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月宣传手册》PPT课件.ppt_第1页
《质量月宣传手册》PPT课件.ppt_第2页
《质量月宣传手册》PPT课件.ppt_第3页
《质量月宣传手册》PPT课件.ppt_第4页
《质量月宣传手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月宣传手册 2017年质量月 全国 质量月 活动是我国较长期开展的一项重大质量活动 我国 质量月 活动是在政府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 发动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积极参与 旨在动员全社会增强质量意识 积极参与质量强国建设事业 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 企业追求质量 社会崇尚质量 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社会氛围 促进社会质量共治 推进建设质量强国 提升国家质量竞争力的群众性质量主题活动 世界上第一个全国 质量月 活动起源于日本 日本于1960年11月举行第一次 质量月 活动 1988年10月 美国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全国 质量月 活动 我国的全国 质量月 活动始于1978年 1978年至1984年 全国 质量月 活动连续开展了7届 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 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 从1979年开始 在全国 质量月 活动期间 还颁发国家产品质量奖 1985年 鉴于 质量月 活动的各项内容已基本形成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 国家为了避免在一年里设置过多的专题活动月 停止了 质量月 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部署 但 质量月 活动的相关内容仍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全社会对质量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6年12月 国务院颁布了 质量振兴纲要 1996年 2010年 明确提出要继续开展全国 质量月 活动 因此 从1997年开始 我国又正式恢复了一年一度 质量月 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部署 一 质量月的由来 质量月活动的实践证明 每年集中一段时间 确定一个主题 围绕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 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 采取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月活动 对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推动质量振兴事业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多年的努力 全国 质量月 活动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质量月 活动不需要很大投入 却可产生推进质量振兴 质量发展的重大社会效益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和开展 质量月 活动 表明政府重视质量 企业追求质量 社会崇尚质量 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逐渐增强 1978年 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1979年 努力生产一等品和优质品向国庆三十周年献礼1982年 求实际效益 让用户满意1983年 坚持质量第一 提高经济效益1993年 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迎接复关1994年 向质量要效益1995年 质量 名牌 效益1996年 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向集约型转变1997年 让 质量振兴纲要 深入人心1998年 质量振兴人人有责1999年 创造高质量 迎接新生活2000年 质量 新世纪的呼唤2001年 新世纪新质量新生活2002年 讲诚信 保质量2003年 坚持以质量取胜 提升竞争实力2004年 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2005年 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 创新提升质量 名牌促进发展2007年 质量安全 共同的责任 2008年 质量安全是社会和谐的基础2009年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 全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2010年 抓质量水平提高 促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 建设质量强国 共创美好生活2012年 宣传建设 质量发展纲要 推进建设质量强国2013年 打造经济升级版 实现质量强国梦2014年 建设质量强国实现 三个转变 2015年 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2016年 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国 历年质量月活动主题 1 活动主题 大力提升质量建设质量强国 2 活动宣传口号如果你知道怎样去控制 你就能控制一切 优质产品 是走向世界的桥梁 产品质量连万家 利害关系你我他 努力推行QCC 工作不会苦兮兮 不转机制就转岗 不换观念就换人 市场是海 质量是船 品牌是帆 品质合格是尽社会的义务 品质卓越是对社会的贡献 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品质观念把握好 成品出货不苦恼 工作是要 做好 而不是 做了 质检好比守门员 把关职能记周全 要把质量保 管理不能少 要想质量高 管理要更好 产品质量是通向市场的基石 是赢得用户信赖的关键 优质使企业走向辉煌 劣质使企业走向灭亡 优质产品 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工作做得好 你会更自豪 质量上 成本降 占领市场有希望 杜绝一切不合格是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建立质量体系 重在务求实效 产品质量是拓展的翅膀 航程无限 辉煌有期 世纪是质量世纪 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为创造世界级质量的产品而不懈努力 3 质量月活动1 多样式活动质量知识宣传及板报评比2 管理体系文件换版3 QC小组活动交流4 生产关键指标对标5 供方评价与客户分析6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二 2017年质量月活动 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 2011年 2020年 2012年2月6日 国务院颁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1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标准化法 1989年4月1日 国务院颁发 计量法 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85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布行 工业产生产许可证管理条列 经2005年 月 日国务院第 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2005年 月 日起施行 三 相关法律法规 1 质量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 而不是好 好 优秀 独特 等术语都主观的和含糊的 克劳士比 符合性 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 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质量无须惊人之举 戴明 适用性 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朱兰 适用性 质量管理就是要最经济 最有效地开发 设计 生产 销售用户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石川教授 适用性 满意性 四 质量知识 2 管理与质量管理 管理 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 组织 领导和控制 管理的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管理 质量管理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相关的术语 1 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2 质量目标 组织在质量方面追求的目的 3 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制订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的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4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 测定结果 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 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的过程 5 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6 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3 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 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 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属于事后检验把关 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 控制的作用 且百分之百的检验 增加检验费用 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 难以满足要求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统计质量管理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使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阶段的标志 但该阶段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 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是以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旨在通过上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质量管理的手段也不再局限于数理统计 而是全面地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如QC工具 4 质量专家及管理理念 5 质量经济质量经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从组织方面的考虑 降低经营资源成本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 增强顾客满意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开发新产品 包括服务 二是改进现有产品 服务 的市场营销 从顾客方面的考虑 提高顾客满意度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6 质量与标准化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 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 减少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 并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 都是通过制定和贯彻具体的标准来体现的 标准制定的对象 重复性发生的事物 标准分级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标准按性质分为 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 7 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来源的五方面 人员 机器 物料 方法 环境 结合以上五要素 生产控制应做好 人员 质量意识和技能的培训 特别是关键工序的技能培训 机器 设备的控制与维修 物料 物料质量控制 方法 实施标准化作业 保证作业实施的准确性 环境 确保适宜的工作环境 调查表 收集 整理资料 分层法 从不同角度层次发现问题 排列图 确定主要因素 因果图 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散布图 表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直方图 表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控制图 识别波动的来源 v关联图 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v系统图 系统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v亲和图 归纳杂乱的语言资料 v矩阵图 考察存在问题与变量的关系 vPDPC法 预测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 v箭条图 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v矩阵数据分析法 多变量转化为少变量的数据分析 问题分析的工具 8 质量管理体系 以PDCA循环的方式展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 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概念 过程方法PDCA循环 基于风险的思维 含风险和机遇 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 采取预防控制 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 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出现的机遇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改进循证决策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