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心得_第1页
读易经心得_第2页
读易经心得_第3页
读易经心得_第4页
读易经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9读易经心得读易经心得 关于易经我是早有耳闻, 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读这部伟大的著 作,终于在研究生阶段,我有幸选了一门关于易经的选修课,通过对 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学校该门课程之前,我一直认为易经是一门关于占卜的学问。 甚至经常看见大街小巷上打着易经的旗号为大家算命时候, 我一度认 为易经不过是古代人的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 由于他们无法解释科学 现象,所以就发明了易经来解释自然万物,甚至将易经等同于封建迷 信。然而通过课程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我原来的看法是片面的,易 经并不完全是命理学说,也不是完全是用来占卜、算命的,在需要问 吉问凶的时候,人们才会真正重视易经,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易 经的作用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可以说,我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的思想理论出发点都是易经,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无论是孔孟之说,老庄之道,还是孙子等 兵法家,他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都是易经,孔子曾说“不学易,无以知” 的感慨,老子更不必说,在他的道德经中,通常都是易经的成分,如 “大圆若缺”等语言,几乎就是易经的本质精华之所在;其次,易经是 人们修身养性蕴德、提高思想的最好著作之一,易经中的许多语言2 / 29是 相当富有深刻含义的,是非常发人深省的,比如,易经乾卦,象曰“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识是天道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不休,君 子应该象天道一样,自我坚强,不断地追求进步,通过不停止不休息 的努力,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道德修养;而乾卦的九三“君子终日乾3 / 29乾,夕惕若,厉无咎” ,意思是为学为道的君子,要效法乾无如日经 天的精神,一天到晚都要刚健中正地前进,虽然到了夜晚,也要像白 天一样警惕自己,就不会有过失了。第三,易经告诉了我们科学的思 维方法,即唯物辩证法,如其“近取诸身,远取诸身” ,既是易经的来 源的解秘,同时,不也是告诉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吗?即观察事物要用 联系的观点,从自我出发,联系身边的事物,做到周详。实际上, 易 经的作用何其大也,举不胜举。总体而言,易经确实不愧为我国古 文化的精萃,它的许多思想和观点,都是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 由上可见,易经是一门多么重要的学问,通过学习我仅仅了解到 了易经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易经的组成,和易经的一些基本术语。 易经中阳是以“一”来代表,而以“”来代表阴,这两个奇与偶的简单 符号,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自 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的以阴与阳, 也就是刚柔动静的性质来变 化。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而是和谐与统 一。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几乎都以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谆谆告 诫,以提示人生必须时刻谨慎处世,警惕适可而止的重要性,才能确 保长久安泰。易经的宗旨在于阐释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 化,4 / 29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于反复中保持统 一与和谐。刚健中正,无穷无尽,永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 精神所在。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涵盖 着一切。这些都与人生立身处世原则一致,人以大宇宙的自然法则、 精神为准则来确立人类自己行为的规范。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规5 / 29律,就能自强不息,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而能知变,应变,适变,以促 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向上,为全人类造福。通观易经的思想就会明白为 什么易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被推崇为 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了。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 贵,正渊源于此。 我作为一名美国研究的研究生,在研究美国的同时,必须对自己 本国的文化要有深刻的理解,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学习他 对我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易经基本思想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了 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不论是儒家文化,还是老子的道家 文化,其中都渗透着易经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只有真正了解这些,才 能真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真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 帮助我比较中美文化的差异,认识得更深刻。学习易经不仅仅是学习 了门学科,更是学习了一种方法,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 进一步说就是一种哲学。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要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吸 取其精华,扬弃起糟糠。 易经博大精深,是不能通过一门课很好的全面的掌握。需要平时 的不断努力,这门课只是把我带进了门,以后,我将会努力的去认真 把握易经,从而为我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服务6 / 29(来自: 海达范文网:读易经心得) 易经学习心得体会姓名:牛楠楠 学院 : 化材学院专业班级:化学一班 学号:11060143020原本对易经毫无兴趣,但上了易经选修之后,深深喜欢上了它,并颇有心得体会。现阐述如下:在此以前,做任何事都是矛盾的,不知道对错,不知道意义所在,甚至不知道生和死究竟是什么意义。易经揭示给我们了人生最基本的道理。从最基本的阴阳太极中就能找到人生的最大智慧。我更深刻的7 / 29理解了成功失败的辩证关系。自古以来,读书人大都是迂腐的,我们最容易犯教条主义,纸上谈兵的错误。三国时代风云人荀彧,陆逊,都是名扬天下的智慧、将相人物,竟无一人善终,令人悲惋。韩信,刘基,左宗堂等等不一而足。我们都从书上寻找到行通天下的智慧,但我们又不得不一次次被所谓圣人至理所束缚。而一个易字会了我们变通,教会了真正的道理。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最深奥的经典,它历经了远古、中古、近古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其标志性人物有远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近古的孔8 / 29子。三位圣人的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系统经典。易经被学者称为“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 ,为什么这样说呢?易经最早的雏形,是远古伏羲画出来的,如图所示。后人称其为“伏羲八卦” ,中央一个圆,圆内有一对阴阳鱼,称为太极,周围八个方向各有一个图案,分别由横满横缺二元素组成不同的结构,称为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演译出 64 卦,并做了注解,撰写了卦辞爻辞,共有 4000 多字,此称周易,也就是易经,为什么称其为易经呢?我们来看“易”字的含义:易代表包罗万象的宇宙有一个简单的模式,变化是永恒的,其变化的规律是不变的。另外易字从外形来看,相当于上日下月,由此演变而成,有的古书称“上日下月为易” ,“易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 ” 经字原义是织布的纵线,与纬线相对应。 “经线正,纬线才能成” ,所以织布中的经9 / 29线是最重要的,故有经络、经脉、经典、经文等等。所以称之为易经,是因为它描述了宇宙万物变化和变化规律的学问。易经其实不仅仅是一部占卜未来的神书,更多是对世间万物发展规律的一个剖析,揭示了为人处世的真谛。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事对人都用易经去参照的话,我们就能把握事情的一个发展轨迹,也就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和命运。凡事化繁为简,破除纷繁迷离的表面现象直指本质是谓简易。事物是发展进步的,但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谓变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原始的道可以衍伸变化但其根本是不变的。中华文化可以百家争鸣,也可以兼容并蓄中西合璧,但其本质却是没有变的。道理千千万,原始道亘古是谓不变。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要发展辩证的看待问题。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10 / 29人的智慧有强弱之别,人的职务有高低之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自己的思想,我们要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别,同时个体也要遵守集体的规则,规矩方圆,汇川入海。自古以来,读书人大都是迂腐的,我们最容易犯教条主义,纸上谈兵的错误。三国时代风云人荀彧,陆逊,都是名扬天下的智慧、将相人物,竟无一人善终,令人悲惋。韩信,刘基,左宗堂等等不一而足。我们都从书上寻找到行通天下的智慧,但我们又不得不一次次被所谓圣人至理所束缚。而一个易字会了我们变通,教会了真正的道理。古人云:万事万物皆学问。从朱熹的读书明理,到王守仁的格竹明理,再到心学的产生。无一不是利益于易经的学问。先圣教会了我们从大自然中寻找智慧。伏曦的先天八卦更是给了我们最基本最古老的智慧,一画开天使懵懂的人类呈现出文明。人性是有弱点的,人总是在临死时,濒临绝境时,或者遭遇无限艰险人生无望时,才能明白生活的意义。易经中的道理正是这些智慧的先人,历经沧桑,长年累月,苦心钻11 / 29研的结晶。从伏羲的先天八卦,到文王囚居羌里七年演绎的后天八卦和六十四卦图,再到孔子周游列国无功而返退而著十翼。这些先人无不是经历大自然及人事无数变迁而总结出的至理。先王伏羲时氏族多次受大自然惩罚而识天,文王、孔子受尽人事磨难而识人。我们从中发现了一种道。这种道贯穿一切事和人,包罗宇宙万象,我们能从中发现宇宙万物的规律,再从中汲取找出为人处事,亨通世界的人生规则。从伏羲的先天八卦,到黄帝,神农的连山、归藏,再到文王六十卦,孔子十翼。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就蕴含在这部奇特的书中。紧接着诸子百家分别汲取,逐渐形成了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制,都继承了易经的深刻内含。先王伏羲氏通过看天、看地、看周围万物,得出了先天八卦图。八个卦象代表天、地、水、火、风、雷、泽、震八种形态。这八种形态包罗宇宙万象,从图中人们可以看出天文情况。八个卦象的方向跟中国地理完全符合,但中国古代方位思想是坐南朝北,所以跟现代图上北下南正好相12 / 29反。儒派中孔子的仁爱,至孟子的义再到荀子的礼,都在宣讲的古人中的大同太极思想。墨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利人者人恒利之”的兼爱思想,更是体现了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阴阳思想。而道家老庄的无为而有为,上善若水、弱能胜强的思想,也来自易经中的太极图中的阴阳思想,法家韩非、商鞅的“法莫若显,使民知之”及“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更是得益于太极中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思想。从诸子百家中最早的中国哲学家的思想,到以后的各个学派哲学思想皆不同程度继承于易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教会我们如何发现问题的本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是向我们展示了要从大自然万物中寻找生存的规律和智慧。“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向我们揭示了看事物必须从正反两面去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给了我们做人处事的两把武器-效法天道,自强不息,效法地道,厚德载物。六十四卦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密码,三百八十四爻向我们展示宇13 / 29宙万物每个阶段的情形和规律。让我们能够准确的把握事情发展的趋势。使我们更好的定位自己,规划自己,趋吉避凶,走向光明的未来。孔圣人说过,吾十五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愈矩。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应该做每个阶段的事情,才不会乱做,才不会出错。乾卦中六个阶段初九:潜龙勿用。九二:现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是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更是给了我们处事的智慧。初入世道,一定要潜,不要表现。等准备充实了到九二时再表现,同时还要记住一表现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等到九三时,危险就来了,你要十分小心,万分警惕,不要轻意表现。等过了这一阶段到九四时,你再寻找机会,适机表现。到九五时,你就可能飞跃过去,赢得成功。而成功的极端却是失败,等到你真正成功时更要小心,因为亢龙有悔,稍不注意就会有悔恨。一千个人读易经就有一千种想法,不过最终的目的都是在平静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感悟人生真谛。14 / 29易经学习心得周易是我国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几千年来,许多中外学者为其中所包含的天人关系、哲学思想、生活智慧、宇宙观念等深深折服,不断有学者对其做注释解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心得,以至于从周易诞生至今,关于周易的研究和见解汇成一股洪流,不断为传统文化的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总的来说周易如同一座思想宝库,值得历代的学者去发掘和思考。易经在最开始适用于占卜的,是一种巫术,后来经过历代的经学家的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就把关于易经的哲学思考编撰成易传 ,可以说易经是渗透着哲学思考的占卜书籍,而易传则是渗透着巫术的哲学书籍,关于“周”的字面意思是指其成书朝代,而关于“周”的哲学意义阐发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指周到,周密,周全,是指周易所讲的无所不包,严丝合缝,非常全面,是囊括了宇宙万物的规律,第二点是指周而复始,也就是指周易所讲的宇宙哲理,周而复始,从一个地方出发,最后又回到起点,这一点可以从周易的八卦图里面得到验证,八卦图就是一个严丝合缝而且循环往复的不断流转的回路, “易”从字面上理解为简易,有15 / 29这样一种观点:越是简易的东西越高级, 周易的确非常简约明了,其中只有六十四个符号,除此之外就是关于这六十四个符号的名称和解释,分别叫卦名、卦辞和爻辞,内容十分简易,这也正是周易主张的风格, 易传系辞上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之,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简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其大意是说:乾是很平易的,因为平易所以充满智慧,坤是很简约的,因为简约所以富有能力,平易,就容易知晓,简约,就容易遵从,容易知晓就有亲和力,容易遵从,就有创造力,有亲和力,就能长久,成为永恒的真理,有创造力,就能发展壮大成为发展动力,天长地久的永恒真理,能够成就贤人的品德,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能够成就贤人的事业,以上的阐述无不表明易经虽然简单平易却囊括了全部真理;从更深次的理解来看,易可理解为变易,易由上半部分的日和下半部分的月组成,日月交替则为易,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蜥蜴,也就是变色龙,也是关于变易的,变易就要流通,这一点同样可以从八卦图中得到解释,八卦图中的阴阳就是不断流变循环往复的,总的来说周易就是用简单的符号系统和语言系统来概括和阐释宇宙间不断变化的现象之后永恒不变的本质规律,而且这16 / 29些规律的把握也是周全,并且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它不单单是一部占卜之书,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知道人生的哲学巨著。它论述的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指明的是,人生处事的真谛、智慧人生的法则。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它含弘广大,博大精深,飞弹不邪,反而正的出奇,应以“奇书”命之,方为妥当。我对易经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整体” ,这里的整体,既是联系整体,也是发展的整体,还是内外的整体,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 ,讲的就是内外的整体,按我初浅的理解和你交,“整体”是中国文明思想的特征,正是在“整体”源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易经这个六经之首,三玄之冠。各家思想学派之起源,它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易经是从开天辟地、今天科学叫做大爆炸说起,一直说到人类最后的状况会是怎么样,还没有完全把它展开。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本无字天书是今后人类生生世世要走,而不一定走得完的一个宝典。周易是一部关于占卜的哲学书籍,其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哲学思想,总结起来分两个方面,第一点是关于本质17 / 29规律,在周易中,最根本的规律体现就是阴阳,周易认为,天地人伦、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山为阳,水为阴;易传系辞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是由阴和阳构成,这种规律适合于宇宙万物,抓住了阴阳就抓住了根本,这一点与占卜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人们通过占卜预测事物的吉凶,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好或坏,吉或凶,可与否,是与非,抽象出来就是一正一负,一阴一阳,而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就是阴阳的关系的变化,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通过阴阳的相生,相克,共存与转化来揭示万物最本质的规律,这种看似简单的规律却包罗万象,在任何地方都能解释的通,这也是周易的高明之处。第二点就是周易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思辨性, 周易从构成上来说包括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文字系统是用来说明符号系统的,从其思想内容上也具有完整的系统性,例如易传系辞中对宇宙生成的论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与此对应的六十四卦就是这一系统性的体现。此外, 周易的思辨性也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最直接的体现是阴阳的相反相成,相生相克,18 / 29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依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周易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周易的思想如同一泓永不枯竭的清泉,只要我们深入其中去了解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易经的意义在于其构建了中华文明的思维基础,这种基础实际上广泛的融入了社会的任何角落。乾卦让我们懂的人应该像天道一样运行不息,我们平时听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出自此处。坤卦让我们懂得人应该要有包容之心,别人犯了什么错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蒙卦是告诫学子们既然来学习就要有诚心,没有一颗诚心来学习,是不能达到的的效果的。需卦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等待,时机还未到来之前,不要内耗,大可以养精蓄锐,安心的等待。咸卦告诉我们男女感应的重要性。这是谈恋爱的法则,人们平时寻找对象也许不知道这个法则,但实际上已经按照这个法则去做了。我在这里提一下,男女感应包扩两个方面的感应,外表的和心灵个感应。小过卦是让我们懂得要学会休息。一只小鸟向天空无穷无尽的飞翔,不能得到休息和饮食,只有向下飞,才能得到休息。谈起易经有着这样的一句话“今世不读易经经,活到19 / 29百岁也枉然” 。可对于绝大多俗世中人来讲,很大一部人从未想过要去认真读懂它,即使是有心人或许用尽一生也只能有个一知半解吧。我这样想。但是我们周围的一切实际上都已经渗透着它的思想了。据我所知的,周易揭示的是自然人生的普遍规律,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实用主义为主导趋势,赚钱则是如今社会第一要务,谁还有心静得下来读这部宝典呢,更何况它是多么的深奥难懂。但这毕竟是华夏文化,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它是否实用与当今社会。这里面,不但有对自然界,宇宙的研究,对社会,人生、伦理等等方面,都有它的很系统的观点。所以它不但影响了中国的哲学的问题,而且军事,政治,法律,宗教所有的方面,都受它的影响。所以中国古人讲,有两句话,一是不知易,不可以为将相。一个是不知易,则不知医也。易经作为中华名族最早的智慧结晶之一,其中可以解读的智慧当然不止这些,由于我个人知识和思想的局限性对此只做以上浅陋的阐发和解析,但对于博大精深的周易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地方期待我们去探究。 参考文献:马恒君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 XX 年 8 月出版20 / 29易中天中国智慧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 年 9 月出版易与中国文化周易与中国文化学习心得说到周易,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易可以用来算命,也就是占卜。对于易与占卜的关系,把易作为算命的书来看,是不正确的,易的作用也不在于占卜。最近,在重新对易进行了思考后,突然想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易的很有可能是说明事物的各种不同的发展规律的书,每一卦都是一种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易的作用不在于占卜,而在于人生哲理。易经不能当作一种占卜的书来读,因为其本身也不是一用于占卜用的书,原书的作者创作此书的初衷相信也不是简单出于占卜儿创作此书的。同时,易经也不能完全当作一种推断的技巧来学习,虽然它有这样的作用,但它带给我们的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揭示了人生或事物的各种不同的发展规律,为我们画出了各种人生或事物发展过程的轨迹,也就是说,我们按照易所描绘的轨迹,按照易的选择而选21 / 29择,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明天,看到未来,就可以把命运或事物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随自己的想法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或事物。随着学习这么长时间的周易与中国文化,感受颇深。首先,对于现在日益变化的社会,要想保证自己不被社会的进步而淘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要主动地适变、应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要能预测到所做的事情有没有远大的前途,若前途渺茫,就要主动生变,减少损失的机会成本,要有打破既有时局的胆识与魄力,去营造另一番洞天!这样的,才有可能做到“一览众山小” 。易经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如“亢龙有悔” ,当一个人的成就发展到颠峰时,也就隐藏着晦气了,当一个人到了“贵而无位,高而无民”的地步,也只有一个人享受寂寞了。也就是说,任何事情到了绝对的地步,都不会长久的,都隐藏着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反映在方法论上就是要坚持“执两用中” ,即做事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做事情掌握适度原则,避免绝对化,要统筹兼顾,进退自如。于是我们就可以为自己保证足够的发展空间,适应自己的本身的发展。同时,学习易经让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22 / 29识,也为我的将来指明了方向。人安身立命,要关爱自己,善待他人。人是社会中的人,是被镶嵌在社会中的,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借力于社会环境和其他人,所以就要与人为善,努力地帮助别人,因为没有人能独自一个人完成任何一项工程,这个社会讲求的就是合作团队精神。独立者,必定被人弃之。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所能营造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厚德载物,要用宽广的胸怀对待别人的失误与不足。吹毛求疵只是给你自己找麻烦,多相信别人一点,人都是知恩的动物,以怨报德总是少数,怀着宽广的心去对待他人,你自然会受到别人的亲睐;要耐得住寂寞, “初九,潜龙勿用” 。如果时机不到,好静以待时,修养学问,稍安勿躁,等待时机,厚积薄发。其次,周易揭示和描述了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个规律最通俗最本质地说就是生老病死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有生有死,没有永恒的生,亦没有永恒的死。周易揭示和描述了这种规律,根据它就可以大体上对万事万物进行预测了,当一个人其身体或事业达到最旺盛的时候,就要开始走向衰败,最后死亡,这是不可抗拒无法改变的规律,我们祖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因此古时候古人23 / 29功成身退的人屡见不鲜。而团体、社会亦如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旦达到鼎盛时期,就要开始走向衰败。因此不要怕别人强大,越是强大越是接近了衰败的边缘,不要认为自己弱小,就觉得需要臣服于强者,其实正因为弱小,才有发展潜力,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强者,任何强势只能强势一时,不能永远强势。弱小总会强大的,这是宇宙的必然规律。宇宙的原则之一就是均衡,均衡的原则之一就是“此消彼长” 。人们对当前所处于的物质层次的一切越接近,那么离宇宙的其他层次就越疏离。我国的古代文明与当代的西方科技最大的区别正在于此:以易经为代表的古代文明都是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只是宇宙中的一个组成,人要服从宇宙规则,要对照宇宙规则不断约束自己放逸的欲望、不断改进自身问题。而不是用不停地掠夺周围世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不断恶性膨胀的欲望。 所以当中国被他国列强鱼肉的时候,国君才知道原来自己曾经是多么的仁慈与和善得对待临近国家与远洋国家。中国国民自古就深受儒家与道家思想的洗礼,人性中充满的大多是和谐与安详,这么多朝代中,除了元代有过大肆扩张土地领土权的貌似是侵略的行径,几乎再就没有过与侵略沾得上边的政策,我们总是忍,忍,忍。的确,我们不能说没有错,我们的24 / 29错就错在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国君,我们民族以前的统治者们太过夜郎自大,盲目的认为自己的天朝圣国,即使与世界隔离也会走在时代的前列,民族的祖先们,错了。即使我们的民族有着让世界其他民族瞠目结舌的智慧结晶,历史产物,但是我们总是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死守就能万世相传的。曾经仁慈与鼠目寸光是我们民族有着如此屈辱历史间接原因。即使我们曾被人近乎蹂躏的掠夺,但是我们总是正义的一方,最后新中国的完美成立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且我们民族的文明是永远不朽的,不管国外的博物馆中陈列有多少非正当手段获得的中国国宝级文物宝藏真正伟大的文明都是崇尚和谐的、共存共荣的,这也是真正智慧的文明。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表面上看来是“唯物”的,而实质上却是“唯”自己!极端的自私自利带来的就是金钱之上和疯狂享受。强者掠夺弱者的资源,让弱者难于生存甚至无法生存。弱者无法生存的结果就是大系统失去平衡,最后毁灭的就是包括“强者”在内的所有人。所以这种文明是短视的、愚蠢的文明。作为现代最受欢迎的国际性哲学书籍,周易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渊源文化的枢纽亦是中国文学上25 / 29的珍贵宝藏,我们要对其继承与发扬,充分的吸收其中的精华,丰富自己文化素养,从内心的最深处认识到易得深刻含义,帮助自己养成成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道無象,唯易為始-易經讀書心得大道至簡,雖易卻包羅萬象。大道無象,從易能明白本心。易經作為我國最古老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讀易經 ,我們能更好的思考人生,思考自己。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教、文字、數術、哲學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易經中提出的陰陽八卦學說對道家影響深遠,是道家學說的思想根基之一,被稱為道家“三玄之一” 。 易經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等思想的重要來源,被儒家稱為“群經之首” 。 易經強調與時諧行的變易思想,是和諧文化、與時俱進等國學傳統思想的重要來源。 易經回答了許多哲學方面的問題,26 / 29是真正一分為二的觀點, 易經預測所利用的偶合律,最早找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結合點,是探討偶然和必然哲學範疇的先聲,對後世影響深遠。易者,日月也,日月為易,剛柔相當。自秦漢以後以至現代的易學內涵無外乎“理、象、數”三個要點。用現代的觀點, “理”就類似哲學的範疇,它是探討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變、所變與不變的原理。 “象”是從現實世界萬有現象中尋求其變化的規則。 “數”是由現象界中形下的數理,演繹推理它的變化過程,從而得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和後果。宇宙萬象,變化莫測,人生際遇,動止紛紜。 易經從乾坤二卦開始,錯綜重疊,旁通漫衍,初從八卦演變成六十四卦,循此而加演繹,層層推廣,便多至無數,大至無窮,盡精微之至。 易經八卦關乎人生命理,懂易經 ,掌握其中的規律,相當於掌握自己的命運,趨吉避凶乃人之天性,雖然命運存在不可控的部分,但懂得易經 ,讓我們能夠更多的把握人生的可控部分,讓有限的人生盡可能的精彩。27 / 29孔子學習易經之後說:“不占而已矣。 ”荀子也說:“善易者不蔔。 ”由此可見,真正讀懂易經的人,不是用它來占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