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 4.1君子不忧不惧教案(原文、集注、详解)(苏教选修《论语》《孟子》)_第1页
2012高中语文 4.1君子不忧不惧教案(原文、集注、详解)(苏教选修《论语》《孟子》)_第2页
2012高中语文 4.1君子不忧不惧教案(原文、集注、详解)(苏教选修《论语》《孟子》)_第3页
2012高中语文 4.1君子不忧不惧教案(原文、集注、详解)(苏教选修《论语》《孟子》)_第4页
2012高中语文 4.1君子不忧不惧教案(原文、集注、详解)(苏教选修《论语》《孟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君子不忧不惧 原文 集注 详解 君子不忧不惧 原文 集注 详解 原文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 不够诚信 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这才是曾子所说的 三省 这 三省 说了两个方面 一是修己 一是对人 对人 要诚信 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 不欺人也不欺己 替人谋事要尽心 尽心才能不苟且 不敷衍 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 修己不能一时一事 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 要时时温习旧 经验 求取新知识 不能停下来 一停下来 就会僵化 智慧点 世道纷纭 熙熙攘攘 心为外利所动 几乎失去真我 物欲横流 乃至人心不 古 求诸外欲 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 如何对待浊世横流 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 他人的契合 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 我是否做到了 以此感化世人 引导世人 在儒家 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 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 正是因为 社会的整体意识 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 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 因为 仁的道德基础 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 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 故 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昨日途经南京 在一家并不起眼的店面广告上 写着 新吾日三省吾身 细看内容 谋事 尽心了吗 交往 诚信了吗 为人 博爱了吗 感觉有点意思 与曾子的吾日三省 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有所不同的是 新吾日三省吾 身融入了时代的内容 我们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们 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 在牺牲什么 能得到什么 就像不能拿所谓 主义 理想 来要求所有人一样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 我们需要的是直白的 实用的修身要求 当然 今天我们同样要求修身养性 同样不能陷入追香逐臭 唯利是图的旋涡之中而 难以自拔 人生需要有目标 生活需要有规范 但绝不能为其束缚为其羁绊 我们需要更 为理性的修身指南 需要张扬个性 活出真我 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修身 规范 无疑是最好的 原文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注释 贤哉 回也 即 回也贤哉 颜回贤能呀 箪 d n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 筐 堪 忍受 受不了 巷 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 乐于学 翻译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 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别 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解读 儒家是入世的哲学 强调快乐 其快乐也极有层次感 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 是修道的快乐 二是悟道的快乐 三是得道的快乐 儒家的快乐 以道为中心 道的核心 是 仁 修道 包括学习 交友 学习的快乐 如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又 知之 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交友的快乐 如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又 益者三乐 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 悟道的快乐 如 颜子箪食 瓢饮 居 陋巷 不改其乐 居无求饱 食无求安 悟道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的态度 入道之初为悟 道 得道除去物欲外 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 如孔子的快乐 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评析 本章中 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 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 不改其乐 这 用心 爱心 专心2 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 的 为了自己的理想 就要不断追求 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曾经 伟大导师孔夫子不嫌唠叨的在一句话中前后两次为他的弟子颜回喝彩 而孔子 称赞颜回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坐得住 我认为坐得住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反应迟钝 不懂机 变 一种是抱定信念 至死不渝 颜回坐得住是不是因为他傻呢 不是 他不仅不傻而且 还是孔门弟子中最聪明的人 孔子说颜回虽然当着他面有时装傻 但其实颜回并不傻 要 知道真正的傻子是不会装傻的 有一次 孔子问子贡 说 你和颜回谁更聪明 子贡 何许人 想当年子贡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存鲁 乱齐 破吴 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出手 十 年之中五个国家都发生了重大变故 聪明如子贡都对颜回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说 颜回做 学问能举一反十 我只能举一反二 孔子非常认同地说 比不了 我和你都比不上他 孔子说连他自己都不如颜回聪明 能够举一反十又会装傻冲楞的颜回显然不是不懂机变的蠢人 颜回的坐得住是因为他有自 己的理想 他能够为了理想而努力 他也愿意为理想耐住清贫和寂寞 颜回有自己的理想 有次孔子问他的志向 颜回回答说 愿无伐善 无施劳 对此历来各家有不同解释 大 体就是指一种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治理想和内敛不张扬的自我道德修养 这不是本文所 要讨论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想 只要不是专门损人利己 理想就没有高低之分 关键是要 有理想 想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 这确实不容易 但就算一时想不清至少也应 该时时去想 其实想不清是因为理想总在变 说来每一个理想如果能够实现都是美好的 之所以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是因为不愿意付出努力也不愿意忍受现实的困难 颜回是愿意为了理想付出努力的 孔子不止一次说到颜回的好学 孔子说 只见到他 学业精进而从没见过他止步不前 又说 他从不偷懒 因此当鲁哀公 季康子两次问到 孔子弟子里谁最好学时 孔子的回答都是颜回 颜回为了理想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这 是最难得的 本文开篇所引孔子的赞叹也正是为这一点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坚持理想都 是因为清贫和寂寞 要富贵要热闹都不是错 孔子另两位著名弟子子贡 子路一个是大商 人一个是大喏喏 也都是极出色的人才 得到了孔子的赞赏 孔子从不反对追求富贵荣华 但是决不能为了这些抛弃理想 他说 如果能发财同时又能实现我的理想 就算是让我 去当车夫我也干 如果发财与我的理想不能同时实现 那我选择理想而不要发财 他又说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这里的义就是孔子追求的理想 孔子和颜回都把不改变 理想放在了第一位 而把富贵放在后面 这是合格的读书人特有的人格精神 所以孟子说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也因此人们说读书人穷酸 颜回孔子的理想和发财是 隔路的 学历史和发财在如今好像也是隔路的 这两三年不断的有人跟我说这个问题 前 两天见到本科老师也说 想想选择这条路可能是有点自私 只考虑了自己高兴 没有考虑 要为国家社会家庭做什么贡献 不过也管不了这么许多了 好在家里没人反对 最后说颜回的乐观 有了上面诸条 颜回的乐观是顺理成章的 颜回快乐因为他有理想 有理想才能洒脱 洒脱才能快乐 所谓洒脱并不是所有事都不放在心上 而是知道自己想 要的是什么 目标之外的东西 有也罢没有也罢 颜回快乐还因为他为理想而付出 这种 付出本身就是快乐的 由于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付出也就不会觉得委屈 至于结果 那往 往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我以为有了为理想付出的过程人生足矣 足矣 所以学生们都很难明白老师到底是喜欢什么样的弟子 这个问题其实难也难 不难也不 难 那要看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了 所以从颜回身上可以看到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追 求心灵快乐的人 你看看 颜回啊 只有勉强够吃的粮食 一点点水 穿着破烂的衣服 居住在 穷人区 可是 回也不改其乐 他居然没有半点抱怨 而且有内心发出的快乐 这是怎么回事 连孔子都不得不佩服了 一般老师很难喜欢颜回这样的人 用现代的话就是同学聚会 把老师也叫来 说一下吧 用心 爱心 专心3 混得怎么样 房子 在陋巷有个床 车子 安步当车 官职 乌有也 票子 银 行里 但别人的 恐怕颜回不会象我这么回答 因为有厚脸皮又心虚的感觉 因为我那里 能读懂他啊 而且孔子也绝对不会这样问的 如果这样问 就根本不会被人称为圣人了 孔子是注重心灵的 他的标准 是超越物质层面的 是不功利的 无论你富贵还是贫穷 无 论你得意还是失意 无论你强势还是弱势 只要你追求道义 追求自我修养 你一定能够达到 心灵的和谐 所以说圣人绝对不是高高在上让人高山仰止的 也不是把深奥的大道理布道 式的填给人们 他是亲切的 谦逊的 在我们的周围 他的道理是朴素的 简单的 是适合所有 的人的 也就是说 适合你我的 多少人在今天的世界中迷失啊 孔子告诉你 别忘了自己的心灵 不要为物质的不满足 失去快乐 也不要为了物质太多而羁绊受困 你可以 作个高贵的 自尊的 心灵快乐的人 无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这种信仰中度过无数的朝代和变化 无数的人们在他的话语中找到安 慰 就象是在茫茫苍穹之中的日月星辰 那么平凡 又那么永恒 孔子怎么做的呢 15 向 学 发奋而读书 有教无类 弟子三千 贤者 72 人 跟随者众 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我们现在真的处于道义迷失的年代 但如果将心灵的和谐当做自己的目标 将超越而豁 达 进而无愧此生 说的是颜会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 喜欢这样境界的学生的老师 境界 还用说么 原文 子曰 中庸 1 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注释 1 中庸 中 谓之无过无不及 庸 平常 译文 孔子说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 该是最高的了吧 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 久了 评析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 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 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 倡的 论语 中提及 中庸 一词 仅此一条 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 也是一种 德行 而且是最高的德行 宋儒说 不偏不倚谓之中 平常谓庸 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 常的道理 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 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 使双方保持均衡 状态 中庸又称为 中行 中行是说 人的气质 作风 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 对立的 双方互相牵制 互相补充 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 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是相对的 暂时的 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 并概括为 中庸 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 讲调和 就否定了对 立面的斗争与转化 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中庸之道就是均衡稳定的规律 这个东西很平常 但是很重要 又很容易被人忽略 坚守中庸之道 社会就能和谐共存 个人就能气定神闲 破毁中庸之道 社会就会偏激震 荡 个人就会温燥两失 孔子将中庸视为君子应有之品德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 称为 中 表现出来以 后符合常理 称为 和 中 是根本 和 是原则 达到 中和 境地 天地便各在 其位 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后来的潘光旦先生据此而发明 位育之道 概念 用来统摄他 的社会学思想 中和 就是 中庸 不偏不倚 既不过分也不要不及 以期达到理想中 的均衡态 中庸 原为 用中 为了用中 需要有判断及选择的智慧 又要有内心真挚的情感 同 时面临困难时可以坚持下去 人之 中 即是向善的本性 人要 用 中 则需择善的知 与行配合 具体说来 中庸就是 择善固执 中庸之道 愚者不及 智者过之 原文 子曰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 1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 用心 爱心 专心4 注释 1 徙 音 迁移 此处指靠近义 做到义 译文 孔子说 品德不培养 脩 通 修 指培养 学问不研讨 研 研究 讨论 之 连词 作用是把主谓结构变成偏正结构 听到了应当做的事 义 却不能马上去做 徙 迁移 这里指按照义的准则改变自己的行为 有错误却不能改正 这些都是我所担 忧的 是 指示代词 在判断句中充当主语 指代 德之不脩 到 不善不能改 这段话 所讲的事 评析 春秋末年 天下大乱 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 对此 他万分忧虑 他把道德修养 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 在他看来 三者之间也有 内在联系 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 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 或 不善 只有这样 修养才可以完善 知识才可以丰富 原文 子曰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 君子胸怀宽广坦荡 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评析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许多人常常将此 写成条幅 悬于室中 以激励自己 孔子认为 作为君子 应当有宽广的胸怀 可以容忍 别人 容纳各种事件 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心胸狭窄 与人为难 与己为难 时常忧愁 局促不安 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智海踏浪 坦荡荡 心胸开阔 自由自在的样子 戚戚 忧惧不安的样子 这句话的意 思是说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 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君子襟怀坦白 安贫乐业 与人为善 知足常乐 所以能坦荡荡 小人欲念太多 患得患失 忧心忡忡 怨天尤人 局促不安 所以常心怀戚戚 孔子说 君子重为己之学 求诸己而无愧于心 小人则求为人之学 求 诸人而无所不至 两句话互相对比 非常生动而有深刻 可以作为座右铭 即可自励 也 可勉人 知心小语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君子无执无求 心胸宽广 思想开朗 遇事拿得 起 放得下 心态健康 小人 目的性强 凡事执着 所以患得患失 忧心憧憧 有这样 一个小故事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 途遇一条河 见一女子正想过河 却又不敢过 老和 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 然后放下女子 与小和尚继续赶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 师父怎么了 竟敢背一女子过河 一路走 一路想 最后终于忍不住了 说 师父 你犯 戒了 怎么背了女人 老和尚叹道 我早已放下 你却还放不下 这就是 君子 和 小人 的区别 南怀瑾先生解释说 学而 篇中说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一个人一生没有人了解 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 还是不怨天 不尤 人 这种修养是很难 所以君子要做到 坦荡荡 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 像春风吹拂 清 爽舒适 像秋月挥洒 皎洁光华 内心要保持这样的境界 无论得意的时候或艰困的时候 都是很乐观的 但不是盲目的乐观 而是自然的胸襟开朗 对人也没有仇怨 像包公 赵 清献都做到这样的境界 这是 君子坦荡荡 至于小人呢 小人长戚戚 小人心里是永远有事情的 慢慢就变成狭心症了 这是笑 话 借用生理的病名 来形容心理上的病态 小人永远是蹩住的 不是觉得某人对自己不 起 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 再不然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 我们都犯了这个毛病 有时候 唉 这个社会没得搞的 言外之意 我自己是了不起 而这个社会是混蛋 这也是 长 戚戚 的一种心理病 心里忧愁 烦闷 痛苦 所以这两句 可以作座右铭 贴在桌旁 随时注意自励 养成坦荡荡的胸襟 原文 子曰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后也 译文 孔子说 到了寒冷的季节 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用心 爱心 专心5 评析 彫 通 凋 草木枯败 天未冷之时 众木皆茂 而天气大寒之时 众木皆萎谢 独松柏枝叶不枯败 孔子此言 以松柏喻君子 言君子能守志 不论何时 什么样的环境 也不会改变其心志 孔子认为 人是要有骨气的 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 他就像松柏那样 不会随波逐 流 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 孔子的话 语言简洁 寓意深刻 值得我们深入 思考 淡泊断章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笑天断章 坚持就是胜利 这种胜利不一定是好的结果 也许是失败 但是 重要的是我 们经历了一个美好的过程 这是成长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 曰 不忧不惧 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 内省不疚 夫何出何惧 译文 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 孔子说 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 不忧愁不恐惧 这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 内心反省不感到愧 疚 那又忧愁什么恐惧什么呢 读解 孔子有个弟子叫司马牛 他的大哥是一个霸道的大恶人 因为孔子批评他私自建 立城墙是不合礼法的事 他就想要追杀孔子 害的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继续呆在宋国 司 马牛的二哥 三哥也都是恶人 司马牛想起自己兄弟的那些坏行为来 不由的难过的叹了 口气 说 别人都有值得称道的兄弟 唯独我没有啊 子夏听见了 就安慰他说 我曾经听人说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 君子只有内心诚敬 没有过失 对待别人恭敬 有礼 那么天底下所有的人 都是你的兄弟了 君子何必忧虑自己没有兄弟呢 司马牛 问孔子怎么样才是君子 孔子说 君子没有忧虑 也没有恐惧 司马牛又问 没有忧 虑 也没有恐惧 就可以算是君子了吗 孔子很了解司马牛目前的心境 为了增加他的 信心 于是回答说 如果反省自己的内心 没有任何的愧疚 那还有什么好忧虑恐惧的 呢 司马牛这时才明白孔子所说的话 孔子又说 你的兄弟为恶作乱 那些事情都和 你没有关系 如果你总是担心别人会因为你有那样的兄弟 而对你有偏见 那么你的心便 无法平静了 相信你自己 只要你自己行的正 问心无愧 又何必在乎别人怎么想呢 根据叔本华的生命哲学思想 人生都是在忧愁和烦恼中度过的 所谓 十有九输天下 事 百无一可意中人 怎能没有忧愁 没有恐惧呢 大概孔子也是深有体会罢 所以他才提出 君子不忧不惧 的说法 能修材怀忧不惧 的程度 那就可以算得上是君子了 而不到君子程度的人都是有忧有惧 在烦恼与恐惧中 度过一生的 可司马牛一听 感觉却和我们不太一样 他觉得仅仅是不忧愁不恐惧 这不是太简单 了吗 你看那饭店酒馆里猜拳行令 吃五喝六的人 不都是不忧愁不恐惧吗 难道他们都 是君子吗 孔子知道司马牛没有弄清楚 所以进一步告诉他说 不忧愁不恐惧是指自己 问心无愧 心地光明安详 这可是不大容易做到的啊 原来如此 所谓 平生不做亏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门 君子的不忧不惧是因为内心光明磊落 而 不是单纯地忧柴米油盐 怕抢匪上门 这也就是孔子在另一个地方所说的 仁者不忧 勇 者不惧 宪问 吧 仁者勇者风范 当然是君子了 原文 景春曰 公孙衍 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 母 命之 往送之门 戒之曰 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 用心 爱心 专心6 也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广居 正位 大道 朱熹注释为 广居 仁也 正位 礼也 大道 义也 译文 景春说 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发起怒来 诸侯们都会害怕 安静下来 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父 亲给予训导 女子出嫁的时候 母亲给予训导 送她到门口 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 里 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的 是妾妇之道 至 于大丈夫 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 走着天下最光明 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 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 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 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 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 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 夫 读解 景春认为公孙衍 张仪能够左右诸侯 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 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 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 没有仁义道 德的原则 因此 不过是小人 女人 奉行的是 委妇之道 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 只是通过言 礼 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 由此得出 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古人认为 妻道如臣道 臣对于君 当然也应该顺从 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 如果君行不义 臣就应该劝谏 妻子对 丈夫也是这样 妻子固然应当 顺从丈夫 但是 夫君有过 妻也就当劝说补正 简言之 应该是 和而不同 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 才是不问是非 以一味顺从为原则 实际 上 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可见 妾妇之道 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 而实实在在就是 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 对公孙衍 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 遗憾的是 虽然孟子对这种 以顺为正 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 但两千多年来 这 样的 妾妇 却一直生生不已 层出不穷 时至今日 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 妾妇 难 存 但 妾妇说 却未必不存 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怎么办呢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 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 富 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 那就得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就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 这样做了以后 再抱以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的立身处世态度 也就是孔子所谓 用之则行 舍之 则藏 论语 述而 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尽心上 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关于 大丈夫 的这段名言 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在历史上曾鼓 励了不少志士仁人 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原文 孟子曰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閒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 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 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