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检测(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人类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渐由“碳素燃料文明时代”过渡至“太阳能文明时代”(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太阳能的转换形态),届时人们将适应“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B.发展太阳能经济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C.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目前研究的菠菜蛋白质“发电”不属于“太阳能文明”解析:选D。煤、石油、天然气都为化石燃料,均含碳,属于碳素燃料;发展太阳能经济可以减少CO2排放量以减缓温室效应;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菠菜蛋白质中的生物质能本质上来源于太阳能,应属于“太阳能文明”。2.暖宝宝采用的是铁的“氧化放热”原理,使其发生原电池反应,铁粉在原电池中充当()A.负极B.正极C.阴极 D.阳极解析:选A。铁被氧化,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铁粉在原电池中充当负极,故A正确。3.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增加铁的量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保持容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容积增大A. B.C. D.解析:选C。铁为固态物质,增加用量并不影响其浓度,因此增加铁的量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将容器容积缩小一半,则压强增大,H2O(g)和H2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容积不变,充入N2,体系总压强增大,但N2不参与反应,体系内H2、H2O(g)的浓度并没有增加或减小,因此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充入N2使容器容积增大,总压强虽然不变,但体系内H2O(g)、H2浓度会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正确答案为C。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甲中铜被氧化,乙中锌被氧化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快解析:选D。甲装置构成原电池,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锌片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上有气泡产生;乙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锌与稀H2SO4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铜不反应,故A、B、C项均不正确。因为原电池能够增大反应速率,故D项正确。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对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肉类食品进行低温冷藏,能使其永远不会腐败变质B.在化学工业中,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C.夏天面粉的发酵速度与冬天面粉的发酵速度相差不大D.茶叶的包装袋中加入的还原性铁粉,能显著延长茶叶的储存时间解析:选D。A项,低温冷藏只能降低肉类食品的变质速度。B项,催化剂的使用只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而不能确保经济效益的提高。C项,夏天温度高,面粉的发酵速度加快。D项,还原性铁粉能与茶叶包装袋中的氧气反应,降低氧气浓度,从而显著延长茶叶的储存时间。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解析:选A。A项,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为电能,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B项,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总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项,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总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项,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葡萄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2H4(g)O2(g)=N2(g)H2O(g)H267 kJmol1B.N2H4(g)O2(g)=N2(g)2H2O(g)H133.5 kJmol1C.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1D.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1解析:选D。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0表示吸热,H0表示放热,A、C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放热133.5 kJ,故1 mol N2H4(g)完全燃烧放热(4133.5) kJ,即534 kJ,D正确,B错误。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R(g)T(g)在恒温下已经达到平衡的是()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反应容器内P、Q、R、T四者共存C.P和T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解析:选C。只要反应开始,容器内P、Q、R、T必共存,无法说明反应是否已达平衡,B错误;因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因而反应无论进行到什么程度,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和气体总物质的量都将不变,因而选项A、D不能作为反应已达平衡的标志;由选项C可推出v(正)v(逆),这表明反应已达平衡。9.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a释放能量,过程b吸收能量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说明更稳定D.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大小等于E1E2解析:选B。根据题图,a曲线为断键吸收能量E1,b曲线为成键释放能量E2,A错误;E1H,阴离子放电顺序:ClOHSO。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当析出0.3 mol铜时,转移0.6 mol电子。由于Cl只有 0.4 mol,则阳极上先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此时产生的Cl2为0.2 mol,转移的电子为0.4 mol,则剩余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0.4 mol0.2 mol,由OH放电得到:4OH4e=O22H2O,产生的O2为0.05 mol,故阳极共生成的气体体积为(0.2 mol0.05 mol)22.4 Lmol15.6 L。 13.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AgCl是还原产物解析:选B。原电池的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应该向正极移动,C项错误;在该原电池的反应中,Ag失电子作负极,属于还原剂,因此AgCl是氧化产物,D项错误。14.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H2OIO慢H2O2 IOH2O O2I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分解H2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H98 kJmol1D.v(H2O2)v(H2O)v(O2)解析:选A。A.将题给两个反应合并可得总反应为2H2O2=2H2OO2,该反应中I作催化剂,其浓度的大小会影响该反应的反应速率。B.该反应中IO是中间产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2(l)=2H2O(l)O2(g)H196 kJmol1。D.由反应速率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可知v(H2O2)v(H2O)2v(O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4分)15.(12分)把0.4 mol X气体和0.6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4X(g)5Y(g)nZ(g)6W(g);2 min末已生成0.3 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min)1。试计算:前2 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 min末时Y的浓度为;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是。解析:n(Z)v(Z)tV0.05 mol(Lmin)12 min2 L0.2 mol, 4X(g)5Y(g)nZ(g)6W(g)初始物质的量/mol0.4 0.6 0 0变化物质的量/mol0.2 0.25 0.2 0.3终态物质的量/mol0.2 0.35 0.2 0.3v(X)0.05 mol(Lmin)1,c(Y)0.175 molL1。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即,n4。答案:0.05 mol(Lmin)10.175 molL1416.(15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对比M、N,较稳定的是。(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238.6 kJmol1,CH3OH(l)O2(g)=CO2(g)2H2(g)Ha kJmol1,则a(填“”“”或“”)238.6。(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H1 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解析:(1)M转化为N是吸热反应,所以N的能量高,不稳定。(2)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故a238.6。(4)所给反应中,转移12 mol电子时放出热量为1 176 kJ,故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1 176 kJ1298 kJ。答案:(1)M(2)(3)2Cl2(g)2H2O(g)C(s)=4HCl(g)CO2(g)H290 kJmol1(4)98 kJ(17分)如图所示是表示两种溶液进行电解的装置:电极A由金属R制成,R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SO4,B、C、D都是Pt,P和Q是电池的两极,电路接通后,R沉积于电极B上,同时电极C、D上产生气泡。(1)电池的正极是_。(2)电极A上的反应式是_。(3)罩在电极C、D上的两试管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之比为_。(4)当电流强度为2 A,通电3 min 13 s后,电极B上生成金属R 0.127 g。已知1 mol电子的电量为96 500 C,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它是_(填元素符号)。(5)将P和Q变换位置接线,使电流方向反过来,电流强度为2 A,5 min后在B极上看到了_、_两种现象。解析:(1)电路接通后,R沉积于电极B上,所以B极是电解池的阴极,A极是电解池的阳极,P是电源的正极,Q是电源的负极。(2)电极A由金属R制成,所以A极发生反应R2e=R2。(3)C、D电极都是Pt,电解硫酸溶液,C、D分别是电解池的阳极和阴极,分别生成O2、H2,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2。(4)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油气管道维护与操作实务中级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预测题解析
- 株洲管理知识培训班课件
- 福州七中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中级晋升面试题详解集萃
- 2025年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期末考试题库
- 2025年金融分析师考试模拟试题及标准答案公布
- 2025年建筑师面试指南模拟题与答案详解
- 2025年营养师专业考试中级模拟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过氧化工艺安全操作考试试题集
- 2023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
- 七年级生物《哺乳动物》教案
- 【数学】四川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解析版)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第一部分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改建PET-CT、PET-MR项目环评报告
- 2022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现场验收标准手册
-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查房PPT
- 七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 政务服务大厅管理规范:安全与应急处置
- 2023智联招聘行测题库
- 科研诚信管理制度(三级医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