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619-2019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香菇操作指南_第1页
DB37T 3619-2019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香菇操作指南_第2页
DB37T 3619-2019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香菇操作指南_第3页
DB37T 3619-2019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香菇操作指南_第4页
DB37T 3619-2019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香菇操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B 05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6192019良好农业规范出口香菇操作指南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Export Shiitake Mushroom2019 - 07 - 23发布2019 - 08 - 23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 36192019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基地选择与管理14 菌种25 培养料制备26 菌棒制作27 出菇期管理38 生产投入品管理39 水源管理410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411 收获512 劳动保护513 批次管理614 技术档案6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记录结果表7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进口国香菇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济南市植物保护站、聊城市植物保护工作站、阳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晓庆、李秀深、吕华、童金春、钟凯、滕芳超、李振博、何海、唐伟、成文华、王广莲、周丽萍。8良好农业规范出口香菇操作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出口香菇基地选择与管理、菌种、培养料制备、菌棒制作、出菇期管理、生产投入品管理、水源管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收获、劳动保护、批次管理和技术档案等。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出口香菇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 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 基地选择与管理3.1 基地选择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10的要求。宜选择易于排水、通风朝阳、交通方便的区域。基地应远离工业“三废”排放、污染区域。填写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要求见附录A.1)。3.2 基地管理3.2.1 环境监测新建基地应由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环境质量检验,并进行风险评估。每23年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及时进行检验,并填写基地生产水质检验结果表(要求见附录A.2)、基地空气质量检验结果表(要求见附录A.3)。3.2.2 档案每个香菇生产棚室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3.2.3 工作室基地应建有工作室,面积30 m2以上为宜。室内配备桌椅、资料橱等,水、电、通讯配套齐全,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度。3.2.4 平面图面积较大的生产基地应制作平面分布图,用来制定轮作计划和种植方案等,并贴挂于工作室内。3.2.5 仓库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临时存放原料、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农药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通风、避光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面积20 m2以上为宜。所有包装和贮藏场所,应洁净卫生,配备防鼠等控制设施。3.2.6 盥洗室基地应设有盥洗室,且清洁卫生。3.2.7 废物收集设施基地应设有农药空包装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3.2.8 隔离防护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4 菌种客商有品种要求的,应根据客商要求选择品种。客商无要求的,可选择适宜当地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品种,应按照NY/T 528标准制备菌种,填写菌棒制作记录表(要求见附录A.4)。5 培养料制备5.1 配料培养料应符合NY 5099标准要求,木屑粉碎颗粒粗粒8 mm11 mm,细粒3 mm6 mm。粗细比7:3。5.2 培养料配方根据外商要求,选择培养基配方。客商无要求的,可选择以下配方: 配方1:阔叶硬杂木木屑80 %,麦麸18 %,白糖1 %,石膏粉1 %; 配方2:阔叶硬杂木木屑68 %,棉籽壳15 %,麦麸15 %,白糖1 %,石膏粉1 %; 配方3:阔叶硬杂木木屑83 %,麦麸16 %,石膏粉1 %; 配方4:阔叶硬杂木木屑79 %,麦麸15 %,玉米粉5 %,石膏粉1 %。6 菌棒制作6.1 拌料木屑堆积时间不低于2个月,大型拌料机械搅拌,先干拌15 min,加水搅拌20 min,原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干湿均匀,含水量58 %60 %、pH值6.06.5。6.2 装袋搅拌好的培养料通过装袋机械械装入0.005 cm17 cm33 cm或55 cm规格聚丙烯袋中,培养料填充紧实,长度距离袋口8 cm10 cm,袋口清理干净,套上套环,用棉花塞紧,培养料应在6 h内装袋完毕。6.3 灭菌高压灭菌,在0.11 MPa0.15 MPa的压力下灭菌3 h4 h;常压灭菌,100 保持12 h16 h。6.4 冷却宜采用预冷和强制制冷二级冷却,菌袋冷却至25 以下。6.5 接种按无菌操作规程,可采用固体或液体菌种自动接种机器接种和封口。6.6 发菌避免阳光直射,保持环境温度23 25 、湿度65 %70 %。根据菌丝生长和菌棒变化,做好翻堆、刺孔增氧、通风降温、发菌检查。温度宜控制在25 以下,不能超过30 ;接种后10 d15 d第一次翻堆,隔10 d15 d翻堆一次;翻堆同时细针刺孔增氧,刺孔部位不应触及未发菌培养基。 40 d50 d菌丝即可长满。6.7 脱袋转色菌丝长满袋后10 d15 d,菌袋内壁菌丝体明显雪白、瘤状物占袋面2/3、菌棒富有弹性时表明菌丝体成熟,用刀划破并脱掉菌棒袋,将菌棒放在培养架上,间隔8 cm10 cm,保持温度20 22 ,空气相对湿度85 %90 %,适当通风、降温、保湿,间歇光照;菌被棕褐色、均匀、有弹性时完成转色。7 出菇期管理7.1 催蕾控制日夜温差8 10 以上,连续3 d4 d,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30 min,增加光线刺激,光照100 lx以上。人为创造冷热差和干湿差,结合通风和光暗差刺激促进菇蕾发生。7.2 子实体发生后管理出菇期温度保持15 20 ;相对湿度保持80 %90 %,光照保持300 lx500 lx。 7.3 养菌和补水每潮菇采收后,适当偏干养菌7 d10 d,1潮2潮菇菌棒喷水保持水分,2潮3潮菇后,菌棒采取浸泡补水或注水,补足原菌袋重量的70 %以上为宜。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要求见附录A.5)。8 生产投入品管理8.1 农药采购与储藏8.1.1 农药采购应按农药管理条例要求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农药。不得采购进口国禁止使用的农药。采购的农药应填写基地使用投入品表(要求见附录A.6)和农药质量检验结果记录表(要求见附录A.7)。8.1.2 农药储藏农药应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避光、防腐、通风良好等安全条件要求,由专人负责保管,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8.2 原料原料应妥善保存,放置于清洁、干燥的地方,与农药隔开存放。9 水源管理每年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一次水质检验。检验结果填写基地生产水质检验结果表(要求见附录A.2)。10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10.1 种植者种植者应当经过植保技术培训,或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按照本标准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并填写基地人员档案表(要求见附录A.8)。10.2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不同防治对象及其发生情况,根据香菇生育期,分阶段进行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用药。10.3 主要防治措施10.3.1 农业防治10.3.1.1 品种选用适宜温型、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丰产品种。10.3.1.2 基质优质、新鲜、无霉变、无腐烂,配方科学,不得使用来源于污染农田或污灌区的原料,禁止加入农药和禁止的化学添加剂。10.3.2 物理防治10.3.2.1 防虫网阻隔宜选用60目的防虫网,直接罩在通风口和入口处。10.3.2.2 灯光诱杀悬挂电子(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菇蚊、菇蝇等。10.3.3 化学防治10.3.3.1 净化生产环境冷却室、发菌室、培养室、菌棒运输工具使用前2 d严格消毒,翻堆刺孔前做好空间消毒,栽培室使用前、后消毒。冷却室消毒:3 %煤酚皂水溶液喷雾净化消毒,然后紫外线灯消毒半小时;培养室消毒:空间先用3 %煤酚皂水溶液喷雾,再按用量4 g/m36 g/m3二氯异氰尿酸钠气雾剂进行熏蒸;栽培室消毒:3 %煤酚皂水溶液喷雾。10.3.3.2 施药施用2.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0 %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均匀喷洒于菇房地面、支架、墙体等环境用于防治菇蝇、菇蚊;施用73 %炔螨特乳油2 000倍液均匀喷洒于菇房地面、支架、墙体等环境用于防治螨类。施药时,严禁直接喷洒子实体,并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要求见附录A.5)。10.4 施药器械施药前,施药器械应确保洁净并校验。施药后,施药器械应清洗干净放置。10.5 剩余药液处理剩余药液和所用容器的残留洗液,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并填写剩余药液或清洗废液处理结果记录表(要求见附录A.9)。10.6 农药包装物处理农药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乱扔。农药空包装物应清洗三次以上,并将冲洗液用于药剂稀释或按剩余药液处理方法处理。经彻底冲洗后的空包装物,将其压坏或刺破,然后集中处理。11 收获11.1 采收菌膜破裂,菌盖尚未完全展开,菌褶已经全部伸长并有白色转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时,为最适采收期。客商有要求的,根据客商要求的规格采收。按市场要求分级包装。采收前,应当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并填写样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附录A.10)。11.2 质量要求11.2.1 感官要求具有品种固有的色泽、形状、滋味、气味,菇体完整、无损伤,洁净、无霉烂、无虫害、无异味、无杂质。11.2.2 质量安全要求符合进口国质量安全标准要求(要求见附录B)。11.3 包装物包装物应妥善存放。再利用的包装物品,应清洗干净。12 劳动保护12.1 培训凡使用、处理农业化学品的人员,以及所有操作危险或复杂设备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填写基地人员档案表(要求见附录A.8)、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要求见附录A.11)。12.2 施药保护施药时操作者应做好安全防护,进行安全操作。12.3 警示施药后,现场应立即设置警示标志。其他工作现场和危险场所附近亦应设置警示标志。潜在危险区的警示标志设于入口处。13 批次管理同一地块采用同一种植管理模式,在同一天采收的同一品种为1个生产批次。以1年为1个流水周期编号。产品批次号为采收日期(yymmdd)流水号基地所在省(市、区)行政区划代码(6位)基地名称拼音首字母。14 技术档案种植者应保留香菇各生产环节的原始记录(要求见附录A),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遵循本标准的要求,从而完善整个溯源体系。记录一般应保留2年或更长时间。AA附录A (规范性附录)记录结果表记录结果见表A.1A.11。表A.1 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基地名称基地编号基地地址基地面积基地负责人电 话基地建成时间植保员姓名资格证书号灌溉水源周围环境情况前茬栽培主要作物拟种植的主要作物备 注制表人: 制表日期:表A.2 基地生产水质检验结果表基地名称基地编号基地负责人电 话检验单位检验日期检验执行标准检验报告编号检 验 结 果检 验 项 目标 准 值检 测 值结 论备 注制表人: 制表日期:表A.3 基地空气质量检验结果表基地名称基地编号基地负责人电 话检验单位检验日期检验执行标准检验报告编号检 验 结 果检 验 项 目标 准 值检 测 值结 论备 注制表人: 制表日期:表A.4 菌棒制作记录表基地名称基地编号基地负责人电 话作物品种操 作 人防治对象基 质 灭 菌 处 理 情 况 记 录处理方式处理时间处理日期操 作 人接 种接种人接种时间接种量备 注制表人: 制表日期:表A.5 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话:日 期活 动 内 容投 入 品 名 称使用量使用设备天气状况操作人技术负责人注: 天气状况主要记载温度、风力、降水等。14表A.6 基地使用投入品表通用名及规格生产厂家登记证号登记作物防治对象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A.7 农药质量检验结果记录表农药名称剂型含量生产厂家登记证号采购单位发票号码检验单位检验日期检验执行标准检验报告编号检 验 结 果检验项目标 准 值检 测 值结 论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A.8 基地人员档案表姓 名性 别民族照片出生日期职称/职务电话学 历毕业学校籍 贯健康状况住 址参加工作时间培训记录:制表人: 表A.9 剩余药液或清洗废液处理结果记录表基地名称基地编号基地负责人电 话操 作 人电 话剩余药液/清洗废液名称数 量处理单位移交日期备 注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A.10 样品农药残留检验结果表基地名称基地编号样品名称基地负责人检验单位检验日期检验执行标准检验报告编号检 验 结 果检 验 项 目限 量 值检 测 值结 论备 注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A.11 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姓 名性 别出生日期学 历职称/职务参加工作时间家庭住址电 话备 注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