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赢在课堂赢在课堂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试题种群和群落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新人教版必修 3 3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5 分 1 1 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性别比例也可 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 度的重要因素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种群是同一物种的总和 而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不属于 同一物种 种群内个体不存在生殖隔离属故能自由交配 竞争不属于种内关系而属于种间关系 种 群的特征中 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年龄组成可以起预测 作用 答案 D 2 2 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 灌木和草本植物 B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 鼠 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D 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 动物 菌类等全部生物 解析 在该题四个选项中 A B C 三个选项虽然包括的生物种类依次增多 但最终也没有包括 全部生物 因此都不属于生物群落 其中 C 项虽然提到了大型真菌 但还有小型真菌以及其他菌类 等微生物没有提及 答案 D 3 3 海洋渔业生产中 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 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 不正确的解释是 A 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 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 减少捕捞强度 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 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 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 改变性别比例 提高种群的出生率 解析 渔业生产中 要使鱼类资源保持可持续利用 其措施之一是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 捕捞 其原因是要保证种群数量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 应该保护幼鱼 捕捞成鱼 这是其一 其二是 控制好捕捞强度 使种群数量保持一定的基数 以使种群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所以 A B C 三项均正 确 上述措施与种群的性别比例无关 答案 D 4 4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 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垂直带 3 500 植被 类型 热带 季雨 林 常绿 阔叶林 常绿落 叶 混交林 针阔 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 灌 丛草 甸 蝶类 种数 349452201136125100 A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2 答案 D 5 5 某小组进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实验时 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 支试管中进行培养 见下表 均获得了 S 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 mL 105105 起始酵母菌数 103个 105510 A 4 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 J 型增长 B 4 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 试管 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 不同 D 试管 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 开始下降 解析 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 由表中数据知 试管中的种群数量先达到K值 答案 B 6 6 如下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 曲线甲 乙 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 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 错误的是 A 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 此图可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 此图可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解析 由曲线图可知丙主要分布在浅水层 乙主要分布于中部 而甲主要分布于水底 在垂直方 向上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由食物分布可知 甲 乙 丙三种鱼的食性存在较多重叠 因此三者之 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 由图的纵坐标可以发现 不同水深的生物分布不同 三种鱼类因食性不同 所以存在分层现象 可以说明不同鱼的捕食对象不同 由图示看不出鱼类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答案 D 7 7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 甲 乙 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 网口内径 50 cm 网身长 145 cm 网目孔径 0 169 mm 各随机取样 3 次 调查结 果如下表 单位 个 甲类群乙类群 样本 1样本 2样本 3样本 1样本 2样本 3 物种 1 1 555248333534 物种 2 2 103020406050 物种 3 3 000121018 物种 4 4 152320404135 续表 甲类群乙类群 样本 1样本 2样本 3样本 1样本 2样本 3 物种 5 5 121315000 物种 6 6 000101211 物种 7 7 424139253026 3 物种 8 8 000111412 物种 9 9 212220151716 物种 1010 101211222119 下列关于甲 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 正确的是 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 物种 2 的种群密度小 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 物种 4 的种群密度大 C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 物种 7 的种群密度小 D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 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 甲类群有 7 个物种 乙类群有 9 个物种 故甲类群的丰富度小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 甲类 群物种 2 的种群密度比乙类群物种 2 的种群密度小 甲类群物种 4 的种群密度比乙类群物种 4 的种 群密度小 甲类群物种 7 的种群密度比乙类群物种 7 的种群密度大 甲类群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比乙 类群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小 答案 C 8 8 某地区常年栖息着 30 万只鸟类 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 数量达 10 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 农林害虫的天敌 喜好群体活动 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 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 灰椋鸟品牌 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 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 欲招引 20 万只以上灰椋 鸟 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A 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 B 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 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 群落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解析 由题意知 该项措施会使树种减少 使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且大量捕食害 虫将导致农林害虫大量减少 从而使该地区的物种数量减少 群落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答案 D 9 9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 一种数量增加 另一种数量减少 解析 蚂蚁和蚜虫的关系比较特殊 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 所以 蚂蚁常常保护蚜虫 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 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 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 的地方 因此我们经常称这种关系为 互利共生 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 食 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 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 所以不能构成种间竞争 细菌与噬菌体应该 属于寄生关系 虽然都使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但是并不构成竞争 而两种绿藻 属于两个物种 一 定不是捕食关系 而且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 所以属于竞争关系 应该是竞争阳光 养料等 答案 D 1010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 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垂直分布有关 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 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 D 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解析 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 其高低错落有致不能说明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 不 同生物种群分别占据垂直方向上的不同空间 才能说明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 答案 A 1111 关于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 不可忽略 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 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D 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4 解析 土壤小动物体型一般较小 且活动范围很小 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 土壤小动物一般具有 趋暗 趋湿的特性 可用热光源收集 不同时间调查同一块土地 可增加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答案 B 1212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 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B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 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解析 群落演替不仅受内部因素控制 同时也要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答案 B 1313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岛上植被茂盛 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A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 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该岛屿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故最初发生在该岛屿上的演 替是初生演替 B 项错误 初生演替需要经过漫长的历程 故 D 项正确 人为影响可使演替以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故 C 项正确 答案 B 1414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 N1 N2 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 捕食关系 N1为捕食者 N2为被捕食者 B 捕食关系 N2为捕食者 N1为被捕食者 C 竞争关系 N1为竞争中的胜者 N2为败者 D 共生关系 N1 N2彼此依赖 相互有利 解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判断及分析曲线的能力 由图中曲线可看出 两动物种群数量变化 呈现出先增长的先下降 后增长的后下降的不同步规律 可知为捕食关系 当种群数量达到最高点 时 N1数量大 N2数量小 可由此判断 N2为捕食者 N1为被捕食者 答案 B 1515 锄足蟾蝌蚪 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 每池放 养等量的三种蝌蚪 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 间后 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无水螈的池塘中 锄足蟾蝌蚪数量为 J 型增长 B 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 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 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 解析 根据图意 随着池塘中水螈数量的增加 锄足蟾蝌蚪数量和蟾蜍蝌蚪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而且锄足蟾蝌蚪数量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所以可以看出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三种蝌蚪生活在 一个池塘 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 必然存在着竞争关系 捕食者水螈也会改变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 结果 无水螈的池塘中 锄足蟾蝌蚪还可能存在其他的捕食者 并且食物和空间等条件也都是有限 的 所以其数量不可能为 J 型增长而应该是呈 S 型增长 答案 A 二 非选择题 共 55 分 1616 10 分 如下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 1 三个种群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的是 2 据统计 20 世纪 70 年代初 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 A 相似 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 趋势是 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 政策 3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的 类型 4 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 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 抓大放小 一段 时间后 年龄组成会变成 图所示 解析 A 曲线表示年幼个体多而年长个体少 为增长型 我国 20 世纪 70 年代时人口就属于 A 型 表 现为人口大幅增长 B 曲线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相当 属于稳定型 C 曲线中老年个体相 对较多 属于衰退型 在捕鱼业中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使种群的数量稳定 才能实现可持续捕捞 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 使幼虫数量锐减 害虫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 在渔场中采取 抓 大放小 的措施 会使幼年个体所占比例上升 年龄组成将成为增长型 答案 1 B 2 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计划生育 3 C 4 A 1717 12 分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物群落进行调查后 发现除有树木 杂草外 还有食草昆虫 兔 狼等动物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1 研究小组要估算该森林中松树的种群密度 应采取 法 2 此森林中迁入了一种野兔 甲图为与这种野兔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由图可知该种群在 C 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是 3 请根据甲图在右面坐标系中画出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将 B D 标在纵坐标合适的位置上 4 下表为该森林中甲 乙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 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 甲种群 4 5604 2807711 乙种群 01203 2804 600 6 甲 乙种群之间存在的 关系 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 影 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 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甚至可能灭绝 这种状况对该生物群落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解析 1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2 该种群在 C 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有 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数目增多或种内斗争加剧等 3 根据甲图可知该种群数量呈 S 型 曲线增长 甲图中 B D 分别对应种群增长曲线的K 2 值与K值 4 甲 乙两种树木的种群数量此 消彼长 呈现竞争关系 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寄生 捕食 种内斗争等 甲 种群逐渐减少 甚至可能灭绝会使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减少或可能灭绝 答案 1 样方 2 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 或天敌增多或种内斗争加剧 3 纵坐标起点不为零的 S 型曲线 B 点对应K 2 值 D 点对应K值 4 竞争 寄生 捕食 种内斗争等 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减少或可能灭绝 或生物 种类减少或生物多样性降低 1818 14 分 试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的问题 1 群落是指 因此研究生物群落要以研究 为基础 2 在研究池塘群落时 主要研究该群落内种群数量 即群落的 等方面的 内容 3 在群落中 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 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 4 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森林植物的分层与 有关 而植物的 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 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 在研究池塘群落时 主要研究该群落内种群数量的多少 即群落的丰富度 哪些种群数量 上占优势 各种群间的关系 群落演替情况 群落的空间结构以及群落范围和边界等 群落的空间 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森林植物群落因光照强度使森林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而植物 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1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种群 2 丰富度 各种群之 间的关系 或群落演替情况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范围和边界等 3 水平结构 4 对光的利用 或光照强度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1919 12 分 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 段 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请判断并说明 2 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 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 每次捕捞后该种鱼 的数量需保持在 点左右 原因是 3 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 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 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 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4 现将酵母菌菌种培养在盛有无菌马铃薯培养液的固定容器中 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的变化 利用血球计数板 2 mm 2 mm 滴管 显微镜等器具 测定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方案 是 解析 1 在 cd 段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个体间争夺食物 空气等生存条件 种内斗争最激烈 在此段 从 t3开始 由于食物 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 故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 由于受环境条件的 7 影响 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2 若题图表示鱼的种群数量变化 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应保持在 即 b 点 此时种群的增长最快 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3 灭鼠时若只是杀死一部分老鼠 鼠种群数量 下降到 c 点以下 但很快又恢复到 c 点 若降低环境容纳量 即K值 如清除垃圾 储藏好食物 可 有效地控制鼠害 4 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关键是计数准确小方格内的数量 求出平均 值 再结合血球计数板的小室体积 求出一定体积内的酵母菌数量 答案 1 cd 受到食物 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否 受到环境 食物 天敌 气候等 因素的影响 2 b 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个体 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 3 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 可从食物来源 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铣工职业技能鉴定试卷(中级)理论试题解析与答案
- 农发行榆林市清涧县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大学日语配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我的世界英文试卷及答案
- 矿用电机车机械装配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模拟电路设计试题及答案
- 金属轧制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乳清工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压力机(生产线)操作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农发行百色市靖西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及答案
- 托育园厨师安全工作责任书
- GB/T 3810.2-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验
- 《编程猫系列》第1课-Hello-编程猫(课件)
- 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 非典型骨折课件
- 封闭区倒塌围墙修复施工方案
- 户口本翻译样本-Word范文-Word范文
- 企业融资计划书2022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 多发性大动脉炎
- 光纤损耗测试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