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害简介》PPT课件.ppt_第1页
《小麦病害简介》PPT课件.ppt_第2页
《小麦病害简介》PPT课件.ppt_第3页
《小麦病害简介》PPT课件.ppt_第4页
《小麦病害简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病害 气传病害 小麦白粉病 黑穗病 风雨传病害 小麦赤霉病 虫传病害 小麦黄矮病 土传病害 小麦纹枯病 全蚀病 根腐病 小麦病害简介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种子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 耐 病品种 药剂防治 生物防治 选用抗 耐 病品种 选用耐病品种 种子处理 处理药剂 三唑酮 立克秀 适乐时 全蚀净 敌萎丹等 调种 无全蚀病地区严禁从病区调种 也不用病区麦秸作包装材料外运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轮作 与非寄主作物轮作1 2年 可有效减少土壤菌量 减少越冬菌源 麦收获翻耕 加速病残体腐烂 减少菌源 加强田间管理 播前精细整地 施足基肥 适时播种 覆土不宜过厚 合理施肥浇水等 均可提高植株抗病性 药剂防治 在春季喷洒三唑酮 敌力脱等控制病害发展 提高防效的关键在于施药时间和施药质量 生物防治 我国开发出的生防菌也有一定的防效 对全蚀病衰退或即将衰退的麦田要维持现有耕作制度 以维持土壤颉抗菌的防病作用 小麦根腐病 该病分布全国各地 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苗期引起根腐 成株期引起叶斑 穗腐或黑胚 小麦根腐病菌的寄主范围 由于寄主范围广 对病害传播有利 给防治带来较多困难 寄主范围广 除危害小麦外 尚能危害大麦 燕麦 黑麦等到禾本科作物和野稗 野黍 猫尾草 狗尾草等30多种禾本科杂草 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 种子和田间病残体上病菌均为苗期侵染来源 尤其种子内部带菌更为主要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外及病株残体上越冬 并随病残体腐烂而死亡 分生孢子亦能在病株残体上越冬 其存活力随土壤湿度的提高而下降 小麦根腐病的传播途径 带菌土壤传播 混有病残体和病土而未腐熟的有机肥可以传病 农事操作也可传播 带菌种子或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传播 小麦根腐病的侵入途径 直接穿透侵入时 芽管与叶面接触后顶端膨大 形成球状附着胞 穿透叶角质层侵入叶片内 由伤口和气孔侵入时 芽管不形成附着胞直接侵入 带菌种子出苗即是病苗 小麦根腐病的再侵染 发病后病斑产生分生孢子 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小麦根腐病的发病条件 耕作制度 种子带菌率 土壤环境 营养条件 气候条件 品种抗病性 耕作制度 小麦多年连作 土壤内积累大量病菌 发病重 种子带菌率 种子带菌率越高 幼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就越大 土壤环境 土壤湿度过高过低不利于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 被害严重 土壤过于干旱 幼苗失水抗病力下降 过湿时土壤内氧气不足 幼苗生长衰弱 抗病力下降 使出苗率减少 苗腐病加重 土壤湿度适宜 虽也发病 但病情明显轻 土壤黏重或地势低洼 根腐病病情加重 营养条件 肥水不足或播种过深导致抗病力降低 小麦播种适宜深度为3 4 超过5 时对幼苗出土与长势不利 病情明显加重 品种抗病性 迄今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大多是感病的或抗病性较差 目前尚未发现小麦根腐病免疫的品种 但品种 系 间抗病性有极显著差异 小麦对根腐病的抗性与小麦的形态结构关系密切 叶表面单位面积茸毛多 气孔少的品种比较抗病 反之 较感病 气候条件 苗期低温受冻 幼苗抗逆力弱 病害重 小麦叶部根腐病情增长与气温的关系比较大 旬平均气温达到18 时病情急剧上升 小麦开花期到乳熟期旬平均相对湿度80 以上并配合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病势进一步发展 但干旱少雨造成根系生长衰弱也会加重病情 穗期多雨 多雾而温暖易引起枯白穗和黑胚粒 种子带病率高 小麦根腐病的防治 种子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 耐 病品种 药剂防治 选用抗 耐 病品种 品种间苗期抗病与成株期抗性无相关性 穗部抗病与叶部抗病无相关性 在鉴定和选用抗病品种时应当根据实情选择 种子处理 用三唑酮 立克秀 适乐时 全蚀净 敌萎丹等处理种子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轮作 与非寄主作物轮作1 2年 可有效减少土壤菌量 减少越冬菌源 麦收获翻耕 加速病残体腐烂 减少菌源 加强田间管理 播前精细整地 施足基肥 适时播种 覆土不宜过厚 合理施肥浇水等 均可提高植株抗病性 药剂防治 在春季喷洒三唑酮 丙环唑等控制病害发展 提高防效的关键在于施药时间和施药质量 小麦黄矮病 也叫 黄叶病 嵌边黄 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 甘肃的小麦上发现 目前主要分布在西北 华北 东北 华中 西南及华东等冬麦区 春麦区混种区 受害小麦 一般减产5 10 左右 严重的可达40 以上 个别地块可造成绝产 小麦病毒病典型症状 新叶从叶尖开始发黄 植株变矮 叶片颜色为金黄色到鲜黄色 黄化部分约占全叶的1 3 1 2 秋苗期感病的植株矮化明显 分蘖减少 一般不能安全越冬 即使能越冬存活 一般也不能抽穗 穗期感病的植株一般只旗叶发黄 呈鲜黄色 植株矮化不明显 能抽穗 千粒重减低 小麦病毒粒体性状 由黄症病毒属 Luteovirus 中的大麦黄矮病毒 BYDV 引起 病毒粒体为等轴对称的正二十面体 直径26 30nm 病毒致死温度为70 稀释限点为1 1000 小麦病毒寄主范围 BYDV主要侵染小麦 大麦等禾本科作物及燕麦 鹅冠草等100多种禾本科杂草 小麦病毒病的传毒介体 BYDV不能由土壤 病株种子 汁液等传播 只能由蚜虫传播 主要传毒蚜虫 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麦无网长管蚜及玉米蚜等 小麦黄矮病传播介体特性 根据蚜虫传播能力的差异 已明确我国BYDV有GPV GAV PAVG RMV等株系 其中GPV株系为我国特有的株系类型 也是造成我国小麦黄矮病流行危害的主要株系 麦叉蚜在病叶上吸食30min即能获得病毒 带毒的麦二叉蚜在健苗上吸食5 10min即能使健苗感病 一般获毒后的3 8天内传毒率高 以后逐渐减弱 约传毒20天左右 不同种类的蚜虫传播BYDV的能力不同 冬麦区黄矮病发病规律 越冬 以有翅成蚜 无翅成 若蚜在麦苗基部越冬 有些地区也产卵越冬 冬前感病的小麦是第二年早春的发病中心 越夏 5月中 下旬 各地小麦渐进入黄熟期 麦蚜因植株老化 营养不良 产生大量有翅蚜向越夏寄主 次生麦苗 野燕麦 虎尾草等 迁移 在越夏寄主上取食 繁殖和传播病毒 秋季发病 小麦出苗后 麦蚜又迁回麦地 特别是田边的小麦上取食 繁殖和传播病毒 冬春混种麦区黄矮病发病规律 越夏 晚熟春麦 糜子和自生麦苗是麦蚜和BYDV的主要越夏场所 春季发病 5月上旬 麦蚜逐渐产生有翅蚜 向春小麦 大麦 玉米 糜子 高梁及禾本科杂草上迁移 秋季发病 9月下旬 冬小麦出苗后 麦蚜又迁回麦田传毒危害 越冬 麦蚜在冬小麦上产卵越冬 BYDV也随之传到冬小麦麦苗上 并在小麦根部的分蘖节里越冬 小麦黄矮病发病条件 凡对介体昆虫繁殖和保存病毒有利的种植制度 栽培管理措施及气象条件 对小麦病毒病的发生有利 耕作制度 早播麦田发病重 适期播种的发病轻 早播麦田出苗早 正是越冬前虫害集中活动危害期 感病机会多 同时温度高 有利于病毒增殖 积累 发病重而且毒源充足 这种情况下冬前发病重 冬后发病也重 间作套种的麦田发病重 精耕翻作的发病轻 秋作物收获后不耕地 田间杂草多 或者直接在秋作物行间套种小麦 这样的地块灰飞虱和蚜虫数量大 小麦出苗后受其取食和传毒 发病往往很重 病害多发生在地头地边或靠近沟渠 及晚秋作物等 主要是这些地方杂草丛生 便于传毒介体栖息 有些杂草又是病毒的寄主 栽培管理 小麦长势好的轻 缺肥 缺水 盐碱瘠薄地重 点播稀植重 条播密植轻 阳坡地重 阴坡地轻 旱地重 水浇地轻 发病轻重的差异 主要决定于虫口密度 气候条件 夏秋多雨年份 气候潮湿 杂草大量滋生 有利于传毒介体繁殖越夏 冬暖春寒有利于传毒介体越冬 不利于麦苗的生长发育 降低抗病力 夏秋多雨 冬暖春寒的年份病重 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药剂治虫为辅的综合控制策略 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种植制度 尽量避免棉麦田套作 所有大秋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茬 解决杂草虫害问题 秋播前及时清除麦田周边的杂草 适期播种 避免早播 药剂防治 播后出苗前喷药1次 重点是麦田四周5米的杂草及向麦田内5米的麦苗和杂草 关键抓苗前苗后治虫 药剂拌种 用75 甲拌磷150克或40 氧化乐果150克 加水3 4公斤 喷拌麦种50公斤 堆闷3 5小时即可播种 喷雾治虫 可用药剂有吡虫啉 氧乐果等 小麦出苗后和返青至孕穗期普遍喷药防治控制田间传播 返青期 重点喷洒靠近路边 沟边 场边 村边的麦田 以阻止和消灭侵入麦田的飞虱 小麦各生育期病害防治技术 播种期病害防治技术 播种期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时期 黑穗病 赤霉病 全蚀病 根腐病主要是靠种子或土壤带菌进行传播的 而且从幼苗期就开始侵染 所以种子处理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适当的药剂拌种 可以减轻苗期白粉病 锈病 纹枯病 病毒病等多种病害的为害 通过施用激素和微肥 培育壮苗 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小麦冬前苗期生长情况 冬前苗期病害防治技术 此期病害相对较轻 在有些年份气温相对偏高 白粉病 锈病也有发生 可根据情况进行防治 这时期的小麦较弱 用药时要严格控制用量注意避免产生药害 11月份中旬土壤干旱时 应浇越冬水 以增加土壤水分 稳定地温 对小麦安全越冬有利 使小麦免受冻害 返青 拔节至孕穗期病害防治技术 该期是预防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