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唯思教育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详解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唯思教育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详解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唯思教育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详解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唯思教育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详解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唯思教育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福建省泉州市唯思教育福建省泉州市唯思教育 20132013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 考点详解考点详解 考点一 理清行文脉络 题型 1 找出行文线索 答题技巧 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有 以核心人物为线索 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以核心事件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 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 关注文章的标题 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 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 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句子 散文中 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 有些句子反复 出现 称之为反复句 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 4 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因为散文中的 情 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题型 2 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 按时间划分 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 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 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 掐头去尾 题型 3 某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 内容上的作用 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点明中心 主题的深化 升华等 2 结构上的作用 统摄全篇 领起下文 奠定基调 制造悬念 前后照应 承上启下 呼应 开头 总结全文等 3 艺术效果方面的作用 渲染烘托气氛 含蓄蕴藉 留有想像的余地等 考点二 把握文章大意 题型 1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答题技巧 常用的方法有 1 题目扩展法 对题目扩展充实 2 要素归纳法 找出时间 地点 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 2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串联 合并 4 摘录句段法 引用或整理总起句 过渡句 总结句 点题句 关键句 主旨句 重点段落 中心句 警策句 议论抒情句 5 取主舍次法 抓住重点段落 主要事件内容概括 题型 2 理解标题的内涵 答题技巧 理解标题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入手 如 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 所谓标题即主题 有的文章标题 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 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 2 善抓点题句 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 分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 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 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4 分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 字面义入手 联系文章内容 得出 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题型 3 提取 筛选有关信息 答题技巧 根据语言标志获得相关信息 如标题 序词 注释 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 等等 抓住了这 些 有助于我们找到相关信息 2 根据照应反复确认重要信息 3 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 4 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或获得信息 题型 4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或淡淡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答题技巧 1 鸟瞰全文 通读全文 明确文中所写的人物 事件 景物 通过对人物 事件和景物的分 析 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 2 抓住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 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内容 要点 3 分析文章的标题 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 或提示文章体裁 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 容 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 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 4 分析文章的抒情 议论成分 记叙文特别是散文 作者往往卒章显志 通过议论句或抒情 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抓住了这个观点态度 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 3 5 从反复出现的词句或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入手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6 从作者对人物 事件或者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 品味重要词句 赏析语言特色 考点三 品味重要词句的内涵 题型 1 指出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答题技巧 从代词前面的文字中找答案 大多数情况 这 那 等代词指代的内容都是它前 面的某个句子或某个短语 题型 2 根据语境填写动词 形容词或关联词 答题技巧 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其次看所填词语与主语 宾语或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 当 题型 3 理解句子的含意 答题技巧 1 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 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意 2 从句子的结构入手 如果是单句 哪是主干 哪是枝叶 如果是复句 有几个层次 相互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通过确定句子的结构 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句子的含意 3 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 如果是总领 句 必须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 如果是总结句 就须上溯 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 确定答案要点 如果是过渡句 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 准确理解它的内涵 4 从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 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比如 有些句子打破常规 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 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 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 对以上 这些句子 要从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 分析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 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 的或表达效果 这样 才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题型 4 词语是否可以替换 调换或删掉 答题技巧 1 进行判断 一般情况都是不能替换 调换或删掉的 2 分析词语含义 以及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 3 分析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 4 下结论 因此 原词搭配恰当 不能省略 调换 或不矛盾 考点四 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 4 题型 1 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1 从句式入手 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 疑问句 吸引读者 制造悬念 设问句 提醒注意 引发思考 反问句 加强语气 感叹句 抒情强烈 答题模式 这是个 句 作用 表达了 2 从修辞角度入手 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 拟人 使事物生动 形象 具体 夸张 烘托气氛 增强联想 给人启示 对偶 句式整齐 表意凝练 排比 句 加强语势 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 反复 富有音乐美 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答题模式 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 从用词的角度入手 答题模式 一词 等词 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 表达了 作者 的思想感情 4 从表达方式入手 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议论 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 起到统领全篇 画龙点睛的效 果 抒情 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描写 可使人 景 物再 现得栩栩如生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记叙 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 全貌有个清晰 的了解 答题模式 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点明了 写出 抒发或交代 题型 2 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 答题技巧 先指出散文的语言特色 常用的词语有 简洁准确 生动传神 优美感人 生动形象 耐人寻味 内涵丰富 富有文采 风趣幽默 感染力强 典雅 活泼 凝练 朴素 等等 2 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 答题模式 本文的语言具有 的特点 如 段或句 中 简要分析 把握生动形象 揣摩作者情感 5 考点五 把握散文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题型 1 指出人物描写的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技巧 1 明确人物描写的几种类型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 外貌 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 动作 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等 而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区别在于肖像描写反映的是静态 而神态描写表 现的是一种动态 2 掌握几种人物描写的作用 肖像描写反映一个人的大致性格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能揭示 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本质特征 答题模式 该句运用了 描写方法 刻画了人物 的性格 题型 2 根据语境 合理想像 补写人物的心理 神态等 答题技巧 1 找出描写人物动作 语言的句子 据此推断人物的心理 2 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揣测 3 结合当时的语境 进行揣测 4 换位体验 有利于把人物心理 神态写得更为逼真 题型 3 概括或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 答题技巧 1 从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 肖像 行动 语言 心理 神态 入手 2 从侧面描写入手 侧面描写 简要地说 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 间接写主人公 3 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 还有其他人物 分析时 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 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4 从典型事例入手 典型事例往往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5 从作者的评价入手 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考点六 把握散文中生动的事物形象 题型 概括事物的特点 答题技巧 1 找出描写事物形态 声音 色彩 气味等的语句 明了事物的外在特征 2 分析描绘事物时所用的技法 如象征 联想和想像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把握事物的内在 神韵 6 考点七 把握作者情感 题型 某事或某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题技巧 1 抓带有明显感情色彩 心理描写 品质特征的词句 2 抓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3 抓主要人物的语言 动作 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 它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4 抓景物描写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是较为常用的手法 5 抓省略号 引号 问号 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运用 标点符号有时表达着文字表达不了的含意 分析环境描写 体会句段作用 考点八 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题型 1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答题技巧 明确概念内涵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 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 景物等 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 题型 2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主要是自然环境 答题技巧 识记环境描写的 6 种作用 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 推动情节的发展演变 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 提供人物的活动场所 渲染某种气氛 契合人物心理 衬托人物性格 影射社会环境 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基础 深化文章主旨 2 抓住相关景致的总体特征 把它与人物刻画 气氛渲染联系起来 3 明确景物描写所处的位置 根据位置判断其作用 一般而言 位于文首的景物描写 常用 于渲染气氛 创设典型环境 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而文尾的景物描写 更多的是为渲染气氛 展示特定情形之下人物的特定心理 4 联系文章的主旨理解 有时候 运用环境描写很难直接表达出文章的主旨 只能通过描写 带有暗示性的景物 暗示文章主旨 7 考点九 怎样分析文章句段的作用 题型 1 指出画线语句或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题技巧 1 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 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的作 用 结尾的段落一般起到总结全文 深化主旨的作用 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则有预设伏 笔 承上启下 照应上文的作用 2 根据句段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运用记叙或描写的句段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内容 使笔下的人 物或情节更加形象 完整 运用抒情或议论的句段则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观点 常 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析句段的作用 要把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例如 背影 的结尾 我读 到此处 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见那肥胖的 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一句 它既回扣了题目 和开头形成呼应 结构上 也写出了父爱在作者心目中留下的印象之深 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 情 内容上 题型 2 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段落 答题指导 根据题干中所提供的关键词 明确命题者的意图 然后结合选文内容进行仔细地推 敲 然后从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或段落 题型 3 根据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答题技巧 1 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 对上下文的内 容理解到位 使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连贯 符合 文章的原意 2 对文段的概括要做到全面 准确 所补写的句子能与文段相对应 3 注意语言的表达形式 按照上句或下句修辞与结构去写 做到语言流畅 语意明确 揣摩标题妙处 理解文章主旨 考点十 理解标题的含义 题型 1 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答题技巧 理解标题的含义 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 作者情感 主题意思人手 分析标题揭 示的思想内容 题型 2 文章的标题拟得好在哪里 8 答题技巧 1 分析标题字词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 字面义人手 联系文章内容 得出标题 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 分析标题修辞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人手 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 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3 分析背景线索 有些文章 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 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这样的文章 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 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题型 3 根据文章内容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题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 眼睛 给文章拟题要在熟读课文内容 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进 行才行 否则容易偏离文章的中心 另外 还要注意做到新颖 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考点十一 理解文章的主旨 题型 1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旨 答题技巧 1 从文章的题目人手 有的文章的标题一语双关 对主旨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人手 3 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