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超微病理_第1页
肿瘤超微病理_第2页
肿瘤超微病理_第3页
肿瘤超微病理_第4页
肿瘤超微病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超微病理,病理学教研室 周秀田,上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已研制成功,直到50年代初期才逐渐应用到生物及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50多年来,电镜及电镜样品的制备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在促进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组织学、微生物学及病理学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的研究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肿瘤超微结构除需要有性能良好、分辨本领高的电子显微镜外,还必须有适合于电镜观察,质量好的样品。现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主要特点及超薄切片技术简要介绍。,发展史,电子显微镜类型,透射镜、扫描电镜、超高压电镜及分析电镜。,一般所称的电镜是指透射电镜,此型电镜有以下特点: 分辨本领高 ; 分辨本领高是电镜最主要的特点,所谓分辨本领是指能分辨相邻二点的最小间距。人的眼睛分辨本领为0.1mm,光学显微镜为0.2m,电子显微镜可达2A左右(1微米=10000A)。,电镜在医学及生物学上的应用,多数是用以观察正常或病理状态的细胞或组织。这些细胞或组织必须制成适合于电镜观察的样品,其中最常用的是超薄切片。为了能保持细胞微细结构的生前状态,在制备样品的各个环节中应尽可能避免人为的改变,保证观察效果,超薄切片在制备方法上与石蜡切片有类似之处,也经过取材、固定,脱水、浸泡、包埋、切片及染色等过程。但超薄切片在制备上也有其特点,现根据制备过程分别叙述如下:,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一)取材 为了保持细胞结构的生前状态,组织从活体取下后应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固定液,以免在缺氧状态下,细胞发生改变。一般争取在1分钟内投入固定液。所取组织应小,如用戊二醛固定液预固定,组织体积可略大(厚度为3mm,长宽为1mm左右)。用锇酸固定液固定,组织体积宜小(1mm)。取组织时刀剪必须锋利,操作宜轻,避免挤压。,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二)固定 般用pH值为7.4,2%或3%的戊二醛固定液作预固定。固定液先置于冰壶或冰箱内,用时再取出。预先配制好的固定液,时间稍长后pH值可能发生改变,必须重测,并加以调整。在戊二醛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如不立即包埋,可置于冰箱内(4)保存,但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影响样品的反差。在临包埋前一日,将组织从戊二醛固定液中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数次后,放在生理盐水中过夜,次日用1%的饿酸固定浓(PH7.4)再固定1 2小时,时间不宜再长,否则会使组织变脆,变硬,不易切片。,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三)脱水 在饿酸固定液中固定的组织,先经生理盐水冲洗二,三次,然后再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丙酮或酒精脱水。如用丙酮脱水,循序由30、50、70、90%到纯丙酮。如用酒精脱水,依次用30、50、70、90%的酒精,然后换成90%丙酮,再进入纯丙酮。,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四)浸泡及包埋 超薄切片样品一般最常用的包埋剂是环氧树脂。用环氧树脂618作包埋剂(顺丁烯二酸酊作固化剂)进行包埋时,组织脱水后依次用丙酮与环氧树脂混合液、纯环氧树脂及包埋液浸泡。,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四)浸泡及包埋 经上述浸泡后再放入胶囊的包埋液中。配制环氧树脂包埋液是在树脂中加入适量的固化剂、增塑剂及加速剂。配制中必须注意药品的纯度。受潮变质的试剂常常使包埋失败,如聚合不好、组织过软,不均匀和难于切片等。组织进入胶囊后,在80烤箱中放置24小时或更长,使树脂完全聚合、变硬。,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五)修组织块、光学定位及切片 经聚合后的组织块,脱去胶囊,在有组织的一端削成锥形小塔,顶面约1mm见方。用光学或超薄切片机切成厚度为1的半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美蓝或苏木素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确定需要电镜观察的位置后,将组织进一步削小,用超薄切片机切成超薄切片,捞在有膜的铜网上。如切片较大或连续切片,也可用无膜铜网。,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六)染色 超薄切片的染色是用重金属盐(枸橼酸铅,醋酸铀等)与细胞内结构结合,加强对电子的散射,提高图象的反差,不是用染料进行染色。染色有单染与复染两种,单染只用枸橼酸铅,复染是用醋酸铀与枸橼酸铅。也可在组织脱水过程中进行铀盐染色,其方法是在70丙酮中加入饱和量的醋酸铀,组织在此液中停留4小时左右再继续脱水。,概述(一),众所周知,大多数肿瘤依靠光学显微镜,就能够作出肯定的诊断。但也有一些病例,即便使用特殊染色也很难作出很明确的诊断。对于这样一些病例,应用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技术,病理医生就能够更详细的观察肿瘤细胞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阐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发生学。,概述(二),一般说来,肿瘤的诊断性超微结构观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细胞间的相互关系。 (2)细胞外板(外膜)。(3)细胞轮廓。(4)细胞之间的连接。(5)胞质颗粒。(6)胞质纤维。 (7)胞质空泡或小泡。(8)细胞器的结构,数量及分布。(9)细胞核及核仁。(10)间质等。,目前透射电镜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肾炎类型的鉴别诊断2、肿瘤的鉴别诊断肉瘤和癌的鉴别;低分化鳞癌与腺癌鉴别;黑色素瘤与其他肿瘤鉴别;内分泌肿瘤;小圆形细胞肉瘤的鉴别诊断;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概述(三),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在细胞超微结构上各有其特点。因此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有助于识别肿瘤的组织类型。其中特别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与分泌颗粒的结构、数量及分布等情况有很大的意义。细胞表面结构及细胞相邻关系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相对来说,核的结构与肿瘤组织类型的关系较少。,总论,一、分泌颗粒 胞质内分泌颗粒种类很多,其表面均有膜包绕。但颗粒大小、形状,中心结构、数量以及在细胞内的分布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特异性,这对确定肿瘤细胞的性质和诊断有一定帮助。,总论,(一)粘液颗粒 能产生粘液的上皮细胞的肿瘤,在不同程度上细胞内仍可保持产生粘液的特点。粘液颗粒或粘液泡的直径为0.51.5u,外有膜包绕,内含电子密度低或比较低的物质,呈细颗粒状或细网状。,总论,总论,癌细胞中粘液泡多少不一,少的仅一二个,多的可以充塞全部细胞质。前者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发现,而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在分化较低的细胞中,如出现粘液泡,说明这些癌细胞来源于粘液上皮。,(二)酶原颗粒 酶原颗粒是腺泡细胞的产物,比粘液颗粒大,直径12um,外有膜包绕,中心电子密度较大。这种颗粒是腺泡细胞的标志。如癌细胞形成腺腔,并有酶原颗粒存在,可以考虑腺泡细胞癌(唾液腺及胰腺外分泌腺)。,总论,(三)APUD细胞颗粒: APUD类细胞,是从神经嵴发生的内分泌性细胞,有二十多种,这类细胞形成的肿瘤统称APUD瘤(APUDoma),此类瘤细胞的共同特点是在胞质内有一种颗粒,称APUD颗粒,从形态上,此种颗粒可分为五型:,总论,总论,(1)颗粒小,直径100250nm,圆形,质地均匀、电子密度大,(2)颗粒较大,直径200400nm,圆形,质地均匀、电子密度大。,总论,(3)颗粒呈多形性(梨形,鼓形,或卵圆形),质地均匀,电子密度大,(4)致密核心颗粒,在颗粒中心有一致密核心,在核心与颗粒外周之间有一透明或低电子密度区,,总论,(5)颗粒中有不规则晶体状核心,颗粒外有膜包绕 (胰岛中的细胞)。APUD颗粒在形态上必须注意与溶酶体相鉴别。,APUD颗粒主要出现在以下肿瘤, (1)类癌,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三型:i前肠类癌 (胃、十二指肠、胸腺及支气管),此类颗粒小而均匀,含有5-HTP或组织胺;i i中肠类癌(空肠、回肠、阑尾及右半结肠),颗粒大,多形性,含有血清素;,总论,总论,i i i 后肠类癌 (左半结肠及直肠)大圆形颗粒。95的类癌发生在消化系统(胃、肠、胰、肝及胆囊),其余 5发生在支气管,胸腺、卵巢,甲状腺或尾椎部畸胎瘤;,(2)胰岛细胞瘤,具有、三种类型颗粒:颗粒有致密核心及亮晕的颗粒,颗粒有晶体状核心颗粒(胰岛素瘤),颗粒的大小及致密度不等。,总论,总论,(3)嗜铬细胞瘤,有二种颗粒:一种颗粒大,圆形或椭圆形,中等电子密度,周围有很窄的亮带,具有肾上腺素的生化特性,另一种颗粒呈空泡状,并有一致密偏位核心,具有正肾上腺素的生化特性。(4)垂体腺瘤,甲状腺髓样癌及甲状旁腺瘤中,均可见小圆形质地致密的颗粒。,(四)黑色素小体 含黑色素的细胞可分为二类,一类是产黑色素细胞,另一类是载黑色素细胞,在产黑色素细胞内有黑色素小体, 根据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第一期系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合成的酪氨酸酶经高尔基复合体包装成多个小泡,此期内无黑色素,,总论,第二期小泡结构变成多层平行膜状结构,膜的间隔约10nm,此期内也无黑色素形成,第三期,在多层膜状结构上酪氨酸酶可以对酪氨酸或酪氨酸氧化中间产物DOPa起氧化作用形成黑色素,因此第三期的黑色素小体己具有黑色素的多层膜样结构。,总论,第四期,黑色素小体内全部酪氨酸酶为酪氨酸发生作用,产生大量黑色素颗粒,掩盖了黑色素小体的膜状结构。有的黑色素瘤细胞内虽有黑色素小体,但形成的黑色素很少,不能被光镜观察发现,此类肿瘤称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在光镜下很易与其他低分化癌混淆。通过电镜观察在见黑色素小体,在确诊黑色素瘤上有很大意义 。,总论,总论,(五)粗面内质网 肿瘤细胞内可具有不同数量的粗面内质网。由腺上皮细胞及合成 外用性蛋白质机能旺盛的细胞来源的肿瘤,瘤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都很丰富或较丰富。其中以肝癌、腺皮质瘤、卵巢癌及浆细胞瘤特别显著。胃癌,肠癌、肺癌及乳腺癌中有时粗面内质网也很丰富, 低分化或未分化的瘤细胞及小淋巴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细胞中粗面内质网很少。,总论,(六)微丝 很多肿瘤细胞中均具有微丝,其中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在细胞质可见由张力微丝组成张力原纤维散在分布。此点在鉴别鳞癌上有很大意义。此外在脑膜瘤、星形胶质细胞瘤、乳腺癌中的肌上皮细胞及膀胱移行细胞癌等肿瘤细胞内均可见大量微丝。此种微丝比张力微丝细,不成束,弥散分布。,总论,(七)微管 在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母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内均可见不同数量的微管。微管常成束平行分布。,总论,(八)线粒体 肿瘤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与起源组织细胞内线粒体数量有关。一般有不同程度减少,但也可有局部成堆聚集,或普遍增多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是甲状腺、甲状旁腺及涎腺的嗜酸性细胞瘤,以及骨巨细胞瘤中的巨细胞,在胞质中均可见大量线粒体,几乎充塞全部细胞质,而其他细胞器极少。,总论,(九)溶酶体 一般肿瘤中仅见个别细胞或少量细胞有溶酶体。但在某些肿瘤则比较多见。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颗粒性肌母细胞瘤。在瘤细胞中出现大量溶酶体。此外在组织细胞型恶性淋巴瘤,肝癌及肠癌细胞内有时也可见较多的溶酶体。,总论,(十)核蛋白体 在低分化癌、未分化癌及淋巴细胞源性肿瘤的细胞质中常有丰富或比较丰富的游离核蛋白体,其他细胞器少。,总论,(十一)脂质 脂肪肉瘤、肾透明细胞癌及皮脂腺癌的癌细胞质中可见圆形脂质小滴。小滴周界清楚,内呈中等电子密度,均匀一致。有些癌细胞变性时可出 现脂质。例如,变性的肝癌细胞中常出现脂质,周界不规则,内部结构不均匀。,总论,(十二)糖元 肿瘤细胞中可有不同数量的糖元,有的肿瘤则比较显著。例如,肾透明细胞癌、肾母细胞瘤、睾丸精原细胞瘤及骨的尤文氏肉瘤的瘤细胞中均含丰富的糖元,可以作为尤文氏肉瘤与神经母细胞瘤,恶性淋巴瘤鉴别的要点。此外在鳞状细胞癌和肠癌中有时也可见丰富的糖元。,总论,(十三)微绒毛 腺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表面在游离缘常可见多个微绒毛。可分两种:一种单纯由细胞质膜向外折叠突起,形如指套,绒毛中心除少量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结构。例如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及胃粘液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另一种在绒毛中心有微丝组成的轴心,并可延伸至细胞质内,肠吸收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属此类。,总论,(十四)纤毛 肿瘤细胞中共有纤毛者少见,室管膜瘤细胞表面较明显。在个别肺癌,鼻咽癌、垂体瘤、甲状旁腺腺瘤中个别瘤细胞偶尔可见纤毛。纤毛的横断面,总论,(十五)基板 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团块周围常可见有基板包绕。瘤细胞向外呈浸润性生长时,瘤细胞表面的足样突起基板伸向间质。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周围一般无基板。神经鞘瘤及平滑肌肿瘤的瘤细胞周围常可见外板包绕。,总论,(十六)桥粒 在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间均可见到桥粒。其中以鳞状细胞癌最显著。桥粒及细胞质内的张力原纤维是判断鳞癌超微结构的主要依据。在其他类型的上皮,如腺上皮、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及实体器官(肝 脏)等来源的肿瘤细胞间亦可见到桥粒。,总论,但此种桥粒一般发育较差。在分化低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细胞间桥粒极少,有时很难找到。此外有些非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中,如脑膜瘤、间皮瘤和滑膜瘤,也可见到桥粒。,总论,(十七)紧密连接 紧密连接主要见于腺上皮及柱状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间。有的腺癌分化较低,仅在电镜下见到瘤细胞围成的微腔。微腔周围的瘤细胞间可见紧密连接,微腔表面可见微绒毛。此种微腔称原始腺腔或流产型腺腔,其在判断腺上皮来源的肿瘤上有一定的意义。,总论,(十八)镶嵌连接 相邻瘤细胞的细胞膜呈齿状突起镶嵌扣合。此种连接多见于腺上皮来源的肿瘤。此外,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间也可见到此种连接。,核:形状,大小 核形不规则是瘤细胞核的最常见的异常表现,通常比在光镜下所看到的更不规则。但良性肿瘤和正常细胞有时也可以有外形不规则的核,特别是有激素影响时,这种不规则的改变可能反映了核浆物质交换的增加,也可能反映了异常的核浆作用,总论,核的染色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含异染质多,染色深,可能是多 倍体核所致,电镜下显示有较多, 较大的外染质块。 另一种核的色浅,含有增大的核仁,反映核内含有较多的常染色,有活跃的代谢作用肿瘤细胞的核通常都增大,这主要是和染色质的增多有关,总论,核膜和核孔 光镜下观察恶性肿瘤细胞的核常有“核膜增厚”在电镜下观察,所谓核膜增厚,不过是异染色质沿核膜内层聚积的结果,核膜实际上并没有增厚,还是和普通的一样,由两层膜构成,总论,两层核膜在核表面多处融合,产生核孔,是核浆的交通孔道,核孔和代谢活性关系不清核孔的形状,大小、数目在肿瘤中有何表现也不清楚,有人认为代谢活性高时核孔增多,有人认为有些瘤细胞的核孔增多,总论,总论,仔细观察瘤细胞某一种产物或某一种结构特点,在确定某种肿瘤上常常有很大帮助。但不同的肿瘤在某些结构上也可有类似之处。因此,在判断某些肿瘤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结构特点。这样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诊断。,肿瘤超微结构鉴别诊断,各论,上皮性肿瘤通常有基板(基底膜)同间质分隔开来。在未分化癌,有时基板(基底膜)很薄或者不完全。而肉瘤,通常是个别细胞被一层粘多糖类物质所包裹,通常称为外膜 或称外板。细致地观察瘤细胞的基板(基底膜)和外膜,对癌与肉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癌与肉瘤的鉴别诊断,癌组织应该见到连接复合体,特别重要的是桥粒,而肉瘤有时可以见到桥粒样结构,但绝不能见到典型的桥粒。典型的桥粒是细胞之间有较宽的裂隙,裂隙之间有不定形的物质,或一条清楚的线条样结构,相对应的细胞浆膜各形成一层致密的板状。来自细胞质的纤维(张力原纤维),往往呈放射状的集中于致密的板上。见到这种典型的桥粒,通常可以认为它是来自上皮组织的癌。,癌与肉瘤的鉴别诊断,在肉瘤组织中,有时可见到桥粒样连接,其特点是:细胞间隙较窄,其间隙内不见无定形物质和线条状结构,相对应的细胞质膜,虽然也呈显板样结构,但通常无来自细胞质的纤维集中。这种桥粒样结构,有时可见于一些肉瘤组织中,它对于鉴别癌与肉瘤无重要价值。但有此结构,可以排除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等。,癌与肉瘤的鉴别诊断,在未分化状态时,光学显微镜有时难以断定其确切来源。任何肿瘤,即便在未分化时,也或多或少保留着分化方面的蛛丝马迹,因此在电镜就较容易辨认出来。例如:分化很差的腺癌,细胞之间往往有些小的腔隙,腔隙内可含有分泌物质甚至见到微绒毛,在围绕着小腔隙的癌细胞间往往有紧密连接,出现这些有助于同 鳞癌的鉴别。,鳞状细胞癌与腺癌的诊断,而鳞状细胞癌的典型标志是桥粒与张力原纤维,有时可见到角质小体。另外,在腺癌,胞质内常有粘液分泌颗粒,常见到管泡状的线粒体及丰富的光面内质网。,鳞状细胞癌与腺癌的诊断,类癌与低分化腺癌的区别,类癌细胞中有嗜银颗粒,但在一般染色的光学切片中看不到,只能从癌细胞的形状与排列,来判断其是否为类癌。类癌细胞的形状及大小一般都比较均匀一致,成片分布。,类癌与低分化腺癌的区别,但也有的类癌细胞大小不规则,或有不典型的腺腔组成,并可有粘液分泌。因而除非用特殊染色查见嗜银颗粒,否则光镜观察下要确诊为类癌是比较困难的。,在色素极少或者无色素性黑色素瘤诊断有时相当困难。其主要应与未分化癌鉴别。在日常工作中可采用Dopa反应,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两者有时出现假阳性反应;会造成一些错误诊断。对于这些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电镜观察可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发现前黑色素小体或黑色素小体。,黑色素瘤的诊断,黑色瘤小体分成四期 I期:在高尔基器附近,可见到非特异性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小体可称为前黑色素小体;期:前述空泡逐渐变成卵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器,内呈板状、横纹状、或锯齿状结构的内含物此称第二期前黑色素小体;,黑色素瘤的诊断,黑色素瘤的诊断,期:上述的细胞器内,有一些黑色素沉着,细胞器更不规则,此称为前黑色素小体或黑色小体; 期:当上述细胞器充满致密的黑色素包含物,看不清内部结构时,此称为黑色素小体。,诊断无色素性黑色素瘤,主要依靠第期或第期的图象。第期的图象,通常无诊断意义,因为很难同其它细胞器鉴别。第期,光学显微镜就可能找到黑色素颗粒。,黑色素瘤的诊断,黑色素瘤的诊断,耍确诊为无色素性黑色素瘤时,必须找到很肯定的第、期黑色素小体,完全排除细胞内溶酶体的可能性。同时也需注意,有些肿瘤,也会含有黑色素颗粒,如神经鞘瘤,腱鞘透明细胞肉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黑色素神经外胚瘤。,1小圆均一性的电子致密颗粒,直径100250um;2大圆均一性电子致密颗粒,直径200400um;3电子致密的多形性颗粒,如珠状、逗点状、哑铃状或鸡卵样;4电子致密的轴样颗粒,周围被界限膜包绕,在轴与膜之间,有一个电子疏松的空隙;5含有特殊结晶的轴样颗粒,如胰岛的细胞瘤等。,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内分泌腺肿瘤,在电镜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多数肿瘤具有相似的分泌颗粒。目前已证实的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产生至少35种多肽类物质。在电镜下,除个别肿瘤如胰岛素瘤的分泌颗粒,呈轴状结晶颗粒。APUD瘤所分泌的颗粒,基本是相类似的,其分泌颗粒有以下特点:,内分泌肿瘤的诊断,电镜在诊断APUD系统肿瘤时具有很大的权威性。目前已知,APUD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位目前已知发生APUD瘤之部位有呼吸道(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食管、唾腺、胰腺、胃肠道)等处。在肺癌中,由于已经找到了典型的内分泌颗粒,故现在认为肺的雀麦细胞癌与类癌为同一个来源即来自支气管的嗜银细胞,有人称雀麦细胞癌为肺的恶性类癌。,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在光学显微镜下有时很难作出肯定结论,但使用电镜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有时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恶性淋巴瘤,超微结构特点是缺乏细胞之间的连接,缺乏张力原纤维,缺乏细胞外板,偶见糖原颗粒,缺乏神经分泌颗粒神经纤维与神经管等。这些也是白血病细胞的特点。,小圆细胞肉瘤的鉴别诊断,神经母细胞瘤的特点除含有神经分泌颗粒以外胞浆内糖原很少,有细胞内微丝(神经微丝),微管(神经管),及桥粒。而尤文瘤电镜下主要特点是有大块的局灶性糖元沉积,大约10的病例可见到细胞连接。,小圆细胞肉瘤的鉴别诊断,五、小圆细胞肉瘤的诊断,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这种瘤在EM下的特点是细胞 中有大量溶酶体,对于这种瘤的来源,有过各种猜想:肌源性组织细胞;神经源性,近年来通过EM的研究,多数人认为这 种肿瘤和神经鞘瘤有关,或者是一种变异的神经鞘瘤,两种有很多相类似的超徼结构,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包括嗜酸性肉芽肿,韩 一薛一柯三氏症和勒一雪二氏症,其瘤细胞酷似Langerhan氏组织细胞, 胞浆中有特殊的颗粒,这种颗粒在切片中表现为棒状,烧瓶状,或网球拍状,在棒状颗粒的中心或在网球拍状颗粒的柄部都显示有一条中心带纹的线。,Langerhan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三种肿瘤都发生在间叶组织,其中某些不分化的瘤细胞常有类似之处,加上瘤细胞多形 性,有时用光镜观察很难区别。经电镜观察,根据各肿瘤内分化较好的瘤细胞,可以识别其分 化特点。,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及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的区别,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常由两种瘤细胞组成。一种类似纤维母细胞,长梭形,细胞内 有很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在核周有直径约100A的微丝,并成束分布。另一种类似组织细胞, 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状突起,细胞内核蛋白体多,并可见溶酶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及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的区别,多形性脂肪肉瘤中,不分化 瘤细胞内看不到脂滴,在较分化的脂肪母细胞中分散的脂滴,并可见较多的溶酶 体,有时可见50A或100A微丝。多形性横纹肌肉瘤中有类似横纹肌细胞的粗细肌 丝,并可形成原始的肌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