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法总论头针_第1页
刺灸法总论头针_第2页
刺灸法总论头针_第3页
刺灸法总论头针_第4页
刺灸法总论头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头 针,概 念,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皮内,故又称头皮针。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 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头面,故称“头为诸阳之会”。,一、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1984年在东京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讨论决定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包括由头穴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号、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三要素。编号中的英文MS是micro-system和scalp-points的缩写。,神 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前 顶: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前神聪: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百 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强 间: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 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17个相关腧穴,头维:额角发际直上0.5寸。曲鬓:耳前发际后缘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颔厌: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1/4与下3/4交点处。悬厘: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3/4与下1/4交点处。率谷:耳尖直入发际1.5寸。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中点。,17个相关腧穴,正营: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承灵: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前神聪旁开2.25寸。眉冲: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0.75寸。通天: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1.5寸。即前神聪旁开1.5寸。玉枕:后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1.3寸。即脑户旁开1.3寸。,17个相关腧穴,1、MS1 额中线 定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主治:癫痫、精神失常、鼻病。操作:从神庭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一)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2、MS2 额旁1线,定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心绞痛、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 操作:从眉冲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眉冲: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0.75寸。,3、MS3 额旁2线,定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 操作:从头临泣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中点。,定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尿频、尿急、子宫脱垂等。 操作:从此线上端进针,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4、MS4 额旁3线,头维:额角发际直上0.5寸。,5、MS5 顶中线,定位:在头顶部,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 主治:腰腿痿痹、皮层性多尿、脱肛、遗尿、头痛、眩晕。 操作:从百会穴进针,向前透刺至前顶,行快速捻转手法。,前顶: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6、MS6 顶颞前斜线,定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 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等。 操作:由前神聪向悬厘分段接力平刺,行快速捻转手法。,前神聪: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悬厘: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3/4与下1/4交点处。,7、MS7 顶颞后斜线,定位: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 主治:全线分5等份,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下2/5段,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操作:百会向曲鬓分段接力平刺,然后行快速捻转手法。,曲鬓:耳前发际后缘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8、MS8 顶旁1线,定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腰痛痿痹。 操作:从通天穴向后平刺1.5寸,行快速捻转手法。,通天: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1.5寸。即前神聪旁开1.5寸。,9、MS9 顶旁2线,定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由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至承灵穴。 主治:肩臂手痿痹。 操作:由正营穴向后透刺1.5寸至承灵穴。行快速捻转手法。,正营: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承灵: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前神聪旁开2.25寸。,10、MS10 颞前线,定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面瘫、口腔疾病。 操作:由颔厌穴透刺至悬厘穴,行快速捻转手法。,颔厌: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1/4与下3/4交点处。悬厘: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3/4与下1/4交点处。,11、 MS11 颞后线,定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的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 操作:从率谷穴透刺至曲鬓穴,行快速捻转手法。,率谷:耳尖直入发际1.5寸。,12、MS12 枕上正中线,定位: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一段,长1.5寸。 主治:眼病、腰脊痛。 操作:从强间穴透刺1.5寸至脑户,行快速捻转手法。,强间: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13、MS13枕上旁线,定位: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 操作:由此线的下端进针,向上平刺1.5寸,行快速捻转手法。,脑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14、MS14枕下旁线,定位: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长2寸。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 操作:由玉枕穴进针,向下平刺2寸,行快速捻转手法。,玉枕:后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1.3寸。即脑户旁开1.3寸。,1、脑源性疾患,如中风、颅脑损伤、眩晕、皮层性多尿、视力障碍,小儿脑瘫、智能迟滞,震颤麻痹、癫痫、假性球麻痹、舞蹈病等。2、神经精神疾病,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聋、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衰弱、各种神经痛、精神病等。3、痛证,如头痛、肩周炎、关节炎以及针刺麻醉。,(二)适应症,穴线主治功能归纳,神志病相关刺激线:额中线.头面五官相关刺激线:额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颞后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脏腑病相关刺激线:额旁1线、额旁2线、额旁3线。四肢痹症、痿症以及运动感觉异常相关刺激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腰肌病、足疾相关刺激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相关刺激线:顶中线。小脑平衡障碍相关刺激线:枕下旁线。,(三)操作方法,1、准备: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局部常规消毒。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进针时毫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3寸。然后运针。,2、进 针,头皮分层,皮层皮层下帽状腱膜层,纤维组织紧密联系针刺时阻力大、疼痛,宜迅速通过,帽状腱膜下层(蜂窝组织层),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阻力小,为针刺部位,骨膜层,3、 留 针,捻转:头针只捻转不提插,为使针的深度固定不变及捻针方便,以拇指掌侧面与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30分钟,期间每隔510分钟间歇行针1次。 电针:密波 留针:间断捻转,感觉 局部 酸、胀、重、痛、热 以痛胀多见,针刺反应,肢体 热、胀、麻、凉 肌肉跳动或抽动 全身、同侧、对侧、片状、带状,时间 进针后分钟以内为多 个别出针后也可,4、 起 针,操作:刺手夹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押手固定穴区周围头皮,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拔出针。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1、因为有毛发,故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2、由于头针的刺激量较强,刺激时间较长,医生必须 注意观察患者表情,防止晕针。3、婴幼儿由于颅骨缝骨化不完全,不宜采用头针治疗。4、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起针时要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