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送别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送别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送别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送别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别诗鉴赏送别诗鉴赏 导学案导学案 总 总 4 4 课时 课时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 故国乡土之思 骨肉亲人之念 挚友离别之感牵 动了很多人的心弦 离别 自然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从先秦 诗经 到 两汉的乐府 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 离别之情唱之不尽 尤其是唐代的 送 别诗 更是诗歌中 学习目标 1 1 把握送别诗的特点 感知送别诗的意象选择 把握送别诗的特点 感知送别诗的意象选择 2 2 体会送别诗的感情 分析送别诗的写作技巧 体会送别诗的感情 分析送别诗的写作技巧 学习课时学习课时 第第 1 1 课时 课时 概括送别诗的情感特点 学习 春夜别友人 送魏万之京 第 2 课时 学习 送友人 归纳送别诗的一般特点 第第 3 3 4 4 课时 完成送别诗练习课时 完成送别诗练习 一 结合诗句概括出下面送别诗的情感特点结合诗句概括出下面送别诗的情感特点 1 1 高适 高适 别董大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 识君识君 情感 宽慰 对朋友的友好祝愿 2 2 王维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 阳关无故人阳关无故人 情感 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3 3 王昌龄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 片冰心在玉壶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 表诗人高尚的志节 4 4 李白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孤帆远影碧空 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 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 孤寂 落寞 5 5 王勃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情感 情深意长的勉励网 2 送别诗例析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银烛 吐 青 金樽 对 绮 离堂 思 琴瑟 别路 绕 山 烟 筵 川 明月 隐 高树 长河 没 晓 悠悠 洛阳 道 此会 在 何 天 年 1 本诗是一首离别诗 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1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 室内 的人和物 再写与朋友告别时的环境 室外 突出表现了 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 景色随着 空间而变化 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可用下表来显示 空间离堂华筵 室内 别路山川 户外 洛阳古路 遥想 景色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悠悠古道 情感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悠悠离情 此会何年 2 分析该诗的炼字艺术 2 银烛吐青烟 着一 吐 字 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 怅然无绪 目光只是凝视着银 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 用一 对 字 其意是面对华筵 除却频举金樽 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意绪之外 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 于沉静 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颈联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这里一个 隐 字 一个 没 字 表明时光催人离别 不为离人暂停须臾 离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 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 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 一 何 字 强调后会难期 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3 简要分析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一联的表达技巧 3 衬托 融情于景 借树阴遮住西沉的明月 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衬托出时光催人 离别 难舍难分的心情 亦可从 炼字 的角度回答 抓住 隐 没 两字来体会 送魏万之京 朝闻 游子 唱 离 昨夜 微霜 初渡 鸿雁 不堪 愁里 听 云山 况是 客中 歌 河 过 关城 树色 催寒 近 御苑 砧声 向晚 莫见 长安 行乐 处 空令 岁月 易 蹉 多 跎 1 诗歌用了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 这首诗选择鸿雁 云山 树色 砧声等意象描绘了深秋送别的画面 抒发了悲秋伤别和 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 2 首联 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 的什么情绪 2 微霜 鸿雁 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绪 3 微霜初渡 树色催寒 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 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3 这两个意象中 渡 和 催 都使用了拟人手法 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 寒气 逼人的气氛 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 4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4 尾联直抒胸臆 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 时光 5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 请从叙事 写景 抒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说说 这首诗的炼句之妙 5 诗人是把叙事 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 如首联 先说朋友要走 再说 昨夜微 霜初渡河 点明昨晚的景象 是一种倒叙的笔法 将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 极为凄清 叙事中有景 有情 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 加深了描写 鸿雁 云山 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 但出自 愁里听 和 客中过 即是由事见景 由景生情 尾联则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 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心爱护 过来人对后来者的警诫 语句凝练 含蓄 言有尽而意无穷 送 友 人 青山 横 北郭 白水 绕 东 此地 一为 别 孤蓬 万里 城 征 浮云 游子 意 落日 故人 挥手 自兹 去 萧萧 班马 情 鸣 1 说说该诗是如何借助物象来表达 游子意 故人情 的 1 诗人以飘浮不定的孤蓬 浮云 写出了游子不忍遽去的情怀 以缠绵的白水 依依的落 日 写出了故人恋恋不舍的情感 离群的马和萧萧马嘶 则双写游子和故人的深情厚谊 2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 青山 白水 青白相间 色彩明丽 横 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 绕 字描画出 白水的动态 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 白水环绕的送别图景 3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 诗人巧妙地用 浮云 落日 作比 浮云 比喻友人的 行踪不定 任意东西 落日 比喻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三 归纳送别诗的特点 1 情感内容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心志的告白 2 时间地点 长亭古道相送 夕阳芳草离情 3 意象选择 长亭 杨柳 夕阳 酒 秋等 4 送别原因 赴考 出使 迁谪 宦游 征戎 乡旅 归隐等 战乱频仍 戍守边关 仕宦为官 贬官异地战乱频仍 戍守边关 仕宦为官 贬官异地 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5 送别对象 朋友 亲人 爱人 四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方式四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1 1 直接写别情 直接写别情 李白李白 送友人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2 2 间接写别情 间接写别情 杜牧杜牧 赠别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3 3 写送别场景 以景写情 写送别场景 以景写情 李白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长江天际流 4 4 回忆相聚欢娱 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回忆相聚欢娱 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柳永柳永 雨霖铃雨霖铃 五 送别诗的鉴赏技巧 1 1 把握诗歌的风格 从风格上来看 送别诗分为两类 伤感型和豪迈型 从风格上来看 送别诗分为两类 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更重离别 或折柳送别 或摆酒饯行 或写诗相送 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古人更重离别 或折柳送别 或摆酒饯行 或写诗相送 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 深深的情谊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 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 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 雨霖铃雨霖铃 王勃的 王勃的 别别 薛华薛华 宋之问的 宋之问的 送别杜审言送别杜审言 柳宗元的 柳宗元的 重别梦得重别梦得 等 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 如王勃的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 如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 意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 意 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陈子昂的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陈子昂的 送魏大从军送魏大从军 丝毫不落儿女情长 凄苦悲切的窠臼 从丝毫不落儿女情长 凄苦悲切的窠臼 从 大处着眼 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感情豪放激昂 英气逼人 气壮大处着眼 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感情豪放激昂 英气逼人 气壮 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 别董大别董大 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 岑参的 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 岑参的 送李副使碛西行军送李副使碛西行军 充满豪情壮志 感情慷慨激昂 充满豪情壮志 感情慷慨激昂 2 掌握常见意象的寓意 A 杨柳 它源于它源于 诗经诗经 小雅小雅 采薇采薇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古人喜欢折柳送别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 产生原因大古人喜欢折柳送别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 产生原因大 体有三点 一则 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 斩不断 理还乱的离愁非体有三点 一则 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 斩不断 理还乱的离愁非 常相似 二则 常相似 二则 柳柳 与与 留留 谐音 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 惜别 不舍之意 三则 柳谐音 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 惜别 不舍之意 三则 柳 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 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 欣欣向荣之意 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 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 欣欣向荣之意 B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送别诗中常出现 日暮日暮 斜阳斜阳 暮雪暮雪 暮钟暮钟 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 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 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 C 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 十里一长亭 五里一短亭 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古代驿道旁置亭 十里一长亭 五里一短亭 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 行 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行 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D 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 多用于水边送行 如 江淹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 多用于水边送行 如 江淹 送君南浦 伤如之何送君南浦 伤如之何 E 寒蝉 阳关 古道 夕阳 西风 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3 送别的习俗 送别的习俗 A 折柳赠别 折柳赠别 B 长亭饯别 长亭饯别 C 歧路歌别 歧路歌别 D 以诗赠别 以诗赠别 六 送别诗练习 1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 这首诗中的 渺茫 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渺茫 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 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 雨雾蒙 蒙 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 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 诗歌的三 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 第三句故设一问 造成转折之势 为下句抒情作准备 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 又 不流于直露 余味深长 言有尽而意无穷 2 阅读下列两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 送魏二 全诗四句都有写景 一 二句和三 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答 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 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 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 不 得分 2 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答 送魏二 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 别董大 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 藉中寄希望 带有一种豪放健美 清新乐观的色彩 3 阅读下面唐诗 完成题目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 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 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 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 樽洒慰离颜 1 请从现实与想象交融的角度 说说作者在尾联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答 就要分别了 主人与归客开怀畅饮 期盼着别后再相逢 表现出思念友人的情感 2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 起调最高 其意思是 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 格调 请参考这一评价 写出你对首联的理解和评价 答 送友人东归 但见荒废的古堡 凋零的黄叶 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 殊料 友 人心志高远 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 于是诗人便以 浩然离古关 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 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