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 2013 2013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二节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二节 原电池和化学电源原电池和化学电源 人教版 人教版 1 2011 年北京理综 结合下图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和 中正极均被保护 B 和 中负极反应均是 Fe 2e Fe2 C 和 中正极反应均是 O2 2H2O 4e 4OH D 和 中分别加入少量 K3 Fe CN 6 溶液 均有蓝色沉淀 解析 A 项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抑制正极失电子 所以正极均被保护 B 项 I 中的 负极反应为 Zn 2e Zn2 C 项 中的正极反应为 2H 2e H2 D 项 由于 中负极反应产生 Zn2 不会与 K3 Fe CN 6 溶液作用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 A 2 2011 年浙江理综 将 NaCl 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 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 a 已被腐蚀而变暗 在液 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 b 如下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滴中的 Cl 由 a 区向 b 区迁移 B 液滴边缘是正极区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 2H2O 4e 4OH C 液滴下的 Fe 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 生成的 Fe2 由 a 区向 b 区迁移 与 b 区的 OH 形成 Fe OH 2 进一步氧化 脱水形成铁锈 D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 在铜铁接触处滴加 NaCl 溶液 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 应为 Cu 2e Cu2 解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 钢铁的吸氧腐蚀等知识 依题意 可判断中心区 a 为原电池的 负极 液滴边缘 O2含量较大 是原电池的正极 A 中 Cl 在电池工作时向负极 a 移动 A 选项错误 B 项显然正确 C 中 Fe 失电子被氧化而被腐蚀 故 C 项错误 D 中因 Fe 比 Cu 活泼 充当负极的是 Fe 负极反应为 Fe 2e Fe2 故 D 错误 答案 B 2 3 2012 年四川卷 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 负极上的反应为 CH3CH2OH 4e H2O CH3COOH 4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检测时 电解质溶液中的 H 向负极移动 B 若有 0 4 mol 电子转移 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 4 48 L 氧气 C 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 O2 CH3COOH H2O D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O2 4e 2H2O 4OH 解析 原电池中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A 错误 因为电解质溶液为酸性 故正极反应为 O2 4e 4H 2H2O 转移 0 4 mol 电子时 消耗标况下 2 24 L O2 B D 都错 答案 C 4 2012 年大纲全国卷 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相连时 外电路电流从 流向 相连时 为正极 相连时 上有气 泡逸出 相连时 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B C D 解析 相连 外电路电流从 流向 可知活泼性 相连 为正极 可知活泼性 相连 上有气泡逸出 上发生 2H 2e H2 为正极 可知活泼性 相连 质量减小 因此 为负极 可知活泼性 综上 分析 活泼性应为 B 正确 答案 B 5 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 结论正确的是 A 1 2 中 Mg 作负极 3 4 中 Fe 作负极 B 2 中 Mg 作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 6H2O 6e 6OH 3H2 C 3 中 Fe 作负极 电极反应式为 Fe 2e Fe2 D 4 中 Cu 作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 2H 2e H2 解析 1 中 Mg 作负极 2 中 Al 作负极 发生的反应为 2Al 2NaOH 2H2O 2NaAlO2 3H2 Mg 不与 NaOH 反应 3 中铁遇浓 HNO3钝化 Cu 与浓 HNO3反应 Cu 4HNO3 Cu NO3 2 2NO2 2H2O 4 中铁作负极 3 答案 B 6 2012 年山东省郓城一中高三 4 月检测 据报道 以硼氢化合物 NaBH4 B 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 和 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 负极材料采用 Pt C 正极材料采用 MnO2 用作空军通 信卫星电源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放电时 Na 从 a 极区移向 b 极区 B 电极 b 采用 MnO2 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 C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BH4 8OH 8e BO2 6H2O D 每消耗 3 mol H2O2 转移的电子为 3 mol 答案 D 7 控制适合的条件 将反应 2Fe3 2I 2Fe2 I2设计成 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 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 甲中石墨电极上 Fe3 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 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 在甲中溶入 FeCl2固体 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解析 1 装置乙中 I 失去电子放电 故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选项 A 正确 由总反应化学方程式知 Fe3 被还原成 Fe2 选项 B 正确 当电流计读数为零时 则说 明电路中没有电子发生转移 可证明反应达到平衡 选项 C 正确 加入 FeCl2 电离产 生 Fe2 该离子的存在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则 Fe2 失去电子生成 Fe3 装置甲中石墨 作为负极 选项 D 错 答案 D 8 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 黄铜 铜锌合金 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 C 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 在接触处易生锈 D 银制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解析 A 项 铜锌合金构成原电池被腐蚀的是锌 而不是铜 B 项 生铁中含较多的碳 与铁构成原电池后促使铁被腐蚀而生锈 C 项 铁铜两器件在接触处易构成原电池 使 4 铁生锈 D 项 银制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是由于生成了 Ag2S 与电化学腐蚀无关 答案 D 9 镁 H2O2酸性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溶液 加入一定量的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g H2O2 2H Mg2 2H2O B 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H2O2 2H 2e 2H2O C 工作时 正极周围海水的 pH 减小 D 电池工作时 溶液中的 H 向负极移动 解析 该电池中负极 Mg 2e Mg2 正极 H2O2 2H 2e 2H2O 故该电池总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g H2O2 2H Mg2 2H2O 故 A 正确 B 错误 工作时 由于正 极消耗 H 而使c H 减小 c OH 增大 故正极附近的 pH 应增大 且溶液中的 H 会 不断的向正极移动 故 C D 亦错 答案 A 10 2012 年南京模拟 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 放电电流大的特点 故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 性电池以 KOH 溶液为电解液 电池总反应式为 Zn s 2MnO2 s H2O l Zn OH 2 s Mn2O3 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 锌失去电子 B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MnO2 s H2O l 2e Mn2O3 s 2OH aq C 电池工作时 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 外电路中每通过 0 2 mol 电子 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 6 5 g 解析 根据题意 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锌 电池工作时 锌本身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反 应 失去的电子通过外电路移向另一极 正极 在该电极上 MnO2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 应生成 Mn2O3 2MnO2 2e Mn2O3 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来看 左侧还多 1 个 O 一般规 律是 在酸性条件下 H 结合氧变为 H2O 在碱性或者中性条件下 H2O 结合氧变为 2OH 正极反应为 2MnO2 H2O 2e Mn2O3 2OH 反应中转移 0 2 mol 电子 消耗掉 0 1 mol 锌 质量为 6 5 g 答案 C 11 2011 年山东 右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该电池的工作温度 为 320 左右 电池反应为 2Na xS Na2Sx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 由 Na2O 和 Al2O3制得 的两个作用是 与铅蓄电 池相比 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 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 是铅蓄电池的 倍 解析 正极上硫得电子被还原 xS 2e S M 的两个作用 作固体电解质和隔膜 2 x 隔离钠与硫 钠硫电池和铅蓄电池的负极分别为 Na 和 Pb 则消耗等质量的 Na 和 Pb 5 时 钠硫电池的放电量 转移电子数 是铅蓄电池的 4 5 倍 1 23 1 1 207 2 答案 xS 2e S 或 2Na xS 2e Na2Sx 2 x 离子导电 导电或电解质 和隔离钠与硫 4 5 12 有甲 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片 作电极 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 6 mol L H2SO4溶液中 乙同学将电极放入 6 mol L NaOH 溶液中 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 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负极反应式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如果甲 乙同学均认为 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 则构成负极材料的 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 则甲会判断出 活动性更强 而乙会判断 出 活动性更强 填写元素符号 4 由此实验 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是 填写数字序号 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 已没有应用价值 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 反应受条件的影响较大 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 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的这种 说法 填 可靠 或 不可靠 如不可靠 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 极的可行实验方案 如可靠 此空不填 解析 1 甲中电解质溶液为稀 H2SO4溶液 由于金属活泼性 Mg Al 故负极为 Mg 正极 为 Al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H 2e H2 2 乙中电解质溶液为 NaOH 溶液 该溶 液不能与 Mg 反应 故 Mg 作正极 Al 作负极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6 Al 4OH 3e AlO 2H2O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Al 2OH 2H2O 2AlO 3H2 3 一般情况下 构成原电池的两极 都是金属 2 负极比正极活泼 所以甲会判断出 Mg 的活动性更强 这是正确的 乙会判断出 Al 的更 强 这是错误的 4 两种相同的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不同时 得出两种不同的结果 说 明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较大 故应选 a d 5 很明显 这种方法不可靠 可以 在两极之间连一个电流计 测电流的方向 根据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来判断 如图所示 答案 1 2H 2e H2 2 Al 4OH 3e AlO 2H2O 2 2Al 2OH 2H2O 2AlO 3H2 2 3 Mg Al 4 5 不可靠 在两电极之间连上一个电流计 测电流的方向 根据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 极 来判断 13 科学家预言 燃料电池将是 21 世纪获得电能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 是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 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 其工作原理的 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Pt a 电极是电池的 极 电极反应式为 Pt b 电极发生 反应 填 氧化 或 还原 电极反应式为 7 2 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3 如果该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 2 mol 电子 则消耗的 CH3OH 有 mol 解析 Pt a 原料为 CH3OH 和水 产物为 CO2 H 根据 C 化合价由 2 价升到 4 价 失去 6 个电子 Pt a 为负极 Pt b 原料为 O2 H 产物为 H2O O 化合价由 0 价降低 为 2 价 发生还原反应 为正极 答案 1 负 CH3OH H2O 6e CO2 6H 还原 O2 4H 4e 2H2O 2 2CH3OH 3O2 2CO2 4H2O 3 1 3 14 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 NaOH HCl NaCl H2O B Cu 2Ag 2Ag Cu2 1 根据两反应本质 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 2 如果不能 说明其原因 3 如果可以 则写出正 负极材料 其电极反应式及反应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理】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模拟试题(解析版)
- 租赁业务员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变压变温吸附装置操作工突发故障应对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生产效率数据驱动分析报告
- 风动工具铁路维护效率对比分析报告
- 印前图文制作员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鸣乐器调试工效率提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品牌建设策略及市场推广方案设计
- 家庭行为心理调整方案
- 企业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实施方案
- 故宫100解说词纪录片全集介绍
- 2023年芯原股份研究报告 半导体IP授权服务和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商
- GB/T 9573-201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软管尺寸和软管组合件长度测量方法
- GB/T 29178-2012消防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指南
- TSZUAVIA 009.6-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6部分:湿热试验
- GB/T 1144-2001矩形花键尺寸、公差和检验
-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 疥疮防与治课件
- 饮食营养与健康课件
- 地下车库系统环氧地坪施工组织设计
- 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