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所得税季报 企业所得税季报 A 类 网上申报类 网上申报指南指南 版本号修订人时间 1 0袁丁 叶军 2012 03 06 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在月 季 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 用 一 申报方式一 申报方式 点击左边导航树上的 企业所得税季度 A 类 如图 1 1 链接 进入申报方式选择页 面 如图 1 2 申报方式有两种 在线申报和离线申报 在线申报无需下载安装相关软件 可以在线填写 在线提交 离线申报需下载安装相关软件 可随地填写 待联网后再提交 若选择离线申报 请 使用经过严格测试的 Ucap Reader 版本打开和填写电子表单 若您已安装其他品牌和版本 的 idf 阅读软件 请卸载并下载最新版本安装 否则可能会导致申报失败 图 1 1 图 1 2 二 在线填报表单二 在线填报表单 点击 在线填报表单 系统会根据纳税人实际身份情况 打开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 缴纳税申报表 A 类 其中表中要填写的栏次根据纳税人身份的不用而有所不同 针对有分支机构的总机构 需要填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 申报表 A 类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 如图 2 1 2 2 所示 图中灰色背景色的填报项为系统自动计算带出 无需也不能填写 白色背景 色的栏目需要纳税人填写 图中红色框内部分 报表自动获取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 金额单位 税款所属期间 填表日期以及 本年累计 税额计算等 纳税人识别号 自动显示税务登记证号码 一般为 15 位 18 位或 20 位 纳税人名称 自动显示税务登记证纳税人名称全称 税款所属期间 为税款所属期月 季 度第一日至所属期月 季 度最后一日 年度中间开业的 税款所属期间 为当月 季 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月 季 度的最 后一日 次月 季 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确定信息无误后可以填写当期的报表 填写必要的选项后 报表会自动计算相关数据 项 并根据相关业务规则校验当前填写的数据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 系统会给出相应的 提示 具体表单填报说明 请参看第五节 图 2 1 图 2 2 针对分支机构 需要填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A 类 图 2 3 所示 图中灰色背景色的填报项为系统自动计算带出 无需也不能填写 白色背 景色的栏目需要纳税人填写 图中红色框内部分 图 2 3 针对非总分支机构 需要填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A 类 如图 2 4 所示 图中灰色背景色的填报项为系统自动计算带出 无需也不能填写 白色背景色的栏目需要纳税人填写 图中红色框内部分 图 2 4 填写完毕后 点击 申报 如成功则系统根据填写的内容给纳税人返回网上办税回执 单 其间显示当前申报的凭证序号 申报报表和金额等 如图 2 5 图 2 5 三 下载离线表单三 下载离线表单 点击 下载离线表单 进入下载离线表单下载及填写页面 如图 X 四 申报缴款查询四 申报缴款查询 纳税人申报之后 可以在登录后的界面查询申报情况 是否已经扣款等 在界面左边 选择点击 申报缴款查询 如图 4 1 图 4 1 在打开的界面中选择征收项目为 企业所得税 在所属时期起 所属时期止中输入相 应日期 点击 查询 如图 4 2 系统将会显示申报情况列表 如图 4 3 图 4 2 图 4 3 选择某一个申报 点击 打印申报表 打开申报表页面 首次打印时需安装打印控件 点击 下载控件 会自动弹出下载对话框 点击 保存 下载 ForeseePrinter rar 到电 脑 解压安装即可 如图 4 4 安装好控件后 点击 打印 如图 4 4 则弹出 打印预 览 对话框 在对话框上部菜单栏可以调整打印大小等 点击 打印 如图 4 5 则开始 打印报表 图 4 4 图 4 5 5 表单填报说明表单填报说明 一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 季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A 类类 填报说明填报说明 各列的填报各列的填报 1 第 1 行 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 的纳税人 第 2 行至第 17 行的 本期金额 列 数据为所属月 季 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累计金额 列 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 1 月 1 日至所属月 季 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2 第 18 行 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 的纳税人 第 19 行至第 22 行的 本期金额 列 数据为所属月 季 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累计金额 列 数 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 1 月 1 日至所属月 季 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3 第 23 行 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 的纳税人 第 24 行的 本期金额 列 数据为所属月 季 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累计金额 列 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 1 月 1 日至所属月 季 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各行的填报各行的填报 1 第 1 行至第 24 行 纳税人根据其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 实行 按照实际利润额 预缴 的纳税人填报第 2 行至第 17 行 实行 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 的纳税人填报第 19 行至第 22 行 实行 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 的纳税人填 报第 24 行 2 第 25 行至第 32 行 由实行跨地区经营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以下简称汇总纳 税 纳税人填报 汇总纳税纳税人的总机构在填报第 1 行至第 24 行的基础上 填报第 26 行至第 30 行 汇总纳税纳税人的分支机构填报第 28 行 第 31 行 第 32 行 具体项目填报说明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 第 2 行 营业收入 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 的营业收入 2 第 3 行 营业成本 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 的营业成本 3 第 4 行 利润总额 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 的利润总额 4 第 5 行 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填报按照税收规定的特定业务计算的应 纳税所得额 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 本期取得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收入按照税收 规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的预计毛利额填入此行 5 第 6 行 不征税收入 填报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 依 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6 第 7 行 免税收入 填报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 7 第 8 行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可在企业所得税前弥补的以前年 度尚未弥补的亏损额 8 第 9 行 实际利润额 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第 9 行 第 4 行 第 5 行 第 6 行 第 7 行 第 8 行 9 第 10 行 税率 25 填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 25 税率 10 第 11 行 应纳所得税额 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第 11 行 第 9 行 第 10 行 且第 11 行 0 当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不同税率时 第 11 行 第 9 行 第 10 行 11 第 12 行 减免所得税额 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 第 12 行 第 11 行 12 第 13 行 实际已预缴所得税额 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本期金额 列不填 13 第 14 行 特定业务预缴 征 所得税额 填报按照税收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 征 的所得税额 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 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 关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填入此行 14 第 15 行 应补 退 所得税额 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第 15 行 11 行 12 行 13 行 14 行 且第 15 行 0 时 填 0 本期金额 列不填 15 第 16 行 以前年度多缴在本期抵缴所得税额 填报以前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 税款尚未办理退税 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 16 第 17 行 本期实际应补 退 所得税额 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第 17 行 15 行 16 行 且第 17 行 0 时 填 0 本期金额 列不填 17 第 19 行 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 本期金额 列不填 18 第 20 行 本月 季 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按月度预缴纳税人 第 20 行 第 19 行 1 12 按季度预缴纳税人 第 20 行 第 19 行 1 4 19 第 21 行 税率 25 填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 25 税率 20 第 22 行 本月 季 应纳所得税额 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第 22 行 第 20 行 第 21 行 21 第 24 行 本月 季 确定预缴所得税额 填报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 算出的本月 季 度应缴纳所得税额 22 第 26 行 总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 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以本表 第 1 行至 第 24 行 本月 季 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 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 缴所得税额填报 并按预缴方式不同分别计算 1 按实际利润额预缴 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 15 行 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2 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 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 22 行 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3 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 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 24 行 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第 26 行计算公式中的 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 总 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填报 25 省内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 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 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 23 第 27 行 财政集中分配所得税额 汇总纳税纳税人的总机构 以本表 第 1 行 至第 24 行 本月 季 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 按财政集中分配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 预缴所得税额填报 并按预缴方式不同分别计算 1 按实际利润额预缴 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 15 行 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 2 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 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 22 行 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 3 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 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 24 行 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 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 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的预缴比例填报 25 省内经营的 汇总纳税纳税人 财政集中分配的预缴比例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 24 第 28 行 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 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以本表 第 1 行 至第 24 行 本月 季 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 按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 期预缴所得税额填报 并按不同预缴方式分别计算 1 按实际利润额预缴 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 15 行 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2 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 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 22 行 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3 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 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 24 行 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第 28 行计算公式中 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 分 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填报 50 省内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 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 比例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 分支机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 中的 分支机构分摊所得税额 填写本行 25 第 29 行 总机构独立生产经营部门应分摊所得税额 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 构设立的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 按规定视同分支机构的部门所应分摊的本期预缴所得税 额 26 第 30 行 总机构已撤销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 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撤销的 分支机构 当年剩余期限内应分摊的 由总机构预缴的所得税额 27 第 31 行 分配比例 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 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 中确定的分配比例 28 第 32 行 分配所得税额 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按分配比例计算应预缴 的所得税额 第 32 行 第 28 行 第 31 行 表内 表间关系表内 表间关系 1 表内关系 1 第 9 行 第 4 5 6 7 8 行 2 第 11 行 第 9 10 行 当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不同税率时 第 11 行 第 9 10 行 3 第 15 行 第 11 12 13 14 行 且第 15 行 0 时 填 0 4 第 22 行 第 20 21 行 5 第 26 第 15 或 22 或 24 行 规定比例 6 第 27 行 第 15 或 22 或 24 行 规定比例 7 第 28 行 第 15 或 22 或 24 行 规定比例 2 表间关系 1 第 28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 中的 分支机构分摊所得税额 2 第 31 32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 中所对应行次中的 分配比例 分配税额 列 二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 填报说明填报说明 使用对象及报送时间使用对象及报送时间 1 使用对象 本表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跨省 自治区 直辖市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 并实 行 统一计算 分级管理 就地预缴 汇总清算 财政调节 汇总纳税办法的居民企业填 报 2 报送要求 季度终了之日起十日内 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随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 月 季 度纳税申报表 A 类 报送 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 由实行汇总纳税 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分支机构随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纳税申报表 A 类 报送总机构申报后加盖有主 管税务机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达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测试试卷
- 2025 年小升初温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Python大模型基础与智能应用(微课版)课件第9章 云服务器微调训练大模型应用案例
- 2025年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总结3篇
- 2025数学个人教学任务总结范文
-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第十三章 三角形 单元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买卖介绍居间合同范本
- 购买养殖围网合同范本
- 房房出租合同范本
-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翻越你的浪浪山》课件
- 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22年版)
- 3.盖立春-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元问题”研究
- 机电工程施工监理管理、检验和交工评定用表
- LY/T 2692-2016榉树育苗技术规程
- GB/T 33982-2017分布式电源并网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 光电及光化学转化原理与应用电化学全册配套课件
- 压力性损伤预防及处理课件
- 【2020】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一词汇 词性转换
-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课件
- 双梁桥式起重机安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