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I一、前 言 .1二、后危机时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三、美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3(一)美国对国际贸易总量的影响 .3(二)美国对国际贸易影响多元化 .5(二)美国贸易新特点 .6四、日本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6(一)日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6(二)日本对世界贸易影响的变化 .7(三)日本贸易新特点 .8五、欧洲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8六、后危机时代对中国的外贸的影响 .10(一)对中国贸易总量的影响 .11(二)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13七、对中国贸易的政策建议 .14(一)结构调整 .15(二)产业升级 .16(三)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 .17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1后危机时代美日欧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摘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中,虽然中国出口贸易虽然出现无法避免的下降,但是完成了 “保市场、保份额” 的艰巨任务,成为了世界第一位的出口贸易大国。在后危机时代,世界贸易步入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周期,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对世界的贸易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中国迫切需要从战略上谋划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应有新思维、新战略。本文主要将从结构和总量方面入手,分析后危机时代,美国日欧对世界贸易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的建议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美日欧 世界贸易 影响America, Japan and Europe and World Trade in post-crisis eraAbstract: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world economic recession, although the export trade of China although the decline can not be avoided, but the completion of the arduous task of insurance market, to maintain market share, became the first in the world trade nation. In the post-crisis era, the new cycle of world trade into a major transformation and adjustment,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s three largest economy,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world trad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a urgently needs to plan the foreign trade from the strategy,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foreign trade should have new thinking, new strategy. This paper will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structure and total amount, analysis of the post-crisis era, the United States of Europe and Japan influence on world trade,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words: post-crisis ; Japan, USA and Europe ;world trade; influence一、前 言自 2008 年下半年以来,受到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的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标剧烈下降,实体经济经历二战后的“最严重” 冲击。经过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2009 年二季度以来,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逐步企稳,全球已经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 。在“ 后危机时代”传统的贸易强国美日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了一系列新的变化。2008 年 9 月 15 日,美国的雷曼兄弟宣布倒闭,从而揭开了涉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面纱,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这场危机给全球带了巨大的灾难。知道今天, 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减弱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即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是指危机缓和之后,呈现的一种相对平稳状态,但是这不意味着说危机已经是过去时了,现在缓和的状态可能影藏着一个更大的危机,所以现在世界贸易的发展是一种非常不确定状态。因为世界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月越来越关心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辩证的看,不管什么危机,危险和机遇一定是相互依存的。有准备的国家,经常能在并不好的境遇中抓住难得的机遇,实现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突破。在后危机时代,各个国家应该进行反思,宣召世界贸易的发展机遇,利用这一发展的机会,让世界贸易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二、后危机时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差距的消逝。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长久以来,一个巨大的差距将人类共享的世界分成了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并且几个世纪以来,都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全球事务。这一不公平的现象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国际格局的演变得到了改观,但至今尚未完全消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演变进程,也加速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差距的消逝。在经济衰退中,发达国家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而发展中国家却充分展示了自身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投资和贸易领域的南南合作正迅速发展,南方国家日益独立、自强,不再依赖北方。发展中国家影响力的增强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 )取代了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 ,这意味着仅仅依靠发达国家的力量,已经不能很好地协调全球政策,在这方面,发达国家急需新兴国家的支持和参与。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也是如此,西方观念已不能垄断世界市场,发达国家不得不承认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这一转变是世界经历的最为深刻、最有影响力的变化之一。这一变化引起了四个方面的变革:第一,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已经转移到新兴国家。2002-2007 年,发达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平均贡献率约为 64.5%,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然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这些曾经的世界经济增长引擎逐渐处于落后位置,与新兴国家的出色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如此,这次金融危机被称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分水岭”。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日渐增加。随着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它们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第二,美国次贷危机对中美贸易产生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世界最重要的消费力量,为中国的商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然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无法恢复到 2007 年以前的水平,这迫使中国不得不改变本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在这一方面,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出口下降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逐渐减小。同时,次贷危机提醒中国给中国提了醒,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联系越来越紧密。虚拟经济起源于实体经济,最初目的是实体经济服务,但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虚拟经济逐渐独立,导致风险的累积,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了损害。此次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即无论如何虚拟经济不得超越实体经济的发展。第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美贸易的启示。次贷危机之后,发达国家不得不与发展中国家共享其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中一个重要事实是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2007 年,中国在技术发展方面的投资超过了 1023 亿美元,超过德国的同期水平。如此大力的投资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中国在高速铁路、大型计算机、天文学等方面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果。第四,我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二、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三、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四、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第五,结论,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 ,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三、美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一)美国对国际贸易总量的影响对外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构成,金融危机对美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包括金融危机对美国出口的刺激作用和对美国进口的抑制作用。 后危机时代,失业率上升,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收人预期也会逐步下调,美国人必然紧缩现实消费,从而抑制进口消费需求。金融危机后,金融机构将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消费信贷门槛,某些过去能够获得信贷的低收入阶层将被排斥出信贷行列,从而抑制了进口需求。美国的消费进口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财富效应,即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增值,如股票价格的上涨和债券价格的上涨。尽管这些收益纯粹只是账面的收益,其价值波动剧烈,但在经济稳定特别是繁荣周期里,即使是这类浮动收益也能够支持美国的消费。后危机时代,股市暴跌,其它金融产品的价格也剧烈动荡,财富效应将丧失殆尽,也会对消费进口需求产生长期的抑制作用。表 1 美国进出口商品总量 (2004-2012 年) 单位:亿美元, %项目年份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进口增长率 总计 贸易总量增 长率2004 8179 15252 11.21 23431 15.52005 9043 17323 13.58 26366 12.532006 10370 19189 10.77 29559 12.112007 11625 20171 5.12 31796 7.572008 12998 21648 7.32 34646 8.962009 10567 16018 -26.01 26585 -23.272010 12771 19664 22.76 32435 222011 14797 22625 15.06 37422 15.382012 15455 23338 3.15 38793 3.66资料来源:联合国 UN COMTRADE 数据库所得(二)美国进口商品的结构变化劳伦斯指数是用来反映一国对外商品贸易结构变化幅度的指数。其数值的变化范围从 0 到 1,指数越接近于 1 代表一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出口结构变动幅度越大,指数越接近于 0 说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出口结构变动幅度越小。 5劳伦斯指数的公式为:其中,Si,t,代表产品 i 在 t 年在一国出口的产品总额中所占的比例,Si,t-1 代表产品 i 在 t-1 年在一国出口的产品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表 2 美 国 出 口 商 品 贸 易 劳 伦 斯 指 数 ( 2004-2012 年 )产品类别年份初级产品(SITC0-SITC4)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5 和 SITC7)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6 和 SITC8)2004 0.0073 0.0415 0.0151 2005 0.0072 0.0417 0.0139 2006 0.0031 0.0024 0.0009 2007 0.0072 0.0064 0.0029 2008 0.0149 0.0142 0.0033 2009 0.0003 0.0340 0.0018 2010 0.0057 0.0007 0.0023 2011 0.0142 0.0105 0.0036 2012 0.0028 0.0002 0.0007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 UN COMTRADE 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所得从数据中可见,2004-2007 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的贸易结构一直非常稳定,波动很小。从劳伦斯指数可以看出来在美国的贸易结构一直相对稳定,特别是这几年,美国的贸易结构非常稳定。美国贸易结构水平属典型的水平分工型,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国际分工高度化和跨国公司生产国际化,美国的贸易结构在金融危机前贸易结构一直在调整,所以劳伦斯指数有一定的变化,美国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结构一直没什么变化,而资本和初产品的贸易结构一直在变化。美 国 在 金 融 危 机 发 生 之 前 主要 的 出 口 为 资 本 密 集 型 , 主 要 进 口 为 劳 动 密 集 型 和 初 产 品 , 在 后 危 机 时 代 , 美 国 进口 商 品 市 场 出 现 萎 缩 , 进 口 商 品 结 构 也 发 生 了 较 大 变 化 。 其 中 农 产 品 、 矿 物 燃 料 、一 般 消 费 品 及 杂 项 制 品 的 进 口 呈 增 长 态 势 , 制 成 品 特 别 是 其 中 的 资 本 货 物 进 口 严 重萎 缩 , 在 后 危 机 时 代 , 美 国 对 贸 易 的 影 响 , 不 仅 仅 是 大 量 进 口 外 国 货 物 , 拉 动 发 展中 国 家 的 经 济 , 由 于 其 进 口 增 速 的 疲 软 , 对 一 口 美 国 进 口 的 很 多 国 家 产 生 了 经 济 结构 上 的 影 响 , 很 多 国 家 不 能 仅 仅 靠 出 门 拉 动 经 济 , 亟 需 经 济 结 构 的 调 整 , 增 加 了 很多 国 家 的 外 部 风 险 。 11(三)特点2007 年之后美国的进口一直是快速增长,对国际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在后危机时代,美国进口在 2011 年才恢复到了 2010 的总量,对美国贸易的影响非常明显。由于美国的财政赤字继续扩大,美国开始对许多产业征收更高的关税。很多靠劳动密集型的贸易输出的国家,受到冲击,很多靠劳动成本优势受到冲击,比如中国的玩具日用品等等。2012 年美国 GDP 增长 2.2%,高于 2011 年的 1.8%。其中个人消费、私人投资、出口、进口分别增长 1.9%、9.8%、3.4%和 2.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美国的贸易在后危机时代一直处于复苏,对国际贸易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促进世界贸易的总量的增长。政府消费和投资下降 1.7%。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1.3、1.2 和 0.04 个百分点,作为经济第一大国美国的经济复苏对国贸贸易的有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进入 2013 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稳固。由于科技革命提升了竞争力,制造业活动加速,截至 3 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 4 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出口小幅增长,前 2 个月出口额增长 2.2%;就业市场持续好转,3 月份失业率降至7.6%, 3 月份住房销量同比增长 18.5%。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的进口大国。美国经济好转,对全球贸易是一个利好,对和美国有着大量贸易的国家来说,大有好处。目前,困扰美国经济首要问题仍是财政问题,尽管“财政悬崖” 得以避免,这对于国际贸易来说不是一个很好地消息,为了减少财政赤字,美国会从新拿起贸易保护这把双刃剑,对世界贸易是个不小的打击。 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对全球增长的贡献高达四分之三。2012 年,新兴经济体增长仍好于发达经济体,但是作为世界第一进口的美国由于增长疲软,进口减少给对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增加了许多外部风险,导致内部经济失衡,增长步伐略有放缓。IMF 统计,2012 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GDP 增长 5.1%,低于2011 年的 6.4%,但远高于同期发达国家 1.2%的增速。得益于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工业化快速推进,亚洲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2 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 GDP 增长 6.6%,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更快。在后危机时代,美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影响主要有:国际资本大进大出增加金融系统风险、一些国家财政和贸易“双赤字 ”增加通胀压力;一些资源出口大国,由于美国能源消耗能力的下降,贸易收入减少,亟需调整经济结构等。 4四、日本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一)日本对国际贸易总量的影响日本是是个资源贫瘠的国家,很多资源需要进口,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的资源消耗量增长放缓,给很多资源出口大国造成了影响,同时农业一直是日本的薄弱产业,日本为了保护自己的农业,提高了农业的关税,直接对许多农业大国造成了影响。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可以看到由于外需下滑、国内消费增长放缓、灾后重建效应消退,2012 年二、三季度日本 GDP 增速大幅回落,四季度止跌回升,全年 GDP 增长2.0%。其中内需增长 2.9%,高出 2011 年 2.6 个百分点,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分别增长2.4%和 4.4%;进口增长 5.3%,日本作为一个能源和基础商品消费的大国,由于进口的回升和增长,对国际贸易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进入 2013 年,受“安倍经济学” 刺激,日元大幅贬值,年初以来兑美元已贬值 13.1%,日本股市急剧上涨,日经指数已上涨30%以上。社会各界信心明显增强,不少大企业表示,在日元贬值的推动下,2013 年有望实现大额盈利,这将对投资和工业生产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可以想见的是在未来几年日本的贸易出口开始走强,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有所提升。表 3 2004-2012 年日本进出口商品总量 单位:亿美元,%项目年份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进口增长率 总计 贸易总量增 长率2004 5657 4552 10.31 10209 19.362005 5949 5158 13.31 11107 8.82006 6467 5790 12.25 12257 10.352007 7143 6222 7.46 13365 9.042008 7814 7625 22.55 15439 15.522009 5807 5519 -27.62 11326 -26.642010 7698 6926 25.49 14624 29.122011 8231 8553 23.49% 16784 14.772012 7985 8858 3.57% 16843 0.35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 UN COMTRADE 数据库所得(二)日本对世界贸易结构影响众所周知,日本由于自然资源不足,国内市场狭小,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大。因此,日本历来采取“ 贸易立国 ”即“出口立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只出不进”已成为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顽症。2011 年,日本出现 2.5 万亿日元的年度逆差,这是 1980 年来的首次。从高频数据来看,日本出口增长几乎停滞,但进口却维持相对稳定增长。出口下滑是导致近期日本贸易逆差的主因,而供给冲击也具有一定程度影响。前者与海外需求疲弱和日元汇率升值有关,后者导致的工业生产放缓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日本出口能力。相对而言,进口则受刚性需求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后的回升速度显著高于出口,从而促成了逆差。这一现象或许暗含了重要的变化,认为,这种贸易逆差的出现不是暂时现象,而一个开始,在未来贸易顺差收窄、甚至逆差持续将是长期的。受到国内劳动力成本提升和本土市场利润率下滑的影响,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工业生产低迷,产业向国外的转移将是长期的。在此背景下,日本国内工业生产下降、进口需求将呈现刚性,因此顺差下降、甚至逆差将是趋势性的变化。日本贸易逆差或将维持常态,对于日本、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会形成较大压力,这可能通过日本国债市场融资困难,海外资金无序流动等方式显现。随着日本国民储蓄率下行、贸易顺差的下降,日本低成本政府融资模式将会面临挑战,市场将对日本债务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与此同时,日元作为套息货币,在汇率大幅波动时,会影响投资者情绪。表 4 日本出口商品贸易劳伦斯指数 (2004-2012 年)产 品 类 别年份初级产品(SITC0-SITC4)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5 和 SITC7)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6 和 SITC8)2004 0.0009 0.0048 0.0037 2005 0.0060 0.0059 0.0023 2006 0.0025 0.0015 0.0022 2007 0.0023 0.0012 0.0027 2008 0.0058 0.0078 0.0025 2009 0.0009 0.0105 0.0050 2010 0.0016 0.0048 0.0000 2011 0.0015 0.0054 0.0040 2012 0.0005 0.0045 0.0006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 UN COMTRADE 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所得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来,2004-2007 日本的贸易一直在相对稳定的发展,虽然速度相对缓慢,反应贸易结构的劳伦斯指数也一直比较平稳。在发生金融危机的 2007 年日本的贸易几乎没有增长,2007-2012 年日本的贸易增长缓慢,一直以一种落后于世界贸易增长的速度增长,在贸易结构上看,日本的贸易结构一直稳定,但是在金融危机发生的 2007 年贸易结构有了一点小小的起伏。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日本的外贸在后危机时代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这也直接导致了日本政府更加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这对和日本有很多贸易的国家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美国以及欧盟做比较,可以发现日本的现行的贸易政策以及贸易工具都有点略显单调,同时日本与主要的贸易的伙伴的经贸关系也在持续降温。日本对他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已经降到了历史的低点。(三)特点日本贸易总量虽然还是很大,但是一直没有发展处于原地踏步情况。同时,日本的贸易结构相对于其他国家也是变化相对较大的,所以可以看出在日本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力正在变小。在后危机时代,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了新的变化,显示出很强的实用主义,具体的表现在根据日本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话语权的强弱变化,来决定使用贸易保护还是自由贸易这两种主张。日本一方面遵从其加入 WTO 的多边承诺,继续降低关税水平,但是另一方面,日本也极力保护其国内弱势产业以及相对弱小的产业。比如,因为其自身的调整成本以及政治成本巨大,这几年,日本开始对农业以及农产品的贸易坚决的实施了保护主义的政策。正因为如此, 日 本 对农业保护这一强硬的立场,让曰本在世界贸易谈判受到很多指责。 2由于在后危机时代,日本已经度过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其优势的贸易项目难以扩大优势,其劣势的贸易项目受到了更大的冲击,所以多于许多以前通过和日本惊醒国际贸易赚取利润的国家受到了很大冲击,比如美洲各个农产品出口大国。百分之百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完全的贸易自由主义,这些都是不可能完全存在的。这就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几点,在后危机时代,日本的贸易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从双边关系开始进行研究,会发现对日本最重要的美日之间的贸易关系也是问题重重, 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时有出现。同时,日本和欧盟的国际贸易的关系更是惨淡。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由于历史的问题和日本本来就有隔阂,国际贸易的关系毫无疑问也遭受了重大影响。在整个的东南亚地区,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拥有着对其非常重要的投资以及贸易利益,但是由于日本国内的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日本和东盟各国的贸 易 发 展 明 显 放 缓 ,已经大大的落后于其他的国家。就单边层面来看,虽然日本也开始实施了一些普惠的政策。但是,日本对发展中国家,对新兴市场的笼络明显落后于美欧。所以日本对世界贸易的发展有一定阻碍作用,日本正在失去其国家贸易的话语权。 1 五、欧洲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在危机时代欧洲的贸易增长并不是非常明显,由于金融危机,欧盟成员国政府的财政危机,欧洲的各个政府府提高了对日化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税收,直接影响了以东亚和非洲为主的平穷国家。同时,欧洲为了增加贸易,提供政府收入,向新的经济体出售了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在最近几年,由于财政紧缩抑制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的结构改革进展缓慢、金融不断紧缩信贷,2012 年欧元区陷入二次衰退,全年 GDP 下降 0.6%。上半年,欧债危机不断恶化,欧元大幅贬值,金融投机者大肆炒作欧元区解体风险,欧洲的弱势表现,直接影响了欧洲的消费水平,进口减少,欧洲难以对世界贸易增长带来动力。进入 2013 年,欧盟、IMF 与塞浦路斯达成救助协议,避免了塞浦路斯危机扩散,欧洲金融市场总体稳定,但欧元区经济衰退势头尚未得到遏制。这一切都预示着欧洲将对事件贸易产生负面的影响,进口减少。资源和初级产品需求减少,对出口大国的贸易有着直接影响。表 5 2004-2012 年欧盟进出口商品总量 单位:亿美元,%项目年份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进口增长率 总计 贸易总量增 长率2004 11874 12786 24660 20.792005 13101 14655 14.62 27756 12.552006 14594 16977 15.84 31571 13.742007 17040 19675 15.89 36715 16.292008 19285 22849 16.13 42134 14.762009 15886 17047 -25.39 32933 -21.842010 17957 20269 18.90 38226 16.072011 19342 23472 15.80 42814 122012 21664 23010 -1.97 44674 4.34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 UN COMTRADE 数据库所得表 6 欧盟出口商品贸易劳伦斯指数 (2004-2012 年) 产品类别年份初级产品(SITC0-SITC4)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5 和 SITC7)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6 和 SITC8)2004 0.0008 0.0010 0.0018 2005 0.0038 0.0004 0.0028 2006 0.0047 0.0046 0.0004 2007 0.0000 0.0014 0.0016 2008 0.0062 0.0035 0.0037 2009 0.0041 0.0048 0.0066 2010 0.0046 0.0093 0.0008 2011 0.0060 0.0029 0.0010 2012 0.0032 0.0033 0.0023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 UN COMTRADE 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所得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欧洲在 2004-2007 年由于欧盟的成立,欧洲的经济一直平稳的前进,贸易结构有小幅的变化,但是并不明显,在 2007 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影响比不是很大,没有出现总量上的倒退,在贸易结构方面,2007-2009 欧洲的贸易结构非常稳定。2007-2012 年由于在 2008 年欧洲多过陷入经济危机贸易总量出现了倒退,在这之后开始稳定的发展。在 2009 和 2010 年欧洲贸易结构有一定调整,在这几年欧洲的贸易结构相对较稳定。欧洲在世界贸易中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点可以从欧洲各国的跨国公司在世界 500 强中的数量看出来。在后危机时代之前,隶属美国的公司占据了世界 500 强中的大部分,欧洲只不过是一个小角色。在后危机时代,世界 500 强中欧洲公司的销售额第一次超过了美国的大型公司。众所周知,国际贸易是由跨国公司完成和推动的,所以谁的跨国公司能有更多的销售量,谁就会主导着国际贸易。从 500 强中,欧洲的跨国公司所发生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主导力量慢慢的从美国开始向欧洲开始转移,所以有理由相信,欧洲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会变大。同时也应该看到,欧洲开始步人老龄社会,由于就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开始下降,整个社会的负担开始变种,欧洲各国社会的消费需求开始减少,内需带动的增长明显减小。这样世界贸易会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世界贸易会少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量。欧盟的主要的财政政策非常的注重的内部结构的稳定,所以欧洲难以成为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后危机时代,欧盟对世界贸易的发展难有绝对性作用,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同时也有一些客观的因素。主观上,欧洲的各个国家会用更多的方法去追求一个快速的增长,同时着眼于长远的稳定的目标,客观上来看,欧盟有其自身的结构问题,比如内部市场的狭小,各国社会的负担相对沉重等等原因。同时,欧洲各国正在实行很多趋同的贸易政策,欧洲还没有实现保持稳 定和有效治理衰退的平衡点。所以英、意、法、德等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会不得依靠国外的市场,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带动。万一美国的经济变得不景气,欧洲没有国家能拉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最后,可以发现,欧洲各个国家和美国贸易政策由以前的不同取向变得日趋相近,这样自由的国际贸易也收到了巨大的破坏。欧洲方面,因为德、 法、意等欧洲大国的内需变得严重不足,在国际贸易之争中难以承担起重要的职责。世界贸易的发展在短时间内,还是需要美国的主导。但是欧洲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14六、后危机时代对中国的外贸的影响(一)对中国贸易总量的影响在危机时代,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贸易数据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出口额增长率下降,进口额增长率提高,贸易顺差额减小。而其主要原因是收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更确切的说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国的经济都受到了重创,出现经济增长下滑,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消费群面临财富缩水、失业等困难处境,一直消费能力和消费信息都明显下降,并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加之我国经济受金融风暴影响相对较轻,且国家采取的加大基础建设、保障就业等稳定经济的措施效果显著,使得我国的进口需求继续快速增长。这样便形成了我国整体贸易顺差减小的结果。总的来说,此次金融危机所引起的世界经济减速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已经显现,且很有进一步加深的可能。表 7 中国出口商品总量 (2004-2012 年) 单位:亿美元,%项目年份出口 美国占百分比 日本占百分比 欧盟占百 分比2004 5933 21.09 12.39 25.972005 7619 21.41 11.01 26.082006 9689 21.03 9.45 24.432007 12200 19.11 8.36 20.572008 14306 17.67 8.12 18.682009 12016 18.41 8.15 20.542010 15777 17.98 7.67 18.322011 18983 17.12 7.81 15.992012 20489 17.20 7.40 15.28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 UN COMTRADE 数据库所得(二)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表 8 中国出口商品贸易劳伦斯指数 (2004-2012 年)产品类别年份初级产品(SITC0-SITC4)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5 和 SITC7)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6 和 SITC8)2004 0.0055 0.0117 0.0060 2005 0.0020 0.0063 0.0045 2006 0.0049 0.0039 0.0009 2007 0.0017 0.0031 0.0010 2008 0.0017 0.0018 0.0031 2009 0.0010 0.0085 0.0076 2010 0.0004 0.0035 0.0029 2011 0.0006 0.0073 0.0066 2012 0.0007 0.0065 0.0035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 UN COMTRADE 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所得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也由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公共和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调整,世界经济和贸易近来明显放缓,预计明年增速将低于今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经济“ 出口驱动 ”的指责之声又起,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似呈抬头之势。从数据上观察,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可以说完全靠内需驱动。国内需求,即消费、投资、及政府支出总和大幅上扬,净出口对 2011 年上半年 GDP增长的贡献为负数。诚然,国内总需求在 2009 年的上升很大程度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拉动,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要求改善总需求的构成,使居民最终消费、民间投资成为内需的主力。随着内需构成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的构成也发生了若干显著的变化:商品出口中的加工贸易比重下降,美欧市场在中国出口的比重也呈下降之势,而亚非拉地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则上升,这就是在今年前三季度发达国家经济大幅放缓的局面下,中国外贸仍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上述趋势性的变化,中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趋于下降。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对外贸易盈余相对 GDP 在下降,而且因为中国出口的很大份额是加工贸易,这种贸易与国内投资的关联度不高。中国一般贸易的组成很大部分是设备和机器,出口对象主要是亚洲和其它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对资本品的进口需求也主要在亚洲区域内贸易中得到满足。这些结构性的变化使得 20102011 年进出口对中国 GDP 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 20072008 年。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构成将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区域内贸易、南南贸易将成中国贸易的增长点,劳务贸易在中国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将上升。如果改变分析方法,中国的出口规模其实并不大。海关计算的商品出口,包括了很大部分加工贸易所包含的进口成份。如果将商品和劳务出口汇总统计,中国并不是世界最大出口国。从中长期看,中国的对外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反映该国国内经济结构。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劳动力仍从农村,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与人均 GDP 或人均收入相近的国家相比,中国第三产业的占比偏低。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国第三产业的相对滞后是国际发展比较的一个例外,与中国偏重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式有关。这也意味着中国第三产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措施得当,中国第三产业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快发展。国内产业的这种变化迟早带动贸易结构的变化。从事出口贸易的相关企业将从出口商品到全产业链“走出去” ,推升劳务贸易和中国出口的附加值。七、对中国贸易的政策建议(一)结构调整第一,后危机时代,是一个需要为结构调整付出代价的时代。在过去的国际贸易发展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均收入从两三百美元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测定食物热值的科学实验教案范文
- 单警队列训练教案完整范本
- 小学古诗词知识竞赛试卷及点评解析
- 2020小学语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 律师事务所案件管理流程规范
- 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总结
-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方案
-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与考核标准
- 中考英语冠词考点易错题汇编与解析
- DB51-T 3299-2025 数据资产登记规范
- 淤地坝知识培训课件
- 保密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6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徐志摩的诗课件
- 五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2025-2026学年)(表格式)
- GB/T 46225-2025柔性多孔聚合物材料层压用聚氨酯泡沫规范
- 2025年日照盐粮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学年第一学期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文言文详解:《宋史·陈兢传》、王夫之《宋论》
- 2025年农村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浙江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