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湖南省宁乡县三仙坳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湖南省宁乡县三仙坳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基础知识练习题基础知识练习题 新新 人教版人教版 1 1 有理数的意义 有理数的意义 数轴的三要素为 和 数轴上的点与 构成一一对应 实数的相反数为 若 互为相反数 则 aabba 非零实数的倒数为 若 互为倒数 则 aabab 绝对值 0 0 0 a a a a 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表示成 的形式 其中 1 10 的数 n 是整数 a 一般地 一个近似数 四舍五入到哪一位 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这时 从 左边第一个不是 的数起 到 止 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 字 2 2 数的开方数的开方 任何正数都有 个平方根 它们互为 其中正的平方根叫aa 没有平方根 0 的算术平方根为 任何一个实数都有立方根 记为 a 2 a 0 0 a a a 3 3 实数的分类实数的分类 和 统称实数 4 4 易错知识辨析 易错知识辨析 1 近似数 有效数字 如 0 030 是 2 个有效数字 3 0 精确到千分位 3 14 105 是 3 个有效数字 精确到千位 3 14 万是 3 个有效数字 3 1 4 精确到百位 2 绝对值 的解为 而 但少部分同学写成 2x 2 x22 22 3 在已知中 以非负数 a2 a a 0 之和为零作为条件 解决有关问题 a 1 数的乘方数的乘方 其中叫做 n 叫做 n aa 2 其中 0 且是 其中 0 0 aaa p aa 3 实数运算实数运算 先算 再算 最后算 如果有括号 先算 里面的 同一级运算按照从 到 的顺序依次进行 4 实数大小的比较实数大小的比较 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 的点表示的数总比 的点表示的数大 正数 0 负数 0 正数 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绝对值大的 绝对值小的 2 5 易错知识辨析易错知识辨析 在较复杂的运算中 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 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如 5 5 5 1 1 代数式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 加 减 乘 除 乘方 开方 把 或表示 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2 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值 用 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 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 计算后所 得的 叫做代数式的值 3 整式整式 1 单项式单项式 由数与字母的 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 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 多项式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 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 每个单项式叫 做多项式的 其中次数最高的项的 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不含字母 的项叫做 3 整式整式 与 统称整式 4 同类项 同类项 在一个多项式中 所含 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 也分别相等的项叫 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 5 幂的运算性质幂的运算性质 am an am n am an ab n 6 乘法公式 乘法公式 1 2 a b a b dcba 3 a b 2 4 a b 2 7 整式的除法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把 分别相除后 作为商的因 式 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 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 再把 所得的商 1 因式分解因式分解 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 的形式 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 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2 因式分解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 3 提公因式法提公因式法 mcmbma 4 公式法公式法 22 ba 22 2baba 22 2baba 5 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 pqxqpx2 6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一一 提 取公因式 二 用 公式 7 易错知识辨析易错知识辨析 1 注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 2 完全平方公式 平方差公式中字母 不仅表示一个数 还可以表示单项式 多项 3 式 1 1 分式分式 整式 A 除以整式 B 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 如果除式 B 中含有 那么 A B 称 为分式 若 则 有意义 若 则 无意义 若 则 A B A B A B 0 A B 2 2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 或除以 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 分式的 用式子表示为 3 3 约分约分 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 约去 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4 4 通分通分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 的分式 这一过程称为分 式的通分 5 5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 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乘法法则 乘方法则 除法法则 1 0707 福州 福州 当 时 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3x 2 0707 上海 上海 计算 2 3 3 若无理数 a 满足不等式 请写出两个符合条件的无理数 14 a 4 0606 长春 长春 计算 54 5 下面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2 A B C D 312821 考点链接考点链接 1 1 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 并且根式 0 aaa 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 因式是 不含能 的二次根式 叫做 最简二次根式 3 同类二次根式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 被开方数 几个二次根式 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2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二次根式的性质 0 a 0 2 aa 2 a ab0 0 ba 4 b a 0 0 ba 3 3 二次根式的运算 二次根式的运算 1 二次根式的加减 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 再把 分别合并 合并时 仅合并 不变 1 1 等式及其性质 等式及其性质 等式 用等号 来表示 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性质 如果 那么 ba ca 如果 那么 如果 那么 ba acba 0 c c a 2 2 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 叫做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 叫做方 程的解 求方程解的 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不同 一元一次方程 在整式方程中 只含有 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系 数不等于 0 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它的一般形式为 0 a 3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 去 移 合并 系数化为 1 4 4 易错知识辨析 易错知识辨析 1 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首先在整式方程前提下 化简后满足只含有一 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 系数不等于 0 的方程 像 2 1 x 等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222 xx 2 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 要注意 方程两边不能乘 以 或除以 含有未知数的整式 否则所得方程与原方程不同解 去分母时 不 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 解方程时一定要注意 移项 要变号 1 1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 未知数 元 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的整式方程 2 2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 2 个或 2 个以上的 组成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3 3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 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 的一个解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 个解 4 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 5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 消元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 方法有 消元和 消元法两种 消元 转化 5 6 6 易错知识辨析 易错知识辨析 1 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它的解是一组未知数的值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 是一对确定的数值 3 利用加减法消元时 一定注意要各项系数的符号 1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在整式方程中 只含 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 叫做二次项 叫做一次项 叫做常数项 叫做二次项的 系数 叫做一次项的系数 2 2 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 1 1 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 形如或的一元二次方程 就可 0 2 aax 0 2 aabx 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 2 2 配方法 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化二 0 2 aocbxax 次项系数为 1 即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 移项 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 一次项 右边为常数项 配方 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化原方程为的形式 如果是非负数 即 就可以用直接开平 2 xmn 0n 方求出方程的解 如果 n 0 则原方程无解 3 3 公式法 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 2 0 0 axbxca 2 2 1 2 4 40 2 bbac xbac a 4 4 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的一般步骤是 将方程的右边化为 将方程 的左边化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 令每个因式都等于 0 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 3 易错知识辨析 易错知识辨析 1 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应把它进行整理 化成一般形式后再进行判 断 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 0 a 2 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化成一般形式 3 用配方法时二次项系数要化 1 4 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时要记得取正 负 1 1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 00 2 acbxax 1 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 实数根 即acb4 2 00 2 acbxax 2 1 x 2 0一元二次方程有 相等的实数根 即 acb4 2 21 xx 6 3 0一元二次方程 实数根 acb4 2 00 2 acbxax 2 2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根分别为 那么 2 0 0 axbxca 1 x 2 x 21 xx 21 xx 3 3 易错知识辨析 易错知识辨析 1 在使用根的判别式解决问题时 如果二次项系数中含有字母 要加上二次项系数不 为零这个限制条件 2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 应注意 根的判别式 04 2 acb 二次项系数 即只有在一元二次方程有根的前提下 才能应用根与系数0a 的关系 1 1 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 分母中含有 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2 2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去分母 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 约去分母 化成整式方程 2 解这个整式方程 3 验根 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 看结果是不是零 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 是原方程的增根 必须舍去 3 3 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设辅助未知数 并用含辅助未知数的代数式去表示方程中另外的代数式 解所得 到的关于辅助未知数的新方程 求出辅助未知数的值 把辅助未知数的值代入原设 中 求出原未知数的值 检验作答 4 4 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式方程的应用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类似 不同的是要注意检验 1 检验所求的解是否是所列 2 检验所求的解是否 5 5 易错知识辨析 易错知识辨析 1 去分母时 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 2 解分式方程的重要步骤是检验 检验的方法是可代入最简公分母 使最简公分母 为 0 的值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 应舍去 也可直接代入原方程验根 3 如何由增根求参数的值 将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将增根代入变形后的整式 方程 求出参数的值 不等式的有关概念 不等式的有关概念 用 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使不等式成立的 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一个含有 的不等式的解的 叫做不等式的解集 求一 7 个不等式的 的过程或证明不等式无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若 则 aba ccb 2 若 0 则 或 abcacbc c a c b 3 若 0 则 或 abcacbc c a c b 3 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 只含有 未知数 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且系数 的不等 式 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 或 解一元axb 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 移项 系数化为 1 4 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几个 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般地 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 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5 5 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 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 已知 ab 的解集是 即 小小取小 的解集是 即 大大取大 xa xb xa xa xb xb 的解集是 即 大小小大中间找 xa xb axb 的解集是空集 即 大大小小取不了 xa xb 6 6 易错知识辨析 易错知识辨析 1 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来表示时 注意 空心圆圈 和 实心点 的不同含义 2 解字母系数的不等式时要讨论字母系数的正 负情况 如不等式 或 的形式的解集 axb axb 0a 当时 或 0a b x a b x a 当时 或 0a b x a b x a 当时 或 0a b x a b x a 1 1 求不等式 组 的特殊解 求不等式 组 的特殊解 不等式 组 的解往往有无数多个 但其特殊解在某些范围内是有限的 如整数解 非 负整数解 求这些特殊解应先确定不等式 组 的解集 然后再找到相应答案 列不等式 组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列不等式 组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 审题 分析题中已知什么 求什么 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找 找出能够 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不等关系 设 设未知数 一般求什么 就设什么为 x 列 根据这个不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 从而列出不等式 组 解 解所列出 8 的不等式 组 写出未知数的值或范围 答 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题意 写出答案 包括单位 3 3 易错知识辨析 易错知识辨析 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 关键是分析不等号的变化 其根据是不等式的性质 1 坐标平面内的点与 一一对应 2 根据点所在位置填表 图 点的位置横坐标符号纵坐标符号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3 轴上的点 坐标为 0 轴上的点 坐标为 0 xy 4 P x y 关于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关于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xy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为 5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 6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 7 有意义 则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有意义 则自变量的取xy x y 1 x 值范围是 2 2 点的坐标 点的坐标 表示方法与读法 注意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正负规律 x x 轴轴上点的纵坐标是纵坐标是 y y 轴轴上的点的横坐标是横坐标是 对 称 规 函数的自变量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取值范围 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四条件 练习 求的自变量 取值范围 1 基本知识归纳表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 概 念 标准形式 求解析式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分母 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 0 次幂时底数 实际意义 9 图 像 与 增 减 性 与 y 轴交点 与 x 轴交点 特 定 点与其他函数交点 平移 应用 2 知识联系 与一元方程联系 与一元不等式联系 1 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2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经过 和 两点的 ykxb 3 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是 其基本步骤是 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ykxb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性质ykxb k 0直线上升y 随 x 的增大而 k 0直线下降y 随 x 的增大而 反比例函数 一般地 如果两个变量 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y 或 k 为常数 k 0 的形式 那么称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k b 的符 号 k 0b 0k 0 b 0k 0 b 0k 0b 0 图像的大 致位置 经过象限第 象限第 象限第 象限第 象限 性质 y 随 x 的增大 而 y 随 x 的增大 而 y 随 x 的增大 而 y 随 x 的增大 而 10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 的几何含义 反比例函数 y k 0 中比例系数 k 的几何k k x 意义 即过双曲线 y k 0 上任意一点 P 作 x 轴 y 轴 k x 垂线 设垂足分别为 A B 则所得矩形 OAPB 的面积为 1 基本知识归纳表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标准形式 求解析式 图 像 与 增 减 性 k 的意义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 x 轴 y 轴垂线 所得矩形面积为 k 应用 专题一 专题一 二次函数基本性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 函数形式开口对称轴顶点最值 与 X 轴 交点 与 Y 轴 交点 k 的符号k 0k 0 图像的大致位置 经过象限第 象限第 象限 性质在每一象限内 y 随 x 的 增大而 在每一象限内 y 随 x 的增 大而 o y x y xo 11 直线 直线 专题二 抛物线 专题二 抛物线与图象中的反映与图象中的反映 决定开口开口 方向 大小 时 时 对称轴为对称轴为 例 同号 对称轴为同号 对称轴为 例 和共同决定 对称轴位置 对称轴位置 异号 对称轴为异号 对称轴为 例 决定 与与轴交点轴交点 b2 2 4ac 决定 有有 个交点个交点抛物线与抛物线与轴轴 例 有有 个交点个交点抛物线与抛物线与轴轴 顶点在 轴 例 没有交点没有交点抛物线与抛物线与轴相离轴相离 例 专题三 专题三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 一般式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 的值 通常选择一般 式 2 顶点式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 通常选择顶点式 3 交点式 已知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 通常选交点式 12 y x O 抛物线图象应用及图象平移抛物线图象应用及图象平移 上下平移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左右平移 1 顶点式 向上平移 向下平移 向左平移 向右平移 2 一般式 向上平移 向下平移 向左平移 向右平移 应用步骤 应用步骤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ya xhk 0a 0a 图 象 开 口 对 称 轴 顶点坐标 最 值 当 x 时 y 有 最 值 当 x 时 y 有 最 值 在对称轴左侧y 随 x 的增大而 y 随 x 的增大而 增 减 性 在对称轴右侧y 随 x 的增大而 y 随 x 的增大而 2 二次函数用配方法可化成的形式 其中cbxaxy 2 khxay 2 hk 3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图像的关系 2 ya xhk 2 axy 4 二次函数中的符号的确定 cbxaxy 2 cba 点 A在函数的图像上 则有 o yx 0 cbxaxy 2 2 求函数与轴的交点横坐标 即令 解方程 bkxy x 13 与 y 轴的交点纵坐标 即令 求 y 值 3 求一次函数的图像 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的交 0 knkxyl 0 2 acbxaxy 点 解方程组 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可得 cbxaxy 2 2 2 4 24 bacb ya x aa 当时 抛物线开口向 有最 填 高 或 低 点 当0a 时 有最 大 或 小 值是 x y 当时 抛物线开口向 有最 填 高 或 低 点 当0a 时 有最 大 或 小 值是 x y 2 每件商品的利润 P 商品的总利润 Q 1 1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 2 加权平均数公式加权平均数公式 3 3 中位数中位数是 众数众数是 4 4 极差 极差是 方差的计算公式方差的计算公式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在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极差 众数中 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有 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有 总体总体是指 个体个体是指 样样本是指 样本的个数样本的个数叫做 2 2 样本方差与标准差样本方差与标准差是衡量 的量 其值越大 越大 3 3 频数频数是指 频率频率是 4 4 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5 5 数据的统计方法数据的统计方法有 1 1 叫确定事件 叫确定事件 叫不确定事件 或随机事件 叫不确定事件 或随机事件 叫做必然事件 叫做必然事件 叫做不可能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2 2 叫频率 叫频率 叫概率叫概率 3 3 求概率的方法 求概率的方法 1 利用概率的定义直接求概率 2 用树形图和 求概率 3 用 的方法估计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求概率的方法求概率的方法 1 利用概率的定义直接求概率 2 用 和 求概率 3 用 的方法估计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叫两点间距离 14 2 1 周角 平角 直角 3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90 度 就说这两个角互余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如果 互为补角 的补角相等 4 叫对顶角 对顶角 5 过直线外一点心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 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 相等 相等 互补 7 平行线的判定 相等 或 相等 或 互补 两直线平行 8 平面内 过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一 三角形的分类 一 三角形的分类 1 三角形按角分为 2 三角形按边分为 二 三角形的性质 二 三角形的性质 1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 两边之差 第三边 2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三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三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 叫三角形的中位线 2 中位线的性质 3 三角形的中线 高线 角平分线都是 线段 射线 直线 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2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顶角的 三线合一 3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二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二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 同样具有 三线合一 的性质 2 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一个角等于 60 的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 2 直角三角形中 30 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3 直角三角形中 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4 勾股定理 5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 1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除以上的方法还有 3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 4 4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面积 周长 对应高 相等 一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一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三边对应成 三个角对应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若 DE BC A 型和 X 型 则 2 射影定理 若 CD 为 Rt ABC 斜边上的高 双直角图形 15 则 Rt ABC Rt ACD Rt CBD 且 AC2 CD2 BC2 E A D CB E A D C B AD C B 3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4 两边对应成 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5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 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2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 一般用 k 表示 3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 对应边的 线 对应边上的 线的比等于 比 周长之比也等于 比 面积比等于 1 1 sin sin cos cos tan tan 定义定义 sin cos tan 2 2 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典例精析 例例 1 1 在 Rt ABC 中 a 5 c 13 求 sinA cosA tanA 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些 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 2 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 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 已知 已知 3 3 如图 如图 1 1 解直角三角形的公式 解直角三角形的公式 1 三边关系 2 角关系 A B 3 边角关系 sinA sinB cosA cosB tanA tanB 4 如图 2 仰角是 俯角是 5 如图 3 方向角 OA OB OC OD 6 如图 4 坡度 AB 的坡度 iAB 叫 tan i 30 45 60 sin cos tan a b c A C B 45 南 北 西 东 60 A D C B 70 O O A B C 16 图 2 图 3 图 4 1 1 四边形有关知识四边形有关知识 n 边形的内角和为 外角和为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条 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增加 外角和增加 n 边形过每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有 条 n 边形的对角线有 条 2 2 平面图形的镶嵌平面图形的镶嵌 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 时 就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 请你写出这样的一种正多边形 3 3 易错知识辨析 易错知识辨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随边数的增加而增加 但多边形的外角和随边数的增加没有变化 外角和恒为 360 1 四边形的基础知识 四边形的基础知识 分类 基本性质 特殊性质 内内角角和和 多多边边形形内内角角和和 中中位位线线性性质质 图图 形形性性 质质面积计算面积计算 边 角 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 边 角 矩形 对角线 边 角 菱形 对角线 边 角 正方形 对角线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 平行四边形对边 对角 角平分线 邻角 17 2 平行四边形两个邻角的平分线互相 两个对角的平分线互相 填 平行 或 垂直 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 定义法 2 边 或 3 角 4 对角线 1 1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之间的关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之间的关系 2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要使 ABCD 成为矩形 需增加的条件是 要使 ABCD 成为菱形 需增加的条件是 要使矩形 ABCD 成为正方形 需增加的条件是 要使菱形 ABCD 成为正方形 需增加的条件是 3 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边角对角线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1 1 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 2 2 等腰梯形的性质 等腰梯形的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3 等腰梯形的判别方法等腰梯形的判别方法 4 梯形的中位线长梯形的中位线长等于 下图表示了四边形在某种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 两个条件可以是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请你对标上的其他 6 个数字序号写出相对应的条件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一一 一 一一 一 一一一一 一 一 一 90 一 一 一 90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边平行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90 一 一 一 90 等 等腰 腰梯 梯形 形 两 两腰 腰相 相等 等 18 上 1 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 2 圆是 对称图形 任何一条 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 圆又 是 对称图形 是它的对称中心 3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 并 且平分 平分弦 不是直径 的 垂直于弦 并且平分 4 在同圆或等圆中 如果两个圆心角 两条弧 两条弦 两条弦心距 两个 圆周角中有一组量 那么它们 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 5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 都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 6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90 所对的弦是 1 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 对应的点到 圆心的距离 d 和半径 r 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 d r d r d r 2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 对应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和圆的半径 r 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 d r d r d r 3 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五种 两圆 的圆心距 d 和两圆的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桡骨头骨折内固定课件
- 现场处置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湖北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交通法规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A级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船舶检验法律法规)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 2025年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应用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职业技能测评手册专业技能人员考试全攻略
- 2025年行政复议局聘用制书记员岗位能力测试题目解析
- 公务员武汉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检验检测人员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奢侈品礼品包装消费行为与品牌战略分析报告
- 2025年电力交易员(高级工)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冷库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澄海玩具行业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配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全球飞机拆解再制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常减压装置仿真操作正常停车石油炼制装置操作02课件
- 2025年科技创新企业财务工作总结及计划
- 餐饮店食品经营操作流程4篇
- 2025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高考生物真题试卷(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