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62016 届山东省莒县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届山东省莒县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论语论语 学而篇 学而篇 阅读练习题阅读练习题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座号座号 一 阅读一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 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 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 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 亦君子 乎 论语 学而第一 注 子 中国古代对有地位 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有时也泛指男子 说 通 悦 乐 快乐 愠 怨恨 生气 君子 指有道德的人 有时也指有地位的人 1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 做到 人不知而不 愠 B 反映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出孔子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注重修养 严格 要求的主张 C 有朋自远方来 之所以 乐 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 又有益于健康 D 孔子认为 君子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 小人学习是为了显示自己 因此只有君子才能 做到 人不知而不愠 2 结合上面的选段 你认为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论语 学而第一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其不能也 论语 宪问第十四 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 二 阅读二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 1 曰 其为人也孝弟 2 而好犯上者 3 鲜 4 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5 君子务本 6 本立而道生 7 孝弟也者 其为人之本与 8 曾子曰 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注释 论语 学而 1 有子 孔子的学生 姓有 名若 比孔子小 13 岁 一说小 33 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1 下列各项中 对上面 论语 选段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善事父母曰孝 善事兄长曰悌 孝 悌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B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 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 根本建立了 治国做人的 原则也就有了 C 孔子认为忠是以孝悌为前提 孝悌以忠为目的 有了孝悌 那么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 尽忠了 D 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 进行自我批评 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改正 2 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2 如何理解 孝弟也者 其为人之本与 这句话的含义 三 阅读三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人之本与 论语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 语 学而 1 下列各项中 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事父母曰孝 善事兄长曰弟 孝 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B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 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 根本建立了 治国做人的 原则也就有了 C 孔子认为忠是以孝弟为前提 孝弟以忠为目的 有了孝弟 那么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 尽忠了 D 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 进行自我批评 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改正 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2 儒家非常重视孝 弟 忠 信这四种品德 请联系实际 谈谈你的认识 四 阅读四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 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人之本与 论语 学而 曾子日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 语 学而 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 子曰 书 云 孝乎惟孝 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 奚其为为政 论语 为政 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1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事父母曰孝 善事兄长曰弟 孝 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B 有子认为孝弟是仁的根本 君子应致力于这个根本 这样 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 了 C 曾子特别强调了修养的自觉性 这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同时 办事尽力 诚实不欺 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D 孔子认为 忠是以孝弟为前提 孝弟以忠为目的 有了孝弟 那么人人就都能为统 治者尽忠了 2 以上选段可以看出孔子 的政治主张 如果统治者能这样做 群臣百姓就 3 会自动围绕着他转 同时 他认为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 孔子认为出仕 诚然是 为政 但 也是 为政 的一种形式 2 分 3 曾子强调了不断 的能力和习惯 1 分 就反省的内容而言 曾子强调的 用原文词语填空 1 分 这也是 论语 一书中最关 键的三个字 4 儒家非常重视孝 弟 忠 信这四种品德 请联系实际 谈谈你的认识 3 分 五 阅读五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巧言令色 鲜仁矣 子夏曰 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 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虽曰 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注 子夏 姓卜 名商 字子夏 孔子的学生 比孔子小 44 岁 生于公元前 507 年 孔子死后 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贤贤 第一个 贤 字作动词用 尊重的意思 贤贤即尊重贤者 1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崇尚质朴 反对花言巧语 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 不应以辞色取悦他人 B 儒家崇尚质朴 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 只说不做 停留在口头上 C 儒家认为要做到 孝 忠 信 首先要有才能 对人和颜悦色 容易使人亲近 D 儒家认为虽然满口 孝 忠 信 却不去做 也不算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2 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的含义是什么 六 阅读六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 语 学而第一 1 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章所讲的 自省 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B 曾子认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不能出尔反尔 对人要真诚 C 曾子这里所讲的 信 有两个涵义 一是信任 二是信用 其内容是朋友之间要诚实 不欺 说真话 说话算数 D 本章中 曾子提出了 忠 和 信 的范畴 就是替人办事要尽心竭力 与朋友相交 要真实守信 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2 结合上面的选段 你认为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子夏曰 贤贤易色 事父母 能竭其力 事君 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 学而第一 注 贤贤易色 看重贤德而轻视表面的姿态 致其身 致 献出 尽力 这里 4 指把生命献给国君 七 阅读七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 学而 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 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 公冶 长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主要阐述言与行的关系 孔子认为对人应当 听其言而观其行 B 孔子认为朽木不可雕 责备宰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可见孔子认为宰予就是一块朽 木 C 孔子认为粪土一样的墙壁 已经没有必要再污损了 干脆听之任之 无须指责 D 曾子与宰予形成鲜明对比 孔子更欣赏曾子那样的人 2 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讲的 自省 的 八 阅读八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材料二 宰予昼寝 子日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材料一中所讲的 自省 你是如何理解的 4 分 材料二中所讲的是 和 的关系 孔子从 宰予昼寝 这一事情中 悟出什么道理 2 分 九 阅读九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学而 1 1 下列各项中 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敬事而信 要求执政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 信任老百姓 B 节用而爱人 就是执政者要节约用度 爱护下属人民 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C 使民以时 施政应立足于百姓 充分考虑人民利益 役使百姓应该不违背农时 D 孔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思想仍是 为政以德 2 上面语段谈的是治国原则 请你说说在下面这段话里 孔子又对执政者提出了什么 要求 跟上面语段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子路问政 子曰 先之劳之 曰 无倦 十 阅读十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5 子曰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学而 1 下列各项中 对下面 论语 选段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孔子首先要求弟子们致力于孝悌 谨信 爱众 亲仁 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 行为 B 孔子认为 应该先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再学习古代典籍 增长文化知识 C 从孔子的这段话 我们可以看出 孔子把 孝悌 放在首位 它是做人的根本 是 爱众 亲仁 的基础 D 孔子这段话中的 学 是广义的 学 不是狭义的读书 研究 跟 学而时习之 中的 学 不一样 这充分体现了孔子一贯的教育思想 2 孔子的弟子子夏还说 贤贤易色 事父母 能竭其力 事君 能致其身 与朋 友交 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 请结合上面的选段 简要谈谈其中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十一 阅读十一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不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有子曰 礼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 不可行也 注 礼 在春秋时代 礼 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孔子的 礼 既指 周礼 礼节 仪式 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一 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2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二 孔子以为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格 为什么孔子认为 知和而和 亦不可行 十二 阅读十二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有子曰 礼 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注 礼 在春秋时代 礼 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孔子的 礼 既指 周礼 礼节 仪式 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 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2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格 为什么孔子认为 知和而和 亦不可行 解析 1 注意 者 知和而和 以 节 等 2 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结合孔子的主张分析作答 十三 阅读十三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6 有子曰 礼 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论语 学而 注 礼 在春秋时代 礼 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这里的 礼 既指 周礼 中的礼节 仪式 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 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子提出 礼之用 和为贵 意思就是说 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 和 儒家思 想是十分强调 礼 的 而 礼 的运用 又以和睦为贵 B 选段中的 小大由之 是总结上文 这里的 由之 是 遵循这个原则 的意思 儒家认为 礼 是为了 和 和 最重要 凡事都要讲和谐 C 儒家既强调 礼 的运用以 和 为贵 又指出不能为 和 而 和 要以 礼 节制之 可见孔子提倡的 和 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 和 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 政治和社会原则 儒学 礼之用 和为贵 的思想 表明 礼 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 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2 孔子也曾说过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请结合上面的选段 简要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 十四 阅读十四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学而 1 对上面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 有饭吃 有地方住就行了 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 求道德完善 B 在为人处世方面 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 做事要勤快机敏 说话要谨慎 莫轻率 要经过思考 C 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 要接近仁道 不断地匡正自己 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 获 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 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 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 这些都学到就能 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 结合上面选段 联系实际 谈谈你对 饭疏食饮水 曲肱 弯着胳膊 而枕之 乐亦在 其中矣 论语 述而 这句话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 十五 阅读十五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 耻躬 之不逮 也 里仁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7 注 躬 身 逮 及 1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人不该追求饮食起居等物质生活 而应当把重心放在做事 放在道德修养上 B 古人不轻易说话 因为他们认为言出必行 言行不一致是可耻的 C 少说话多做事 尽管显得木讷 但谨慎处事也是相当可取的 D 孔子认为为人处事要像古人一样 做事敏捷 言谈谨慎 2 请结合文段 谈谈你对 言行一致 的看法 十六 阅读十六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贡曰 诗 云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 始可与言 诗 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1 下列各项中 对上面 论语 选段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 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 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B 孔子认为 贫而乐道 富而好礼 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 便可以保持 社会的安定了 C 孔子对子贡所说的贫穷而且能保持骨气 富贵而且能不骄横的人 持反对态度 D 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 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 子贡能独立思考 举一反三 因而得 到孔子的赞扬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2 子曰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结合上面选段 请简要说明你对 贫富 的理解 3 分 十七 阅读十七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 云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其 斯之谓与 子曰 赐 也 始 可与言 诗 已矣 告诸 往知来者 注 谄 巴结 奉承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见 诗经 卫风 淇澳 切 磋 琢 磨分别指加工兽骨 象牙 玉 石头为器物的工艺 其 大概 想必 表示推测的语 气 赐 子贡的名 诸 之于 1 下列各项中 对上面 论语 选段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著名歌手麦当娜为艾滋病患者呐喊就是 富而好礼 精神境界的体现 B 孔子觉得应该和子贡谈论 诗经 因为他不能真正理解 贫而乐 富而好礼 C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在文段中的意思是无论做学问还是修养自己都要精益求精 D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的孔子就是 贫而乐 的代表 8 2 请简要说明你对 贫而乐 富而好礼 的理解 3 分 十八 阅读十八 阅读 论语论语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 学而 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 述而 注 贫而乐 有的版本作 贫而乐道 1 下列各项中 对上面选段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子贡认为处在贫困的地位应做到不谄媚富贵之人 而处在富贵地位的不应骄横对待 他人 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 守住本心 B 孔子持否定态度 他认为子贡的看法终究不能忘怀自己的贫富处境 不如忘贫而快 乐 富贵而好礼的境界来得更高 更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国家管网集团校园招聘(河北招17人)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国网天津市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6国网山西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6国网云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高起点)经典试题及答案五
- 环保设备运营维护管理手册
- 体系管理从产品需求到产品规划课件
- 自考《05524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全国卷)真题及答案
- 2025新闻记者资格证及新闻写作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数据安全dsg题库及答案解析
- 成都抖音培训课件下载
- 毕业论文园艺系范文
- 群众积分制管理办法
- ECMO护理进修汇报
- 星间激光通信技术-第2篇-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