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十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XX20XX 年安徽省合肥市年安徽省合肥市 十校十校 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三 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三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一 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 1010 小题 每题小题 每题 2 2 分 共分 共 2020 分 每小题的分 每小题的 4 4 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中只有 1 1 个符合题个符合题 意 意 1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玉石 变 手镯B 高粱 变 美酒 C 树根 变 根雕D 玩具机器人 变 形 2 我省是农业大省 皖南主产大米 皖北主产小麦 大米和小麦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最多的是 A 蛋白质B 油脂 C 糖类 D 维生素 3 氯酸钾 KClO3 是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之一 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B 十 7 C 1D 5 4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 20XX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发现的抗疟疾药青蒿素 C15H22O5 拯 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分子由 42 个原子构成 C 属于有机化合物 D 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15 22 5 5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C 称量质量 D 稀释浓硫酸 6 全球近 140 个国家将根据今日签署的 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 在 2020 年前禁止生产和进出口含 汞产品 如 电池 荧光灯 肥皂 化妆品 温度计 血压计等 如图是汞元素的相关信息 其中 正确的是 A 水银的化学式为 Hg B 汞原子的质量为 200 6g C 汞原子的中子数是 80D 汞为非金属元素 7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有益 B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C 水中氮 磷元素增多导致水的硬度增大 D 在污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8 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对于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以下是某同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和 推理 其中正确的是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通常酸的溶液 pH 7 碱的溶液 pH 7 但是盐的溶液 pH 不一定等于 7 C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 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9 20XX 年冬全圈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增多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 下列不属于雾覆治理措施的 是 A 植树造林 B 提倡绿色出行 发展公共交通 C 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 减少燃煤发电 增加太阳能发电 10 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下图是 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则下列判断错 误的是 A t1 时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液浓度从大到小的关系是 B A C B 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 添加溶质的方式变为饱和 C t2 时 等质量的饱和 A B C 溶液降温至 t1 A 析出晶体最多 D A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 C 的时候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式提纯 A 二 本大题包括二 本大题包括 5 5 小题 共小题 共 3434 分 分 11 如图是大家喜欢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 请完成下列各题 1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 填序号 写出一种即可 下同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2 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生锈实质上是铁与空气中的和发生了缓慢氧化而造成的 3 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方法 12 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后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一中标号的仪器名称 2 写出用图一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装置见图二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后 关上活塞 A 中出现大量气泡 则装置 B E 中的现象分别是 4 验证 F 装置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5 写出 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 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铜和氯化亚铁 课外小组要将废液进行处理并得到铜和氧化铁两种产 品 过程如图所示 1 加入 A 物质后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操作 和 的名称是 其中除用到烧杯 漏斗和铁架台外 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3 检验 C 过量的方法是 4 经过处理后 氧化铁中铁元素 填 或 原废液中氯化亚铁中铁元素质量 14 某同学设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干燥 a b 均为活塞 供选 择的试剂 足量的 NaOH 溶液 浓 H2SO4 稀盐酸 NaOH 溶液能吸收 CO2 其原理和澄清石灰水与 CO2反应相似 浓浓 H2SO4具有吸水性 能做干燥剂 试回答 1 左瓶中应装的是溶液 右瓶中应装的是溶液 分液漏斗中应装的是溶液 2 当 CO 与 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时 先分离得到的是 活塞操作是 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然后得到的是 活塞操作是 15 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 实验中采用右图实验装置 取 20g 氯酸钾 分成 10 等份 每份 2g 分别装入 10 支试管中 在 10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 的二氧化锰 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 生成 200ml 氧气所消耗的时间 实验记 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8 9 10 二氧化锰的质量 g 0 1 0 20 33 0 4 0 50 66 1 1 3 2 3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 质量比 1 20 1 10 1 6 1 5 1 4 1 3 1 2 2 3 1 1 3 2 生成 200mL 氧气时间 秒 235 186 162 147 133117 143 160 211 24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采用的实验方法利用了氧气的性质 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 水 对实验结果 填 有 或 没有 影响 2 分析上述数据 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时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 3 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 请写出 前者的两个优点 4 反思 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度 温度 反应物的浓度 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度 带来影响 分析上表数据 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分析 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 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 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 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 三 本大题共三 本大题共 6 6 分 分 16 钛 Ti 和钛合金是广泛应用于航空 航海等领域的重要金属材料 在一定条件下 钛由四氯 化钛 TiCl4 和金属镁反应而制得 TiCl4 2Mg Ti 2MgCl2 现有 380kg 四氯化钛 可生产含钛 96 的钛合金多少干克 20XX20XX 年安徽省合肥市年安徽省合肥市 十校十校 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三 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一 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 1010 小题 每题小题 每题 2 2 分 共分 共 2020 分 每小题的分 每小题的 4 4 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中只有 1 1 个符合题个符合题 意 意 1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玉石 变 手镯B 高粱 变 美酒 C 树根 变 根雕D 玩具机器人 变 形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 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 玉石 变 手镯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B 高粱 变 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C 树根 变 根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D 玩具机器人 变 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 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我省是农业大省 皖南主产大米 皖北主产小麦 大米和小麦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最多的是 A 蛋白质B 油脂 C 糖类 D 维生素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 水和无机盐 解答 解 大米和小麦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 其中含量最丰富的是淀粉 淀粉属于糖类物质 故选 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方面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 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 氯酸钾 KClO3 是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之一 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B 十 7 C 1D 5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结合 KCl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钾元素显 1 氧元素显 2 设氯元素的化 合价是 x 可知 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1 x 2 3 0 则 x 5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4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 20XX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发现的抗疟疾药青蒿素 C15H22O5 拯 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分子由 42 个原子构成 C 属于有机化合物 D 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15 22 5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 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 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 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D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 A 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 它是由碳 氢 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故正确 B 1 个青蒿素分子是由 15 个碳原子 2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构成的 则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 42 个原子 故正确 C 青蒿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属于有机化合物 故正确 D 青蒿素中碳 氢 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5 1 22 16 5 90 11 40 故 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 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C 称量质量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 称量器 托盘天平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 取用液体时 注意瓶口 标签的位置 瓶塞的放置等 B 木炭燃烧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气压变化不大 所以测量结果不明显 C 用天平称取药品时一定要放在玻璃容器内称取 D 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 取用液体时 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 液体会流出 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 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 会污染瓶塞 从而污染药品 故 A 错误 B 木炭燃烧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气压变化不大 不能形成准确的气压差 所以不能测出空气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题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 B 错误 C 图示中称取药品时要 左物右码 故 C 错误 D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蒸馏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题 目难度不大 6 全球近 140 个国家将根据今日签署的 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 在 2020 年前禁止生产和进出口含 汞产品 如 电池 荧光灯 肥皂 化妆品 温度计 血压计等 如图是汞元素的相关信息 其中 正确的是 A 水银的化学式为 Hg B 汞原子的质量为 200 6g C 汞原子的中子数是 80D 汞为非金属元素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符号 元素种类等 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80 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汞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Hg 属于金属元素 故 水银的化学式为 Hg 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00 6 故 A 正确 BCD 错误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 析解题的能力 7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有益 B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C 水中氮 磷元素增多导致水的硬度增大 D 在污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硬水与软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 根据蒸馏不含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分析 B 根据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 C 水中氮 磷元素增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D 根据明矾净水的原理分析 解答 解 A 由于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 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不利 故 A 错误 B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能防止水体的污染 故 B 正确 C 水中氮 磷元素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变质 故 C 错误 D 在污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悬浮的固体小颗粒 不能除去所有杂质 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了解水体污染的主要途径与谁资源的保护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 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对于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以下是某同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和 推理 其中正确的是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通常酸的溶液 pH 7 碱的溶液 pH 7 但是盐的溶液 pH 不一定等于 7 C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 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酸的化学性质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 关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常见的盐 化学肥 料 分析 A 依据单质的概念分析解答 B 根据酸 碱 盐的 PH 值分析 C 根据碳酸盐的性质分析 D 根据二氧化碳的危害分析 解答 解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如氧 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一种元素 但不是单质 故错误 B 酸的溶液 pH 7 碱的溶液 pH 7 但是盐的溶液 pH 不一定等于 7 正确 C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错误 D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 但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错误 故选 B 点评 学会通过举实例的方法来证实结论的错误 即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9 20XX 年冬全圈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增多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 下列不属于雾覆治理措施的 是 A 植树造林 B 提倡绿色出行 发展公共交通 C 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 减少燃煤发电 增加太阳能发电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两个 有害气体和粉尘 有害气体主 要有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等气体 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 象 是由固体小颗粒造成的污染 解答 解 A 植树绿化 美化环境 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 B 提倡绿色出行 发展公共交通 可以防止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 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 C 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是防止雾霾进入呼吸道 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 D 减少燃烧发电 增加太阳能发电 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 故选 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 危害及其措施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 本考点的基 础性比较强 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 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下图是 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则下列判断错 误的是 A t1 时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液浓度从大到小的关系是 B A C B 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 添加溶质的方式变为饱和 C t2 时 等质量的饱和 A B C 溶液降温至 t1 A 析出晶体最多 D A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 C 的时候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式提纯 A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结晶的原理 方法及其应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 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 性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 质的目的 解答 解 A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 t1 时 B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A C 物质的溶解度相 等 所以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从大到小的关系是 B A C 故 A 错误 B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所以 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 添加溶质的方式 变为饱和 故 B 正确 C 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所以 t2 时 等质量的饱和 A B C 溶液降温至 t1 A 析出 晶体最多 故 C 正确 D 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所以 A 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 C 的时候 可用降温结晶的 方式提纯 A 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 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 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从而培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本大题包括二 本大题包括 5 5 小题 共小题 共 3434 分 分 11 如图是大家喜欢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 请完成下列各题 1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 C 填序号 写出一种即可 下同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D 或 B 或 A 或 E 2 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生锈实质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水 和 氧气 发生了缓 慢氧化而造成的 3 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方法 保持铁制品干燥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与合金 座包 轮胎 反光器等物质 属于合成材料 2 根据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解答 3 根据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解答 解答 解 1 链条属于金属材料 座包 轮胎 车把套等物质属于合成材料 2 生锈实质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 3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方法保持铁制品干燥 答案 1 C D 或 B 或 A 或 E 2 水 氧气 3 保持铁制品干燥 合理即可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 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 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后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一中标号的仪器名称 铁架台 试管 2 写出用图一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 MnO2 O2 3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装置见图二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后 关上活塞 A 中出现大量气泡 则装置 B E 中的现象分别是 B 中白磷燃烧 E 中石蕊溶液变红 色 4 验证 F 装置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熄灭 则二氧化碳 已满 5 写出 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O2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书写 化学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 电离方程式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综合实验题 分析 1 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 2 根据装置特点来分析 3 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 白磷着火点低 可以自燃 装置内压强增 大 盐酸会进入石灰石的集气瓶中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 变红色进行分析 4 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不助燃 不可燃进行分析 5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 解答 解 1 是铁架台 是试管 故填 铁架台 试管 2 由图中棉花可以推出是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的 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锰酸钾 二氧化锰 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MnO2 O2 故答案是 2KMnO4K2MnO4 MnO2 O2 3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 白磷着火点低 可以自燃 装置内压强增大 盐酸会进入石灰石的集气瓶中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色 所以装置 B C E 中的现象分别是 B 中白磷燃烧 C 中液面下降 E 中溶液变红 故填 B 中白磷燃烧 E 中石蕊溶液变红色 4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不助燃 不可燃 所以验证 F 装置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 的小木条置于 F 瓶口 熄灭 则收集满了 故填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熄灭 则二氧化碳已满 5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 故填 2H2O22H2O 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 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 条件选择 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3 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铜和氯化亚铁 课外小组要将废液进行处理并得到铜和氧化铁两种产 品 过程如图所示 1 加入 A 物质后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CuCl2 FeCl2 Cu 2 操作 和 的名称是 过滤 其中除用到烧杯 漏斗和铁架台外 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3 检验 C 过量的方法是 加入铁粉有气泡生成 4 经过处理后 氧化铁中铁元素 填 或 原废液中氯化亚铁中铁元素 质量 考点 物质的鉴别 推断 过滤的原理 方法及其应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 文 字表达式 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位置 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 1 要得到铜和氧化铁这两种产品 则需要加入铁将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 故 A 是铁 铁能与 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故填 Fe CuCl2 Cu FeCl2 2 经过操作 I 得到了固体和溶液 故操作 I 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 为过滤操作 故 填 过滤 3 要将过量的铁除去 需要加入稀盐酸 故 C 为稀盐酸 使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若要检验盐酸过量 可以取过滤得到的溶液 E 中加入锌粉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故填 取少量溶液 E 于试管中 加入少量锌粒 若有气泡产生 则 C 过量 4 因为 操作 加入过量的铁 经过处理后 氧化铁中铁元素 原废液中氯化亚铁中铁元素 质量 故答案为 1 Fe CuCl2 FeCl2 Cu 2 过滤 玻璃棒 3 加入铁粉有气泡生成 4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进行 14 某同学设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干燥 a b 均为活塞 供选 择的试剂 足量的 NaOH 溶液 浓 H2SO4 稀盐酸 NaOH 溶液能吸收 CO2 其原理和澄清石灰水与 CO2反应相似 浓浓 H2SO4具有吸水性 能做干燥剂 试回答 1 左瓶中应装的是 NaOH 溶液 右瓶中应装的是 浓 H2SO4溶液 分液漏斗中应装的是 稀盐酸 溶液 2 当 CO 与 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时 先分离得到的是 CO 活塞操作是 关 a 开 b 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2NaOH Na2CO3 H2O 然后得到的是 CO2 活塞操作是 关 b 开 a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 电 离方程式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1 根据实验室常用吸收二氧化碳 干燥气体的试剂进行分析解答 2 根据甲装置中的试剂和甲乙装置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 依据实验要求可知甲 乙装置应分别为除杂和干燥装置 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 化碳的性质可知甲是用以吸收 CO2的 因此甲 乙应分别装 NaOH 溶液和浓 H2SO4 甲吸收 CO2后生 成碳酸钠 最后还应将其释放出来 从题目给出的试剂看 显然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是稀硫酸 与碳 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不用稀盐酸是为了防止其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二氧化碳不纯 2 根据 1 可以知道广口瓶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 会吸收二氧化碳 而一氧化碳不会与氢氧化 钠反应 将一氧化碳分离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2NaOH Na2CO3 H2O 故答案为 1 NaOH 浓 H2SO4 稀盐酸 2 CO 关 a 开 b CO2 2NaOH Na2CO3 H2O CO2 关 b 开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化学的方法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离 要根据气体的性质选取净 化剂 气体净化的原则是 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 不引进新的杂质 操作简便 易于分离 15 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 实验中采用右图实验装置 取 20g 氯酸钾 分成 10 等份 每份 2g 分别装入 10 支试管中 在 10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 的二氧化锰 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 生成 200ml 氧气所消耗的时间 实验记 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8 9 10 二氧化锰的质量 g 0 1 0 20 33 0 4 0 50 66 1 1 3 2 3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 质量比 1 20 1 10 1 6 1 5 1 4 1 3 1 2 2 3 1 1 3 2 生成 200mL 氧气时间 秒 235 186 162 147 133117 143 160 211 24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采用的实验方法利用了氧气 不易溶于水 的性质 收集气体前 集气瓶内未装满水 对实验结果 没有 填 有 或 没有 影响 2 分析上述数据 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时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 1 3 3 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