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随堂演练 回扣教材+夯实基础)第一讲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优化探究】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随堂演练 回扣教材+夯实基础)第一讲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优化探究】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随堂演练 回扣教材+夯实基础)第一讲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优化探究】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随堂演练 回扣教材+夯实基础)第一讲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优化探究优化探究 2014 2014 高考地理 人教新课标全国通用版 一轮复习 高考地理 人教新课标全国通用版 一轮复习 选修选修 6 16 1 第一讲第一讲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随堂演练 回扣教材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随堂演练 回扣教材 夯实夯实 基础 含精细解析 基础 含精细解析 1 2013 年海口调研 下图为 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 读图回答问题 1 分别说出图中 A B 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 并简要说明理由 2 若 A 地区过度开垦 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解析 第 1 题 A 为武夷山山区 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森林 防止水土流失 B 地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湿地 防止水污染等 第 2 题 A 地区过度开垦会造成水土 流失 下游旱涝灾害增多 三角洲面积扩大 同时会影响河口处渔业资源 答案 1 A 地区以保护森林 保持水土 保护水质为主 理由 位于湿润的山区 河 流上游源地 B 地区以防治水污染 保护湿地 湖泊 为主 理由 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 岸 人口密集 城镇较多 经济较发达 2 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 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 水质下降 污染加剧 可能使 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 渔业资源更丰富 2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 年江苏省无锡市计划投资 45 亿元用于太湖治理 近年 江苏省通过完 善立法 加强执法等手段 打击偷排等违法行为 太湖沿湖各地已关闭了大批污染企业 另外无锡市还将太湖流域划分为一 二 三级保护区分类管理 材料二 环境专家认为 尽管近几年太湖治理成效明显 但在湖体藻类生存环境条件 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 一旦外部诱因具备 太湖仍可能出现较大面积的蓝藻聚集 要保 证太湖水质的彻底好转和长治久 清 仅靠关 停 并是不够的 还必须抓住并利用好当 前东部产业升级和中西部迎接产业转移的大趋势 从根本上优化流域产业结构 1 为使太湖更美 更清 除了材料中的治湖措施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还应采取 哪些方面的举措 2 太湖号称 三万六千顷 周围八百里 但它的实际面积远没有这么大 造成其面 积变小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和 的影响 2 3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 从根本上优化流域产业结构 的理解 解析 第 1 题 可从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加强环境管理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等方面 分析 第 2 题 太湖面积的缩小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的 除了流域内人们破坏植被导致泥 沙淤积湖底外 还包括围湖造田等因素 第 3 题 优化产业结构应从优化的背景 优化的 方向等方面分析 答案 1 加强宣传 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治污 减少工业废水 农业污水 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加强法制观念 坚持依法治污 建设水循环工程 生态 清淤 截污 在环太湖地区建设生态防护林带 退渔还湖等 任答 4 点即可 2 围湖造田 3 造成太湖湖水变差的直接原因是大量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根本原因是太湖流域发展 初期建立的大量污染重 能耗高的企业 解决太湖水质变差问题 必须从控制污染源头入 手 优化流域产业结构 今后应大力发展能耗低 污染小或无水污染的高科技产业和绿色 产业 其他合理解释也可 3 阅读下列材料 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库兹涅茨环境曲线 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会出现对应的环境质量状况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 但到一定拐点时 环 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 1 若 a b 表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两项指标 那么 a 代表 b 代表 2 b 曲线拐点的发生一般需要较高的人均收入 在我国人均收入不是很高的情况下 下列措施能更好地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是 多选 A 建立绿色 GDP 核算体系 B 加大行政管理力度 C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D 实行循环经济战略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3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谐的发展观 以北 京市为例说明应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以下几点 1 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先下降 经拐点后上升 2 实现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环境问题 应 从限制污染耗能产业和发展清洁生产与无污染产业入手 3 答案 1 经济发展 环境质量 2 ABCD 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特别是交通 通讯 信息 旅游 商业 餐饮等社会服务行业 调整第二产业 限制污染工业的发展 把污染企业搬迁出去 重视发展电子 纺织 食品 加工等工业 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 发展特色农业和花卉业 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发展绿 色农业 4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近两周的磋商 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于 2010 年 12 月 11 日凌晨闭幕 会 议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推动气候谈判进程继续向前 国际社会对此予以积极 评价 材料二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 这预 示着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低碳 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 也将是引领产业 体系和消费模式重构的新风向标 1 据材料一可以看出 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 表现是什么 各国共同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2 据材料二 我国政府大力号召和致力于推动 低碳经济 请简要分析发展 低碳 经济 的重要意义 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推动 低碳经济 作出贡献 解析 第 1 题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 成因 危害 治理的全球性特点 必须引起各国的共同关注 第 2 题 低碳经济是当前可 持续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其意义主要表现在节约能源 保护生态 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促 进经济结构调整等 作为个人应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为低碳经济作贡献 如节约水电 垃圾分类 使用购物袋 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答案 1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影响范围大 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后果十 分严重 并且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影响造成的 2 有利于节约能源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有利于控 制全球气候变暖等 节约用水 用电 外出骑自行车 使用购物袋购物 实行垃圾分类 等 答出两条即可 5 阅读材料和图 回答下列问题 横贯上海中部的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 锻造 纺织 造纸 印染 蓄电池 电镀 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 码头连绵不断 舟楫林立 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 散地带 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苏州河河床变浅了 河道变窄了 在海潮和上 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 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 岸坝几度加固加高 河水的黑臭现象日 益严重 鱼类活动绝迹 多年来 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 4 实事和标志性工程 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苏州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注 1 溶解氧 DO 2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3 挥发性酚 4 氰化物 5 化学需氧 量 铬法 CODCr 1 图中 A B C 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地 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 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 2 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 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 请简述其主要原因 3 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4 利用材料说明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 解析 第 1 题 第一问读图容易解答 后一问难度稍大 苏州河的污染源除附近工业 污染之外 还应有生活污染 运输污染 材料中 码头连绵不断 另外还有酸雨污染 通过读图可知还有上游和支流携带的污染等 第 2 题 苏州河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影响了 苏州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的生存 破坏了其自动调节功能 要恢复其 生态功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第 3 题 环境问题单靠技术解决有很大的局限性 还必须借 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第 4 题 由材料可看出 环境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个人 企 业 政府 执行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答案 1 C 来自岸上和水上的生活废弃物的污染 由运输造成的污染 河床底泥释 放的污染物 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