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案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案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案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案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22 页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案 教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 巧 教学设想 1 自始自终以诵读为教学手段和依据 2 适当补充 左传 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课 外阅读材料 3 可结合本课让学生了解说话讲究艺术的重要 性 设一堂口语交际课 题为 说话艺术大家谈 教学设计 一 从复习 曹刿论战 引入 进一步认识 左 传 可让学生回忆 初中的有关知识 然后回答 教师补充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 为 十三经 之一 因为 左传 和 公羊传 谷 梁传 都是解说 春秋 而作 故又称作 春秋三传 左传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 与 国语 成书时 第 2 页 共 22 页 间差不多 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基本一致 左传 比 国语 有新的发展 民本思想更加鲜明 左传 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 不论其地位贵 贱 职务高低 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 阶层的成员 有天子 诸侯 卿士 大夫 也有将相 武臣 学者 有说客 良医 商贾 娼优 也有宰竖 役人 盗贼 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 形形色色 多 彩多姿 其中 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 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 左传 犹如一幅人 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 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 的社会历史面貌 二 让学生听本文的录音带或教师范读 让学生 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南 佚之狐 夜缒而出 亡郑以陪邻 共其乏困 阙秦 秦伯说 逢孙 然后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读三遍 三 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 在此之前 郑国 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 郑国时 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是在公元前 632 年的 晋 楚城濮之战中 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是楚 第 3 页 共 22 页 国大败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 马上派人出使晋国 与 晋结好 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 因为当时秦国也 要争夺霸权 也需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 632 年的 城濮之战 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 一方是 晋文公率晋 宋 齐 秦四国联军 另一方则是以楚 为主的楚 陈 蔡 郑四国联军 两年后 当晋国发 动对郑国的战争时 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 史上关系一直很好 更重要的是 秦也有向外扩张的 欲望 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四 理清层次 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课后练习题二 实际上是在 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各段大意 第一段 秦 晋围郑 寥寥 25 字 写出了形势 写出围郑原因 写出 驻军位置 参照 春秋时期形势图 和 秦晋围郑形势图 读过下文 就可以看出作者伏笔的巧妙 行文的缜密 第二段 临危受命 本段以简约之笔 涉了人之事 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第 4 页 共 22 页 师必退 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 使读者未见其人 先知其才 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 才能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当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 却遭到拒绝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鲜 明地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 而郑伯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 吾不能早用 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 子亦有不 利焉 先屈尊自责 动之以情 后以国家大义警之 晓之以理 于是 烛之武只得 许之 第三段 说退秦师 夜缒而出 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 连城门 也打不开了 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 本段 的重点在 说 说辞虽仅百余字 却委婉曲折 开 阖跌荡 步步进逼 层层深入 可分四层 秦晋围郑 郑既知之矣 坦言知亡 避 其锐气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至 君之薄也 指 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 因为秦 晋目前尚是盟国 烛 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 他没有立即指出秦 晋 联盟的虚伪性 却巧妙地点明秦 晋毕竟是两国这一 第 5 页 共 22 页 事实 这样既符合实际 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 晋联 盟的基础 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至 君亦无所害 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 如果说第三层是分析危害动 摇秦伯的话 这一则是引诱秦伯了 假如烛之武继续 挑拨秦 晋关系 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 因此 他 换了一个角度 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 处 攻郑还是友郑 秦王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至 唯君图之 在经 边一番拉拢引诱后 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 晋两国 的历史关系 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 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 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 实 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 让秦国意识到自 己的危险 最终退兵 且留兵助守 第四段 迫晋退兵 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 晋侯没有感情用事 而表 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这种隐忍不发 随机 应变的胸怀和谋略 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以上对文章层次和大意的了解可通过学生讨论 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 不必字字落实 只求了解大意 第 6 页 共 22 页 五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再熟读背诵 六 在熟读背诵 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落实实词 虚词 语法等文言知 识 可由让学生提问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先 分类然后让学生回答 分类如下 一 重要实词 1 贰 二 的大写 副职 不专一 离心 背叛 再 重复 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2 鄙 边远的地方 庸俗 鄙陋 看不起 轻视 3 许 准许 答应 听从 赞同 约数 第 7 页 共 22 页 表处所 4 阙 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qu 城楼 qu 皇宫 引申为朝廷 qu 通 缺 ju 挖掘 引申为侵损 削减 5 微 细小 轻微 衰败 国势衰微 卑贱 幽微 精妙 微言大义 隐蔽 不显露 见微知著 如果没有 6 敝 坏 破旧 谦词 敝人 疲惫 损害 衰败 因人之力以敝之 说 辞 见课后第三题 二 虚词 1 以 第 8 页 共 22 页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 而 今急而求子 夜缒而出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朝济而夕设版焉 3 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永之人争奔走焉 之 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三 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邻之厚 君之薄也 第 9 页 共 22 页 越国以鄙远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四 通假字 焉用亡郑以陪邻 共其乏困 何厌之有 秦伯说 失其所与 不知 五 古今异义 行李之往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亦去之 六 文言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夫晋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有何厌 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以上知识点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讨论总结 七 体味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 作者通过他的语言 第 10 页 共 22 页 不管是牢骚 还是说辞 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 而且深明大义 机智勇敢 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 不卑不亢 委婉曲折 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 出色的辩臣的形象 以上是正面描写 佚之狐的推荐 郑伯的自责 退秦师的事实 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 物 八 扩展阅读 可选择 读本 中 晋公子重耳出亡 中有关片 断和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中的 城濮之战 的有 关内容 能力训练 1 下列两句中加线的字的正确读音是 夜缒而出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A zhu g ng B zhu g ng C zhu g ng D zhu g ng 2 晋军函陵 句中的 军 字的正确意思是 A 军队 B 攻打 C 驻扎 D 包围 3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线的字的性质用法 是否相同 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 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第 11 页 共 22 页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A 与 相同 与 相同 B 与 相同 与 不同 C 与 不同 与 相同 D 与 不同 与 不同 4 对下列句子的 之 字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 的是 公从之 臣之壮也 是寡人之过也 许之 邻之厚 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 君之所知 也 夫晋何厌之有 将焉取之 惟君图之 使杞 逢孙 杨孙戍之 A B C D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是寡人之过也 是 判断词 B 既东封郑 封 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 以 为疆界 第 12 页 共 22 页 C 失其所与 不知 知 通 智 D 越国以鄙远 鄙 边疆 边邑 这里用作动词 当作边 疆 6 文中 许之 的主语是 A 郑伯 B 烛之武 C 秦伯 D 佚之狐 7 与 何罪之有 句式同类的一项是 A 令以责之里正 B 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之 C 古之人不余欺也 D 求人可使报秦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 鄙远 鄙视边远地区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陪伴 C 共其乏困 共 供应 D 若不阙秦 阙 缺少 9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郑即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 A 已 和 矣 相同 两个 焉 不同 B 已 和 矣 相同 两个 焉 也相同 C 已 和 矣 不同 两个 焉 相同 D 已 和 矣 不同 两个 焉 也不同 第 13 页 共 22 页 10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往来 一句中加 线的词在文中的意 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请客的主人 行装 B 宴请的客人 行装 C 宴请的客人 使者 D 请客的主人 使者 11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 错误的一项是 A 九月甲午 甲午 是以干支来纪日 干 支纪日并不是每月 初一即 甲子 故换算成公历日期很麻烦 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烛之武 姓烛名 武 之 是介于 姓名之间的助词 又如 佚之狐 介之推 C 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 古代国君自称的 谦辞 本义是 寡 德之人 D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仁 此指孔子 所创立的儒家学派 的道德规范的总称 选出 12 17 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12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A 因为郑伯对晋不友好 并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第 14 页 共 22 页 而背叛了晋国 B 因为郑伯对晋不友好 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 而与楚亲善 C 因为郑伯在晋国时不礼貌 并且对晋国怀有 二心而与楚亲善 D 因为郑伯在晋国时不礼貌 并且对楚国怀有 二心而背叛了晋 国 13 敢以烦执事 唯君图之 A 哪敢用灭亡郑国的办法来劳驾您的臣下 只有您能对付得了他 B 哪敢用灭亡郑国的办法来劳驾您的臣下 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C 那就请您劳累 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D 那就请您劳累 只有您能对付得了他 14 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A 我未能在早前重用您 现在情势危急却来求 您 是我的过错 B 我未能在早前重用您 现在情势危急却来求 第 15 页 共 22 页 您 这是我的过 错 C 我不在早前使用您 现在情势危急了却来求 您 是我的过错 D 我未能在早前使用您 现在情势危急了却来 求您 这是我的过 错 15 邻之厚 君之薄也 A 邻国国势增强了 就显出您的国家力量薄弱 了 B 邻国国势增强 就等于您的国家力量削弱了 C 邻国如果强盛了 就显出您的国家力量薄弱 D 邻国如果强盛了 就等于您的国家力量削弱 了 16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A 郑国来往运送行李 秦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 少的资粮 对您也 没有什么害处 B 秦国来往运送行李 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 少的资粮 对您也 第 16 页 共 22 页 没有什么害处 C 郑国的外交使节经过秦国 秦国可以供给他 们所缺少的资粮 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D 秦国的外交使节经过郑国 郑国可以供给他 们所缺少的资粮 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17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A 如果秦国不受伤害 将从哪里得到它所需要 的东西呢 B 如果不去损害秦国 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要取 得的土地呢 C 如果不使晋受到亏损 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要 取得的土地 呢 D 如果晋国不受伤害 将从哪里得到它所需要 的东西呢 18 对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 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晋国贪得无厌 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晋国经常背信弃义 不足信赖 秦不应与之共 事 秦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第 17 页 共 22 页 秦晋灭郑 有利于晋 不利于秦 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 只有跟随秦国 郑国 才有出路 秦郑交好 有利于秦 不利于晋 A B C D 19 烛之武的话中表现外交词令中婉曲表达方式 的是 A 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C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阙秦以利晋 惟君图之 20 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 表述有错误的 一项是 A 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 这实 际上是很困难的 事 B 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 实际上自己的力量 就削弱了 保留下 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 秦对晋侯有过恩赐 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 诺 并迅速筑墙拒 第 18 页 共 22 页 守 D 如让晋占领了郑 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 势必危及秦的安 全 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 实不足取 21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 不仅撤了兵 而且 和郑国订立盟约 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B 秦退兵后 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 国 但晋文公认为 不可 C 晋文公认为 没有秦穆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 国为君的 借人之 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 D 晋文公还认为 丧失了人家所给与的恩赐是 不明智的 用分裂 代替和好 这也不算是武勇 阅读下列文言文 完成 1 8 题 介 推 让 禄 晋侯赏从亡者 介之推不言禄 禄亦弗及 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 唯君在矣 惠 怀无 亲 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 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 第 19 页 共 22 页 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 而二三子以为己力 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 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 其罪 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 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 尤而效之 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 不食其食 其母曰 亦使知之 若何 对曰 言 身之文 也 身将隐 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其母曰 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 以绵上为之田 曰 以志吾过 且旌善人 晋侯 指晋文公 从亡 随之晋文公流亡共过 患难的大臣 介之推 又称介推 春秋时晋国贵 族 曾随晋文公流亡国外 禄 禄赏 封赏 献 公 重耳的父亲 惠 怀 晋文公之前的两个国 君 晋献公死 子吾 子圉先后继位 称惠公 怀公 怼 怨恨 不食其食 前一个食是吃的意思 用作动词 后一个 食 是粮食的意思 名词 文 花纹 装饰 选自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外内弃之 弃 厌弃 第 20 页 共 22 页 B 不亦诬乎 诬 荒廖 C 焉用文乎 文 文饰 动词 D 以绵上为之田 田 田地 2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禄亦弗及 罪又甚焉 盍亦求之 焉用文之 A 两个 亦 字相同 两个 焉 字不同 B 两个 亦 字相同 两个 焉 字也相同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