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高一语文高一语文 论语选读论语选读 教案教案 1 试题取材范围 浙江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 中指定的 10 课必学内容 10 课自读课文 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 知其不可而为之 仁者爱人 君子之风 周而不比 诲人不倦 高山仰止 沂水春风 中庸之道 5 课自读课文 待贾而沽 求诸已 出辞气远鄙 倍 学以致其道 敬鬼神而远之 2 论语 解读的三个层次 论语 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 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 它是古代汉语 从形式上说 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 从内容上说 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 选读 应该考虑到三个 层次的复习内容 文字 文章和文化 如下表 层次 教学内容 价值目标 第 2 页 共 12 页 文字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读懂文章 积累知识 文章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 学习章法 培养能力 文化 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传承文化 提升思想 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 工夫 2 论语 选读 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 内容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思想 均贫富含义 克己复礼 礼与仁的关系 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 义利观 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 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 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 有教无类 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第 3 页 共 12 页 的原则 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 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 礼乐文化 中庸之道 中庸思想 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1 名句默写 可能存在的问题 懒得背 不熟练 错别 字 轻视 论语 名句 2 文本探究 一模存在的问题 1 审题不清楚 答题不规范 2 不能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所有信息 3 解题思路混乱 4 理解 把握不全面 不准确 5 以文解文 没有分 析 6 文字表达不通顺 3 结合古文阅读选择题 主要应该是结合虚词的那道选择题 极有可能挑 几个 论语 的虚词 如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君子哉若人千乘之国 摄 乎大国之间 1 教师要督导学生将十课内容烂熟于心 该背 的必须背出 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 离十 第 4 页 共 12 页 2 有必要将 18 个文言虚词用 论语 中的句子 集成整理 训练一下 3 加强背诵的笔答检查 消灭错别字 4 要帮助并引导学生整理 掌握孔子的几大思 想观点的核心 如 为政观 义利观 交友观 教育 观 文化观 礼乐观 仁爱观 中庸观 尤其要认真 解读每课后的相关知识链接的那篇短文 把精要之处 加以圈画或摘录 弄通弄懂透弄熟 值得关注 仁 义 礼 乐 信五大关键词 在 孔子学说中的关系 以及各自在现实生活中地位和作 用 学生能脱离教材说得清吗 5 要模仿样卷 针对性地或选择或原创或整合 一些好题 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与讲解 加强应试技能 的训练 6 要加强解探究题的格式规范化指导 注意条 理性 突出关键词 必须言简意赅 简明扼要 o 探究题具有拓展性 但须告诫学生拓展要以文 本为依据 不可随兴发飙 o 探究题答题具有论辩性 要先总说自己的观点 再分说理由 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 7 不要忽视了每篇课文后的那道探究题 很有 重新疏理的必要 第 5 页 共 12 页 8 根据你的研究 有选择地覃研十课中的重点 难点段落 引领学生沿着字词句的意思走向孔子的思 想天空 做到一能懂二能释三能评 友情附送 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 论语 探 究题辑录 1 浙江省高墙考试说明 中样卷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曰 滔滔者 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 且而 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 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24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 同的观点态度 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 颜 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你赞成谁的观点 为什么 参考答案略 2 杭州一模卷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 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 及 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 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 第 6 页 共 12 页 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24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 你是否赞同孔子 的评价 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过犹不及 赞同孔子的评价 理由是 人的气质 作风 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 对立 的双方应互相牵制 互相补充 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 想 不赞同孔子的评价 只要符合情理亦可 3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曰 管氏有三归 官事不摄 焉得俭 然则 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塞门 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 礼 孰不知礼 子路曰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 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 仁 子贡曰 管仲非与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 不 能死 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 霸诸候 一 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 吾其被以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2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第 7 页 共 12 页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 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3 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 知礼 一方面又肯 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 肯定其为 仁者 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参考答案 22 子路曰 桓公杀公子纠 召忽死之 管仲不死 曰 未仁乎 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 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 23 孔子否定管仲 知礼 是指管仲超越了一 个臣子的本分 也像国君一样建 三归 反坫 塞门 在孔子看来 是违背了 礼 的等级 但 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 仁者 因为管仲辅佐齐桓 公称霸 九合诸侯 匡正天下 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看来 孔子的 仁 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 即保 证国家稳定 百姓安生 不能违背此原则 而具体则 应从小事做起 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4 金华一中 2 月高三年级语文测试题 阅读 论语 中的两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 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 不曰 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 第 8 页 共 12 页 至云尔 24 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 苦乐观 你如何看待这种 苦乐观 的 参考答案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 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用形象的 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 忧的心境 言之成理即可 5 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 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 子路行 以告 子曰 隐者也 使子 路反见之 至 则行矣 子路曰 不仕无义 长幼 之节 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 身 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24 长幼之节 在文中指什么 君臣之义 指什么 第 9 页 共 12 页 25 子路所说的 道 的含义是什么 子路认为 道之不行 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24 长幼之节 指老人让自己的两 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君臣之义 指有才能的人应 出仕辅佐君王 25 道 指儒家的政治主张 如施行仁义 恢 复周礼等 道之不行 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 推行自己的道义 如今 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 的高洁 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 6 浙江温州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期末 联考语文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 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 之 赤也惑 敢问 子曰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22 针对相同的问题 孔子说出了不同的答案 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法 联系实际 谈谈你 的看法 参考答案 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看法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及分析略 7 宁波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高三语文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 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击磬于卫 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曰 有 心哉 击磬乎 既而曰 鄙哉 硁硁乎 莫己知 也 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 浅则揭 子曰 果哉 末之难矣 24 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 法 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 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 他们的态度和角度 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24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丈人以不屑的 态度批评孔子不务实 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 8 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 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第 11 页 共 12 页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 敢问 子曰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 兼人 故退之 24 上面的文字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 对此 你有何评价 参考答案 因材施教评价 略观点 1 分 说明 2 分 言之成理 9 金华十校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 未也 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 诗 乎 对曰 未也 不学 诗 无以 言 鲤退而学 诗 他日 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 不学礼 无以 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 闻 诗 闻礼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3 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 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 从这则材料中看 作为一个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