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_第1页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_第2页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_第3页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_第4页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摘 要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Electric Powered Steerin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来控制助力电机的运转,从而实现助力转向的功能,EPS除了具备液压动力转向器的转向轻便等优点之外,它还具有转向平稳、节能、环保等一系列特点,因此,EPS取代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势在必然。当前国内在EPS的研究和产业化方面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S产品。因此,开展对 EPS的研发上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分析、总结现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基础上,以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与达到更好的助力效果为目标,开发了以STC89C52为微处理器的EPS控制器。硬件上结合单片机的资源,对电路进行了设计,包括外围电路以及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改进。软件上并结合硬件电路,设计了相应的程序,提高了整个系统运行可靠性。最后,总结论文工作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对未来进行了讨论,形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目标。关键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单片机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ABSTRACT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EPS) is a new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Power steering system in automotiveThe principle of EPS is the assistant motor works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torque and vehicle signalsSo that Dower steering can be realizedBesides EPS has the light steering torque like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HPS)system,it has many othe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eering placidly,low energy consuming,environment protecting and so onTherefore it is a certain tendency that EPS being instead of HPS,But at presentthe R&D of the domestic EPS is behindhandand a11 the EPS used in vehicles has no independent knowledge property right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academ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R&D of EPSOn basis of summary,analysis of the system,a EPS controller based on STC89C52 Was develop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systemWith MCU hardware combined resources to circuit design, including peripheral circuit and single chip minimize system improvement. Software and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rogram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reliability. Finally,a summary of works involved in the thesis is given and some problems for the future are discussed,which forms the objective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worksKey words: Automobil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MCU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 1 章 绪论 .11.1 转向助力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1.2 选题的目的 和意义 .3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 题 .41.3.1 本 课题的主要内容 .41.3.2 拟解决的主 要问题 .4第 2 章 EPS 系统的 组成 .52.1 EPS 工作原理 与结构组 成 .52.2 传统液 压动力转向系 统 .52.3 电动助力转向系 统特点 .62.4 EPS 的类型 .62.5 助力系 统的关键部 件 .72.5.1 助力电 机 .72.5.2 转矩传感器 .72.5.3 车速 传感 器 .82.5.4 电子 控制单 元 .92.6 本章小结 .11第 3 章 EPS 系统 的硬件 设计 .123.1 EPS 系统硬件电路 结构 .123.2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123.2.1 时 钟电 路 .123.2.2 复位 .133.3 电源电 路 .143.4 电动机的 驱动 .153.5 三态缓冲 器 .173.6 电动 机的变 频调速控 制 .18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3.7 电动机 H 桥驱动 方式 .183.8 本章 小结 .19第 4 章 EPS 控制策略和软件 设计 .204.1 EPS 系统的控 制要 求 .204.1.1 回正 控制 .204.1.2 阻尼控制 .204.2 转向助 力特性曲线 的选择 .214.2.1 助力特性的理论研究 .214.2.2 助力特性曲 线的选择 .214.3 EPS 的软件 设计 .224.3.1 开发环境 .224.3.2 数字滤波程序设 计 .244.3.3 AD 模 块 .254.3.4 电机助力 子程 序 .264.3.5 系统主程序 .274.4 本章小结 .27第 5 章 软件下载及系统的试验 .285.1 STC 单片机程序下载器 的使用 .285.2 系统的试验 .305.3 系统的调试 .305.4 本章 小结 .30结 论 .32参考文献 .33致谢 .34附录 A.35附录 B.43附录 C.46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第 1 章 绪 论1.1 转向助力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助力转向系统按照提供动力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了纯机械式转向系统( Manual Steering, 简 称 MS) 、液压式转向系统 (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简 称 HPS) 、电控液压式转向系统( Electro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简 称 EHPS) 、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E lectric Power Steering, 简 称 EPS)。传统的动力转向系统一般采用液压助力, 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人们开始研究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1988 年 2 月日本的铃木公司开发出了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并装在 Cervo 车上,随后又配备在 Alto 车上,摆脱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束缚。本田汽车公司首次将 EPS 装备于大批量生产的 EPS。此后 EPS 便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将应用范围扩展到大型轿车和客车方面上。E PS 是 在 E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大大减少、可靠性强,它取消大量液压配件,只依靠电动机驱动转向机构,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液压管路泄漏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新一代的 EPS 则不仅在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而且还能在高速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EPS 技术日趋完善,并且其成本大幅度降低,为此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大。在国外,EPS 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成为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品。由于技术保密,很难获得控制参数,要想实现技术自主创新,还需国人自己钻研。EPS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技术同趋完善,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微型轿车向更大型轿车和商用轿车方向发展,如新上市的一汽大众速腾等中型轿车已经安装EPS。本田甚至还在其 Acyra NSX 赛车上安装了 EPS。日本早期的 EPS 只在低速和停车转向时助力,后来发展的 EPS 不仅能在低速和停车时助力,还能在高速行驶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优点,在世界汽车行业中,EPS 的年增长量达 130 万至 150 万套,据美国天合(TRW) 公司预测,到 2010 年,全球范围内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装车率将超过 30,因此,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这也正是全球各大公司对其青睐的原因。就相关 EPS 的研究资料所阐述的发展趋势来看,控制信号除了依靠车速与扭矩信号,而且还需要转向角、转向速度、横向加速度等多种信号进行与汽车特性相吻合的综合控制,以获得更好的转向路感。如今国内外对 EPS 研 究 有 几 个 比 较 集 中 的 方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面 , 如 : EPS 助 力 控 制 策 略 、 系 统 匹 配 技 术 及 其 可 靠 性 的 研 究 。从 国 内 外 的 研 究 看 今 后 的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集 中 在 EPS 助 力 控 制 策 略 和 系 统 匹 配技 术 等 方 面 。 汽 车 转 向 除 了 满 足 轻 便 和 灵 敏 两 个 要 求 外 , 还 要 为 驾 驶 者 造 成 一 定 的路 感 , 随 着 车 速 的 提 高 方 向 盘 助 力 不 宜 过 大 , 而 且 还 需 要 满 足 一 定 的 助 力 特 性 。我国在 EPS 的研究上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而且由于液压式转向系统即 HPS 技术比较成熟,结构紧凑,工作安全可靠,价格也比较便宜,所以液压式转向系统即HPS 占国内车辆转向系统的主流地位。然而 EPS 的发展前景的广阔的,如今国内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正在进行该项技术的相关研究,并取得的一定进展。我国自主设计的 EPS 和国外的成熟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整车厂装配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核心技术都依靠进口。但是我们正在奋起直追,逐步缩小自主开发的EPS 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差距。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良好。2001年,昌河汽车厂开始将电动转向器装在北斗星高档微型箱式车,揭开了我国汽车转向器生产历史上新的第一章,2002 年该车型已有 6 万台配装电动转向器,即电动转向车己占该车型的 60了。哈飞汽车厂也开始在新车型上装电动转向器,吉利在其多款轿车上也安装了电动转向器。另外奇瑞 QQ 轿车、扬子皮卡车厂和很多微型箱式车厂,都准备安装电动转向。这充分说明装配 EPS 产品的市场和市场潜力是很大的。电动式 EPS 有许多优点,它比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更轻便、紧凑、可靠易于维护保养,同时也取消了油泵、控制阀、油罐、皮带、皮带轮、液压软管及密封件等液压装置,如此诸如漏油的这种对清洁性造成影响的问题便消失了;能满足汽车不同车速时的不同要求,如低速时的轻便性和高速时保持一定的路感以使驾驶员在不同状况下操纵时获得最佳的感受;在无需提供助力时不驱动电机,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高了经济性;对控制计算机编程,可提供不同程度的动力转向,能兼顾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和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回正性好;它能与汽车上其他电气设备相连接,有助于四轮转向的实现,并能促进悬架系统的发展。无助力转向系统的回正作用具有很大的缺陷, 往往会降低汽车行驶稳定性,而EPS 恰恰改善了回正特性。通过软件编程可对对不同车况进行调整,这是传统助力系统无法做到的。尽管 EPS 比传统转向系统拥有种种优势,但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继续改善电机的性能是 EPS 的发展关键;合理助力特性的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故障诊断的可靠性,EPS 通过采用电机和计算机控制系统,部分操作独立于驾驶员的控制,因此 EPS 也会比传统转向助力系统有更多的故障模式。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汽车转向技术已经进入了电动助力时代,随着传感器、控制方式助力电动机等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EPS 系统将愈加完善。在未来 EPS 将替代现有的转向系统,近几年 EPS 产量正以每年上百万套的速度增加,最终将完全占领轿车市场,并向大型车发展。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汽车转向系统一直存在着“轻”与“灵”的矛盾,当汽车在低速时需要轻便的转向助力,而在高速时有需要灵巧的转向效果已获得较好的操作手感。本课题应用综合控制方法,来提高汽车转向系统的性能。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当前汽车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有利于汽车在不同的车况下获得不同的助力效果,提高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和路感。英国卢卡斯公司认为,EPS 在轿车上正在成为标准配置,而不是选件,自 1996 年至 2006 年,欧洲市场上的各级别轿车安装 EPS 的比例已经由 35%增加到 70%。按此增长速度继续发展,数年间 EPS 就将完全占领轿车市场。国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有必要加强力量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使我国的汽车在环保节能舒适等等方面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ECU 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可为相关企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国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为开发出适于轿车和微型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供技术储备。另外就是在继承前几届研究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控制器的硬件与软件,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把控制器往产业化方向推进。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交通工具的环保,节能低耗,对生活的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国外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正在渐渐取代传统液压助力转向器的地位。EPS 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也要紧跟世界的脚步,不能落在后面。在国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厂家还很少,市场上的产品主要被国外的公司所垄断。国外的许多厂家除了申请必要的国际专利外,还中国境内申请了一些 EPS 专利。因此目前开发和研制用于轿车和轻型汽车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可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我国汽车行业在加入 WTO 后参与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提供一种有竞争力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同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于汽车的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转向系统是汽车的主要子系统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性,对于确保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一个拥有性能可靠的控制系统则能使 EPS 实现以上效果,EPS 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是未来转向系统的主流发展,是研究的重点项目。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3.1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1)设计一个小型电动转向助力系统,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在充分考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的基础上,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单元。(2)设计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采用 P 控制策略完成对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并对各种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通过单片机产生控制脉冲波来控制 H 桥驱动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满足 EPS 控制要求。(3)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编写相应控制软件。控制软件中主要包含系统主程序、信号采集子程序,策略控制子程序等。1.3.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系统硬件电路的搭建,硬件电路需要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包括时钟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等电路的设计。(2)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如转矩信号通过 A/D 转换输入处理器进行处理,再通过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电机转动方向。(3)将软件和硬件进行连接并进行测试,检查出现故障部分并思考出现故障的原因,再就相关知识努力将故障排除。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第 2 章 EPS 系统的组成2.1 EPS 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EPS 的工作原理:当驾驶员操纵方向盘转向时,转向柱上的扭矩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与车速信号经过滤波处理后送入 ECU,ECU 对这些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PWM 信号给电机驱动模块,从而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电机经传动机构将助力转矩传递给牵引前轮转向的横拉杆,最终起到为驾驶员提供转向助力的目的。当车速超过一定值时,EPS 系统退出助力工作模式。 EPS 可在不同车速的情况下提供不同的助力效果,保证汽车在低速行驶时的轻便性和高速行驶时的稳定可靠。EPS 的主要组成有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助力电机和电控单元。2.2 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HPS)是在 1928 年就在汽车上首次应用的,到 1940 年左右HPS 就已经实用化了,并在多种大型车辆上装备。在 1951 年在轿车上也得到了应用,获得了当时的好评,随后 HPS 在轿车上便迅速普及,到今天装备 HPS 的车辆已经超过了 80%。HPS 是在传统机械式转向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控制阀、动力缸、油泵、储油罐和进回油管等液压动力装置来提供转向助力。开始 HPS 的控制阀采用滑阀式,即控制阀以轴向一定来控制油路。滑阀式控制阀结构简单,生产工艺性好,操纵方便,但是滑阀灵敏度不够高。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了转阀式 HPS,即控制阀中的阀芯以旋转运动来控制油路。与滑阀相比,转阀的灵敏度高、密封件少、结构比较先进。虽然由于转阀利用扭杆弹簧来使阀回位,结构较复杂,特别是对扭杆的材质和热处理工艺要求较高,但是其性能相对于滑阀有很大改进,而且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中布置转阀比较容易。因此,目前在绝大部分轿车及部分货车上均采用的是转阀式 HPS。HPS 系统拥有许多优点,比如:可以提高转向时的轻便性,从而使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得到缓解;HPS 拥有的阻尼作用可以减小由于道路颠簸造成的冲击;迄今为止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已经应用经历了许多时间,技术较为成熟,工作安全可靠,同时价格也比较便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设计完成以后,助力特性就不能再进行调节与控制,因此在协调汽车转向轻便性与路感之间的矛盾;在发动机工作时,无论汽车是否进行转向油泵都一直运转,从而对燃料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降低了整车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的燃油经济性;油路中存在漏油的问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低温时工作性能较差。2.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式转向系统增加了一系列传感器,如车速传感器、转矩传感器、助力电机和电控单元即 ECU 等部件,电动机通过减速机构将转矩作用在转向柱上,从而实现对转向系统提供助力。与传统的转向助力系统相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综合了许多现代的高新技术,诸如现代电子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许多优点:(1)EPS 能在不同的车速下对转向助力的大小进行调节,在不同工况下提供最佳的助力,减小因路面原因引起的对转向系统扰动,减轻低速行驶时的转向操纵力。在车速较低时提供较大的转向助力,使驾驶员在转动方向盘时更加轻松;在车速较高时降低助力大小,为驾驶员提供一定的路感。(2)EPS 取消了液压式转向系统的油泵、液压软管、液压油、皮带及密封件等部件,结构相对简单,零件数量相对较少,拥有质量轻、结构紧凑、便于选择安装位置和噪声较小等多方面的优点。(3)助力电机可以由蓄电池直接供电,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在发动机不运转时进行工作,同时也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4)EPS 与传统助力系统相比改变助力特性较为容易,只需改变 ECU 中助力程序即可。(5)EPS 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在车身上不知较为方便,助力性能比传统助力系统优越,又具有良好的模块化设计,又为设计不同的系统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2.4 EPS 的类型一般来说按照电动机驱动位置的不同,可以将 EPS 转向系统分为三类:转向柱助力式(Column Type)、小齿轮助力式(Pinion Type)和齿条助力式(Rack Type)。(1)转向柱助力式转向器 助力单元、控制器以及传感器等部件都安装在转向柱处。结构比较紧凑,方便在车体上安装,可安装在固定式、倾斜式等不同形式的转向柱上。(2)小齿轮助力式转向器 助力单元安装在转向齿轮的小齿轮轴的上端。助力单元在驾驶室外,一方面提高助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驾驶室内可感觉到的噪声减小。(3)齿条助力式转向器 助力单元安装在转向齿轮的齿条处。助力单元可灵活安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装在齿条各处,从而使整车的布置更加方便。2.5 助力系统的关键部件2.5.1 助力电机电动机对 EPS 的关键部件之一,电动机的功能是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输出适宜的辅助力矩,是 EPS 的动力源。根据电动助力转向的特点,EPS 的助力电机必须有较好的性能,要求也较高:尽可能宽的调速范围,运行平稳,力矩波动小;快速响应性能好,较小的转动惯量;良好的低速平稳性;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过载能力强,可靠性高;电机驱动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可分为:直流、交流;永磁、励磁;有刷、无刷等多种类型。一般采用无刷或有刷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直流 电 机 的 结 构 应 由 定 子 和 转 子 两 大部 分 组 成 。 直 流 电 机 运 行 时 静 止 不 动 的 部 分 称 为 定 子 , 定 子 的 主 要 作 用 是 产 生磁 场 , 由 机 座 、 主 磁 极 、 换 向 极 、 端 盖 、 轴 承 和 电 刷 装 置 等 组 成 。 运 行 时 转 动 的部 分 称 为 转 子 , 其 主 要 作 用 是 产 生 电 磁 转 矩 和 感 应 电 动 势 , 是 直 流 电 机 进 行 能 量转 换 的 枢 纽 , 所 以 通 常 又 称 为 电 枢 。直 流 发 电 机 工 作 原 理 :直 流 发 电 机 的 工 作 原 理 就 是 把 电 枢 线 圈 中 感 应 的 交 变 电动 势 , 靠 换 向 器 配 合 电 刷 的 换 向 作 用 , 使 之 从 电 刷 端 引 出 时 变 为 直 流 电 动 势 的 原理 。 感 应 电 动 势 的 方 向 按 右 手 定 则 确 定 ( 磁 感 线 指 向 手 心 , 大 拇 指 指 向 导 体 运 动方 向 , 其 他 四 指 的 指 向 就 是 导 体 中 感 应 电 动 势 的 方 向 。 )本设计采用的是 RF-300C-11440,微电机马达,这是一种有刷直流电机,额定电压9V。如图 2.1 所示是微型电机实物图。图 2.1 微型电机实物图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2.5.2 转矩传感器EPS 传感器的作用是探测驾驶员转向时方向盘产生的扭矩或转角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传送给控制器 ECU,ECU 根据这个信号连同车速信号产生相应的助力,协助驾驶员转向。扭矩信号作为系统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控制效果的好坏,所以很多厂家都非常重视转矩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转矩传感器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目前,国内外现有的 EPS 系统采用的转矩传感主要分别有以下几种形式:(1)电位计式,BI 公司和 NSK 公司都有该类型的产品,前者集成了转矩、转角测量,后者采用滑套机构将转角差变换为电位计摆臂摆动,实现转矩测量。该类型的传感器都属于接触式,其缺点就是存在磨损,降低了其性能。(2)光电式,LUCAS 公司有该类型的产品,清华大学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做出了样件,前者结构比较复杂,对加工工艺要求较高,后者对前者进行了改进,但是存在温度漂移和绕线的问题。(3)电感式,KOYO 公司和 NSK 公司都有该类型的产品,该类型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度,很好地实现了非接触测量,非常适合 EPS 系统。非接触式转矩传感器的线性功能和滞后性能好,但价格较高。接触式转矩传感器一般结构简单,价格合适,目前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当转向盘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其输出端上的电压保持一定值,当转向盘向相反方向旋转时,输出端电压就会发生变化。输出端的电压值就可以用来表示转矩的大小,本设计采用的是 WTH(118 )10K-2W 的电位器输出的电信号来模拟转矩传感器的信号。如图 2.2 是 10K-2W 的电位器实物图。图 2.2 电位器实物图2.5.3 车速传感器车速信号也是系统控制重要依据之一,一方面它与转矩信号结合用以确定系统控制的目标电流,一方面用于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即当车速超出系统设定的助力范围时,系统将停止助力,改为手动操作。车速信号由车速传感器测得,车速传感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器也有多种类型,主要是利用电磁原理和光学原理制成。本设计采用的是与扭矩传感器一样的 WTH(118)10K-2W 的电位器输出的电信号来模拟车速传感器的信号。2.5.4 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 ECU 作为关键部件,主要有微处理器、与传感器输入信号相匹配的接口电路、微处理器内置的模数转换器(A/D)和脉宽调制器 (PWM),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电路等部分组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电子控制单元的设计是关键的一部分,其中处理器的选用也是非常关键的,性能优良的处理器一定程度上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取得良好的助力效果奠定了基础。选用处理器的着眼点是处理器的性能能够很好地与控制系统的特性与要求相吻合。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对电动机的控制可以分为简单控制和复杂控制两种。简单控制是指对电动机进行起动、制动、正反转控制和顺序控制。这类控制可通过继电器、可编程控制器和开关元件来实现。复杂控制是指对电动机的转速、转角、转矩、电压、电流等物理量进行控制,而且有时往往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随着控制要求的提高,对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电动机的复杂控制逐渐成为主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是实现电枢电压的控制,因此也属于电动机复杂控制的范畴。转向时,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传感器的信号以及电动机的电流信号,判断汽车的转向状态,向驱动单元发出控制信号,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调节占空比,使电动机按方向盘转动的方向和车速信号提供所需的助力转矩。电控单元是电子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原件之一,其性能在一定程序上决定着电子系统的性能,选择油路的控制器对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非常重要。STC89C52RC 是的新一代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单片机,另外 STC 单片机成本较低,性能较好,原有程序可以直接使用,硬件无需改动。STC89C51 系列单片机选型如表 2.1。HD 版本和 90C 版本内部集成 MAX810 专用复位电路。其主要性能如下:(1)增强型 8051 单片机,6 时钟/机器周期和 12 时钟/ 机器周期可任意选择,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 8051。(2)工作电压:5.5V-3.3V(5V 单片机)/3.8V-2.0(3V 单片机)。(3)工作频率范围:040MHz 相当于普通 8051 的 080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 48MHz。(4)用户应用程序空间:4K/8K/12K/16K/32K/64K 字节。(5)片上集成 1280 字节或 512 字节 RAM。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6)通过 I/O 口(35/39 个),复位后为:P1/P2/P3/P4 是准双向口/ 弱上拉(普通 8051 传统 I/O 口);P0 口是开漏输出,作为总线扩展用时,不用加上拉电阻,作为 I/O 口用时,需加上拉电阻。表 2.1 STC89C51RC/RD+系列单片机选型一览型号 STC89C52RC STC89LE53RC STC89C54RD+工作电压( V) 5.53.3 3.62.0 5.53.35V 080M 080M最高时钟频率 Hz3V 080M Flash 程序存储器(字节) 8K 13K 16KSRAM 字节 512 512 1280定时器 3 3 3UART 串口 1 个 1 个 1 个DPTR 2 2 2EEP ROM(字节) 4K 4K 45K看门狗 有 有 有A/D 中断源 8 8 8中优先级 4 4 4I/O 35/39 35/39 35/39支持掉电唤醒外部中断 4 个 4 个 4 个内置复位 有 有 有(7)ISP(在系统可编程)/IAP (在应用可编程),无需专用编程器,无需专用仿真器可通过串口(RxD/P3.0,TxD/P3.1)直接下载用户程序,数秒即可完成一片。(8)有 EEPRROM 功能。(9)看门狗。(10)内部集成 MAX810 专用复位电路(HD 版本和 90C 版本才有),外部晶体 20M 以下时,可省外部复位电路。(11)共 3 个 16 位定时器/计数器,其中定时器 0 还可以当成 2 个 8 位定时器使用。(12)外部中断 4 路,下降沿中断或低电平触发中断,Power Down 模式可由外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部中断低电平触发中断方式唤醒。(13)通过异步串行口(UART),还可用定时器软件实现多个 UART(14)工作温度范围:-4085 (工业级)/075(商业级)(15)封装:LQFP-44,PDIP-40,PLCC-44,PQFP-44.如选择 STC89 系列,优先选择 LQFP-44 封装。本设计采用的 STC89C52RC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STC89C52RC单片机中包含中央处理器(CPU)、程序存储器(SRAM)、定时/ 计数器、UART 串口、I/O 接口、 EEPROM、看门狗等模块、STC89C52RC 单片机几乎包含了数据采集和控制中所需的所有单元模块,可称得上一个片上系统。如图 2.3 是内部结构框图。图 2.3 内部结构框图2.6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类型,并对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比较。并对传感器、电机和单片机的选型做了介绍,为下一章的系统硬件设计打下基础。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第 3 章 EPS 系统的硬件设计3.1 EPS 系统硬件电路结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采集来自转矩传感器、车胜元传感器的信号经过控制器(ECU)运算后,控制直流电机为驾驶员提供转向助力,从而达到改善驾驶舒适性的目的。因此控制器 ECU 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控制策略实现的硬件基础,控制器的硬件性能直接影响 EPS 的控制效果。本课题的控制电路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电路:(1)信号处理电路,(2)电源电路,(3)电机驱动电路(4)单片机周边最小电路。下图是 EPS 控制系统框图。3.1 EPS 控制系统框图3.2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3.2.1 时钟电路时钟电路是单片机系统硬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由于晶振体的工作频率十分高,设计不当很有可能使其工作时会产生对其他电路造成干扰的高频信号,尤其是对 AD转矩输入信号的干扰;STC89C52 单片机的时钟输入接口在 18(XTAL2)和19(XTAL1)引脚上,当时钟晶振频率为 12M25MHz 时,时钟电路中电容一般小STC89C52RC 车速信号转矩信号信号处理电路时钟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源模块信号处理电路复位电路助力电机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于 47pF。本设计采用 33pF。3V:3.8-2.0V(可外部 24MHz,双倍 48MHz),2.3-1.9V 时不要进行 IAP 擦除/ 编程。外部晶振体的链接分为串联型、并联型和使用外部有源晶振器 3 种方式。但是实际应用电路设计中一般采用并联型方式。时钟电路如图 3.2 所示:图 3.2 时钟电路3.2.2 复位 STC89C52 系列单片机有 4 中复位方式:外部 RST 引脚复位,软件复位,掉电复位/ 上电复位。(1)外部 RST 引脚复位外部 RST 引脚复位就是外部想 RST 引脚施加一定宽度的复位脉冲,从而实现单片机的复位。将 RST 复位管脚拉高并维持至少 24 个时钟加 us 后,单片机会进入复位状态,将 RST 复位管脚拉回低电平后,单片机结束复位状态并从用户程序区0000H 处开始正常工作。(2)软件复位用户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当中,有时会有特殊需求,需要实现单片机系统软复位(热启动之一),传统的 8051 单片机由于硬件上未支持此功能,用户必须用软件模拟实现,实现起来较为麻烦。现 STC 新推出的增强型 8051 根据用户要求增加了ISP_CONTR 特殊功能寄存器,实现了此功能。用户只需简单的控制 ISP_CONTR 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其中两位 SWBS/SWRST 就可以系统复位了。(3)上电复位/掉电复位当电源电压 VCC 地狱上电复位 /掉电复位电路的检查门槛电压时,所有的逻辑电路都会复位。当 VCC 重新恢复正常电压时, HD 版本的单片机延迟 2048 个时钟(90C 版本单片机延迟 32768 个时钟)后,上电复位/ 掉电复位结束。进入掉电模式时,上电复位/掉电复位功能关闭。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4)看门狗(WDT)复位适用型号:STC89C51RC,STC89C52RC,STC89C53RC,STC89LE51RC,STC89LE53RC,STC89C54RD+,STC89C58RD+,ST89C516RD+ ,STC89LE54RD+,STC89LE516RD+。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需要高可靠性的系统中,为了防止“系统在异常情况下,受到干扰,MCU/CPU 程序跑飞,导致系统长时间异常工作”,通常是引进看门狗,如果 MCU/CPU 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访问看门狗,就认为 MCU/CPU 处于异常状态,看门狗就会强迫 MCU/CPU 复位,使系统重新从头开始按规律执行用户程序。STC89C51RC/RD+系列单片机内部也引进了此看门狗功能,使单片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变得更加方便/简洁。本设计采用的是外部 RST 引脚复位这种复位方式,在 RST 引脚上连接了一个复位按键,因为这种复位方式比较简单,而且可以达到设计要求,故而采用这种复位方式。3.3 电源电路车用电器设备都由车载电瓶供电,一般为 12V 直流电源,车身为零电位。 EPS系统中电动机和电机驱动芯片采用的是 12V 直流电源,单片机系统、传感器及反向器等集成芯片采用 5V 电源,故 EPS 系统的电源应包括 12V,5V 。通常我们用 7805进行电压转换。78 系列的稳压集成块的极限输入电压是 36V,最低输入电压为输出电压的 3-4V以上。本设计采用的是 L7805CV,它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L7805CV 实物图如图 3.3 所示:图 3.3 L7805CV 实物图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3.4 电动机的驱动常用的电机驱动芯片有 L297/298,MC333886,ML4428 等。本设计采用L298。 L298 内部包含 4 通道逻辑驱动电路。是一种二相和四相电机的专用驱动器,即内涵二个 H 桥的高压大电流双桥式驱动器,接收标准 TTL 逻辑电平信号,可驱动46V、2A 以下的电机。L298 芯片的引脚图如图 3.4 所示,L298 的实物图如图 3.5 所示:L298 的逻辑控制如表 3.3 所示:图 3.4 L298 芯片引脚图L298 的运行参数如表 3.1 所示,L298 的引脚功能如表 3.2 所示:表 3.1 L298 的运行参数:参数 符号 测试环境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驱动电源电压 Vs 2.5 46 V逻辑电源电压 Vss 4.5 5 7 V输入低电平电压 ViL -0.3 1.5 V输入高电平电压 ViH 2.3 Vss V使能端低电平电压 Ven=L -0.3 1.5 V使能端高电平电压 Ven=H 2.3 Vss V全桥式驱动器总成的电压降(每一路)VcE(sat)IL=1AIL=2A1.8 3.24.9VV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优秀毕业设计,助答辩无忧!检测电压 1,15 脚 Vsen -1 2 V表 3.2 L298 的引脚功能引脚 符号 功能115SEN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