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滑轮及机械效率练习题_第1页
杠杆、滑轮及机械效率练习题_第2页
杠杆、滑轮及机械效率练习题_第3页
杠杆、滑轮及机械效率练习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4 杠杆专项练习杠杆专项练习 一 下列杠杆中 一 下列杠杆中 O O 是支点 在图上画出是支点 在图上画出 F1F1 F2F2 的力臂 并且用的力臂 并且用 L1L1 L2L2 表示它们表示它们 二 应用杠杆原理二 应用杠杆原理 F F1 1l l1 1 F F2 2l l2 2解决杠杆问题 解决杠杆问题 1 1 在均匀铁条的中点 在均匀铁条的中点 O O 处用线将其悬挂起来 铁条水平平衡 处用线将其悬挂起来 铁条水平平衡 如图如图 5 a 5 a 所示 若将所示 若将 OBOB 弯折 如图弯折 如图 b b 所示 则铁条将所示 则铁条将 A A A A 端下降 端下降 C C 端上升端上升 B B A A 端上升 端上升 C C 端下降端下降 C C 仍然平衡 仍然平衡 D D 无法判断 无法判断 2 2 在图 在图 2 2 中 能够平衡的杠杆是图中 能够平衡的杠杆是图 3 3 一根不均匀木棒长 一根不均匀木棒长 1 1 米 当用力米 当用力 F F1 1 6 6 牛竖直向上作用在它的牛竖直向上作用在它的 A A 端时 刚能抬起端时 刚能抬起 A A 端 当用力端 当用力 F F2 2 12 12 牛竖直向上作用在它的牛竖直向上作用在它的 B B 端 刚能抬起它的端 刚能抬起它的 B B 端 求此棒的重力和重心距端 求此棒的重力和重心距 A A 端的距离 端的距离 4 4 一根扁担长 一根扁担长 1 4m1 4m 前后两筐内分别装有 前后两筐内分别装有 300N300N 和和 400N400N 的货物 问 人肩挑处离前筐多远才能平衡 不计扁担及筐的质量 的货物 问 人肩挑处离前筐多远才能平衡 不计扁担及筐的质量 5 5 一根杠杆长 一根杠杆长 1 1 米 支点米 支点 O O 在它的最左端 现将一在它的最左端 现将一 G G 为为 9090 牛顿的重物放在距牛顿的重物放在距 O O 点点 2020 厘米处 若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则动力作用在杠杆最右端时 应向厘米处 若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则动力作用在杠杆最右端时 应向 时时 左 中 右 左 中 右 动力最小 且动力的大小是 动力最小 且动力的大小是 牛顿 牛顿 6 6 杠杆两端各挂有重力不相等的两块同种材料做成的实心金属块 杠杆两端各挂有重力不相等的两块同种材料做成的实心金属块 A A B B 已知 已知 G GA A G GB B 此时杠杆平衡 如图 此时杠杆平衡 如图 4 4 所示 当把所示 当把 A A B B 金属块都浸没在水中时 杠杆将金属块都浸没在水中时 杠杆将 A A 失去平衡 失去平衡 A A 端向下倾斜端向下倾斜 B B 失去平衡 失去平衡 B B 端向下倾斜端向下倾斜 C C 仍然保持平衡 仍然保持平衡 D D 条件不足 无法判断 条件不足 无法判断 7 7 一把 一把杆秤杆秤不计自重 提纽到秤钩距离是不计自重 提纽到秤钩距离是 4cm4cm 秤砣质量 秤砣质量 250g250g 用来称质量是 用来称质量是 2kg2kg 的物体 秤砣应离提纽多远 秤杆才平衡 的物体 秤砣应离提纽多远 秤杆才平衡 若秤杆长若秤杆长 60cm60cm 则这把秤最大能称量多少千克的物体 则这把秤最大能称量多少千克的物体 8 8 身高几乎相同的兄弟二人 用长 身高几乎相同的兄弟二人 用长 1 51 5 米的扁担抬一桶水 水桶挂在距哥哥肩米的扁担抬一桶水 水桶挂在距哥哥肩 0 50 5 米处的扁担上 桶和水共重米处的扁担上 桶和水共重 300300 牛 问兄牛 问兄 弟二人肩上各负担多大的力 不计扁担重 弟二人肩上各负担多大的力 不计扁担重 2 4 9 9 一根轻质杠杆 一根轻质杠杆 ABAB 长长 1 2m1 2m 当 当 A A 点挂质量为点挂质量为 2 7kg2 7kg 的实心铝块 的实心铝块 B B 端挂重物端挂重物 P P 为为 9N9N 时 杠时 杠 杆能平衡 杆能平衡 求 求 l l 支点支点 O O 离离 A A 端距离 端距离 2 2 将铝块一半浸入水中 如图所示时 要使杠杆仍保持平衡 应将支点将铝块一半浸入水中 如图所示时 要使杠杆仍保持平衡 应将支点 O O 向什么方向移向什么方向移 动多少动多少 cmcm 铝 铝 2 7 10 2 7 103 3kgkg m m3 3 g 10Ng 10N kg kg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练习题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练习题 一 选择 填空一 选择 填空 1 1 如图所示 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如图所示 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G G 时 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时 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 F F1 1 F F1 1 F F1 1 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A A F F1 1最大最大 B B F F2 2最大最大 C C F F3 3最大最大 D D 一样大 一样大 1 1 题图题图 2 2 题图题图 3 3 题图题图 2 2 下图中下图中 甲物体重甲物体重 6N 6N 乙物体重乙物体重 10N 10N 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 则当甲 乙两物体静止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则当甲 乙两物体静止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N N 物体乙所受的合力为 物体乙所受的合力为 N N 3 3 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 用它们提起重为 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 用它们提起重为 G G 的相同重物 在的相同重物 在 A A 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 F1 1 F F1 1 F F1 1 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4 4 如图所示 滑轮 如图所示 滑轮 A A 是是 滑轮 它的作用是滑轮 它的作用是 滑轮 滑轮 B B 是是 滑轮 它的滑轮 它的 作用是作用是 整个装置叫 整个装置叫 它的作用是 它的作用是 若 若 G 200NG 200N 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 NF N 时可使重物时可使重物 G G 匀速匀速 上升 上升 5 5 如图所示 绳子与滑轮重不计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 如图所示 绳子与滑轮重不计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 m m1 1 5kg 5kg 那么 那么 m m2 2应等于应等于 kgkg 4 4 题图题图 6 6 如图所示 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 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用的拉力分别是 如图所示 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 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用的拉力分别是 F F1 1 F F2 2 F F3 3 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A A F F1 1 F F2 2 F F3 3 B B F F1 1 F F2 2 F F3 3 C C F F2 2 F F1 1 F F3 3 D D F F2 2 F F1 1 F F3 3 7 7 用图 用图 5 5 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 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 最省力的是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 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 最省力的是 5 5 题图题图 8 8 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 如下图所示 拉力分别为 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 如下图所示 拉力分别为 F F甲 甲 F F乙 乙 F F丙 丙 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 比较它们的大 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 比较它们的大 F1 F2 F3 A B G A M1 B M2 B F1 F2 F3 3 4 小 则小 则 A A F F甲 甲 F F乙 乙 F F丙 丙 B B F F甲 甲 F F乙 乙 F F丙 丙 C C F F甲 甲 F F乙 乙 F F丙 丙 D D F F甲 甲 F F乙 乙 F F丙 丙 1111 物重 物重 5N5N 乙物重 乙物重 3N3N 甲 乙均保持静止状态 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 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 甲 乙均保持静止状态 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 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分别是 计的示数分别是 A A 0 0 3N3N B B 0 0 5N5N C C 2N2N 5N5N D D 2N2N 3N3N 1212 在升旗仪式时 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 请问这个滑轮是 滑轮 在升旗仪式时 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 请问这个滑轮是 滑轮 动动 或或 定定 它的作用是 它的作用是 1313 如图 所示 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 一小朋友用力一拉 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 这幅漫画说明 如图 所示 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 一小朋友用力一拉 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 这幅漫画说明 了了 1414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 司机按图 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 其中省力的是 图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 司机按图 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 其中省力的是 图 二 作图题 二 作图题 1515 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 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 G G 为物体重 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 绳子的重力 为物体重 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 绳子的重力 1616 如图 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 如图 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 G G 提起来 请用笔画线代替绳索 将它们连接起来 提起来 请用笔画线代替绳索 将它们连接起来 1717 请在下图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水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请在下图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水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6 26 如图如图 9 9 所示 每个滑轮 不分大小 重为所示 每个滑轮 不分大小 重为 5N5N 要提升的重物重为 要提升的重物重为 120N120N 用来串绕滑轮组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用来串绕滑轮组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30N30N 画出能安全提升重物的滑轮组的绕法 画出能安全提升重物的滑轮组的绕法 1818 小强想把一货物吊到楼上去 已知货物重 小强想把一货物吊到楼上去 已知货物重 10001000 N N 小强最大的拉力为 小强最大的拉力为 300300 N N 如果使用滑轮组 至少需要几个滑轮 如何 如果使用滑轮组 至少需要几个滑轮 如何 装配 装配 机械效率练习题机械效率练习题 1 1 如图所示 物体重如图所示 物体重 180N180N 动滑轮重 动滑轮重 20N20N 绳重和摩擦不计 绳重和摩擦不计 在拉力在拉力 F F 的作用下 物体正以的作用下 物体正以 0 1m s0 1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的速度匀速上升 求 求 1 1 拉力 拉力 F F 2 2 拉力做功的功率 拉力做功的功率 3 3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1 1 题题 2 2 题题 图 图 15 题题 图图 16 题图题图 17 题图题图 26 题图题图 4 4 2 2 如图所示 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 如图所示 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 200N200N 的泥桶 所用的拉力为的泥桶 所用的拉力为 80N80N 若工人在 若工人在 5S5S 内将泥桶匀速向上提升 内将泥桶匀速向上提升 2m2m 则拉力 则拉力 的功率为的功率为 多少多少 w 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3 3 如图所示 小明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一个重为 如图所示 小明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一个重为 600N600N 的物体的物体 A A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 0 0 1m1m s s 人拉绳的力 人拉绳的力 为为 250N250N 不计绳重和摩擦 人拉绳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不计绳重和摩擦 人拉绳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W 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动滑轮重多少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动滑轮重多少 N N 4 4 重为 重为 120N120N 底面积为 底面积为 0 0 1m21m2 的物体在的物体在 20N20N 的水平拉力的水平拉力 F 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 10m10m 用时 用时 20s20s 求 求 1 1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2 2 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3 3 拉力所做的功和拉力的功率 拉力所做的功和拉力的功率 5 5 如图 如图 4 4 所示的滑轮把重为所示的滑轮把重为 10001000 牛的物体匀速提升牛的物体匀速提升 1212 米 则作用在滑轮上的拉力米 则作用在滑轮上的拉力 F F 为为 牛 绳子对重牛 绳子对重 物所做的功为物所做的功为 焦 若提升重物所用的时间为焦 若提升重物所用的时间为 1 1 分钟 则绳子对重物做功的功率为分钟 则绳子对重物做功的功率为 瓦 瓦 6 6 在某次升国旗的仪式上 小强同学通过滑轮组将 在某次升国旗的仪式上 小强同学通过滑轮组将 质量为质量为 0 0 8 8 千克的国旗缓缓匀速升高千克的国旗缓缓匀速升高 1515 米 米 如图所示 问 如图所示 问 1 1 小强匀速拉绳的力为多少小强匀速拉绳的力为多少 2 2 此过程巾 小强对旗做了多少功此过程巾 小强对旗做了多少功 3 3 如果升旗用了如果升旗用了 5050 秒的时间 则小强做功的功率为多大秒的时间 则小强做功的功率为多大 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 滑轮 绳的质量忽略不汁 取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 滑轮 绳的质量忽略不汁 取 g 10g 10 牛 千克牛 千克 7 7 跳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 某同学作了相关的测量 小军的体重为跳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