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解读孔子启发式教育观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解读孔子启发式教育观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解读孔子启发式教育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读孔子启发式教育观解读孔子启发式教育观 摘要 摘要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留下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有关教育方法的至 理名言 论语 述而 中记录了一句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 则不复也 堪称教育史上最早论及启发式教育的言论 笔者深受启迪 故而阐述了自己对这句名言的五点理解 关键词 关键词 孔子 启发 举一反三 近日读到孔子 论语 述而 中论及孔子启发式教育的一句话 思索颇多 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大意是 教 学生 不到他很想弄懂而又弄不懂的时候 不去开导他 不到他很想讲出来又 无法恰当表达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 给他讲明一个方面 他却不能触类旁通 推知与此相类的其他方面 就不再教他新知识了 初读此句 只觉拗口 但知道其大有深意 却不能尽解此言之真谛 经过教育 实践的洗礼 今日再读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 也 时 顿感受益无穷 内涵颇丰 短短 20 字竟包含众多教学原理 笔者试 谈自己一些粗陋见解 一 一 不愤不启不愤不启 之求知欲之求知欲 不愤不启 是方法 而重要的是使学生 愤 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 欲 这不仅仅是好奇心 即对于问题已不是产生 想研究 这种快感 而应是 达到 研究不出来 时会产生悲愤感 这样的程度更深 学生表现出的是更加 坚定 执着地自觉学习心态 培养这种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是学习的基本前提 之后才涉及到去启发他们的方法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 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 机制 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 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因素与学生对学业成就本身的追求有关 发自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和要 求 如对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探究心向等 对学习起推动作用 拉力因素与学 习的外在后果 如学位 待遇及社会地位等 对学习起引诱作用 压力因素 与客观现实环境对学生的要求 如考试 竞赛和升学等 有关 对学生起强制 作用 学习往往是在这三种动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被驱动的 而在有意义的学 习中 拉力因素和压力因素必须通过推力因素而起作用 孔子在长期教学实践 后也得出了与现代教育学研究的学习动机方面遥相呼应的结论 时至今日 新课改呼唤 快乐教育 如何令孩子们学地快乐 我想作为孩子 学习的引领者 我们努力的大方向就应当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了 学习是长期而又艰巨的 学生只有常常保持 我要学 的心态 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地更远 二 二 不悱不发不悱不发 之表述力之表述力 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必然经历 产生研究欲 研究 表述的过程 只有 通过表述才能向人传达本人对该事物本质的理解 这也是对自我习得结果的一 种证明 所以有时候表述甚至超过研究 试想 若学生能掌握或理解某概念 但若无法表述交流 那他的研究成果几乎只能化为零 可见表述对传达思想和 进一步探索学习的重要性 而多数人又势必会陷入 言不能尽现其人 的无奈 这是作为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 教师的导航是至关重要的 以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为例 当学生看到图文并貌的习题出现时 多数学生能够经过短暂思考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但是仅就如此是否就算达成 教育目标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新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更 多的是关注学生各方面思维的培养 就解决实际问题而言 对学生理解图意 理解文字表述的含义 搜集需要的讯息 合理地处理已知未知条件 对信息的 推理 判断 推理 概括等都是一种考验 有些孩子能算却不能表述 有时是 表述不清题意 那么很显然会影响他的理解和推理过程 有时是表述不清自己 的意思 那么很显然又会影响到他和其他师生的交流 教师无法给予其相应的 评价 以至难以进一步完成学习过程 低年级的孩子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锻 炼直接影响到他的各项学习 可见 身为人师 都应在学生很想讲出来又无法 恰当表达的时候 去启发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多点时间来考虑 多点空间来呼吸三 多点时间来考虑 多点空间来呼吸 孔子这句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的另一精妙之处便在于他懂得多留思考的时 间给学生 任其自由尝试 多些思考的空间给学生 不拘泥小节 不胶鼓钟瑟 这有利于思维多样化的发展 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 例如近来为教育学界各派所推崇的 脑激励法 又称 头脑风暴法 其基 本做法就是 教师先提出问题 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提出尽可能多的 解决方法 不必考虑方案的正确与否 教师也不对提出的想法做评价 一直到 所有可能想到的方案都被提出来为止 然后学生和教师开始对这些想法进行 讨论 评价 修改 合并某些想法 形成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开 放的 互相支持的讨论中 一种想法可以启迪 引发另一种想法 从而不断地 扩展思路 激发灵感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通过这种自由地切磋和互相 启迪 学习者可以形成更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正是 多点时 间来考虑 多点空间来呼吸 所带来的益处 另一方面 独立思考后跌到再爬起 学习中的错误便是成长的财富 凡高说 逆境助我一臂之力 是很有道理的话 自由思考必然会让孩子产生不成熟 的或错误的想法 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 逆境教育也是需要的 毕竟可以在学习上磨练学生对学习的执着信念 当然为 使学生少走冤枉路 不撞不能撞的 南墙 在他急需时给予指点 是教师的 职责 四 举一反三是目标四 举一反三是目标 人能举一反三说明他对 一 的本质与变式都把握到位了 教学要的就是这种 效果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做老师的为的不是 不复 而正 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如何令学生举一反三 想来除了要教扎实基本知识 外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 即给他那根能串起一 二 三乃至 四 五 六 的一条线 而不是单一的给他一 二 三这几个点 规律是无 穷的 因为客观存在无限本质 规则是唯一的 因为最本质最抽象的方法只有 一个 抓住树的主干 那么树枝 树叶就都是自己的 人的知识不是零星地 堆积 在人的头脑中 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 集成 在头脑中 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 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广义而言 它是某一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 狭义而言 它可以是学习者 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 一般认为 认知结构具有一定的层 次性 这种包含丰富联系的认知结构能使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更牢固地 保持知识 也便于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更好地激活和运用知识 也就是说 不 管从知识结构本身而言还是学习者学习或运用而言 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都 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直接传授给学生 只有培养举一反 三的能力 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 以不变应万变 五 果真五 果真 不复不复 如若 不复 要 先生 何用 做教师的自然是要以 复 为己任 但孔 子说得在理 学生若不能举一反三 那就不要 复 了 学习总是有如编铁链 一环扣一环 前一环尚未扣紧 往后再加扣也只是徒劳 终有一天会崩裂 与 其如此 到不如稳扎稳打 宁愿慢慢地稳重求胜 不当冒然地快速出击 否则 势必是 故 的不能温 新 的亦不知 到头一场空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不简单是知识从外到内的传递转移过程 它并不是学生原 封不动的接受 占有知识 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这种建构活动是 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双向 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在获得新知 识时 学生需要充分调动有关的知识经验 分析 组织当前的新信息 生成对 信息的理解 解释 同时 学生要反省新知识和旧知识的一致性 鉴别 评判 它们的合理性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是在记忆别人的知识 而是在作为一个 积极的思考者建构自己的知识 既然学习新知识必需有赖于旧知识的充分掌握 那么这也就同时印证了孔子的另一句话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也 一旦学生在新知识与原有观念之间建立了逻辑的联系 他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 景知识对信息作做出进一步的推论和预期 比如 只要学生能将 定滑轮 与 杠杆 联系起来 即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 那他就可以把有关 杠杆力臂的知识推论到 定滑轮 上 知道它并不能省力 那么相反的 如果 学生还没掌握好有关力臂等的旧知识 就教受给他定滑轮 那他对与定滑轮的 不省力实质十有八九是吃不透的 往后可以依赖的知识经验就会越来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