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矿山压力复习_第1页
2010年矿山压力复习_第2页
2010年矿山压力复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3 页 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 5 从生产的角度来说 顶板的稳定性是指采煤后顶板允许暴露的 从生产的角度来说 顶板的稳定性是指采煤后顶板允许暴露的 面积和时间面积和时间 6 矿压观测仪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 矿压观测仪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 机械式机械式 液压式液压式 振弦式振弦式 三大类 三大类 7 在巷道支护中合理的 在巷道支护中合理的 支架支架 围岩围岩 关系中 应充分利用围岩的 关系中 应充分利用围岩的 天然的自承力和承载天然的自承力和承载 力力 以尽可能的减轻人工支架的负担 以尽可能的减轻人工支架的负担 8 单体工作面的特殊支护方式主要有 单体工作面的特殊支护方式主要有 密集支柱密集支柱 滑移支架支柱滑移支架支柱 从柱 斜撑支架 从柱 斜撑支架 木垛 液压放顶墩柱等几种 木垛 液压放顶墩柱等几种 9 根据锚杆支护机理 锚杆主要通过 根据锚杆支护机理 锚杆主要通过 机械式锚杆机械式锚杆 摩擦式锚杆摩擦式锚杆 粘结式锚杆粘结式锚杆 可伸长锚杆可伸长锚杆 等对巷道起到支护作用 等对巷道起到支护作用 10 岩石受载时首先发生变形 岩石的变形往往是 岩石受载时首先发生变形 岩石的变形往往是 弹性变形弹性变形 和 和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 同时出现 同时出现 11 目前解决工作面坚硬难冒落顶板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主要有 目前解决工作面坚硬难冒落顶板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主要有 高压注水高压注水 爆破破爆破破 顶顶 12 煤矿冲击矿压的防治主要从 煤矿冲击矿压的防治主要从 避免应力集中避免应力集中 和 和 释放弹性能释放弹性能 2 个角度入手 个角度入手 13 从事故发生的地点来看 局部冒顶可分为 从事故发生的地点来看 局部冒顶可分为 靠近煤壁靠近煤壁 的局部冒顶 的局部冒顶 上下出口上下出口 的局部冒顶 的局部冒顶 放顶线附近放顶线附近 的局部冒顶 的局部冒顶 断层带附近断层带附近 的局部冒顶 的局部冒顶 陷落柱附近陷落柱附近 局部冒顶局部冒顶 14 巷道围岩周边应力测定方法很多 一般是通过测定周边应力作用的效果 间接地进行观测 巷道围岩周边应力测定方法很多 一般是通过测定周边应力作用的效果 间接地进行观测 常用的方法有 常用的方法有 应力解除法应力解除法 和 和 应力恢复法应力恢复法 二 名词解释二 名词解释 5 顶板下沉量与顶板下沉速度 顶板下沉量与顶板下沉速度 7 原岩应力 原岩应力 天然存在于原岩内而与任何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 天然存在于原岩内而与任何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 10 基本顶与直接顶 基本顶与直接顶 直接顶是位于伪顶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 具有一定稳定性 随 直接顶是位于伪顶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 具有一定稳定性 随 移架或回柱放顶后能自行跨落的岩层 基本顶是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 厚而坚硬移架或回柱放顶后能自行跨落的岩层 基本顶是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 厚而坚硬 难跨落的岩层 难跨落的岩层 三 判断题三 判断题 1 巷道围岩相对移近量观测的测站应布置在待测巷道的未受采动影响带 巷道围岩相对移近量观测的测站应布置在待测巷道的未受采动影响带 2 底板比压也可称为底板抗压强度 底板比压也可称为底板抗压强度 3 因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称为顶板事故 因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称为顶板事故 4 巷道围岩应力观测的常用方法为应力解除法和应力恢复法 其不同点在于是否要在岩体中首 巷道围岩应力观测的常用方法为应力解除法和应力恢复法 其不同点在于是否要在岩体中首 先形成先形成 解放槽解放槽 5 回采工作面支柱的三种典型工作特性为刚性 微增阻式 恒阻式 回采工作面支柱的三种典型工作特性为刚性 微增阻式 恒阻式 6 支架应在围岩即将散离和破坏的极限状态进行支设 支架应在围岩即将散离和破坏的极限状态进行支设 7 锚杆可分为机械式锚杆 摩擦式锚杆 粘结式锚杆三类 锚杆可分为机械式锚杆 摩擦式锚杆 粘结式锚杆三类 8 回采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压力又可称为移动性或固定性支承压力 回采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压力又可称为移动性或固定性支承压力 9 矿压观测报告的内容大致有引言 观测目的 矿压观测报告的内容大致有引言 观测目的 内容内容 方法 测区概况 结果分析 结论及建议方法 测区概况 结果分析 结论及建议 五个方面 五个方面 10 按发生冒顶事故的机理将顶板事故分为压垮型冒顶 漏垮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三类 按发生冒顶事故的机理将顶板事故分为压垮型冒顶 漏垮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三类 11 孔孔 周围处于弹性状态下 对于圆孔 周边最大切向应力集中系数与断面大小有关 周围处于弹性状态下 对于圆孔 周边最大切向应力集中系数与断面大小有关 四 选择题四 选择题 1 1 在复合顶板条件下 冒顶事故经常发生在 在复合顶板条件下 冒顶事故经常发生在 D D 第 2 页 共 3 页 A A 老顶初次来压后老顶初次来压后 B B 老顶周期来压后 老顶周期来压后 C C 直接顶初次放顶阶段直接顶初次放顶阶段 D D 老顶初次来压前 老顶初次来压前 和直接顶初次放顶阶段和直接顶初次放顶阶段 2 2 初始地应力是指 初始地应力是指 A A A A 未受开挖影响的原始地应力 未受开挖影响的原始地应力 B B 未支护时的围岩应力 未支护时的围岩应力 C C 开挖后岩体中的应力 开挖后岩体中的应力 D D 支护完成后围岩中的应力 支护完成后围岩中的应力 3 3 支撑上覆岩层结构的基础是 支撑上覆岩层结构的基础是 D D A A 煤壁煤壁 B B 采场支架 采场支架 C C 采空区冒落矸石 采空区冒落矸石 D D 煤壁 煤壁 采场支架采场支架 采空区冒落矸石采空区冒落矸石 4 直接顶破碎 顶压主要来自机道上方的条件下 易使用 直接顶破碎 顶压主要来自机道上方的条件下 易使用 C C 支架 支架 A A 支撑式支架 支撑式支架 B B 掩护式支架 掩护式支架 C C 支撑掩护式支架 支撑掩护式支架 D D 掩护支撑式 掩护支撑式 5 5 比较理想的采场支柱力学特性 比较理想的采场支柱力学特性 D D A A 刚性 刚性 B B 急增阻式 急增阻式 C C 微增阻式 微增阻式 D D 恒阻式 恒阻式 6 6 按照莫尔强度理论 脆性岩体破坏主要原因是 按照莫尔强度理论 脆性岩体破坏主要原因是 D D A A 受拉破坏 受拉破坏 B B 受压破坏 受压破坏 C C 弯曲破坏 弯曲破坏 D D 剪切破坏 剪切破坏 7 7 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于 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于 A A 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 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 B 岩体中含有水 岩体中含有水 A A C 岩体为非均质材料 岩体为非均质材料 D 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的大 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的大 8 大部分岩体属于 大部分岩体属于 D A 均质连续材料 均质连续材料 B 非均质材料 非均质材料 C 非连续材料 非连续材料 D 非均质 非连接 各向异性材料 非均质 非连接 各向异性材料 9 岩石的抗压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 岩石的抗压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 A A 而增大 而增大 B 而减小 而减小 C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D 会发生突变 会发生突变 10 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是 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是 C C 的反映 的反映 顶板压力 顶板压力 B B 底板压力 底板压力 C C 泵压 泵压 D D A A B C B C 综合综合 1111 构造应力的作用方向为构造应力的作用方向为 A A 铅垂方向 铅垂方向 B B 近水平方向 近水平方向 C C 断层的走向方向 断层的走向方向 D D 倾斜方向 倾斜方向 1212 下列关于岩石初始应力的描述中 哪个是正确的 下列关于岩石初始应力的描述中 哪个是正确的 C C A A 垂直应力一定大于水平应力 垂直应力一定大于水平应力 B B 构造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 构造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 C C 自重应力以压应力为主 自重应力以压应力为主 D D 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分布范围基本一致 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分布范围基本一致 1313 直接顶完整 顶压较大的条件下 易使用 直接顶完整 顶压较大的条件下 易使用 C C 架 架 A A 支撑式支架 支撑式支架 B B 掩护式支架 掩护式支架 C C 支撑掩护式支架 支撑掩护式支架 D D 掩护支撑式掩护支撑式 五 简答题五 简答题 1 简述我国缓倾斜煤层工作面顶板分类方案 简述我国缓倾斜煤层工作面顶板分类方案 2 简述衡量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简述衡量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3 简述何为二次支护及其作用和目的 简述何为二次支护及其作用和目的 答 作用 在一次支护后围岩必然产生一定的变形 以便继续释放一些能量 以后 答 作用 在一次支护后围岩必然产生一定的变形 以便继续释放一些能量 以后 等围岩变形和能量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二次支护 等围岩变形和能量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二次支护 目的 在于促进围岩进一步趋于平衡 以保证巷道试用期的稳定性和确保工作安全 目的 在于促进围岩进一步趋于平衡 以保证巷道试用期的稳定性和确保工作安全 第 3 页 共 3 页 4 4 简述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 简述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 8 根据采煤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图 如右图 根据采煤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图 如右图 简述压力分布特点 简述压力分布特点 P52P52 答 答 1 1 采煤工作面前方煤壁一端 几乎支撑着采煤工作空间上方裂隙带及上覆岩 采煤工作面前方煤壁一端 几乎支撑着采煤工作空间上方裂隙带及上覆岩 层大部分重量 即工作面前方支撑压力远大于后方 层大部分重量 即工作面前方支撑压力远大于后方 2 2 工作面煤壁及采空区跨落带是随时间向前移动的 因而支撑压力也随时间 工作面煤壁及采空区跨落带是随时间向前移动的 因而支撑压力也随时间 向前移动 向前移动 3 3 由于裂隙带内形成了 由于裂隙带内形成了 煤壁煤壁 已冒落的矸石已冒落的矸石 支撑的半拱式结构 所以采煤支撑的半拱式结构 所以采煤 工作空间是处于应力降低区范围内 工作空间是处于应力降低区范围内 9 9 从巷道围岩控制的角度出发 简述忍让矿压的基本原理及支护措施举例 从巷道围岩控制的角度出发 简述忍让矿压的基本原理及支护措施举例 P188 答 抵抗矿压 原理 提高支架的支撑能力或支护密度 用加强支护的手段去抑制答 抵抗矿压 原理 提高支架的支撑能力或支护密度 用加强支护的手段去抑制 或减少围岩移动 增强巷道抗变形能力 以对付矿压的作用 措施举例 或减少围岩移动 增强巷道抗变形能力 以对付矿压的作用 措施举例 1 1 增大 增大 型钢质量 提高支架承载能力 型钢质量 提高支架承载能力 2 2 增加支护密度 增加支护密度 3 3 充填架后空间 充填架后空间 忍让矿压 原理 在采用适当支护措施和保护支架本身不遭受严重损坏的前提下 忍让矿压 原理 在采用适当支护措施和保护支架本身不遭受严重损坏的前提下 容忍围岩产生一定变形 以释放掉一些能量 措施举例 容忍围岩产生一定变形 以释放掉一些能量 措施举例 1 1 采用一定工作阻力的 采用一定工作阻力的 大可缩量支架 大可缩量支架 2 2 为巷道受压收缩预留用断面 为巷道受压收缩预留用断面 躲避矿压 原理 将巷道布置在应力经重新分布后岩体已处于卸载状态的天然躲避矿压 原理 将巷道布置在应力经重新分布后岩体已处于卸载状态的天然 低应力区 从时间或空间上躲开了高压的作用 措施举例 低应力区 从时间或空间上躲开了高压的作用 措施举例 1 1 在媒体边缘或媒体 在媒体边缘或媒体 下方的低压区内布置巷道 下方的低压区内布置巷道 2 2 错过高压作用的时间 等压力充分稳定后再掘巷 错过高压作用的时间 等压力充分稳定后再掘巷 转移矿压 通过人为方法使巷道围岩受到松动 形成卸载槽空或其它形式的卸转移矿压 通过人为方法使巷道围岩受到松动 形成卸载槽空或其它形式的卸 载空间 迫使载荷转移到离巷道较远的地点 达到减轻巷道受压的目的 措施举例 载空间 迫使载荷转移到离巷道较远的地点 达到减轻巷道受压的目的 措施举例 1 1 在巷道或底板中形成卸载槽孔 在巷道或底板中形成卸载槽孔 2 2 宽面掘进或在巷旁故意留出卸载空间 宽面掘进或在巷旁故意留出卸载空间 3 3 用跨采工作面使巷道得到卸载 用跨采工作面使巷道得到卸载 10 简述采场上覆围岩移动破坏分带及特点 简述采场上覆围岩移动破坏分带及特点 P45 12 试述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加强支护的原因 试述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加强支护的原因 P238 答 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