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物理压轴题及答案八_第1页
2012中考物理压轴题及答案八_第2页
2012中考物理压轴题及答案八_第3页
2012中考物理压轴题及答案八_第4页
2012中考物理压轴题及答案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中考物理压轴题及答案八中考物理压轴题及答案八 1 机械和功与几次压强变化问题 关键找压强变化的原因 机械和功与几次压强变化问题 关键找压强变化的原因 40 图 25 是液压汽车起重机从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 A 是动滑轮 B 是定滑轮 C 是卷扬机 D 是油缸 E 是柱塞 作用在动滑轮上共 三股钢丝绳 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动滑轮上升提取 重物 被打捞的重物体积 V 0 5m3 若在本次打捞前起 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p0 2 0 107Pa 当物体在水中匀速 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p1 2 375 107Pa 物体完 全出水后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p2 2 5 107Pa 假设起 重时柱塞沿竖直方向 物体出水前 后柱塞对吊臂的支 撑力分别为 N1和 N2 N1与 N2之比为 19 24 重物出 水后上升的速度 v 0 45m s 吊臂 定滑轮 钢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 g 取 10N kg 求 1 被打捞物体的重力 2 被打捞的物体浸没在水中上升时 滑轮组 AB 的机械效率 3 重物出水后 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 解 1 设起重机重为 G 被打捞物体重力为 G物 打捞物体前 G p0S 在水中匀速提升物体时 F拉 G物 F浮 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力 G F拉 p1S F浮 水gV排 0 5 104N A B DC E O F 图 25 物体出水后 G G物 p2S F拉 p1 p0 S G物 p2 p0 S 可得物体重力为 G物 2 0 104N 2 设钢丝绳上的力在出水前后分别为 F1 F2 柱塞对吊臂力的力臂为 L1 钢丝绳对吊臂力的力臂为 L2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N1L1 3F1L2 N2L1 3F2L2 F1 G物 F浮 G动 F2 G物 G动 将数据代入得 G动 0 4 104N 物体浸没在水中上升时 滑轮组 AB 的机械效率 3 出水后钢丝绳上的力 F2 G物 G动 3 0 8 104N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 v 则钢丝绳的速度 v 3v 30 45m s 1 35m s P F2 v 0 8 104N 1 35m s 1 08 104W 2 如图 25 所示 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 配重 A 受到的重力为 350N B C 都是定滑轮 D 是动滑轮 杠杆 EH 可绕 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OE 3OH 小明受到 的重力为 500N 当他通过细绳在 H 点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 T1 T2时 杠杆两次 都在水平位置平衡 小明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F1 F2 配重 A 受到的拉力分别为 FA1 FA2 配重 A 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N1 N2 且两次 A 对地 面的压力相差 100N 已知 F1 F2 4 3 N1 N2 3 2 杠 杆 EH 和细绳的质量及滑轮组装置的摩擦力均忽略不计 求 1 拉力 FA2与 FA1之差 O 图 25 B A C D HE 2 小明对地面的压力 F1 3 当小明通过细绳在 H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 T 3时 配重 A 匀速上升 2cm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请画出相关受力分析图 Ans 1 FA2 FA1 100N 2 F1 400N 3 87 5 3 如图所示 O 为竖直平面内光滑圆弧轨道的圆心 B 点是切线刚好沿水平方向 4 1 一个质量为 m 的滑块 可视为质点 从 A 点由静止滑下 最终落到地面上的 C 点 已 知 A 点离地面的高度是 H 圆弧轨道的半径为 R 重力加速 度为 g 不计空气阻力 求 滑块经 B 点时的速度大小 滑块经 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在保证 A 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 改变圆弧轨道的半径 总小于 H 再让滑块从 A 点由静止滑下 A 点到滑块落地点的水平距离最大是多少 此时圆弧轨道的半径是多 大 解 由机械能守恒 2 2 1 mvmgR gRv2 在 B 点 半径方向合力提供向心力 R v mmgFN 2 22 R v gm R v mmgF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滑块对轨道压力 22 R v gm R v mmgFF NN 从 B 点平抛 2 2 1 gtRH RHRvtx 2 RHRRxRL 2 下面给出 L 最大值的几种解法 解一 导数法 对 L 求导 RH RHR L2 1 2 1 21 由 可得 0 L HRRHR 2 平方后可得 055 22 HHRR 判别式 222 52025HHH 所以 H HH R 5 5 1 2 1 52 55 经检验 应舍去 H HH R 5 5 1 2 1 52 55 因为 HHRRHR 5 5 2 所以 HHHRHRRL51 2 1 5 5 2 5 5 1 2 1 2 解二 判别式法 整理 L 式为方程 RHRRL 2 平方后整理得 0245 22 LRLHR 判别式 0162024 222 2 HHLLLLH 所以 0 22 HHLL0 22 HHLL 即 0 4 5 2 1 2 2 HHL 所以 HHL 2 5 2 1 即 HL51 2 1 取 HL51 2 1 得 H HH R 5 5 1 2 1 52 51 2 1 24 解三 代换变量法 因 HR 可令 2 sinHR 带入 L 后整理得 2sin 2 5 2 1 2cos 2 1 2sin 2 1 cossin2sin 2 HHHHHHL 其中 2 1 tan 5 5 sin 5 52 cos 当 时 L 的最大值为 2 1 2 HL51 2 1 此时 2 1 2 5 5 sin2cos 所以 HHHHR 5 5 1 2 1 2 5 5 1 2 2cos1 sin 2 解四 代换变量后导数法 由解三 2cos 2 1 2sin 2 1 HHL 对 L 求导 2sin 2 1 2cos22sin2 2 1 2cos2 HHHL 由 0 L 可得 则 22tan 5 5 2cos 所以 HHHHR 5 5 1 2 1 2 5 5 1 2 2cos1 sin 2 点评 1 本题是徐州市 09 10 学年度期末考试压轴题 这是一道力学综合题 它考查了机械 能守恒 向心力和平抛运动的规律 就物理知识来说这道题难度并不大 它难就难 在利用数学知识求解最大值 L 2 解一的导数法 对于常规方法难于求解的极值问题 导数法是实用的 也不难想到 而在利用导数为零列方程求解时 运算依然繁琐 还要舍去不合理的根 事实上高 一学生尚未学习导数 这种方法还是用不上 3 解二的判别式法 如果想到了这种方法 可操作性还是比较强的 根据 R 的存在 性利用判别式时 得到的却是关于 L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怎么解不等式呢 用配方 法才最终得到了 L 的范围 4 解三的代换变量法 首先是巧妙的代换变量 要根据式子特点 三角函数的性质来 构造变量 第二要熟悉倍角公式 和差化积公式等 基本上用到了三角函数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