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同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地理 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同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地理 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同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地理 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同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地理 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同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节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典例导悟 典例 1 读某历史名城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和 2 你认为旧城区 区域和 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 请说明你的理由 3 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 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5 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 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 原因 解决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 从图中读出河流 铁路线的分布 2 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而新城区主要沿铁路沿线布局 3 旧城区 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 应最早形成 参考答案 1 河流 煤铁资源 2 区域 因为 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 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3 交通 铁路的兴建 4 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 5 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 铁路出现 河流运输地位下降 煤 铁资源枯竭 典例 2 读某城市略图 5 10 回答下列问题 2 1 商业网点 A 的布局符合 最优原则 这里发展商业的两大优势是 2 图中商业中心 B 的布局符合 最优原则 这里发展商业的优势是 3 C 商业点分布是否合理 为什么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 商业网点 A 位于城 市的外环线附近 这里交通便利 城区的绝大部分居民可以极方便地到达这里购物 其布局符合交通最 优原则 此外 这里位于城市边缘 地租较低 也是商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商业中心 B 位于城区中心 这 里人口密集 市场较大 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C 商业点的布局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也不符合交通最 优原则 因为这里市场狭小 交通不便 参考答案 1 交通 交通便利 地租较低 2 市场 人口密集 市场广大 且市场对外的辐射能力强 3 不合理 这里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学业达标训练 石家庄市原来只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 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 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 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 从此 石家庄成为了重要的铁路枢纽 城市也获 得了较快的发展 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 现在 石家庄人口已超过 100 万 而正定县虽然改名为正定 市 城市人口却只有几万 结合下图回答 1 3 题 3 1 石家庄市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 是铁路干线枢纽 客货流量大 河北省省会设在石家庄市 石 家庄市位于军事要道上 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A B C D 2 石家庄发展成为 100 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 处于华北平原 地形平坦开阔 B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采矿业发达 C 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 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3 上述事实说明了 A 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 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 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 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 能否成为 100 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 关键是人 口的发展 解析 1 选 A 2 选 C 3 选 A 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由材料和图示 可知石家庄市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其具有交通枢纽和省会的优势 随着京广 石德 石太等 铁路线的修建 石家庄由一个小村庄逐渐发展成一个人口超过 100 万的特大城市 可见铁路的修建和发 展是石家庄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同时也说明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 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山东省临清市地处运河岸边 明清时期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 每日船来车往 富商云集 烧 制的 临清砖 专供皇家御用 但新中国成立后 临清与其他城市相比 发展缓慢 乃至成为山东省经 4 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 随着京九铁路的开通 临清市又一次面临大发展的机遇 据此完成 4 5 题 4 导致临清市在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快和近年又面临大发展机遇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资源 B 文化教育 C 交通 D 临清砖 的生产 5 新中国成立后 导致临清市后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清王朝灭亡的政治因素 B 战争和灾害 C 临清砖 的停产 D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解析 4 选 C 5 选 D 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第 4 题 交通运输是促进城市发 展的重要因素 山东临清属典型的运河城市 明清时 运河航运的发达是临清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第 5 题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淤塞 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修建 临清失去了原先客货流集散中转的地 位 商业贸易日渐衰落 城市发展缓慢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 近年 以沃尔玛 好又多 诚达 国美 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 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 读图 回答 6 8 题 6 在区位选择方面 沃尔玛 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A 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 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 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 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 十字 路口 7 图中沃尔玛 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A 商业的信息灵通 B 交通的通达性好 C 周围的住家多 D 外地的游客多 8 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A 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 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 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 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5 解析 6 选 D 7 选 B 8 选 A 第 6 题 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火车站附近 好又多位于嘉禾路 湖滨南路 厦禾路 莲前路干道的 十字 路口 第 7 题 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 十字 路口 交通的通达 性好 第 8 题 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 十字 路口人流大 可以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9 某一地区 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密度比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大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交通条件 B 气候条件 C 技术条件 D 消费水平 解析 选 A 平原地区由于交通便利 商业网点密度较大 山区 由于交通不便 商业网点密度较小 10 北京和芝加哥均为商业中心 影响两个商业城市区位布局的共同因素是 A 交通位置 B 均为本国的金融中心 C 气候条件 D 地形条件 解析 选 A 北京和芝加哥适合商业发展的条件主要是便捷的交通 城市强大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广阔 的市场 11 读图 5 13 回答下列问题 1 由图中所提供的 地理信息判断该城市 是 2 1949 年以前 影 响该城市的主要区位 因素是 1949 年以后 影响该 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是 可见 影响城市的主要区位 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3 由图可见 交通条件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 表现在城市空间形态往往沿 扩展 这 些 也成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 4 该城市的形态基本呈 状 解析 该城市为株洲 株洲市形成初期仅在湘江岸边平原 低地交通便利的地区分散布局 规模较小 后来随着京广线穿过 使城镇沿京广线部分地区分布 但规模小且分散 后来 随着湘黔线 浙赣线的 兴建 株洲成为铁路交通的枢纽 带动了株洲市的发展 规模迅速扩大 被称为 火车拉来的城市 答案 1 株洲 2 河流 铁路线 6 3 交通干线 铁路 公路 河道等 交通干线 4 带 12 读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由图中可以看出 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 大于或小于 平原地区 原因是 2 从左图中可以看出 山区应更多地采用 的组织形式 不宜设置过密的 网点 原因是 3 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设置的共同点是 在人口相对密集 对外联系方便的 两旁 靠近 地 这样有利于及时进货 4 左图中居民点是沿 分布的 右图中居民点是沿 分布的 解析 利用山区 平原商业网点分布作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影响 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及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交通条件是造成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密度 分布位置存在 差异的关键 解题的关键是对比山区 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 了解商业网点密度大小 分布位置特征 分析其形成原因 总结商业网点密度 分布与交通条件之间存在的关系 答案 1 小于 山区自然条件差 交通不便 人口稀少 2 流动服务 固定 人口稀少 3 交通线 商品生产 4 公路和河流 公路 13 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7 1 甲 乙两城市中 城市更有条件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因为该城市 2 甲地的商业网点要 多或少 于乙地的商业网点 3 乙地的综合运输网是由 组成的综合运输网 而甲地的运输网由 组成 4 若甲 乙两地是我国东部 西部地区的代表 那么 代表东部地区的是 解析 交通运输条件是影响商业网点密度的重要因素 图中甲地位于山区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交通 不便 乙地位于平原地区 具有铁路 公路 水运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交通便利 便于商品集散 且附近居民点数量多 消费人口多 商业网点密集 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 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 人口稠密 符合乙所在地区 答案 1 乙 水陆交通便利 便于商品的集散且附近居民点数量多 2 少 3 铁路 公路 河运 公路 4 乙 素能综合检测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 共 24 分 随着交通工具的改变 聚落的分布和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图中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 输工具影响下形成的 据图完成 1 2 题 1 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 A B C D 2 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是火车 电车时期 B 是汽车时期 C 是高速公路时期 D 是步行 马车时期 解析 1 选 A 2 选 C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由图中的交通方式可知 是 8 步行 马车时期 是高速公路时期 是火车时期 是汽车时期 因而所示形态中 形成最早的应 为 读京杭运河古 今通航图 完成 3 4 题 3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 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 之一 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 巴黎 下列造成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正确的是 A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 B 洪水淹没了原来的扬州 C 环境污染使它发展变慢 D 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变化 4 下列关于扬州城市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展速度加快 B 现代城市发展沿运河伸展 C 城市形态变化缓慢 D 历史上城市形态是多方向发展 解析 3 选 D 4 选 C 第 3 题 扬州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城市 在隋唐运河漕运兴盛时期 我国南北 方贸易活动日渐频繁 运河城市得到充分的发展 扬州还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 成为我国商业贸易 最繁荣的城市 清末由于大运河的淤积加上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通车 扬州逐渐走向衰落 第 4 题 随着运河运输地位下降 扬州发展缓慢 城市形态变化缓慢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5 6 题 9 5 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 政治 B 地形 C 河流 D 交通 6 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 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乙丁 D 甲乙丙 解析 5 选 A 6 选 A 第 5 题 图中商业网点呈带状分布 可能受地形影响沿地势较低处分布 也可 能沿河谷或交通线分布 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政治 第 6 题 支流和干流相比 人口 城镇一般较少 交通条件也较差些 商业网点密度也相应要小些 二 非选择题 共 18 分 7 2010 厦门高一检测 读材料和图 结合有关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8 分 翔安海底隧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 该工程全长 8 69 千米 跨越海域宽约 4 200 米 隧道 全线共设 12 处人行横洞和 5 处车行横洞 是厦门环东海域地区发展的重要通道 2009 年底建成通车后 翔安到岛内的距离将由 2 个小时变为 15 分钟的车程 缩短大约 50 多千米的路程 1 据图说出翔安的土地在隧道通车前 后租金水平的变化 2 分 2 据图说明翔安的土地在隧道通车前 后利用方式的变化 8 分 3 分析厦门市 中心 出岛通道建设对城市化 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布局的影响 8 分 10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由材料和图可知 翔安海底隧道通车后 翔安的交 通通达度大为提高 使得各类土地利用租金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通车前以工业用地为主 而通车后 土 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 以住宅用地为主 进而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商业网点在翔安大幅增加 发 展 促使岛内商业做强 答案 1 翔安隧道通车后 翔安的各类土地利用租金水平将均有大幅提高 2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决定土地的用途 翔安隧道通车前 翔安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为工业用地和住宅用 地 以工业用地为主 通车后 翔安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为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 以住宅用 地为主 3 随着交通的发展 将加快岛外各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增加人口和城区规模 提高全市的城市化水平 伴随着岛外各区的发展 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发展转变为分散发展 商业网点向岛外各区增加 发展 也促进岛内商业做大 做强 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性学习 共 8 分 案例探究 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核心区 阅读下面材料 回答问题 京沪高铁西客站工程于 2009 年 4 月招标 整体工程将于 2010 年 8 月完成 西客站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 为西起京福高速公路 东至腊山河东侧次干道 南起张庄路西延长线以南 200 米 北至北园大街西延长 线以北 200 米 总面积约为 6 5 平方千米 其功能定位是 山东新门户 泉城新商埠 城市新中心 1 济南市空间形态东西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