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洛克的“第二性质”_第1页
浅析洛克的“第二性质”_第2页
浅析洛克的“第二性质”_第3页
浅析洛克的“第二性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论 课程小论文 浅析洛克的 第二性质 1 浅析洛克的 第二性质 论文摘要 约翰 洛克 1632 1704 在欧洲哲学史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 哲学家 恩格斯把他誉之为英国哲学的 巨匠 他集历史上的经验主义认识论 之大成 第一个对知识起源于经验原理做了系统的论证 洛克区分了物体的第 一性质和第二性质 这个学说不仅是洛克的整个哲学体系的重要基础 也对以 后的认识论发展起到了非常深远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首先 必须明确洛克对第 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区分 在此基础上 我们才能拨开以往笼罩在洛克第二性 质之上的迷雾 真正理解洛克所说的第二性质的 真义 关键字 洛克 第二性质 真义 意义 一 一 洛克对洛克对 第一性质第一性质 和和 第二性质第二性质 的区分的区分 洛克认为 物体所具有的性质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物体的形状 体积 数量 运动和组织形式 这些性质称为物体的 第一性质 另一类性质 是物体借第一性质的不同变化而产生的各种能力 这些能力作用于我们人类的 感官 就产生各种颜色 声音 香味 冷热 硬软等观念和感觉 洛克把物体 在我们心中产生这些观念或感觉的能力叫做第二性质 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的区别在于 第一性质是物体所固有的性质 它在任 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是固有的 不可分离的 也叫做物体的 原始性质 相比 之下 第二性质则不同了 它们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分割地保有的 例 如 一只红色的蜡烛能使我们产生关于蜡烛的一系列的观念或者感觉 其中蜡 烛的形状 大小 体积等是蜡烛的第一性质 而蜡烛的颜色 气味 触觉 硬 度 等属于蜡烛的第二性质 这是因为 当我们将蜡烛切割 融化 再扭曲的 时候 这只蜡烛是仍然具有其形状 体积 数量等性质的 但是由此而决定的 颜色 硬度却有着极大的改变 也就是说 这只蜡烛的改变永远不能取消它的 形状 大小 数量等第一性质 而第一性质的改变则有可能导致第二性质的颠 覆性的改变 一旦蜡烛融化成液体 它能使我们产生之前所认为的硬度的能力 就完全消失了 在这种意义上 第二性质也被洛克叫做 附着性质 第一性质决定第二性质 附着性质依附于原始性质 在洛克看来 第一性 质对第二性质的决定作用在于 物体的一切其他性质 第二性质 决定于不同 形相 体积的物质微粒组合为物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组合形式和数量关系 然而 物体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同样作为物体通过作用于人类的感官而 使人产生某种感觉的能力 为什么存在着 第一 和 第二 的区别呢 这是因为 第一性的质与它们在人的感官上产生的第一性的感觉观念在形 态上是完全一致的 而第二性的质与其在人的感官中产生的第二性的观念感觉 在形态上则完全不相似 洛克这样论证 物体的第一性的质在我们的感官中所 形成的感觉观念是物体的 真正的肖像 第一性质观念完全相似于物体的 原 型 而第二性质的观念则不同 物体自身并不存在着类似于 声音 颜色 气 味 硬度 的性质 原型 物体微粒的不同的空间组合和数量关系会产生不同 的能力和特性 这些感觉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物体的第一性的质的不同变化所形 成的能力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人的不同感觉 离开了人的感官 这些性质 认识论 课程小论文 浅析洛克的 第二性质 2 就不能得到确证 或者人的感官不同对这些性质的感觉也不同 甚至其他动物 的感官由于在生理构造上与人的不同就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感觉 例如 色盲病 人对红色和绿色的感觉观念与正常人的感觉观念完全不同 狗对恶臭的粪便的 感觉观念与人对其感觉观念也不同 二 二 捍卫洛克的捍卫洛克的 第二性质第二性质 的的 真义真义 一直以来 人们对洛克的 第二性质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 为了澄清 这些不公的误解 必须首先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第二性质是否客观存在于外物中第二性质是否客观存在于外物中 许多不太严谨的哲学史教材把洛克的第二性质阐述为 物体所具有的颜 色 声音 气味等性质 这是对洛克的莫大的误解 实际上 洛克自己从来没 有说过第二性质就是物体的声色香味的性质 物体自身并没有声色香味的性质 而是具有使那些被作用的感官感觉到声色香味的能力 离开了感觉主体的感官 这些感觉观念将不会成立 那么是否就可以认为 物体的第二性质并非客观存 在于外物中呢 答案是断然否定的 洛克所说的第二性质必须依赖于第一性质 存在 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物体的第二性质缺乏 独立性 但是这个独立性 是指缺乏一定程度的相对于物体的第一性质的独立性 而不是缺乏相对于感觉 主体的独立性 反之 第二性质对于感觉主体而言恰恰是独立的 即物体的第 二性质完全客观存在于外物中 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2 第二性质到底是什么第二性质到底是什么 然而 对于 第二性质客观存在于外物中 这个结论的确证若希望得到完 全的精彩的解决 则必须解决另一个问题 第二性质归根到底是什么 洛克非常明确的指出 所谓第二性质是指能在我们的心中产生颜色 声音 味道等感觉观念的能力 并非由这些能力所产生的类似于颜色 声音 味道等 感觉观念 能力 与 观念 是完全不同的 需要严格区分的 能在我们心中 产生任何观念的能力 我们称之为能力所依存的对象的性质 洛克本人有时也以极容易使人误解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 人类 理解论 第 2 卷第 11 章第 23 节 洛克写道 如果我们发现物体的渺小部分 的原始性质 则物体现在的第二性质将会消失 洛克在这里所说的 第二性质 指的就是颜色 这是否可以证明洛克的第二性质的内涵即为颜色或声音之类呢 当然不是 当洛克把声色之类直接叫做第二性质的时候 他只是暂时依从普通 传统习惯的称呼 而不是他本人对物体的第二性质的真正的规定 以往人们已 经习惯把声色之类的性质直接当作物体的本身的性质 所以在日常用语中我们 很难把声色味等性质与第二性质严格区分开 例如 青山绿水实际上按照洛克 的理解应被阐释为 使人产生青色感觉的山和使人产生绿色感觉的水 这种洛 克式的阐释在行文中无疑是毫无必要的 就像在哥白尼之后 没有人把 太阳 从东方升起 改为 地球的东部转到面对太阳了 至此 第二性质的 客观存在性 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确证 我们已经知 道 物体的第二性质是基于物体的微粒在空间和数量组合方式的不同所形成的 能够通过作用于感觉主体的感官从而使感觉主体产生声色味之类感觉的能力 第一性的质是对物体的状态的真实的 反映 第二性的质则是对物体的状态不 相似 的 不精确的 反映 接下来 就会有人以此为根据 拒绝接受物体 的第二性质客观存在于物体之中这一事实 必须加以说明的是 这种观点也是对洛克的极不公平的误解 洛克不仅说 认识论 课程小论文 浅析洛克的 第二性质 3 明了物体的第二性质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性质 同时还指出物体所具体的每一 种性质与感觉主体的感官中所呈现的感觉观念具有内容上的一致性 能够使我 们产生白色的感觉的能力与白色的观念是对应的 能够使我们产生香甜的味道 的能力和香甜的感觉是对应的 任何能够产生使我们感觉到某种感觉的能力与 我们感官中所感觉到的感觉是一致的 然后 一定有人会继续追问 那么这种 能力 与我们的 感觉观念 是如何一致的 如何联系起来的 这个问题所 引发的心灵哲学史上的争议是不胜枚举的 这也是洛克的伟大之处 然而 后 来的自然科学给予了最有力的回答 尽管自然科学家们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第 二性质与人类感官之间的联系也远比这要复杂的多 但是 自然科学的发现至 少能证明一些问题 科学家们已经证明 声音实际上是物体所导致的空气的振 动即声波在人的耳中通过特殊的生理构造被呈现出来的 颜色则是物体所反射 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人的眼中借助于特殊的生理构造呈现出来的等等 也就 是说 声音作为物体的第二性质是物体能够使空气产生振动的能力 颜色作为 物体的第二性质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能力 它们都是物体 所具有的客观存在的性质 综上所述 洛克所言的物体的性质均为物体所具有的潜在的能力 往往第 一性质的存在极容易被人接受 因为第一性质似乎不需要借助人的感官就早已 先在的 使人信服 而实际上 第二性质和第一性质一样 也是物体本身所 具有的 虽然第二性质要依赖于第一性质 第二性质在作为物体所具有的性质 的意义上与第一性质是同等的 不应该受到任何不公的偏见和歧视 三 第二性质的认识论意义三 第二性质的认识论意义 洛克在 人类理解论 中反复的向我们证明一个观点 知识起源于经验 第二性质的系统提出和论证有力的支持了这个观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人类关于物体的知识就是关于该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的知识 第二性 质所表述的物体的性质必须借助于人的感官才能被感觉和认识 并且关于第二 性质的感觉并非 相似于物体的原型 必须借助于感觉主体自身的 反省 和 对认识客体的 直觉 由此凸显了感觉主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所 以人的感觉经验在知识的形成中也固然功不可没 2 在认识发生的过程中 感觉主体与认识客体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者 缺一不可 即被认识的客体只有与主体相结合才有意义 作为认识对象的客体 是主体对之发生关系的东西 它不是一般的客观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