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焦导向盘侧向冲孔模设计_第1页
调焦导向盘侧向冲孔模设计_第2页
调焦导向盘侧向冲孔模设计_第3页
调焦导向盘侧向冲孔模设计_第4页
调焦导向盘侧向冲孔模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设 计(论 文)说 明 书题 目 调焦导向盘侧向冲孔模设计 学 生 系 别 机 电 工 程 系 专 业 班 级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四 川 理 工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调焦导向盘侧向冲孔模设计 系: 机电工程系 专业: 材控 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接受任务时间 教研室主任 (签名) 系主任 (签名)1、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内容:调焦导向盘侧向冲孔模设计;产品工件图:见附图;生产批量:批量要求:要求有目录、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1工件工艺性分析(1) 根据工件图,分析其形状、尺寸、精度、断面质量装配关系等要求。根据生产批量,决定模具的结构形式、选用材料。(2) 分析工件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2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应有两个以上的工艺方案比较分析。(1) 根据工艺分析,确定基本的工序性质。如:落料拉深(2) 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3) 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材料、设备、工件精度)确定工序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或连续冲压工序3工艺计算(1) 计算毛坯尺寸,合理排样,绘排样图,计算材料利用率。(2) 计算冲压力,如:冲裁力、弯曲力、拉伸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以便确定压力机。(3) 计算压力中心,防止模具受偏心负荷,受损。(4) 计算并确定模具主要零件(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等)外形尺寸及弹性元件的自由高度。(5) 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6) 确定拉深模压边圈、拉深次数、各中间工序模具尺寸分配及半成品尺寸计算等。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1) 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确定结构件形式和标准。(2) 绘制模具总体结构草图,初步计算并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概算模具外形尺寸。5选择冲压设备根据工厂现有设备及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冲压加工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和模具的闭合高度、轮廓尺寸等因素,选用压力机的型号、规格。6模具图样设计(1)绘制模具总图 主视图:常取模具的工作位置,采用剖面画法。 俯视图或仰视图:一般是将上模部分(或下模部分)拿掉,视图只反映模具的下模俯视(或上模俯视)可见部分。 侧视图和局部视图等:必要时画。 制件图:常画在图样的右上角,要注明其材料、规格、制件本身的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 排样图:必须在制件图下面绘制。应标明料宽、步距、搭边值。 技术要求及说明:一般在标题的上面写出该模具的冲压力、模具闭合高度、模具标记所选设备型号等其他要求。 列出零件明细表。(2)绘制非标准零件图:零号总装图一张;模具工作部分零件图 56 张(包括机绘图) (3)编写相应技术文件: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自选的专题论述内容,论文字数不少于 2 万字,用电脑打印。(4)审核按规定时间完成,上缴本课题设计资料进行审核,并答辩。2指定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说明1) 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 ,许发樾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102) 冲模设计手册,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注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063) 实用冲压技术手册 , 王孝培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034)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姜奎华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15)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廖念创等 计量出版社 1998.02 6)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工大史美堂主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073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起 止 日 期1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文献,提出体系架构需求 2007.03.052007.03.152 确定设计方案,重点解决关键疑难问题并分析 2007.03.162007.03.313 撰写论文,绘图 2007.04.012007.05.204 校对、修改加工论文及图纸 2007.05.212007.06.055 交论文图纸准备答辩 2007.06.062007.06.24四毕业设计附图名称:调焦导向盘工件图1 材料技术要求:(1) 厚度 0.57m牌号 15(2) 表面质量: 平整2.批量生产中文摘要摘 要:阐述了冲压简单模的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利用靠模板与滑动销钉的相对运动,转换为转盘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滑块(其上装有冲孔凸模)作径向直线运动,实现将工件的圆周侧面上冲出 4 个互为 90 度的腰形孔,通过冲裁力、顶件力、卸料力等计算,确定模具类型。冲孔凹模采用镶拼结构,废料从凹模的中心漏斗孔漏出。本模具性能可靠,运行平稳,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关键词:冲压;侧向冲孔;简单模;模具结构;冲裁力。 Chinese abstractabstract: Elaborated the ramming Jan single model structural design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Using depends on the template and the glide feather piece relative motion, transforms for the turntable rotary motion, thus the impetus slide (above is loaded with punch holes raised mold) to make the radial direction translation, realizes overshoots the work piece circumference side 4 is mutually 90 degree waist shape hole, through computations and so on blanking force, kicking force, ex-denning strength, definite mold type.The punch holes concave mold uses inlays puts together the structure, the waste material leaks off from the concave mold central crater.This mold performance is reliable, the movement was steady, improved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d the labor intensity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Key word: Ramming; Lateral punch holes; Jan single model; Mold structure; Blanking force.目 录第 1 章 绪论 .11.1 冷冲压与模具设计简介 .11.2 冷冲压与模具技术现状 .21.3 冲压模具市场情况 .31.4 未来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31.5 本次设计的意义 .5第 2 章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及冲裁方案的确定 .62.1 材料分析 .62.2 冲裁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62.3 冲裁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82.4 冲裁件的尺寸基准 .82.5 冲裁件经济性分析 .82.6 冲裁方案的确定 .9第 3 章 冲压工艺力的计算 .103.1 冲裁力的计算 .103.1.1 冲压力的行程曲线 .103.1.2 冲裁力的计算公式 .103.1.3 降低冲裁力的方法 .113.2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的计算 .123.3 冲压压力中心的计算 .13第 4 章 冲压设备的选择 .154.1 冲压设备类型的选择 .154.2 确定设备的规格 .15第 5 章 冲裁模具工作部分设计计算 .175.1 冲裁间隙 .175.1.1 冲裁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 .175.1.2 冲裁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 .185.1.3 冲裁间隙对冲裁力、卸料力的影响 .195.2 合理间隙的选用 .19 5.3 模具刃口尺寸的计算的原理 .215.4 凸、凹刃口设计计算 .23第 6 章 模具总体设计 .256.1 模具类型的选择 .256.2 确定送料方式 .256.3 定位方式的选择 .256.4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256.5 模具工作原理 .25第 7 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 .267.1 模具材料的选择 .267.1.1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 .267.1.2 T10A 钢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 .267.2 凹模设计 .267.2.1 凹模刃口形式 .267.2.2 凹模外形和尺寸的确定 .277.3 凸模长度设计其强度校核 .277.3.1 凸模长度计算 .277.3.2 凸模抗弯能力校核 .277.3.3 凸模承压能力的校核 .287.4 靠模板斜槽计算 .29第 8 章 标准件的选择 .308.1 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 .308.2 导柱、导套的选择 .308.3 卸料螺钉 .308.4 顶杆的选择 .308.5螺钉的选择 .30第 9 章 总图及零件图的绘制 .31第 10 章 结论 .32参考文献 .33致谢 .34 毕业设计(论文)1第一章 绪 论1.1冷冲压与模具设计简介冲压是通过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或拉力,使板材塑性成型,有时对板材施加剪切力而使板材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一种零件加工方法。由于冲压加工经常在材料冷状态下进行,因此也称冷冲压。冲压加工的原材料一般为板材或带材,故也称板材冲压。冲压加工需要研究冲压工艺与模具两个方面的问题。根据通用的分类方法,冲压工艺可以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而分离工序又有落料、冲孔、切断、切边、剖切等工序;成型工序又包括弯曲、卷圆、扭曲、拉深、变薄拉深、翻孔、翻边、拉弯、胀形、起伏、扩口、缩口、旋压、校形等。冲压加工作为一个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加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统计,冲压件在各个行业中均占相当大的比重,尤其在汽车、电机、仪表、军工、家用电器等方面所占的比重更大。冲压加工的应用范围极广,从精细的电子元件、仪表指针到重型汽车的覆盖件和大梁、高压容器封头以及航天器的蒙皮、机身等均需冲压加工。冲压件在形状和尺寸精度方面的互换性较好,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满足装配和使用要求。此外,在冲压过程中由于材料经过塑性变形,金属内部组织得到改善,机械强度有所提高,所以,冲压件具有质量轻、刚度好、精度高和外表光滑、美观等特点。冲压加工是一种套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如汽车等大型零件每分钟可生产几件,而小零件的高速冲压则每分钟可生产千件以上。由于冲压加工的毛坯是板材或卷材,一般又在冷状态下加工,因此轻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比较适宜配置机械人而实现无人化生产。特别是适用于定型产品的中大批生产。 “冲压要发展,模具是关键” ,提高模具的效率需从冲模设计和制造开始。冲压加工的材料利用率较高,一般可达 70%85%,冲压加工的能耗低,由于冲压生产具有节材、节能和高生产率等特点,所以冲压件呈批量生产时,其成本比较低,经济效益较高。综上所术,冲压加工与其他机械加工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在压力机的简单冲击下,能得到其他加工方法不能或难以得到的复杂、精度一致的制件。2 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生产,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3 尺寸稳定,制件精度高,互换性好。第一章 绪论24 材料利用率高,制件重量轻,刚性好、强度高,在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成本底。5 在生产过程中,材料表面不易遭受破坏,制件表面质量好,通过塑性变形后,还可以使制件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当然,冲压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一样,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冲模的结构比较复杂,模具价格偏高。因此,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时采用昂贵的冲模,经济上不合算,目前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正在努力发展某些简易冲模,如聚氨脂橡胶冲模、低合金冲模以及采用通用组合冲模、钢皮模等,同时也在进行冲压加工中心等新型设备与工艺的研究。采用冲压与焊接或胶接等复合工艺,可以使零件结构更趋合理,加工更加方便,成本更易降低,这是制造复杂形状结构件的发展方向之一。1.2冷冲压与模具技术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 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模具制造技术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 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 CAD,并陆续开始使用 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 等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 Moldflow、C-Flow、 DYNAFORM、Optris 和 MAGMASOFT 等 CAE 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 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东风汽车公司模具厂、一汽模具中心等模具厂家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此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 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毕业设计(论文)3例如,吉林大学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所独立研制的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分析KMAS 软件,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注塑模、汽车覆盖件模具和级进模 CAD/CAE/CAM 软件,上海交通大学模具 CAD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模 CAD 软件等在国内模具行业拥有不少的用户。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CAD/CAE/CAM 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 1.3冲压模具市场情况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度、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竟争激烈。现将 2004 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情况简介如下: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材料,2004 年我国冲压模具总产出约为 220 亿元,其中出口 0.75 亿美元,约合 6.2 亿元.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2004 年我国共进口冲压模具 5.61 亿美联社元,约合 46.6亿元.从上述数字可以得出 2004 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总规模约为 266.6 亿元.其中国内市场需求为 260.4 亿元,总供应约为 213.8 亿元,市场满足率为 82%.在上述供求总体情况中,有几个具体情况必须说明: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中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低于冲压模具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低格低许多,具有一定的竟争力,因此其在国际市场前景看好,2005 年冲压模具出口达到 1.46 亿美元,比 2004 年增长 94.7%就可说明这一点;三是近年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中大量的自产自用的冲压模具无确切的统计资料,因此未能计入上述数字之中。1.4、未来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 “精度高”、 “质量好”、 “价格低”的要求服务。达到这一要求急需发展如下几项: (1)全面推广 CAD/CAM/CAE 技术 第一章 绪论4模具 CAD/CAM/CAE 技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普及 CAD/CAM/CAE 技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将加大 CAD/CAM 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 CAE 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CAD/CAM/CAE 技术跨地区、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虚拟制造成为可能。 (2)高速铣削加工 国外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铣削加工,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并可获得极高的表面光洁度。另外,还可加工高硬度模块,还具有温升低、热变形小等优点。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汽车、家电行业中大型型腔模具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它已向更高的敏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3)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 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诸多功能,大大缩短了模具的在研制制造周期。有些快速扫描系统,可快速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实现快速数据采集、自动生成各种不同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不同格式的 CAD 数据,用于模具制造业的“逆向工程”。模具扫描系统已在汽车、摩托车、家电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相信在“十五”期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电火花铣削加工 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也称为电火花创成加工技术,这是一种替代传统的用成型电极加工型腔的新技术,它是有高速旋转的简单的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再需要制造复杂的成型电极,这显然是电火花成形加工领域的重大发展。国外已有使用这种技术的机床在模具加工中应用。预计这一技术将得到发展。 (5)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 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估计目前我国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已达到 30%左右。国外发达国家一般为 80%左右。 (6)优质材料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 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相应的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否能充分发挥模具钢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模具热处理的发展方向是采用真空热处理。模具表面处理除完善应发展工艺先进的气相沉积(TiN、TiC 等)、等离子喷涂等技术。 (7)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 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磨与抛光方法替代现有手工操作,以提高模具表面质量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毕业设计(论文)5(8)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发展 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目标。模具自动加工系统应有多台机床合理组合;配有随行定位夹具或定位盘;有完整的机具、刀具数控库;有完整的数控柔性同步系统;有质量监测控制系统。 1.5、本次设计的意义本次设计一个简单的侧向冲孔单工序模。单工序模是指在一副模具中只完成一个工序。如落料模,冲孔模,弯曲模,拉深模。单工序模具有以下优缺点:1冲压精度较底。2生产效率底,一次冲压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3实现自动化可能性较容易,尤其适合在多工序压力机上实现自动化。4生产通用性好,适合中小批量及大型冲压零件冲制。5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6模具成本低。7在无自动送料机构条件下,需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均很强。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探讨,并侧重加强工程实践能力这点应该得到重视。本次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教学环节,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1)帮助学生具体运用和巩固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设计冲压模的一般程序。(2)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有关技术资料,如冷冲模国家标准 、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 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及其它有关规范等。(3)训练学生初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第一章 绪论6第二章 冲压件工艺分析及冲裁方案的确定6第二章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及冲裁方案的确定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冲裁件对冲裁工艺的适应性。一般情况下,对冲裁工艺性影响最大的是制件的结构形状、精度要求。形位公差及技术要求等。冲裁件的工艺性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制件的质量、模具寿命、材料消耗、生产率等设计中应尽可能提高其工艺性。良好的工艺性和合理的工艺方案,可以用最小的材料消耗,最少的工序数量和工时,稳定的获得符合要求的优质产品,并使模具结构简单,模具寿命提高,因而可以减少劳动量和冲裁成本。2.1材料分析冲裁材料为 15 钢。查文献1:吴宗泽,罗圣国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二版) (以下简称“文献1” )P25 表 2-7 优质碳素结构钢(GB699-88 摘录) ,该钢种是优质碳素结构钢。含碳量为 0.120.19%,屈服点 s=225MPa,抗拉强度b=375MPa ,延伸率不小于 27,断面收缩率不小于 55,塑性好,焊接性好,适合冲裁。其主要用于受力不大韧性要求较高的零件、渗碳零件、紧固件、冲模锻件及不需要热处理的底负荷零件,如螺栓、螺钉、拉条、法兰盘及化工贮器、蒸汽锅炉等。2.2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冲裁件的结构形状应尽可能简单、对称、避免复杂形状的曲线,在许可的情况下,把冲裁件设计成少、无废料排样的形状,以减少废料,矩形孔两端宜用圆弧连接,以利于模具加工。冲裁件各直线或曲线的连接处,尽量避免锐角,严禁尖角如图 2-1。除在少、无废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7料排样或采用镶拼模结构时,都应有适当的圆角相连,以利于模具制造和提高模具寿命。该工件直线连接处是圆角,并非直角。故在此拟采用镶拼模结构,以利于模具制造和提高寿命。冲裁件凸出或凹进的部分不能太窄,尽可能避免过长的悬臂和窄槽,如图 2-2 所示。最小宽度 b 一般不小于 1.5t,若冲裁材料为高碳钢,b 2t,Lmax 5b,当材料厚度 t1.55 2.3最小孔距(mm)3.1t 2t 4.6t 2t在弯曲件或拉深件上冲孔时,为避免凸模受水平推力而折断,孔壁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如图 2-4 示使 LR+0.5t。图 2-4 弯曲件或拉深件冲孔位置2.3冲裁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冲裁件的精度要求,应在经济精度的范围内,对于普通冲裁件,其经济精度不高于 IT11 级,冲孔件比落料件高一级。冲裁外形与内孔尺寸公差有一定的要求。查文献2P76 表2-21:冲孔外形公差为 0.03mm,内孔公差为0.02mm, 2.4冲裁件的尺寸基准冲裁件的尺寸基准应尽可能和制模具时的定位基准重合,以避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孔位尺寸基准应尽量选择在冲裁过程中始终不参加变形的面上,切不要与参加变形的部位联系起来。如图,a)图尺寸不合理,图 b)的标注,两孔的孔心距才不会受磨损的影响,比较合理。本次设计的工件图标注符合这点要求,所以尺寸基准合理。2.5 冲裁件经济性分析所谓经济性,就是以尽可能少的生产消费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冲压工艺设计时,应该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找到降低成本,取得优异经济效果的工艺途径。冲裁件的制造成本 C 总材工模式中 C 材:材料费; C 工加工费( 工人工资、设备折旧费、管理费等 );C 模: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9模具费。 上述成本中,模具费、设备折旧费一般与产量无关,加工费中的工人工资和其它经费只要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上也是不变的,因此,叫做固定费用。 而材料费、外购件费等,将随生产量大小而变化,属可变费用 .这样,产品制造成本由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两部分组成。设法降低固定费用或可变费用,都能使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并积累资金。本设计所用的工件材料是 15 钢,属于常见钢种,价格便宜。由此,可变费用将得到有效降低。结论:材料经济性比较好。2.6冲裁方案的确定工艺方案的内容是确定冲裁件的工艺路线,主要包括确定工序数、工序的组合和工序的顺序安排等,应在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几种可能的方案,再根据工件的批量、形状、尺寸等多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综合分析,选取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冲裁工序按工序的组合程度可分为单工序冲裁、复合冲裁和级进冲裁。复合冲裁是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位置同时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序;级进冲裁是把一个冲裁件的几个工序,排列成一定顺序,组成级进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模具的不同位置同时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序,除最初几次冲程外,每次冲程都可完成一个冲裁件。该工件是半成品加工,只是冲孔一道工序,根据其工作时的方式有以下两个方案方案一:采用靠模板与滑动销钉的相对运动来带动冲孔凸模的直线运动。方案二:采用斜楔式滑块侧向冲孔 以上两个方案,方案一更能实现侧向冲孔,故采用方案一进行模具设计。第二章 冲压件工艺分析及冲裁方案的确定10第三章 冲裁工艺力的计算10第三章 冲裁工艺力的计算3.1冲裁力的计算冲裁力计算包括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的计算。冲裁力是凸模与凹模相对运动使工件与板料分离的力,其大小主要与材料力学性能、厚度及冲裁件分离的轮廓长度等参数有关。冲裁力是设计模具、选择压力机的重要参数。计算冲裁力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的选用冲压设备和设计模具。选用冲压设备的标称压力必须大于所计算的冲裁力,所设计的模具必须能传递和承受所计算的冲裁力,以适应冲裁的要求。 3.1.1 冲压力的行程曲线图 3-1 冲裁力-凸模行程曲线在冲裁过程中,冲裁力的大小是不段变化的,图 3-1 为冲裁时冲裁力-凸模行程曲线。图中 AB 段相当于冲裁的弹性阶段,凸模进入材料后,载荷急剧上升,但当凸模刃口一旦挤入材料,即进入塑性变形阶段,载荷的上升就缓慢下来,如 BC 段所示。虽然由于凸模挤入材料使承受冲裁力的材料面积秒减小,但只要材料加工硬化的影响超过受剪切面积小的影响,冲裁力就继续上升,当两者达到相当的影响的瞬间,冲裁力达最大值,即图中 C 点。此后,受剪面积的减少超过硬化的影响,于是冲裁力下降。凸模再继续下压,材料内部产生裂纹并迅速扩张,冲裁力急剧下降,如图中 CD 段所示,此为冲裁的断裂阶段。此后所用的力仅是克服摩擦阻力,推出已分离的料。3.1.2 冲裁力的计算公式冲裁力的大小主要与材料力学性能、厚度及冲裁件分离的轮廓长度有关。考虑到成本和冲裁件的质量要求,此用平刃口模具冲裁,冲裁力 F(N):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1F=KLT 见文献2P50 式(2-1)式中 L冲裁件周边长度(mm) ;t材料厚度(mm) ;材料抗剪强度(MPa) ;K系数。考虑到模具刃口的磨损,模具间隙的波动,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及材料厚度偏差等因素,一般取系数 K=1.3。冲裁件周边长度 L=1.63.14+20.9=6.82材料的抗剪强度(MPa)查文献1P25 表 2-7:取 b=375 MPa一般情况下,材料的 b=1.3其中单个孔的冲裁力为:F=LT b=6.820.75375=1918.13N式中 b材料的抗拉强度(MPa) 。所以总的冲裁力为:F=4F=41918.13=7672.52N3.1.3 降低冲裁力的方法在冲裁高强度材料或厚度大、周边长时,所需的冲裁力较大。如果超过现有压力机吨位,就有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冲裁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阶梯凸模冲裁在多凸模冲裁模具中,为避免各凸模冲裁力的最大值同时出现,可根据凸模尺寸的大小,做成不同高度,形成阶梯布置,从而减少冲裁力。这种模具的缺点是长凸模插入凹模较深,容易磨损,修磨刃口也比较麻烦。(二)斜刃口冲裁在用平刃口模具冲裁时,整个刃口同时与冲裁件周边接触,同时切断,所需冲裁力大。若采用斜刃口模具冲裁,也就是将凸模(或凹模)刃口做成有一定斜度的斜刃,冲裁时刃口就不是同时切入,而是逐步切入材料,逐步切断,这样,所需的冲裁力可以减小,并能减小冲击、振动和噪声,对于大型冲压件,斜刃冲裁用的比较广泛。斜刃冲裁降低了冲裁力,使压力机性能在比较柔和、平稳的条件下工作。但模具制造与修磨比较复杂,增加了困难,刃口容易磨损,工件不够平整,一般只用于大型工件冲裁及厚板冲裁。除上述两种方法外,将材料加热冲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降低冲裁力的方法,因为材料在加热状态的抗剪强度有明显下降。但材料加热后产生氧化皮,且因为要加热,劳动条件差。另外,在保证冲裁件断面质量的前提下,也可适当增大冲裁间隙等方法第三章 冲裁工艺力的计算12来降低冲裁力。3.2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的计算当冲裁完成后,由于冲裁中材料的弹性变形及摩擦的存在,在板材上冲裁出的废料(或工件)孔径沿径向发生弹性收缩,会箍在凸模上。而冲裁下来的工件或(废料)径向会扩张, 因此会卡在凹模内,为了使冲裁过程连续,操作方便,就需要把套在凸模上的材料卸下,把卡在凹模孔内的工件或废料推出。从凸模上将零件或废料卸下来的力称卸料力 ,顺着冲裁方向将零件或废料从凹F卸模腔推出的力称推件力 ,逆着冲裁方向将零件或废料从凹模腔内顶出的力称 。F推 F顶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是由压力机和模具的卸料、顶件装置获得的。影响这些力的因素主要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厚度、模具间隙、凸、凹模表面粗糙度、零件形状和尺寸以及润滑情况等。在此用经验公式计算:=0.04F=0.047672.52=306.9NFK卸 卸=0.055F=0.0557672.52=421.99N推 推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系数查表 3-1。表 3-1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系数料厚(mm) K 卸 K 推 K 顶钢0.10.10.50.52.52.56.5 6.50.0650.0750.0450.0550.040.050.030.040.020.060.10.0630.0550.0450.0250.140.080.060.050.03铝 铝合金紫铜 黄铜0.0250.080.020.060.030.070.030.09注:卸料力系数 K 卸 在冲多孔、大搭边和轮廓复杂时取上限值。冲裁时,所需冲压力为冲裁力、卸料力和推件力之和,这些力在选择压力机时是否要考虑进去,应根据不同的模具结构区别对待。采用刚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的冲裁模的总压力为F总 冲 推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的总压力为总 冲 卸 推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上出料方式的的总压力为F总 顶 冲 卸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3因为工件厚 0.75mm,相对较薄,卸料力也比较小,故采用弹性卸料装置上出料方式,总冲压力 F 总:F 总 =F 冲 +F 卸 +F 顶 =7672.52+306.90+421.99=8401.41N9KN33 冲压压力中心计算冲裁时的合力作用或多工序模各工序冲压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模具压力中心。如果模具压力中心与滑块的压力中心不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