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同步练习 岳麓版_第1页
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同步练习 岳麓版_第2页
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同步练习 岳麓版_第3页
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同步练习 岳麓版_第4页
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同步练习 岳麓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 1 23 1 2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一 选择题 1 孟子说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 君权神授 大一统 的思想 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 主张民贵君轻 B 维护统治秩序 C 强调层层分封 D 体现以德治民 答案 B 解析 君权神授 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 具有天然的合理性 皇帝代表神在人 间行使权力 管理人民 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 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大一统指的是 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 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2 2011 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 汉书 武帝本纪 记载 元封元年春 武帝登临 嵩山 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所以 山呼 万岁后 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 万岁实质是宣扬 A 天赋人权 B 皇权至上 C 君权神授 D 天人合一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 汉武帝登临嵩山 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 呼万岁的声音 明显是臣下装神弄鬼 造假讨好皇帝 山鸣谷应 天子万年 形象化地演 绎了专制君主无限膨胀的自我尊崇心态 实质是宣扬君权神授 3 有一说法是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天人感应 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 哪 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B 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 C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D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答案 B 解析 天人感应 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 国家的兴衰存亡 都是上天的 意志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 反对皇帝就是反 对上天 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 B 项 4 王充认为 天道 自然也 无为 如谴告人 是有为 非自然也 这主要是批 驳 A 佛教的 因果报应 B 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C 道教的 长生不老 D 朱熹的 存天理 灭人欲 2 答案 B 解析 王充主张天道是自然 谴告 就是天能对人做什么祸福之事 当时人相信天 可以对人做什么什么 人也可以对天做什么什么 感天 实际上是反对天人感应说 5 2011 潍坊 开始把世界本原 社会 人生融为一体 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 强的思辨色彩 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 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这评价的应是 A 荀子思想 B 董仲舒新儒学 C 宋明理学 D 维新思潮 答案 C 解析 由材材中 开始把世界本原 社会 人生融为一体 可知评价的是宋明理学 理学家认为 理 是世界的本原 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理 体现在社会上 是儒家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由此将个人 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构建起理 学的世界观 因此选 C 项 6 2011 汕头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 认为 此石即旧日之土 螺蚌即水中之物 下者却变而为高 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 A 三纲五常 B 发明本心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朱熹通过观察实物分析其中蕴含的 规律 这体现了 格物致知 的观点 7 2011 沈阳 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 曾被虎伤 有人说虎伤人 众莫不惊 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 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 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 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 是亦未尝真知 若真知 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 格物致知 B 心即理也 C 发明本心 D 致良知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特征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 所学史实 真知和未尝真知在于是否通过实践得到 故应该是朱熹理学的方法论强调通过 时间获得感悟的格物致知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项 8 2011 西安 宋儒朱熹有诗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 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 源头活水 是 A 诚敬存之 B 读圣贤书 C 发明本心 D 端坐澄心 答案 B 解析 朱熹是宋代的理学大师 强调以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 故他认为知识及 3 做人的 源头活水 应是读儒家的圣贤书 9 2011 大连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 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 但是到了 14 世纪 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 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形成 酱缸 现象的主要 因素是 A 专制制度 B 罢黜百家 C 三教合一 D 程朱理学 答案 D 解析 14 世纪 是中国的元朝和明朝时代 这一时代 程朱理学确立了其主导地 位 专制制度不属于文化 罢黜百家 发生在汉代 三教合一 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10 2011 青岛 钱乘旦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 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 并有着辉煌的 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 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 探索世界本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释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 体现了理学 博大精深的特点 不关心中国之外的事体现了理学具有一定封闭性 11 王阳明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B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C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D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答案 C 解析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是心学的观点 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体现了心学的意境 12 自宋以降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 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4 D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答案 D 解析 宋代以来 仗义死节之士 显著增多 这与理学强调气节 重建了人们的价 值信仰有关 二 非选择题 13 阅读案例 回答问题 案例一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 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 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 跳 文帝大怒 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 经审讯查明 此人在桥上躲避皇上车驾 误 以为车驾已过 急着回家 没想到惊吓了御马 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 只是违反了 清道令 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 汉武帝推行币制 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 武帝不悦 后来 有人在 颜异面前批评朝政 颜异未加反驳 只是冷笑一声 廷尉张汤弹劾道 身为九卿重臣 不 公开表示意见 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 这叫 腹诽 属 大不敬 颜异因此下狱 死 在监狱里 请回答 1 从以上案例来看 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2 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 排除其他因素 在立法指导思想上 有什么不同 3 案例一如果发生在唐朝 是否会维持原判 为什么 答案 1 负责司法 2 从 无为 到 有为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以礼入法 礼刑结合成为立法的 指导思想 3 不会 中华法系至唐朝完全形成 触犯皇帝罪不可恕 或者 会 因为我国古代司 法具有 人治 的特征 遇到开明君主或明智的司法官会维持原判 解析 通过对材料一的分析可以看出廷尉的职责是负责司法 汉文帝统治时实行无 为而治的政策 汉武帝统治时采纳董仲舒的新儒学实施统治 案例一发生在唐朝会有两种 结果 选择其中之一 给予合理的解释即可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 天道 泛指宇宙 天地 自然的起源和法则 而 人道 则是关 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 周易 有这样的话 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 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 天文 是指关于季节 时令变化的学问 目的是使人们 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 人文 则是人类 文明 的另一种表述 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 们自身的素养 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 天道 和 人道 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 就是 对于 天文 和 人文 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5 张岂之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著名学者阮炜在 中外文明十五论 中引用 中国必然强大 比较分析说明 中国文化是 家文化 和 官文化 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 忠君 意识 续香火 意识强 中国人是 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 请回答 1 就历史学而言 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 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 指出战国时期具有 天道 和 人道 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 2 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天道 和 人道 思想产生的原因 3 概述秦 西 汉统治者对儒 道 法家思想的实践结果 4 官 家 结合 国家统一 天人合一 到了宋代 天人结合 产生了什么新的 哲学思想 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答案 1 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 主要流派的主张 孟子提出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义利观 荀子提出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礼法并用 性本恶 君舟民水 庄子提出 齐物 逍遥 天与人 不相胜 每个流派答对一点即可 2 生产力的进步 农耕经济的发展 社会大动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