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20XX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梅州市20XX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梅州市20XX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梅州市20XX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梅州市20XX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0 页 梅州市梅州市 20XX20XX 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wordword 版 版 梅州市 20XX 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梅州市 20XX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说 明 本试卷共 4 页 18 小题 满分 50 分 文科综合考试时间 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 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准考证号 姓名 试室 号 座位号 再用 2B 铅笔把试室号 座位号的对应 数字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答案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重新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 第 2 页 共 10 页 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 本试卷不用装订 考完后统一交县招生办封 存 一 选择题 1 长期以来梅州客家人聚族而居 十分重视家 园建设 创造了许多具有客家乡土气息的 建筑样式 其中存世最多 最为典型的客家民居 是 A 四合院 B 围龙屋 C 窑洞 D 一颗印 2 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 长 征的胜利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下列梅州历 史名人中参加过红军长征的是 宋湘 叶剑英 李坚 真 丘逢甲 A B c D 3 某学校七年级的一次历史探究与实践课上 老师围绕主题出示了如下图片材料 由此可知其探究 的主题应是 A 东晋时期流芳千古的书法艺术 B 宋朝南方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D 清朝巩固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 4 隋朝 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 放射 第 3 页 共 10 页 出耀眼的光芒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中 不 正确的是 A 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B 出现了 开皇 之治 的盛世局面 c 创立了科举制 D 出现了 贞观之治 的盛 世局面 梅州 文科综合试卷第 1 页 5 在古代 圆周率的推算是衡量数学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志 最早把圆周率的精确值计算到小数点后 第 7 位的中国古代科学家是 A 贾思勰 B 宋应星 c 李时珍 D 祖冲之 6 1840 年以来 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几次侵略 中国的战争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侵略战争 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甲午中日战争 A B c D 7 19 世纪末 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康有 为 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 能变则全 不变则亡 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第 4 页 共 10 页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8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被鲁迅称为 19 世纪末最敏感的人 他译著的 天演论 中着重阐发 A 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 B 民主共和的思想 c 自强 求富 的主张 D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道理 9 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 雄纠纠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的战歌 开始了 A 北伐战争 B 百团大战 C 抗美援朝 D 台 儿庄战役 10 右图反映了 1978 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 均收入不断增长的变化情况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A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逐步开展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兴起 C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行 11 右图名画 蒙娜丽莎 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 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 是一幅伟大的人文主 义作品 它的作者是 第 5 页 共 10 页 A 莎士比亚 B 达 芬奇 C 托尔斯泰 D 凡 高 12 抓住关键词是掌握历史概念的方法之一 与 英国议会 限制王权 君主立宪制 这些 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法律文件是 A 权利法案 B 九国公约 c 宅地法 D 凡尔赛和约 13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城有一块石碑上刻着 1914 年 6 月 28 日 加夫里诺 普林西普在这里 用他的子弹 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 的向往 碑文记述的这一事件导致了 A 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 c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 梅州 文科综合试卷第 2 页 14 1929 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 并由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但美国 在短期内经济开始复苏 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其原因是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马歇尔计划 C 罗斯福新政 D 新经济政策 第 6 页 共 10 页 15 1991 年底 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 的红旗悄然落下 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 写了半个多世纪 这里 红旗悄然落下 反映的历史 事件是 A 苏联解体 B 轴心国集团解体 C 华约建立 D 北约建立 二 非选择题 16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 多年 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依据下 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代组织机构 作 用 明朝 A 是特务组织 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 监视侦察 清朝 B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 它的设置 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 制度 从材料内容看 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 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从材料 第 7 页 共 10 页 内容看 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立什么机构标志着我国现 行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开始 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 A B 所代表的组织机 构名称 17 90 年峥嵘岁月 90 年光辉历程 90 年来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 解放 繁荣 为中国 人民的自由 民主 幸福而不懈奋斗 谱写了中华民 族自强不息 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探究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 政府 与军队 团结起来 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抵抗日寇的侵掠 国 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共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 材料二 1945 年 8 月 28 日 当毛泽东等走下飞 机时 山城重庆沸腾了 举国上下无不对中共真 诚谋求和平的行动大加赞赏 民主人士柳亚子称赞毛 泽东的行为是 弥天大勇 中国历史 梅州 文科综合试卷第 3 页 材料三 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两国 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第 8 页 共 10 页 请回答 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 标志是什么事件的和平解决 材料中的国共合作是国 共两党历史上的第几次合作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这次事件的结果 是签订了什么重要文件 依据材料三 党和政府按照什么伟大构想恢复对 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谁 18 纵观世界近代史 在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 的过程中 革命和改革是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的两种主要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一 1775 年北美来克星顿枪声 1789 年巴黎人民攻占 巴士底狱 材料二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请诸位深信 凡能够 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 都一一做到了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 当日本 19 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 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 顺利 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 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 第 9 页 共 10 页 道路 世界史 近代史稿 请回答 材料一图片内容分别标志着哪两个重大革命事件 的爆发 材料二反映的俄国改革发生于哪一年 这次改革 废除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所说的日本 社会变革 历史上称为什么 请 举出这次 社会变革 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材料二 三所涉及两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改革 给这两个国家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梅州市 20XX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 1 B 2 D 3 B 4 D 5 D 6 B 7 B 8 D 9 C 10 D 11 B 12 A 13 B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