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_第1页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_第2页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_第3页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_第4页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芜湖市中医医院急诊内科王君,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T2DM发病机制的两个要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肝、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 敏感性,胰岛素 分泌,大血管病变,30% 50% 50% 50% 70% -100% 40% 70% 150% 10%100% 100%,2型 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 血糖代谢 受损 正常糖代谢,胰岛素降血糖的机制:,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刺激内脏组织(肝和胃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促进外周组织(骨骼肌、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胰岛素的分泌模式,波动性的基础分泌(大约0.51U/小时) 双时相的负荷分泌,正常胰岛素分泌时相,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进餐5-10min后一个高峰,持续 5-10min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慢而持久,于餐后30min出现一个高峰。第三时相对葡萄糖反映下降,餐后1-1.5h出现,胰岛素分泌减少至基础分泌状态胰岛素基础分泌大概每小时1u,每日24u左右。糖尿病人或胰岛素功能受损患者,胰岛素分泌时相异常或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出现波动,前者主要表现餐后血糖增高,后者空腹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作用,抑制肝糖输出 减轻餐后血糖上升 减轻后期的高胰岛素血症抑制脂肪分解,限制游离脂酸进入肝脏,第一分泌时相缺如的后果,餐后显著高血糖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餐后血游离脂酸得不到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刺激后期胰岛素分泌 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增加低血糖机会一相释放消失或不足:可预测 IGT 和糖尿病的发生,胰岛素分泌第二时相的作用,抑制肝糖输出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减低餐间空腹血糖,生理状态下基础胰岛素分泌模式,两个高峰与两个谷峰:高峰:36am和1517点;两个谷峰:10:0014:00以及22:00至凌晨2:00。与拮抗胰岛素激素分泌一致。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消失,会在凌晨与下午有两个很难控制的高血糖期(黎明现象与黄昏现象),4:00,25,50,75,16:00,20:00,24:00,4:00,Breakfast,Lunch,Dinner,Plasma Insulin U/ml),8:00,12:00,8:00,Time,胰岛素治疗要尽量符合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判定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胰岛素: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常与血糖值呈平行状态,口服75g葡萄糖后血浆胰岛素高峰在30分钟-1小时,峰值为空腹值的5-10倍。3-4小时恢复空腹水平。C肽:高峰出现的时间与胰岛素一致,峰值为基础值的5-6倍。C肽不受血清中胰岛素抗体和外源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制剂,按起效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速(短)效主要控制1餐后高血糖-正规胰岛素中效主要控制2餐后高血糖,以第2餐饭为主-低精蛋白胰岛素、慢胰岛素锌混悬液长(慢)效无明显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基础水平为主-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特慢胰岛素锌混悬液,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比较,1.起效快速,避免了人胰岛素的起效时间需3060分钟、必须餐前30分钟给药的缺点,仅邻近餐前15分钟注射,或于餐后即用,同时作用持续时间短。2.贴近生理治疗,类似物和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准确地模拟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代谢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且不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3.峰效时间与餐后血糖峰值同步,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升高。4.显著减少夜间低血糖发作。5.注射部位的药物吸收较稳定。,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急性代谢紊乱(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急性应激:感染、手术、外伤、妊娠、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精神应激有严重眼、肾、神经、心血管和皮肤慢性并发症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伴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病,癌症和肝硬化等FBG过高者: FBS13.9mmol/L经OHA治疗,代谢不能控制正常者消瘦2型病人伴有并发症(可先用胰岛素)OHA原发或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呈进行性进展,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皮下脂肪营养不良胰岛素过敏眼屈光不正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性水肿(46周可自行缓解)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 (免疫性)低血钾,胰岛素治疗的方案,补充治疗替代治疗短程治疗,补充治疗的适应症,经OHA治疗,代谢不能控制正常者OHA原发或继发性失效有一定胰岛功能者依从性欠佳,胰岛素的补充治疗(BIDO),BIDO:bedtime insulin, daytime OHA.白天口服降糖药,睡前或晚餐前用胰岛素。OHA药物:长效促泌剂(达美康缓释片,瑞易宁,格列美脲)清晨服用。或短效促泌剂:诺和龙,三餐前服用,或拜糖平:三餐服用胰岛素:睡前:NPH,低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基础治疗晚餐前:预混胰岛素,BIDO的理论依据,能减少夜间肝糖原的产生和降低空腹血糖。中效胰岛素的最大活性是在睡前用药后的8小时,正好抵消在4:00-6:00之间逐渐增加的胰岛素抵抗(黎明现象)。最低的血糖水平常出现在病人醒来时(7AM)易于自我监测血糖,避免出现低血糖。空腹血糖的下降,利于全天血糖的控制依从性好,操作简单、快捷。,晚睡前补充胰岛素的建议,继续白天口服降糖药物。晚10点后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或晚餐前诺和锐/灵30。初始剂量为 0.2U/kg或FBG的值(mmol/L)监测血糖。 3日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 2-4u空腹血糖控制在 5-8 mmol/L(个体化),胰岛素治疗的方案,补充治疗替代治疗短程治疗,胰岛素补充治疗 替代治疗,外源胰岛素用量接近胰岛素生理分泌量 (40IU/日)时改成胰岛素替代治疗。先停口服促泌剂胰岛素替代治疗胰岛功能欠佳者每日注射三次以上为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替代治疗的注意点,替代治疗:内生胰岛功能极差状态 或口服药治疗禁忌症替代治疗要求:符合生理模式 40 U/日 基础餐前量 基础:1u/h, 约24u/日 (无胰岛素抵抗状态) 餐前剂量:68u/餐前,替代治疗的方案选择 两次注射/日,优点:简单,适合上班上学者,依从性好。缺点:1)早餐后2h血糖满意时11Am左右低血糖; 2)午饭后血糖很难控制午餐前加餐量较难控制量血糖波动午餐后血糖升高 NPH不能覆盖午餐时口服药a糖苷酶抑制剂3)晚餐前易出现低血糖活动或晚餐进餐晚4)晚餐前NPH过量前半夜低血糖 NPH不足FPG控制不满意,两次预混或自己混合R中长效,接近生理状态,上午和下午控制好。 缺点: 量大时 12Am-3Am低血糖 NPH晚餐前 量小时 FBG控制不好,替代治疗的方案选择,三次注射/日,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R R R + NPH (30R、50R),替代治疗的方案选择,最接近生理情况较好的血糖控制。缺点:注射次数过多, 患者不愿接受, 难以长期坚持。,四次注射/日,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睡前 R R R NPH,两次NPH占3050日剂量,三次R占其余部分。皮下注射给药方式中最符合生理模式的给药方式。,替代治疗的方案选择,五次注射/日,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睡前 R R R NPH NPH,需要更多次数的胰岛素注射给药: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替代治疗的注意事项,基础胰岛素与餐前胰岛素的比例: 基础胰岛素铺垫好,餐前R不应过大。胰岛素全日剂量不应过多: 应在生理剂量(40u/日)范围,过高导致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促进体重增加、低血糖、动脉硬化。,胰岛素治疗的方案,补充治疗替代治疗短程治疗,胰岛素的短程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初诊、高血糖的治疗多应用胰岛素替代的强化治疗方案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34周,可诱导T2DM的“蜜月期”以后停用胰岛素,生活方式控制或少量口服降糖药,可以维持较长时间血糖良好控制,存在问题:应用胰岛素34周后,要及时停用胰岛素,避免发生低血糖。,短期强化治疗的适应症,非肥胖:FBG13.9mmol/L肥胖: FBG15mmol/L至少FBG10mmol/L,改善细胞功能和对口服降糖药的反应重新恢复口服药治疗指征 空腹及餐后血糖达满意控制水平 全日胰岛素总量已减少到30u以下 空腹血浆C肽0.4nmol/L 餐后C肽0.8-1.0nmol/L 因感染、手术、外伤、妊娠等原因用胰岛素治疗 应激已消除,判断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血糖仍然高,黎明现象:夜间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短时间内出现高血糖,可能由于清晨皮质醇、生长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所致。苏木杰效应:夜间曾有低血糖发生,在睡眠中未被察觉,但导致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夜间多次测定血糖,有助于鉴别早晨高血糖的原因,胰岛素剂量计算,1. 根据体重估计:从小剂量开始,0.3-0.4U/kg。2. 按照尿糖排出量估计:每2g糖用1U胰岛素。3. 按照血糖浓度估计血糖计算公式:胰岛素用量=(血糖mmol/L-5.6mmol/L)0.6公斤体重11.1例:患者体重60kg,血糖为11.2mmol/L,那么应补充胰岛素用量=(11.2-5.6)0.66011.1=18U。注:此只是大约估计。应分2-3次使用,首次剂量为总量1/3-1/2。4. 三餐胰岛素量一般早晚中5. 每次胰岛素剂量调整,应小于原剂量的 20应观察3-4天后再进行调整,老年患者一般每3-6天调整一次剂量。,胰岛素的调整,长中短选取调整(1)开始时应先用短效胰岛素多次注射,控制满意后,再改用或加用中效或加用长效胰岛素。单独使用长效胰岛素则疗效不佳。(2)改为短效+中效:常用比例为1:1左右,中效可略多。(3)加用长效:将两次短效胰岛素之和,按长效:短效=1:2-1:4的比例改为混合胰岛素,长效不宜超过短效的1/2,晚睡前长效用量一般不超过8U。例:如早12U、午8U可改为:短效+中效为10U+10U,早餐前用。或短效+长效为16U+4U、15U+5U、14U+6U,早餐前用。,胰岛素的调整,品种调整从普通胰岛素改为高纯品、从猪胰岛素改为人胰岛素以及从国产胰岛素改为进口胰岛素时,可能需要适当减少剂量。注射部位调整应轮流使用不同部位。对于多数人来说,前臂及腹壁比臀部及股前吸收快。有硬结或脂肪萎缩处不易吸取胰岛素,应避免使用。注射时间调整短效者一般在餐前15-30 分钟注射。中效如单独使用,应在餐前 30-60 分注射。对有黎明现象的患者,早餐前胰岛素注射应早,最好不晚于早6: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