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_第1页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_第2页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_第3页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_第4页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0 页 共 26 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农田水利学农田水利学 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 Q Q 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 计计 姓名 姓名 学号 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第 1 页 共 26 页 农田水利学农田水利学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灌区灌溉系统的任务书灌区灌溉系统的任务书 一 目的要求 通过本设计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 灌水率图的绘制和修正 首部 干 渠 支渠及骨干排水沟以及主要渠系建筑物规划设计 典型支渠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及灌 溉水利用系数的推求 推算其它各支渠渠首及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干渠纵横断面的设计 使学生初步掌握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内容和步骤 二 基本资料 2 1 概况 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 马清河以北 20m 等高线以下的 总面积约 12 万亩 气候温 和 无霜期长 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 16 5 多年平均蒸发量 1065mm 多年 平均降水量 1112mm 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 8 万 劳动力 1 9 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 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 规划 界荣山上以林 牧 副业为主 马头山以林为主 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 主 种植稻 麦 棉 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重粘壤土 下游龙尾河一带属中粘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 4 5m 土 壤及地下水的 PH 值属中性 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 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 表土属重粘壤土 地表 5 6m 以下为岩层 申溪及吴 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 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 较大 下切较深 一般为 7 8m 上游宽 50 60m 下游宽 70 90m 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 近年来已在各沟 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 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 对灌区无威胁 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 已在兴隆峪上游 20km 处 图外 建大型水库一座 坝顶高程 50 2m 正常水位 43 0m 兴利库容 1 2 1 总库容 2 3 1 38 0 m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 引取水库水发电 38 0 m AA 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断面处河底高程 30m 砂 卵石覆盖层厚 2 5m 下为基岩 AA 河道比降 1 100 河底宽 82m 河面宽 120m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 含沙量极微 水量 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2 2 气象 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 设计的中等干旱年 相当于 1972 年 4 11 月水面蒸发量 第 2 页 共 26 页 80cm 口径蒸发皿 及降水量见表 1 及表 2 表 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 月 份 4567 蒸发量 mm 97 5118 0143 7174 9 月 份 891011 蒸发量 mm 196 5144 7101 175 6 表 2 设计年降水量统计 月 份 日 45678910 17 64 6 212 717 418 5 33 41 98 492 0 55 31 210 8 64 87 92 8 78 628 5 82 5 919 1 103 6 112 52 1 121 96 4 137 52 3 1412 11 91 9 1510 0 166 04 83 532 8 1725 181 3 191 6 204 312 612 211 818 5 222 110 649 22 53 6 231 410 74 5 2435 47 4 256 2 第 3 页 共 26 页 262 271 1 281 53 7 29 307 7 313 6 月计72 9109107 840 525 038104 2 3 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 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兼有少量旱作物 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 3 表 3 作物种植比例 作 物旱稻中稻双季晚稻棉花 种植比例 50284517 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观测资料 设计年 1972 早稻及棉花的基本观测数据如表 4 及表 5 所示 中稻及晚稻的丰产灌溉制度列于表 6 表 4 早稻试验基本数据 生 育 阶 段复苗分蘖前分蘖后孕穗抽穗乳熟黄熟 全生育 期 起止日期 日 月 25 4 4 5 5 5 14 5 15 5 1 6 2 6 16 6 17 6 30 6 1 7 11 7 12 7 20 7 25 4 20 7 天 数101018151411987 模比系数 78182521138100 田间允许水层 深 mm 10 30 50 10 40 80 20 50 90 20 50 100 20 50 90 10 40 50 湿润 渗透强度 mm d 1 31 31 31 31 31 31 3 注 全生育期需水系数 a 1 0 表 5 棉花试验基本数据 生 育 阶 段幼苗期现蕾期开花结铃期吐絮期全生育期 起止日期 日 月 21 4 16 617 6 28 729 7 26 827 8 6 1121 4 6 11 模比系数地下水补给量占 作物需水量的 10202225 第 4 页 共 26 页 计划湿润层深 m 0 4 0 50 5 0 60 6 0 70 7 注 计划产量 120kg 需水系数 k 2 67m3 kg 土壤空隙率为 48 占土体的 土壤适宜 含水率上限为 88 下限为 61 6 占空隙 田间最大持水率为 88 占空隙 播种 时 计划层土壤储水量为 102m3 亩 三 设计内容 3 1 根据基本资料用水量平衡法 列表计算 制定早稻及棉花的灌溉制度 建议编程计算或 利用 Excel 计算 3 2 根据所制定的早稻及棉花的灌溉制度以及表 6 所给出的中稻及双季晚稻的灌溉制度资料 编制全灌区的灌水率图 并进行修正 使其符合要求 在制定灌水率图时 建议采用的一 次灌水延续时间如下 早 中稻泡田 8 12 昼夜 双季晚稻泡田 5 7 昼夜 各类水稻生育内 一次灌水的延续时间 3 5 昼夜 棉花生育期内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5 10 昼夜 表 6 中稻 双季晚稻设计年丰产灌溉制度 中稻双季晚稻 灌水次序 灌水时间 日 月 灌水定额 亩 3 m 灌水次序 灌水时间 日 月 灌水定额 亩 3 m 1 泡田 7 5751 泡田 21 770 226 525227 715 34 62531 825 410 63047 825 520 630512 825 62 730623 830 78 730727 830 814 730831 830 922 73096 930 1029 7251012 930 1110 8201119 930 1230 920 灌溉定额 350 亩 3 m灌溉定额 360 亩 3 m 附注 早稻泡田日期为 4 月 13 日 定额为 80m3 亩 3 3 确定渠首枢纽的位置及形式 在 1 25000 地形图上布置引水干渠 支渠 以及主要渠系 第 5 页 共 26 页 建筑物 在灌区中部选择一条支渠布置斗 农级渠道 3 4 推算典型支渠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及灌溉水利用系数 田间水利用系数取 0 92 推算其 它各支渠渠首及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3 5 设计干渠各段的纵横断面及典型支渠纵横断面 干 支渠采用浆砌石衬砌梯形断面 3 6 设计典型斗渠和典型农渠横断面 斗 农渠采用混凝土衬砌矩形断面 四 设计成果 4 1 设计说明书 20 30 页 手写 字体工整 要求说明设计的步骤 依据的理论 采用的 公式或方法 必要时将计算成果列入表格 设计说明书中包括早稻及棉花的灌溉制度相关图 表 修正前后的灌水率图 4 2 设计图纸包括灌溉系统规划布置图 干渠纵 横断面图 以及支 斗 农渠横断面图 共 2 张 均为 A3 图幅 CAD 绘图 第 6 页 共 26 页 Q 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计算书 一 早稻的灌溉制度制定 1 先求出水稻全生育期的需水量 月份月天数 生育期所 占天数 月蒸发量 mm 日 蒸发量 mm 蒸发量 mm 4月30697 53 2519 500 5月31311183 80645 118 000 6月3030143 74 79143 700 7月3120174 95 64194 112 839 394 039ET E0 水水稻稻全全生生育育期期需需水水量量计计算算表表 日蒸发量 月总蒸发量 天数 算出每个月份占生育期的天数 再由某月的日蒸发量和某月占生育期 的天数的乘积 得到全生育期在某月的蒸发量 然后再把各个月份在生育 期的蒸发量相加既得整个生育期的蒸发量 由全生育的蒸发量乘以全生育 期需水系数 既得全生育期的需水量 2 求出水稻的日耗水量 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为 1 100 ii ETK ET 阶段需水量 日需水量 阶段天数 日耗水量日需水量日渗漏量 第 7 页 共 26 页 3 确定水稻的灌溉制度 Q 灌区设计年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 单位 mm 日期 月日 生育期 设计淹灌 水层 逐日耗水 量 逐日降 雨 淹灌水 层变化 灌水量排水量 1 2 3 4 5 6 7 8 424 20 25 15 9 0 26 11 8 0 27 27 7200 281 525 1 0 29 21 0 30 16 9 0 51 12 8 0 2 28 7200 33 428 0 4 复苗 10 30 504 1 9250 65 9 51 246 7 0 67 950 1 0 728 574 1 0 8 69 6 0 9 分蘖前 10 40 804 5 65 1 0 生育阶段复苗分蘖前分蘖后孕穗抽穗乳熟黄熟全生育期 起止日期 日 月 25 4 4 5 5 5 14 5 15 5 1 6 2 6 16 6 17 6 30 6 1 7 11 7 12 7 20 7 25 4 20 7 天数101018151411987 全生育期 需水量 mm 摸 比 系 数 78182521138100 需水 量 mm 27 58331 52370 92798 51082 74851 22531 523394 039 日 需 水 量 mm 2 7583 1523 9406 5675 9114 6573 503 日 渗 漏 量 mm 1 3001 3001 3001 3001 3001 3001 300 日耗水量4 14 55 27 97 26 04 8463 900 田间允许 水深 mm 10 30 50 10 40 80 20 50 90 20 50 100 20 50 90 10 40 50 湿润 日日耗耗水水量量计计算算表表 394 039 第 8 页 共 26 页 10 60 6 0 112 558 6 0 126 460 5 0 13 56 0 14 51 5 0 15 46 3 0 16647 1 0 1724 566 4 0 18 61 2 0 19 56 0 20 50 8 0 21 45 6 0 2210 651 0 2310 756 5 0 24 51 3 0 25 46 1 0 26 40 9 0 271 136 8 0 283 735 3 0 29 30 1 0 30 24 9 0 31 49 7300 61 分蘖后 20 50 905 2 44 5 0 217 454 0 31 948 0 4 40 1 0 5 32 2 0 6 24 3 0 7 46 4300 8 38 5 0 9 30 6 0 10 22 7 0 11 49 8350 12 41 9 0 13 34 0 141 928 0 15 20 1 0 16 孕穗 20 50 1007 9 47 2350 17 40 0 18 32 8 0 19 25 6 0 20 48 4300 21 41 2 0 22 抽穗 20 50 907 2 49 283 2 0 第 9 页 共 26 页 23 76 0 2435 490 14 2 25 82 8 0 261 577 1 0 27 69 9 0 28 62 7 0 29 55 5 0 30 48 3 0 71 42 3 0 2 36 3 0 3 30 3 0 4 24 3 0 5 18 3 0 6 12 3 0 7 36 3300 8 30 3 0 9 24 3 0 10 18 3 0 11 乳熟 10 40 506 12 3 0 12 13 14 1510 164 1 17 18 19 20 黄熟 湿润 4 8 464 9307 323080 1 未包括黄熟期耗水 校核 h dmPWCh 始末 20 307 3 80 1230464 912 3mm 与 7 月 11 号淹灌水层相符 计算无误 灌溉制度如下表 Q 灌区设计年早稻生育期设计灌溉制度表 第 10 页 共 26 页 灌水定额 灌水次数灌水日期 mm m3 亩 1 泡田 4 月 13 日 10570 2 4 月 27 日 2013 33 3 5 月 2 日 2013 33 4 5 月 31 日 3020 00 5 6 月 7 日 3020 00 6 6 月 11 日 3523 33 7 6 月 16 日 3523 33 8 6 月 20 日 3020 00 9 7 月 7 日 3020 00 灌溉定额 335223 33 二 棉花的灌溉制度制定 1 先统计有效降雨量 有效降雨为 当旬内有接连两天或两天以上的降雨时 看做一次 PP 0 降雨 将其累加 如不是则就为一次降雨 当一次降雨小于 5mm 时 为 0 当一次降雨在 5 50mm 时 取为 0 9 当一次降雨大于 50mm 时 取为 0 75 由此可得入渗的有效降雨量如下表 棉花有效降雨量统计 P0 生育阶段月份旬 起止日期 mm m3 亩 4 下旬 4 21 4 304 773 18 上旬 5 1 5 1099 7566 5 中旬 5 11 5 2035 4623 645 下旬 5 21 5 3119 1712 78 上旬 6 1 6 1017 3711 58 幼苗期 中旬 6 11 6 16006 下旬 6 17 6 3076 1450 76 上旬 7 1 7 1000 中旬 7 11 7 2012 698 46 现蕾期 7 下旬 7 21 7 2823 1315 42 上旬 7 29 8 1019 8913 26 中旬 8 11 8 2012 788 52 开花结铃 期 8 下旬 8 21 8 2600 上旬 8 27 9 106 574 38 中旬 9 11 9 20009 下旬 9 21 9 3019 8913 26 上旬 10 1 10 1043 4728 98 吐絮期 10 中旬 10 11 10 2039 8726 58 第 11 页 共 26 页 下旬 10 21 10 315 583 72 11 上旬 11 1 11 600 2 确定棉花的灌溉制度 棉花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为 3 2 67 120320 4 ETKYm 亩 即其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为 ETkET ii 各生育阶段地下水补给量为 iii ETK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21 667 50 Ti WHH n 取为 求出各个阶段每日的需水量 地下水补给量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 加的水量 再乘以各个旬的天数 得到各旬的量 再以旬为单位进行灌 溉制度的计算 计划湿润层的最大 最小蓄水量 minmin maxmax 667 667 i i nHW nHW 棉花各个生育阶段耗水量计算表 3 单位 m 亩 生育阶段幼苗期现蕾期开花结铃期吐蕾期全生育期 起止日期21 4 16 617 6 28 729 7 26 827 8 6 1121 4 6 11 天数 57422972200 总需水量 ET 320 4 模比系数阶段需水量 57 67296 1276 89689 712320 4 每日需水量 1 012 2 289 2 652 1 246 地下水补给量 占作物需水量 的 10202225 地下水补给量 5 767 19 224 16 917 22 428 每日地下水补 给量 0 101 0 458 0 583 0 312 计划湿润层深 m 0 4 0 50 5 0 60 6 0 7 0 7 计划湿润层增 加而增加的水 量 WT 16 00816 00816 00816 008 每天增加的水 量 0 281 0 381 0 552 0 222 第 12 页 共 26 页 自作物生长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储水量W0 逐旬减去 ET WT K 当遇有降雨时 再加上降雨入渗量P0 既得计划湿润层实际储水量 W 当 W 接近于Wmin时 即进行灌水 灌水定额大小要适当 不应使灌水后土壤储水量大于Wmax 如此继 续进行就得全生育期的各次灌水定额 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 第 13 页 共 26 页 Q 灌区设计年棉花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 消耗降雨 日期 生 育 期 月旬 日期 天 数 计 划 湿 润 层 储水量 上限 m3 亩 储水量 下限 m3 亩 逐旬需 水量 ET m3 亩 计划 湿润 层增 加而 获得 的水 量 WT m3 亩 地下 水补 给量 K m3 亩 净消耗 量 ET WT K m3 亩 逐旬有 效降雨 mm 逐旬有 效降雨 m3 亩 实际储 水量 m3 亩 灌水 量 m3 亩 排水量 m3 亩 2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播 前 4 20 0 4 102 000 4 下 旬 4 21 4 301010 122 811 016 34 773 1898 880 00 000 上 旬 5 1 5 101010 122 811 016 399 7566 5140 870 018 210 中 旬 5 11 5 201010 122 811 016 335 4623 64140 870 017 340 幼苗期 5 下 旬 5 21 5 3111 0 5140 870 98 609 11 1323 0911 1116 9319 1712 78140 870 05 850 第 14 页 共 26 页 上 旬 6 1 6 101010 122 811 016 317 3711 58140 870 05 280 中 旬 6 11 6 1666 0721 6860 6063 7800137 090 00 000 6 下 旬 6 17 6 301432 0465 3346 41220 376 1450 76167 550 00 000 上 旬 7 1 7 101022 893 814 5814 500153 050 00 000 中 旬 7 11 7 201022 893 814 5814 512 698 46147 010 00 000 现蕾期 7 下 旬 7 21 7 288 0 6169 044 118 331 18 3123 0483 66411 623 1315 42150 830 00 000 上 旬 7 29 8 101334 4766 7867 57920 11119 8913 26143 979 00 000 中 旬 8 11 8 201026 525 225 8315 4712 788 52197 030 600 000 开花结铃期 8 下 旬 8 21 8 266 0 7197 219 138 053 15 9123 1323 4989 28200187 748 00 000 上 旬 8 27 9 101518 693 334 6810 686 574 38181 448 00 000 中 旬 9 11 9 201012 462 223 127 1200174 328 00 000 9 下 旬 9 21 9 301012 462 223 127 1219 8913 26180 468 00 000 吐絮期 10 上 旬 10 1 10 1010 0 7197 219 138 053 12 462 223 127 1243 4728 98197 219 05 109 第 15 页 共 26 页 中 旬 10 11 10 201012 462 223 127 1239 8726 58197 219 019 460 下 旬 10 21 10 311113 7062 4423 4327 8325 583 72193 107 00 000 11 上 旬 11 1 11 667 4761 3321 8724 27200188 835 00 000 合计 192 937 291 02 6071 249 第 16 页 共 26 页 Q 灌区设计年棉花生育期设计灌溉制度表 灌水定额 灌水次数灌水日期 mm m3 亩 1 播前灌 4 月 20 日 16 04 10 70 2 8 月 11 日 90 00 60 00 灌溉定额 106 04 70 70 三 灌水率的计算 始终中间日 1 泡田 704月13日4月24日4月19日120 41 213 334月27日4月30日4月29日40 23 313 335月2日5月5日5月4日40 23 420 005月31日6月4日6月2日50 28 520 006月7日6月10日6月9日40 35 623 336月11日6月15日6月13日50 32 723 336月16日6月19日6月18日40 41 820 006月20日6月24日6月22日50 28 920 007月7日7月11日7月9日50 28 1 泡田 505月7日5月18日5月13日120 14 2255月26日5月29日5月28日40 22 3256月4日6月7日6月6日40 22 4256月10日6月13日6月12日40 22 5306月20日6月24日6月22日50 21 6307月2日7月6日7月4日50 21 7307月8日7月12日7月10日50 21 8307月14日7月18日7月16日50 21 9307月22日7月26日7月24日50 21 10257月29日8月1日7月31日40 22 112010月8日10月11日 10月10日40 17 1 泡田 507月19日7月28日7月24日100 29 2157月27日7月29日7月28日30 29 3258月1日8月4日8月3日40 36 4208月7日8月10日8月9日40 29 5308月12日8月16日8月14日50 35 6308月23日8月27日8月25日50 35 7308月27日8月31日8月29日50 35 8308月31日9月4日9月2日50 35 9309月6日9月10日9月8日50 35 10309月12日9月16日9月14日50 35 11309月19日9月23日9月21日50 35 12209月30日10月3日10月2日40 29 1 播前灌 10 704月16日4月20日4月18日50 05 260 008月11日8月20日8月16日100 14 20 早稻 中稻 双季晚稻 棉花 灌水率计算表 60 30 50 灌水率 m3 s 万亩 作物 作物所占 面积 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 m3 亩 灌溉时间灌水延续 时间 d 第 17 页 共 26 页 得出修正前的灌水率图 得出修正后的灌水率图 第 18 页 共 26 页 四 灌溉渠系规划布置 本灌区灌溉渠道分为干 支 斗 农四级固定渠道 本灌区属山区 丘陵 区灌区 渠道布置如附图所示 第三支渠灌溉面积适中 可作为典型支渠 该 支渠左右各有 10 条斗渠 斗渠长 1655m 每条斗渠有 8 条农渠 长 500m 间距 200m 如图所示 1 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1 1 确定工作制度 干支渠续灌 斗 农轮灌 各分两组 1 2 典型支渠设计流量计算 灌区总面积约为 12 万亩 各支渠的长度及灌溉面积列入下表 渠别一支二支三支四支合计 长度 km 5 735 355 436 1922 7 灌溉面积 万亩 1 7334 312 1 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 三支渠的田间净流量为 3 33 q 3 0 5 1 5mQA 设支田净支 s 灌溉制度为干支渠续灌 斗农渠分两组轮灌 同时工作的斗渠有 10 条 同时工 作的农渠有 8 条 所以 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 33 1 5 0 0375 m s n10 4 Q Q k 支田净 农田净 第 19 页 共 26 页 去田间水利用系数 则农渠的净流量为 f 0 95 0 0375 0 039 0 95 f Q Q 3农田净 农净 m s 先算 3 支渠左侧灌溉面积的农渠 斗渠设计流量 右侧的等同于左侧 算 3 支 渠设计流量时只需由左侧算出的支渠设计流量乘以 2 既得 灌区土壤属于中粘壤土 查得 可计算出农渠每公里输水损1 9 0 4Am 失系数 m0 4 1 9 0 0696 100100 0 039 A Q 农净 农 农渠的毛流量或设计流量为 mQQ 3 农毛农净农农 1L 0 039 1 0 0696 0 25 0 04 s 2 2 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 因为一条斗渠内同时工作的农渠有 4 条 所以 斗渠的净流量等于 4 条农渠的毛流量之和 4 Q 4 0 04 0 16 mQ 3 斗净农毛 s 农渠分两组轮灌 各组要求斗渠供给的净流量相等 但是 第二轮灌组距斗渠 进水口较远 输水损失量较多 据此要求得的斗渠毛流量较大 因此 以第二 轮灌组灌水时需要的斗渠毛流量作为斗渠的设计流量 斗渠的平均工作长度为 1 1kmL斗 斗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 m0 4 1 9 0 0395 100100 0 16 A Q 斗 斗净 斗渠的毛流量或设计流量为 1 1 mQQ 3 斗毛斗斗 斗净 1L 0 16 1 0 0395 0 167 s 3 计算三支渠的设计流量 斗渠也是分两组轮灌 以第二轮灌组要求的支渠 毛流量作为支渠的设计流量 支渠的平均工作长度为 3 3 5kmL 支 支渠的净流量为 10 Q 10 0 1668 1 668 mQ 3 斗毛3支净 s 支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 3m0 4 1 9 0 0155 100100 1 668 A Q 支 3支净 支渠的毛流量为 3 5 mQQ 3 3支毛3支净3支3支 1L 1 668 1 0 0155 1 76 s 2 计算 3 支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第 20 页 共 26 页 3 3 3 1 5 0 85 1 76 Q Q 支田净 支水 支毛 3 计算一 二 四支渠的设计流量 1 计算一 二 四支渠的田间净流量 1 mQ 3 支田净 1 7 0 5 0 85 s 2 mQ 3 支田净 3 0 5 1 5 s 4 mQ 3 支田净 4 3 0 5 2 15 s 2 计算一 二 四支渠的设计流量 以典型支渠 三支渠 的灌溉水利用系 数作为扩大指标 用来计算其他支渠的设计流量 1 1 3 0 85 1 0 m 0 85 Q Q 3支田净 支毛 支水 s 2 2 3 1 5 1 76 m 0 85 Q Q 3支田净 支毛 支水 s 4 4 3 2 15 2 53 m 0 85 Q Q 3支田净 支毛 支水 s 4 推求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1 CD 段的设计流量 4 Q 2 53 m CD Q 3 净支毛 s m0 4 1 9 0 0131 100100 2 53 CD A Q C D 净 3 816 m CD QQ 3 C DC D 毛C D 净 1L 2 53 1 0 0131 2 66 s 2 BC 段的设计流量 3 Q Q 2 66 1 76 4 42 m CD Q 3 毛BC 净支毛 s m0 4 1 9 0 0105 100100 4 42 BC A Q BC 净 3 474 m BC QQ 3 BCBC 毛BC 净 1L 4 42 1 0 0105 4 58 s 2 AB 段的设计流量 2 Q Q 4 58 1 76 6 34 m BC Q 3 毛AB净支毛 s m0 4 1 9 0 0091 100100 6 34 AB A Q AB净 第 21 页 共 26 页 3 6 m AB QQ 3 ABAB毛AB净 1L 6 34 1 0 0091 6 55 s 3 OA 段的设计流量 1 Q Q 6 55 1 0 7 55 m AB Q 3 毛O A净支毛 s m0 4 1 9 0 0085 100100 7 55 OA A Q O A净 4 4 m OAOA QQ 3 O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