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胶零 部件加工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一 透明塑胶件 技术要求 1 粗糙度 Ra0 4 考核制品光面的模具面 2 粗糙度 Ra25 考核制品毛面的模具面 3 制品要求成型完整 边缘无披锋 表面不得有磕碰 刮伤 杂点 夹水纹 缩水 变形及 裂痕等外观 缺陷 4 对于多模穴制件需在内表面的非配合面上增加模号和材料的回收标志 对于分模线及水口 顶针的位 置 均需在开模前经相关结构设计人员确认后才能正式开模 5 未注圆角为 R0 2 0 3 未注脱模斜度均按注塑件成型要求选取 常取 1 或较小值 一般情 况下 制件 内表面脱模斜度要大于外表面的脱模斜度 6 图中所有尺寸按 GB T 14486 2008 塑料模 塑制件尺寸公差 或 SJ T 10628 1995 塑 胶制件尺寸 公差 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选取 各尺寸均为制品注塑成型后应达到的尺寸 未考虑注塑成 型时缩水的 影响 7 图中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的未注公差 分别按 GB T 1804 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 尺寸和角度 尺寸的公差 标准中 m 级和 f 级选取 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 均按 GB T 1184 1996 形状 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标准中 H 级选取 8 带 标志的尺寸为影响装配及性能的重要尺寸 加工 检验人员要特别注意此类尺寸控制 9 成形前胶料应进行预热干燥 生产和检验人员要注意成形后制件表面质量 制件不得有扭曲 变形等 二 非透明塑胶件 技术要求 1 粗糙度 Ra0 4 考核制品光面的模具面 2 粗糙度 Ra25 考核制品毛面的模具面 3 制品要求成型完整 边缘无披锋 表面不得有磕碰 刮伤 杂点 夹水纹 缩水 变形及 裂痕等缺陷 4 对于多模穴制件在其内表面的非配合面上增加模穴号和材料回收标志 对于分模线及水口 顶针的位 置 均需模具供应商在开模前把模具资料经相关开发设计人员确认后才能正式开模 5 未注圆角为 R0 2 0 3 未注脱模斜度均按注塑件成型要求 常取 1 或较小值 一般情况下 制件内表 面脱模斜度要大于外表面的脱模斜度 6 图中所有尺寸按 GB T 14486 2008 塑料模 塑制件尺寸公差 或 SJ T 10628 1995 塑 胶制件尺寸 公差 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选取 各尺寸均为制品注塑成型后应达到的尺寸 未考虑注塑成 型时缩水的 影响 7 带 标志的尺寸为影响装配及性能的重要尺寸 生产及检验人员要特别注意此类尺寸 8 图中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的未注公差 分别按 GB T 1804 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 尺寸和角度 尺寸的公差 标准中 m 级和 f 级选取 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 均按 GB T 1184 1996 形状 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标准中 H 级选取 9 表面处理 外表面喷漆 喷油 如颜色为银灰色 喷涂层厚度 30 60um 内表面喷漆 20 30um 外表面 喷漆 30 45um 打底漆 15 5um 喷面漆 25 5um 其表面光亮 不允许有颗粒 露底 起皱 多喷 异色等外观缺陷 喷层附着力要求能通过百格测试 其附着力要求 4B 即用 3M 600 胶纸粘 贴 在同一 位置进行 3 次 或 2 次 相同的试验 该镀层脱落总面积 5 为合格 10 表面电镀 镀铬 Cr3 镀层厚度 20 50um 先以镀铜 镍做底 表面镀铬 即 Cu15Ni20Cr0 4 外观光 亮 表面不允许有气泡 凹坑 漏镀 划伤 黑点 锈斑及镀层脱落等缺陷 镀层附着力要求 做百格测 试 用胶带在同一位置进行 3 次 或 2 次 相同的试验 附着力要求 4B 该镀层总脱落总面积 5 为合 格 通常情况下是 ABS 料的电镀性能最好 三 塑胶件中金属铜嵌件的检测要求 a 用拉力计测试塑胶件的螺母嵌件 如 M4 滚花铜螺母嵌件的最大破坏拉力 10Kgf b 用扭力计测试塑胶件的螺母嵌件 如 M4 滚花铜螺母嵌件的最大破坏扭矩 2 5Kgf cm 四 外部塑胶电镀件的检验要求 a 百格测试 用锋利刀片 刀锋角度为 15 30 在测试样品表面划 10 10 个 1mm 1mm 当镀层厚度 50um 时 或 5 5 个 2mm 2mm 当镀层厚度 50um 时 的小网格 每一条划线应深及镀层的 底材 用毛刷将 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 用粘附力 350 g cm 2 400g cm 2 的胶带 或等同 3M 600 号胶纸 牢牢粘住被测试 小网格 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 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 用手抓住胶带 一端 在垂 直方向 90 迅速扯下胶带 同一位置进行 3 次 或 2 次 相同的试验 脱落总面积 5 时为 合格 注 对于表面光滑的电镀件 表面附着力达 4B 以上 脱落总面积 5 时为合格 对于表面有 皮纹的电镀 层 要求附着力达 3B 以上 脱落总面积 15 时为合格 b 耐磨性测试 用专用的 Norman RCA 耐磨测试仪 型号 7 IBB 647 及专用的纸带 11 16 inch wideX6 或 8inch diameter 施加 175g 的载荷 带动纸带在样品表面磨擦 200 个循环 结果判定 试 验完成后以 镀层露出底材 不透底时为合格 c 耐醇性测试 用纯棉布蘸满无水酒精 浓度 99 5 包在专用的 500g 砝码头上 包上 棉布后测试头 的面积约为 1cm 2 以 40 次 分钟 60 次 分钟的速度 20mm 左右的行程 在样品表面来回擦拭 200 个循 环 结果判定 试验完成后以镀层露出底材 不透底时为合格 d 硬度测试 用 2H 铅笔 三菱或中华牌 将笔芯削成圆柱形状 并在 400 目砂纸上磨平后 装 在专用的 铅笔硬度测试仪上 施加在笔尖上的载荷为 1Kg 铅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45 推动铅笔向前 滑动约 5mm 长 共划 5 条 再用橡皮擦将铅笔痕擦拭干净 结果判定 检查产品表面有无划痕 当有 1 条或 小于 1 条 时为合格 e 耐手汗测试 将汗液浸泡后的无纺布贴在产品的表面上 并用塑料袋密封好 在常温的环境 下放置 24h 后 将产品表面的汗液擦拭干净 检查镀层的外观 并测试镀层的附着力 耐磨性 结果判定 产品的镀 层无异常 附着力及耐磨性测试合格 注 汗液的成份为氨水 1 07 氯化钠 0 48 其余为水 f 温度冲击测试 按照 GB T 12610 90 中第 5 2 3 条进行测试 温度循环次序如下 a 在温度为 40 2 的低温箱内放置 1h b 在温度为 20 5 的高温箱内放置 1h c 在温度为 75 2 的高温箱内放置 1h d 在温度为 20 5 的高温箱内放置 1h 测试要求 各温度间的切换时间小于 1min 共做 12 个循环 48h 试验完成后检查产品表 面的镀层无起 泡 起皮 镀层脱落等现象时为合格 g 盐雾测试 对塑胶电镀件进行中性盐雾试验 在 35 2 的密闭环境中 湿度 85 PH 值 在 6 5 7 2 范围内 用 5 1 的 Nacl 溶液连续 24h 盐水喷雾后 产品表品应无锈蚀 变色 及镀层脱 落等不良 注 当无条件进行盐雾试验时 可以采用常温下用 5 1 的 Nacl 溶液连续浸泡 24h 的方式 代替盐雾试 验 h 平面度测试 通常情况下产品电镀后的表面 未注表面的平面度要求时 在 100mmX100mm 范围内 0 3mm 五 内部塑胶电镀件的检验要求 a 镀层厚度测试 测试电镀层厚度均应符合相关图纸的规定要求 b 电阻值测试 用万用表测试电镀层最远两点间的电阻值小于 0 3 c 附着力测试 如果电镀面积较大时 按照外部电镀件的测试方法 要求镀层附着力达到 3B 以上 即脱落 总面积 15 时为合格 如果电镀面积较小时 用附着力 350 g cm 2 400g cm 2 的胶带 或 3M 600 胶带 牢牢粘住测试样品 10mm 2mm 的表面 用手抓住胶纸一端 在垂直方向迅速扯下胶带 同一 位置 10 次相同 试验 以镀层无脱落时为合格 d 温度冲击测试 按照 GB T 12610 90 中第 5 2 3 条进行测试 温度循环次序如下 1 在温 度为 40 2 的低温箱内放置 1h 2 在温度为 20 5 的高温箱内放置 1h 3 在温度 为 75 2 的高温箱内放置 1h 4 在温度为 20 5 的高温箱内放置 1h 测试要求 各温度间的切换时间小于 1min 共做 6 个循环 24h 试验完成后检查产品的 电镀层无起泡 起皮 脱落等不良时为合格 e 电阻测试 测量镀层最远两点间的电阻值符合要求 0 3 f 平面度测试 产品表面镀后的平面度要求 通常下 100mmX100mm 平面度小于 0 2mm 六 外部塑胶喷漆件的检验要求 技术要求 1 制件对外观要求光亮美观 表面不允许有颗粒 漏底 气泡 起皱 多喷 杂质 漆膜层 发白 色泽 不均等外观不良的缺陷 2 制件表面处理 喷漆 或喷油 颜色 X 色 光亮或亚光 喷漆层厚度 30 60um 内面漆 20 30um 外面 漆 30 45um 底漆 15 5um 面漆 25 5um 喷涂层的附着力用百格测试 用锋利刀片 刀锋角 度为 15 30 在测试样品的表面划 10 10 个 1mm 1mm 小网格 每一条划线应深及喷漆的底 漆层 用毛刷将 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 用粘附力 350 400g cm 2 的胶带 或等同 3M 600 号胶纸 牢牢粘住被测试样品的 小网格 在垂直方向 90 迅速扯下胶带 在同一位置进行 3 次 或 2 次 相同的测试 喷漆层的 脱落总面 积 5 附着力 4B 为合格 3 电阻测试 用万用表测试喷漆层最远两点间的电阻值 0 3 4 漆膜厚度测试 测试喷漆层的漆膜厚度应符合本图纸的规定要求 5 温度冲击测试 将样品放入温度冲击试验箱中 先在 40 2 的低温环境下保持 1h 在 1min 内将温度 切换到 85 2 的高温环境下并保持 1h 共做 12 个循环 24 h 试验完成后 检查产 品的外观 并测 试该漆层的电阻值及附着力 结果判定 喷涂层无起皱 起泡 脱落等不良 喷涂层附着力达 3B 即脱落 总面积在 15 时为合格 技术要求 1 制件成型完整 边缘无披锋 杂点 流纹 缩水 变形等加工缺陷 2 灯罩表面整洁 不得有磕碰 刮伤 裂痕等外观缺陷 3 灯罩两端加工面须保证与灯体长度方向尽可能垂直 单边顷斜度最大值不得超过 0 4mm 4 非金属材料防火性能必须满足 DIN5510 2 标准中 S3 级防火要求 5 灯罩拉伸模具在线切割加工模腔时 一定要考虑加工起始位置的选择在侧边 以免加工的始 点和终点 的接合处不重合时 所产生灯罩的厚薄不均而形成明暗区 6 灯罩材料 进口 PC 透明 或进口 PC 透明 散光剂 灯罩即加工为乳白色 外观面透光性须保 证良好 透 光率 50 为合格 塑料制品脱模斜度确定要点 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 脱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 应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脱模的 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 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 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 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 满足图样尺寸要求 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 外形则以大端为 准 满足图样 要求 斜度向 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 高精度塑料制品的 脱模度 则应当在尺寸公差以内 塑料制品脱模斜度的经验值 PE PP PVC 軟 30 1 ABS PA POM PPO 40 1 30 PC PSF PS AS PMMA 50 2 塑胶成型制品尺寸公差 射出成型制品公差 單位 mm 尺寸范围 6 以下 6 18 18 30 30 50 50 80 80 120 120 180 180 250 粗級 4 级 0 1 0 1 0 15 0 25 0 45 0 65 0 9 1 2 精密級 2 级 0 05 0 08 0 1 0 15 0 2 0 3 0 4 0 5 尺寸範圍 250 315 315 400 400 500 粗級 4 级 1 4 1 7 2 2 精密級 2 级 0 6 0 8 1 1 尺寸范围 半精密级 3 级 孔尺寸偏差 轴尺寸偏差 10 以下 0 1 0 1 0 0 0 1 10 30 0 15 0 15 0 0 0 15 30 50 0 2 0 2 0 0 0 2 50 80 0 3 0 3 0 0 0 3 80 120 0 4 0 4 0 0 0 4 120 180 0 6 0 6 0 0 0 6 180 250 0 7 0 7 0 0 0 7 250 315 0 9 0 9 0 0 0 9 315 400 1 1 1 1 0 0 1 1 400 500 1 3 1 3 0 0 1 3 热固性塑性模压成型制品 包含挤压成型制品 尺寸范围级別 6 以下 6 18 18 30 30 50 50 80 80 120 120 180 粗級 0 2 0 3 0 4 0 5 0 6 0 8 1 0 中級 0 1 0 1 0 15 0 2 0 3 0 4 0 5 精密級 0 05 0 06 0 08 0 1 0 15 0 2 0 3 尺寸范围级別 180 250 250 315 315 400 400 500 粗級 1 3 1 6 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保温材料的抗冻融性能与施工优化
- 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预算管理的流程自动化探索
- 模块化机电安装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 双碳目标下企业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升
- 智能化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法
- 信息技术与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兴趣的培养
- 谷子高粱产业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探索
- 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型自动化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 机电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标准化方法与框架研究
-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师生合作与沟通
- 2025文具用品采购合同范本格式
- 电气检修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天津津南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及实控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招聘5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营造清朗空间+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高级销售管理系列大客户销售管理
-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中央国家机关地址、电话一览表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二
-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 项目管理手册
- 亚硝酸盐含量检测试剂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