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基础训练题20_第1页
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基础训练题20_第2页
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基础训练题20_第3页
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基础训练题20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第 2020 课课 从从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到到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1920 年 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 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2 列宁说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 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 是 A 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 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 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D 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所致 3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 主要 新 在 A 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 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C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 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4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 深远影响 是 A 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B 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C 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D 确立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5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最大成绩是 A 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 使农业生产的发展达到苏联历史上最高水平 C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D 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6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推行的主要方式是 A 自愿互利 B 逐步推进 C 强制推行 D 典型示范 7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 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口号的出现 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 出现了过激现象 B 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差距 C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涨 D 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8 斯大林决定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B 克服粮食收购危机 C 工业化的高速发展 对粮食需求量大增 D 扭转农业落后的状况 9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用心 爱心 专心2 A 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 B 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制约 C 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D 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10 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影响的评价最全面 最准确的是 A 给苏联经济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 B 使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长远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行余粮征集制后 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1917 1918 年度征购粮食 7340 万普特 1 普特 0 016 吨 1918 1919 年度为 10790 万普特 1919 1920 年度为 21250 万普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走了全部余粮 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 还包括 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口粮 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 由于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 纸币不过是 彩色纸片 内战基本结束时 苏维埃政府把国有化扩大到小企业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 年1921 年1923 年1925 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 万公顷 9446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39 7922 1334 5544 24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根据材料 二 分析说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不同后果说明了什么 12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 业开始的 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 需要的投资少 资本周转快 获得利润比较容 易 所以在那里 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 这才轮到重工业 积累才 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 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 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 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 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 忽视了农业和 轻工业 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 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 早就 提出了 工业是主导 农业是基础 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 的重要论断 他在 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 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苏联工业化 一开始时 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 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 例如 1936 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区收购小麦 每公斤付给农民 13 卢布 而政府出售面粉时 则作价 93 卢布 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 5 6 倍 结果 使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 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苏联全国大约饿死 1000 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用心 爱心 专心3 1 依据材料一分析 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 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 2 斯大林认为 苏联产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 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 3 据材料二 三分析 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 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13 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明斯克拖拉机厂 蓝鹰标记 法国国营企业核电站 1983 年苏联的导弹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请回答 1 由图 1 与图 2 你能联想到什么 2 由图 3 与图 4 想想当时西方与苏联经济建设各有何特点 3 由此 你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些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4 参考答案 12 1 首先发展轻工业 然后发展重工业 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 易于获得利 润 为重工业积累资金 2 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 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 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府 3 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 不能满足人民的消费 需要 货币不稳定 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4 必须保证农 业 轻工业 重工业有比例地平稳发展 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13 1 图 1 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 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但片面发展重工业 造成 比例失调 越来越阻碍经济发展 图 2 1929 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罗斯福政府调整 工业生产 颁布 全国工业复兴法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 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 2 图 3 二战后发达国家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把投资大 见效慢 利润低的基础工业等收归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