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痤疮的中医外治法,痤疮的定义,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发于青春期。 中医又称“酒刺”、“粉刺”、“肺风粉刺”,俗称“暗疮”、“青春痘”等。,中医病机,现代中医多认为痤疮总的病机是内热炽盛,外受风邪。病因大概总结为以下五点: 1、体内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又感风邪,熏蒸于面而发; 2、或过食辛辣滋腻之品,酿生湿热结于肠腑,不能下达反上蒸于肌肤而成; 3、或脾虚生痰,郁而化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痰瘀互结,凝滞肌肤所致。 4、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郁化火,冲任失调而致。 5、外感毒邪,毒热互结,日久阻滞经络,气血瘀滞而成。,辩证分型及治法,临床可分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湿瘀滞、冲任不调、痰瘀毒滞五型。 痤疮的中医治疗分为内治和外治。 中医外治法具有使用简便,易于掌握,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的优势,既可单独外用,亦可结合内服药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主要指不经口服给药,而从体表皮肤及黏膜等途径用中草药进行敷、贴、浴、封、熏、洗、灸、扑、点、涂、擦等来治疗皮肤科疾病的方法。清代外治大师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曰: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而能补内治之不及此也。,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分类,一、中药外治: 按剂型分:洗剂、膏剂、散剂、酊剂、涂膜剂等 按用法分:湿敷、熏蒸、中药面膜等。二、特色疗法: 主要有刺络拔罐放血、火针疗法、刮痧、耳尖放血、耳穴压豆、自血疗法等。,中药外治篇,总结,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基础方有三黄洗剂、颠倒散、五味消毒饮等 常用加味中药: 1、清热解毒: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蒲公英、苦参、野菊花、牛黄、紫花地丁、连翘、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等 2、消肿散结:山慈菇、夏枯草、浙贝母、皂荚刺 3、活血祛瘀:丹参、红花、桃仁、三七、乳香、没药等 4、清凉止痒:冰片、薄荷、滑石粉、珍珠、炉甘石等,三黄洗剂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各20g 【制法】:加水煎煮取药液待用。 【用法】:待药液放温后清洗面部,早晚各 1 次,每次15-20分钟。 【功能】:干燥、清凉、止痒,消炎杀菌。,洗剂,颠倒散洗剂【组成】:硫黄, 生大黄各7.5克, 石灰水100毫升。【制法】:将硫黄、大黄研极细末后,加入石灰水(将石灰与水搅浑,待澄清后取中清水)100毫升混和即成。【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4次。,黛黄膏【组成】:山慈菇30g,青黛10g,大黄10g,黄柏10g,硫磺5g。【制法】:研成细末,加入105g凡士林调匀成膏【用法】:取适量涂于患处,每日1-2次【功能】:清热凉血,消肿散结。,膏剂,痤疮散【组成】由大黄、黄连、硫磺、白芷、防风等药组成【制法】上药洗净后,65-75烘干,粉碎成细粉,混匀,制成1000g即可。【用法】:将药粉、蜂蜜、温水按一定比例调成糊状,均匀敷于面部,每日1次,散剂,酊剂,【组成】:黄连、黄柏、地肤子、苦参 15g,陈皮各15 g,黄芩20g,丹参20 g,冰片10 g,甲硝唑2g,螺内酯1g,维生素 B62g 。 【制法】:将中药磨碎后加入40%-60%乙醇溶液浸 7 天后过滤,再将冰片及其他西药研粉后加入滤液,融化后外涂患处。 【功效】:具有杀菌止痒之效,一般用于治疗炎症、瘙痒性痤疮。,涂膜剂,【优势】中药膜剂是中药制剂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具有药效持久,使用、携带方便等特点【用法】:温水清洗面部后,涂抹复方香连涂膜剂,30分钟后成模扯下,每晚 1次。,湿敷法,【组成】:蒲公英 15g ( 鲜者佳 ) ,金银花 10g,芦荟 、仙人掌 、薄荷 、苦参 、白鲜皮 、防风 、土茯苓 、野菊花 、赤芍 、牡丹皮 、百部 、芒硝各6g【用法】:取68层纱布(或相当厚度的毛巾), 在温凉适中的药液中(冷敷10左右,热敷40 60)浸透、然后取出、稍稍拧挤至不滴水为度,覆盖于患处,大小适宜和皮损相当,平帖于患处,隔几分钟换一次。日1-2次,每次20分钟。,熏蒸法,【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浙贝母、甘菊各30g。【用法】:连续熏蒸15min,每周4 次,6周为1疗程。具有泄热、祛瘀、生肌的功效。【功能】:通过热药蒸汽使药性从毛孔透入,从而疏通腠理, 驱毒外出, 达到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皮屑和细菌的作用。,综合疗法,将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成面膜,涂敷于面部,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可有效地消除炎症,加速有效成分的吸收。具有利湿热,活气血,清热解毒的作用。达到祛瘀生血,热泄疮愈的效果。,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先用离子喷雾器将蒸馏水熏蒸面部约10-15 分钟,使毛孔张开,消毒面部,再用痤疮针清除面部痤疮内的皮脂栓及脓液,清理完毕后将调好的中药面膜涂于面部,继用温热水将石膏面膜粉调制成糊状,均匀涂于患者面部,待面膜干后去除,再用温热水洗净。 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常用中成药制剂,龙珠软膏 麝香辛散走窜,开阔肌腠,引诸药直达病所,活血通经,消肿散结;牛黄、冰片清热解毒;珍珠生肌;硼砂、炉甘石解毒收敛;琥珀、硇砂活血散瘀。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腐生肌之效。,复方片仔癀软膏 片仔癀粉和季德胜蛇药片制成,前者含有三七、蛇胆、牛黄、麝香等成分,多归心经和肝经,后者主要由七叶一枝花、地锦草等中药组成,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玫芦消痤膏 该药主要成分为鲜芦荟叶、苦参、杠板归、玫瑰花、冰片、薄荷素油,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润肤护肤等功效。,姜黄消痤搽剂 由姜黄、重楼、扛板归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散风祛湿、活血消痤的作用(扛板归:又称虎舌草、犁尖草,酸苦寒,入肾、大肠,膀胱、肺、肝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特色疗法篇,刺络拔罐,痤疮的形成与热、瘀密不可分,外科正宗指出本病由血热郁滞不散而致。血出则热泄瘀散,因此, 刺络拔罐对于痤疮具有良好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血后血液排出和拔罐的温热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炎症,排出有害物质。对于治疗痤疮热毒痰瘀证有很好的效果,大椎穴,针灸甲乙经称之:三阳,督脉之会。不仅调节督脉经气,还可调节六阳经之经气。泻大椎穴可清泻各阳经之热, 再结合肺俞、胃俞可清解肺胃之热,起到清热逐瘀化滞散结之功。,【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暴露项背部,取大椎穴、双侧肺俞或胃俞,用碘伏常规消毒后,取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 3-5 下,然后在被刺穴位处迅速拔罐,以便于及时放血,每次出血量约 5 mL,5-10 分钟后将罐取下.,火针,火针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早在灵枢宫针中就有记载:“粹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因其具有温经散疼,通经活络作用,古人多用于虚寒痛肿,流痰瘰疠的治疗。临床发现火针对结节囊肿型痤疮具有开门祛邪、引热外出、消肿散结、立竿见影之效。,明代医家龚居中认为火有拔山之力,红炉点雪中曰:“凡虚实寒热, 轻重远近,无往不宜。盖寒病得火而散者,犹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义也。热病得火而解者,犹暑极反凉,犹火郁发之之义也”,实火为病,热势激荡耗伤气血阴阳,同时使正气拂郁,并往往正邪互郁,或郁在表,或在里,仅以苦寒泻之,很难使疾病痊愈,而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它能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气,排除脓毒;且有引气和发散之功,可使火热毒邪外散,从而达到活血行气,祛邪解毒的目的,【操作】:仰卧位,暴露痤疮,涂抹少量万花油以防烫伤,并常规消毒。准备直径 0.5mm 的盘龙细火针,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将火针烧至发白后,快速准确刺入皮损顶部。若皮损为丘疹、脓疱、囊肿,常用火针点刺一下即可,将囊肿内脓血、腐肉清出;若结节质地硬则应在结节多处点刺,针刺最佳深度为透过表面皮肤病变部位。遵循先浅后深,深度控制在 2mm 以内。2-3天1 次,4次1 疗程,刮痧法,【机理】:背部为阳,督脉循行中央,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俞注所在,华佗夹脊穴夹脊两旁,通过刺络拔罐放血、刮痧 ,对经络俞穴、反应点给予不同方法和强度刺激,损其有余起到疏风散邪、清热凉血消肿散结、活血化瘀、泻火解毒的作用,使之达到气血调和的功效。,【操作】:颈项背部用碘伏消毒后,用刮痧板蘸润滑液,按从上往下或从内到外的顺序刮拭,如后项部从风府刮至大椎,风池刮至肩井,背部从督脉和两侧俞穴及夹脊穴从上往下刮。以皮下有痧点或瘀斑为度,1 周 1 次,3次为 1疗程。,耳尖放血,【机理】:耳为宗脉之所聚,取耳尖穴放血,可通经活络,改善全身气血循环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目的。 【现代研究】:针刺耳尖后, 局部神经和血管受到刺激,激发神经调节作用, 调节内分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面部红斑及炎症。,中医经络学认为,耳尖穴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定位】:耳尖穴,属经外奇穴,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操作】:定穴后,常规消毒,左手提捏耳尖穴周围皮肤,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并挤压周围皮肤,使之出血510滴,然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止血。3天1次,左右耳尖交替放血,10次为1疗程,耳穴压豆,【机理】:十二经脉上络于耳。耳穴疗法根据全息对应原理,通过刺激耳穴,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使机体内环境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以治颜面部皮肤病。,取穴原则【主穴】: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等。【配穴】:根据症型不同,辨证选配,肺经风热型配肺、大肠;肠胃湿热型配脾、胃、大肠;瘀热痰结型配脾、神门;冲任失调型配肝、内生殖器;兼便秘配大肠、三焦。,现代医学认为,痤疮与内分泌尤其是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其中雄性激素直接支配皮脂腺发育和分泌。雄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阻塞而导致痤疮的发生。 故选用内分泌、交感、皮质下等以调节机体内分泌,减少油脂泌出。,【操作】: 患者取坐位,用 75%酒精消毒耳廓内外部,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胶布上,用血管钳送至耳穴,贴紧后加压寻找到最佳反应,如酸麻胀痛热感为宜,每日按压穴位3-5次,每次共用 10min左右,1周更换1次,5 次为 1疗程。,自血疗法,【机理】:由于自血含有免疫物质,能够调节机体代谢,使之产生活性物质,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皮脂腺分泌,从而治疗痤疮,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抽取肘部静脉血5mL,取双侧足三里穴、血海穴,常规消 毒后,将针头垂直刺入足三里穴,待有针感时注入肘静脉血,两侧共2.5mL,其余2.5mL血注入双侧侧血海穴。临床也有文献报道可以取双侧手三里、足三里、曲池等穴位进行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选调笔试真题
- 2024年四川阿坝师范学院选调笔试真题
- 2024年厦门银行福建漳州分行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莆田九十五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马鞍山市福利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吉安县农业农村局招聘笔试真题
- 行业最佳实践分享与讨论计划
- 法学概论论文写作指导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考题及答案收录
- 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第三中学数学八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巴西详细教案
- 基于PLC控制的物料分拣系统设计
- 上期开特下期出特公式
- 案件进度管理规定表--执行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插图汇总
-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山西
- 启闭机房脚手架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 变更监事模板
- 前部分拼音四声调
- 标准工程量清单细目编号公路工程
- 股东大会律师见证的法律意见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