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灯影内的人生生命里使用煤油灯的那段日子,充满了泪的挣扎。那时,才五岁多,住在马来西亚北部一个风光明媚的小镇怡保。父亲所开设的那家小小的报社宣告倒闭,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失业了。我们一家五口,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迁进了一间租来的小木屋里。木屋很简陋,无水又无电。白天阴阴、夜晚暗暗。地面潮湿,蚊虫很多。我和姐姐、弟弟都不喜欢呆在屋子里,一有机会便往外溜。母亲的心境,似黄连。在未出嫁前,她原是富户人家娇生惯养的女孩儿,何曾吃过此等生活的苦头!但是,她和父亲一样,同是性格豁达的人,同样相信“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不易的真理,所以,在这人生萧瑟的冬季里,咬紧牙根默默地等待绚丽春天的到临。由于整个区没有电力的供应,所以,夜晚一来,处处伸手不见五指。屋外,处处都好像无声无息地立着见影不见形的鬼魅。孩子都不敢到户外去了。母亲在屋子里点了几盏煤油灯,飘忽不定的火舌,将幢幢的人影这里那里胡乱的贴在木屋的四壁上。屋里明明只有五个人,可是,壁上的黑影,却把一种无声的热闹带了进来。这个穷苦的家,有爱。爱是一把蘸了蜜糖的刷子,把孩子的心,髹得甜滋滋的。爸爸爱说笑,尽管在外面为了生活而碰得焦头烂额,但是,他把他的忧他的烦搓成一小团,密密地锁在心扉中,他给孩子的,是成箩盈筐轻松的笑语。小小的木屋,常常被笑声震得几乎崩塌下来。只有当我们上床睡了,他才悄悄地和母亲讨论生计问题。这时,他的语调像钢板,平平的、重重的,竖起耳朵来偷听的孩子,被这一份无意间落到心上来的忧愁催得早早地熟了;在煤油灯闪闪烁烁的微光里,小孩儿两条稀疏浅淡的眉毛,紧紧地在眉心处打了个结。父母呢,眉上无“结”,“结”在心上。 终于,父亲决定由怡保南下新加坡,另谋发展了。在新加坡,父亲加入了他几位手足合资经营的建筑公司,当建筑承包商。万事起头难。在创业之初,每个人只领象征性的薪水。我们一家子在一座类似大杂院的大房子里租下了一个小房间。这时,最小的弟弟出世了,一家六口,挤在同一个房间里。房里装置了一盏日光灯,很亮、很耀目。父亲为我们买了大量的书籍,晚上用膳过后,一家人围坐桌边,桌上摊开着父亲买回来的书,灯光直直地照在书上鲜丽的图画与墨黑的字粒上,浑沌初开的孩子,欢欢喜喜的辨识书上的“之无”。灯火明亮的房间,飘散着缕缕若有若无的书香,孩子的心,好似靠岸的小舟,安稳踏实。家里的经济情况逐渐好转,我们也辗转搬了好几次家。 随着家境的渐入佳境,灯,对于我们来说,除了实用价值以外,也同时扮演着美化家园的角色。家里开始有了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的灯。我成长、成家。成家后不久,外子调职到沙地阿拉伯去;我呢,也带着两岁的稚子同往,在那荒瘠的不毛之地住了一年多。我住在一幢白色的屋子里,屋子高高地立在山脊上,前不巴村、后不连店。屋子里装的是伞形的罩灯。我嫌它暗,迳自把罩子取了下来,剩下了光秃秃的灯泡,孤伶伶地留在那儿。每回抬头看到那寂寞地闪着亮光的灯泡,便觉得它像自己。 伴随丈夫来到万里以外,但是,丈夫却未能长伴身畔。他常常出差,由我旅居的小城吉达飞赴另一个大城利雅德开会,一去,便是数日。我和孩子,困居于四面是墙的小木屋里,日子长得好似看不到尽头。这时,我最最害怕的是停电。电一停,我的屋子、还有,整个的山头,都跌进了无边无际的黑暗里。沙漠夜晚特有的风,在山头来来回回凄厉地吼叫,好似千头万头气势汹汹、扑人而噬的猛兽;我呢,蜷缩在屋子里,紧紧地搂着万事不懂、只懂害怕的稚龄孩子,眼泪一串一串地流。不是悲伤,不是痛苦。 流泪,实在只因为自己忍受不了那一份好似被整个世界遗弃了的孤独。此刻的寂寞,不是蚕,他不是小口小口地啃你的心叶;它是一粒重甸甸的铅球,搁在你心房里,把你的心、你的整个人,沉沉地往下拖、拖、拖 若不停电,沙漠的夜,却也有令人难忘、叫人留恋处。 透过屋里的灯光望向屋外,月色底下绵延无尽的沙丘温柔得像情人的眼波,一波一波地流进你心弦深处。你的心,不由自主地涌满了对大自然无尽、无尽的爱。偶尔夜里外出,总不肯关掉屋里的灯。让小小的屋子满满地盛着澄亮的灯光,外出归返时,从山脚仰头上望,山顶有一球灿然的亮光,朦朦胧胧间,以为天上的月亮不小心掉落到沙漠这寂寂的山头上了 在沙漠住上了一年多以后,我的孩子适应不了大漠那风沙迷蒙的环境而患上了严重的鼻窦炎,我携他飞归国门,留下外子在那儿“孤军作战”。 返国不久,接到外子寄来的信。信里,他说: “你和孩子住在这里时,每天回家,看到屋里泄出来那一团灯光,心里便有一团温暖一种属于家的温暖。现在,人走了,屋子仍在、灯光仍在,可是,那已不是家了”信未读毕,眼眶已湿。三年过后,合约满了。我们在新加坡买下了一幢屋子,正正式式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去买各种各样的灯饰,亲手把这个家布置起来。厅里,用了水晶吊灯,亮得非常的豪华;饭厅,挂了长长的半垂至桌面的球型罩灯,那一圈柔和的光,轻盈地落在桌子上方一碗碗亮洁的白米饭上,看在眼中,无比温馨;书房里,装了隐蔽式的灯,电掣一开,所有的亮光都集中在桌上的稿纸与书本上,我心无旁鹜地任思潮在书本上奔驰、任灵感在稿纸上放肆。 有时,闲来无事,欣赏屋里的灯饰,回首前尘,蓦然惊觉:由用煤油灯的童稚期至满屋灯饰的中年期,我的人生路程,已走了一半。韶华易逝,时光如河,我不能白白地在世间走这一趟,所以,在华发初生的今日,在荧荧的灯火下,我读得更勤、也写得更勤了!(摘自尤今散文选)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绚丽( ) 荒瘠( ) 蜷缩( ) 韶华( )2作者在选文开篇说:“生命里使用煤油灯的那段日子,充满了泪的挣扎。”阅读前四自然段说说选文围绕“泪的挣扎”写了哪些“挣扎”之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3本文语言生动鲜活,细腻真诚,读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请阅读下面两句话,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加以品析。(4分) (1)灯火明亮的房间,飘散着缕缕若有若无的书香,孩子的心,好似靠岸的小舟,安稳踏实。(2)沙漠夜晚特有的风,在山头来来回回凄厉地吼叫,好似千头万头气势汹汹、扑人而噬的猛兽。 4.在简陋的小木屋里,一家人维系着艰难的生活。父母讨论生计的问题时,“小孩儿两条稀疏浅淡的眉毛,紧紧地在眉心处打了个结。父母呢,眉上无“结”,“结”在心上。”这句话中的“结”,分别反映出孩子和父母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4分) 5.选文的第八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一家居住在山脊小木屋时,对沙漠夜晚景象的感受。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6.当“我”带着孩子离开沙漠后,丈夫来信说“屋子仍在,灯光仍在,可是,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