来调研吕家河民歌的发展 概况 我们发现 吕家河民歌的传承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已经 不同于几年前 家族内部传承 主要是男性徒弟继承的情况了 并 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虽然官山镇政府以及官山文化站的大力 保护 也难免民歌村的原生态受到外界的冲击 城市化让更多的青 年人外出务工 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也让民歌的土壤进一步被侵吞 民歌传承总体情况堪忧 政府也正在培育想张晶晶等大学生来学习 传承民歌 吕家河民歌本身也有一些问题 如存在于时代发展不协调的 荤 歌 内容 另外由于民歌创作环境的改变 导致新民歌创作速度过 慢 更严重的是 部分民歌也在消亡 尤其是 阴歌 在发展民 歌过程中 旅游产品的单一化不利于民歌村的经济发展 为了吕家河民歌的发展壮大 助力十堰市文化强市战略目标 建 议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本地院校为主导力量 由徐永安 李征康 等教授把握方向的民俗中心 进一步保护吕家河民歌宝贵资源 借 助计算机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工具整理电子资源库 保护十堰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 民歌传承人侯同贵 文化产生于社会实践活动 是对一个时期物质生活的外在表现 吕 家河民歌文化又时时刻刻影响着当代人的思想和行为 有些文化长 盛不衰 有些文化则随着时代的发展濒临灭绝 吕家河民歌是幸运 的 自 1999 年被发掘以来 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 蜚声海内外 吕家河的发展引起官方的重视 建表演堂 修公路 打造旅游区 一系列活动如火如荼 十几年过去了 我们有幸来到吕家河村 感受吕家河民歌文化给人 心灵带来的慰藉 寻访民间传承人侯同贵 侯同贵 1945 年 3 月 1952 年 童年 1952 年 1957 年在丹江口市官山镇袁家河小学读 书 1957 年至今在家务农 本人自幼学唱民歌 现已能唱 900 余首 自 1999 年以来 先后参加了 410 余场民歌演唱活动 第一代 祖父 第二代 叔父 舅舅 侯同贵本人自幼酷爱学唱民歌及演奏 秉承 祖辈 父辈口传心授 热心传于子女及社会青年爱好者 侯同贵善 长演唱篇叙事诗歌 民歌小调和智慧歌 经整理合唱的长诗 15 首 当地人们称本头 各种小调 700 余首 智慧歌 战歌 300 余首 他唱腔圆润优美 字正音准 丧调及哭 喜歌便笑 声情并茂 特 色鲜明 感染力强 深受人们喜爱 是远近闻名的一代名歌篓子 先后在十堰地区应邀参加了 500 多场大型民歌演唱活动 赢得了政 府 文化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赞誉 看到了这十几年来吕家河民歌传 承与保护工作的成果 也看到了民歌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有以下几 点 一 传承人年纪普遍偏高 国家级传承人姚启华 省级传承人侯同贵 付启兵 市级传承人周登殿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 身体状况堪忧 在我们去吕家河民歌堂时 姚启华老先生刚刚治疗结束出院 而侯 同贵老先生的耳朵听力也欠佳 而他们的的弟子们虽然也时常在民 歌堂表演 但在重要场合 仍是要靠着这几位老人出场 这几位传 承人从小都开始学唱民歌 知晓的民歌曲调丰富多样 每人都能唱 几百首歌曲 这些东西都已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可是人的记忆力是 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衰退的 有些歌曲会被遗忘 官山镇虽然 已对有代表性的 三大歌王 和 八朵金花 的唱腔 唱词进行录 音 录像以及建立电子档案 永久保存 防止 人亡艺绝 同时 也采取 三进 活动 开展民歌进校园 民歌进家庭 进单位 鼓 励青少年向民歌师拜师学习 老歌师进行穿帮带 在本土营造氛围 同时培养 种子 选手 政府斥资选送 13 名初中生到十堰艺校专门 学习民歌 导游知识 但是最后投入到吕家河民歌发展与保护工作 中去的却寥寥无几 二 民歌手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失去了积极性 现在吕家河民歌的 保护与发展是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开展的 在民歌出名后的几年中 吕家河村的群众唱歌热情很高 唱歌随叫随到 接受采访 争抢上 镜头 村民的惊喜和兴奋没持续多久 逐渐冷淡下来 不愿意接受 采访 唱歌表演要误工费 态度日渐冷淡 随着改革的日渐深入 村民事事唱歌的习俗也逐渐淡化 传承人中身体较好的几位通过 种地和红白喜事 包场 来挣钱 可是这又不能作为常态化的职业 收入不稳定 民歌手唱歌又不能作为家庭收入来源 多数的年轻人 都外出打工 当年政府培养的几十位学生最后也没有回到吕家河民 歌堂 民歌在老一辈中一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 长达几年的学习才 能学会那么多的民歌和曲调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 老一辈的传承方式失去基础 新的传承方式没有建立起来 这对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是不利的 吕家河民歌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 更是国家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 陈连山教授曾说 吕家河民歌不是僵死的标本 有些东西避免不 了最终的消亡 被送进历史博物馆 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力去挽救 吕家河民歌 汉族民歌活化石 每一个民族 种群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并且各自都是一个不可重复 的 不可替代的文化体系 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的原因所 在 因此 保护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是保护和发展文化的多 样性 多元化 是在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 人类文化的 多样性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和发展 特别是像一些篇幅巨大的民歌作品 它们都是在长期的传唱过程中 都曾被许多人所丰富 与完善 每个传唱者在对这些作品进行传唱的同时 另一方面也在不 断地把自己的感情 思想和语言融入其中 因此而使其规模越来越大 内 容越来越丰满充实 这一点与个性化因素较强的文人创作是有很大不 同的 吕家河民歌不但在创作主体上显现了鲜明的群体性 更要的是在创作 意识 创作心理上也体现了群体性 它们是一种族群心理的外化表现 是 一种集无意识的创造结果 有些非物质文化作品虽然在创作形式上 是由某些个人独立创作完成的 是它所反映的思想却仍然是一种族群 观念 族群心理的反映 更加重要的是 作为创作者本人 在创作这些 作品时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从事着一种个人的劳动 吕家河民 歌的产生和传承都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在实践中也为一定的群 体所有 并且是群体的集体力量使其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世代 相传 因此 从权利主体上看吕家河民歌属于一定的群体所有 权 利主体具有群体性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变动的 抽象的和 依赖于人的观念 精神的存在 是经过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先辈们 的思想结晶 所以 它属于抽象的文化思维 它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且随着人们观 念的变化而变化 如知识 技能 表演技艺 信仰 习俗 仪式等 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讲 吕家河民歌的客体是无形的 吕家河民歌的 形成和发展不是靠单个社会成员的智能与灵感完成的 而是由其所 在的群体甚至相关联的多个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完成 的 是在群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吕家河民歌创造者 享用者 和传承者而言 吕家河民歌与人类实践活动一样 是一种体现集体 观念的集体行为的反映 这种集体可以是一个村落 一个地区一个 民族甚至一个国家 吕家河民歌的创作往往是多个人共同完成的 是集体创作 这种集体创作既是同时代的人共同创造的 又是不同 时代的人不断完善 发展的 而且 一种遗产的展示 本身要多人 共同完成 此外 个人 个性化的创造也只有加入到集体传承和集 体形态中 才能成为吕家河民歌的有机组成 具体而言 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群体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创作主体的群体性 吕家河民歌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是人类创造力的表征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保证 因此 保护好我们的吕家河民歌 使那些蕴含在吕家河民歌中的特有的民族精神价值 思维方式 想 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传承 不仅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构建 和谐社会的需要 也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之必要 如果文化的多 样性被破坏 将直接导致文化生态的失衡 正如地球需要保护多种 生物 物种 多种基因才能达到生态平衡一样 人类社会的正常发 展也要依赖多种文化 多种智慧的渗透 我们热衷于对无形文化 遗产 的保护 正是因为在这些遗产中 保留着中华民族最原始 最纯粹的精神 基因 是民族文化之魂 它对本民族 对整个世 界弥足珍贵 市级传承人周登殿 周登殿 男 汉族 1949 年生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湖北十堰丹江口市人 自幼爱好学唱民歌 现在能唱各类民歌 700 余首 自 1999 年以来 先后参加了几百场民歌演唱活动 从小热爱 民间音乐 拜师学拉二胡等乐器 常应邀参加民间婚丧 嫁娶 年 节等民俗活动 现收有四位徒弟 均为村内的居民 在与周老先生的交谈中 我们了解到 目前政府对吕家河民歌村 的旅游项目的开发是十分支持的 每逢周末 官山镇文化站都会组 织周老先生等几位老歌手前往吕家河村所修建的民歌堂进行表演 由于民歌堂的建筑历史比较悠久 其容纳量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当 代旅客的需求 因此 政府也在积极筹备资金着手新民歌堂的修建 政府组织的这一活动不仅满足了村内居民的需求 与此同时也吸引 了更多的旅客前来游览 就周老先生本人而言 他自幼便学会了配 乐和少数简单的民歌 用来配乐的器械也都是自己做的 由于对民 歌出于发自肺腑的喜欢 这也使民歌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 周老先生也真心希望有更多的民歌爱好者来到吕家河民歌村 来学习民歌 他诚挚的欢迎每一位爱好民歌者 在提及其家里人对 民歌的态度 周老先生谈到 由于官山镇的位置比较偏僻 当地的 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 前往 外地打工 留在当地的大多都是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儿童 这就造 成了民歌传承人青黄不接 甚至断代的局面 虽然镇里的学校里也 正在逐渐将民歌带入校园 让吕家河民歌为小孩子们所熟知甚至传 唱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吕家河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还是需要那 些真正有兴趣 愿意学习的人来发展的 而周老先生家里人对吕家 河民歌的兴趣也不是很大 因此 也很难做到代代相传 吕家河民歌村有 192 户 755 人 全村男女老少均爱唱民歌 能唱 2 小时以上民歌者有 80 多人 能唱千首以上者有 4 人 其中年龄最高 为 94 岁 最小年龄才 4 岁 吕家河民歌分为阴歌 阳歌和叙事诗 曲调 79 种 全国罕见 民歌村自 1999 年发掘 被专家学者论证定 位为 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 以来 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先后被湖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 湖北省民歌村 被省委 省 政府授予 文明村 被中央文明委授予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 先进单位 被国家文化部授予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称号 堪称 我国不可多得的百家艺术特色的民间文化宝库 尽管吕家河民歌村 被授予如此多的荣誉称号 但关于其传承和发展中的问题还是不容 小觑的 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 吕家河民歌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传承对象青黄不接 老龄化严重 吕家河民歌传承人平均 70 岁以 上 大部分均已年迈 行动不便和记忆力衰退等现象阻碍了其传承 民歌 2 传承对象文化水平有限 吕家河民歌传承人大多是农民 识字较少 这就造成有些唱错歌词甚至编错歌本的现象 3 传承方 式比较单一 主要为家族传承和村落传承 据了解 愿意学习传承 吕家河民歌的大都是村内居民 有的靠家庭内部传承 有的是拜师 学习 新一辈传承人文化水平也不高 没有受过正当的音乐培训 下一辈传承也将面临困难 4 民歌表演形式单一 缺乏吸引力 吕 家河民歌表演在村里的民歌堂内进行 容纳量有限 且表演辅助器 材较少 服饰简单 很难吸引游客的眼球 5 旧民歌内容与现代化 生活脱轨 缺乏时代性 吕家河传统民歌大多都是以田园 农作为 题材 这与当代的技术化 信息化时代不符 缺乏新颖性 6 宣传 力度不够 虽然吕家河民歌在当地家喻户晓 但在外却鲜为人知 电视 广告 报纸上很少有相关的宣传 并未做到广为人知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付启兵 汉族民歌对于汉族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作用 吕家河民歌 更称为汉族民歌第一村 2006 年跟随 青春行 民歌颂 社会实践 调研团在吕家河民歌村 有幸采访了吕家河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承人 付启兵 传承人基本情况 付启兵 1940 年出生 无学历 付启兵家里有土地以生产为主 是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小时侯为了娱乐自身便跟随着大人进行歌曲 的学习慢慢的就学会了唱民歌 从一无所有的生活中逐渐的变成一 个歌唱大家 是唱民歌把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采购团队廉洁自律与职业操守协议
- 2025版体育场馆运营承包合同标准文本
- 2025版事业单位临时工录用与服务合同
- 2025版汽车维修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合同
- 2025电料合同-光伏发电设备材料采购合同
- 2025版医疗健康中心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合同
- 2025版建筑拆除爆破工程安全协议书
- 2025草坪修剪项目政府采购与无人机技术应用合同
- 2025版水库水资源管理与承包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影视基地租赁合同模板(含拍摄设备使用规定)
- 中国黄金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PEP版(一起)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光伏施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GB 21256-2025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药品停产管理办法
- 2025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2025年江苏无锡离婚协议书
- 人员管理办法格式范本
- 2025AI办公发展现状软件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北京员工待岗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