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农业现状调查.doc_第1页
顺德农业现状调查.doc_第2页
顺德农业现状调查.doc_第3页
顺德农业现状调查.doc_第4页
顺德农业现状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顺德农业现状 顺德一中大良学校初二(7)班 组长: 曹雁婷 组员: 胡倩文 欧阳颖 冯艺婷 朱安娜 伍焕冰 指导老师:殷文红 顺德农业现状一活动背景: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我们越来越少见到农田的身影了。随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在珠三角的不断发展,农业似乎在我们的视线中渐渐退去。可是近来,国家的政策不断向农村、农业倾斜。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声音不断发出,我们身为顺德人,生在这个被称为“鱼米之乡”地方,我们身边的农业状况究竟如何?顺德农业该何去何从?作为顺德学子,我们有责任去了解、思考和分析。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课题,想去撩开那“顺德农业”的面纱。二 活动目的:1. 通过对顺德农业的深入调查,如农田分布情况,鱼塘分布情况等,了解顺德的农业特点,更好地分析顺德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获得的主要成就;2. 通过实地调查,实践,能从更深入的方面认识顺德农业,提出自己的观点,更好地保护顺德农业,呼吁大家积极保护它,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3. 通过采访,认识顺德更多主要的农业,从而增加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4. 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增强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三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制定方案1. 时间:2009年1月17日-1月21日2. 调查地点:顺德大良、龙江、乐从3. 组员分工情况:实地拍照欧阳颖 胡倩文 伍焕冰实地调查、访问欧阳颖 胡倩文 伍焕冰问卷撰写、调查曹雁婷 胡倩文 查阅资料曹雁婷 冯艺婷 朱安娜撰稿曹雁婷 欧阳颖 冯艺婷 第二阶段:实施方案1. 实地调查材料一调查人:欧阳颖调查时间:2009年1月22日调查地点:大良沙头李家村调查问题:(1)现在村里还有多少地?都用来干什么?(2)是什么人在种?别的人呢?(3)原来的农田被用于干什么?(4)耕地的变化对村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大良沙头李家村菜地)调查结果: 我在村里看到,原先大片的农田都租出去成了工厂,菜市场。而村内的土地也都盖了房,所剩的只有1000平方米不到的一小块菜地。主要由村里的老人耕种,都是私有的。村里七八十户人,有田的才十几户,每户也只有30平方米左右的地。这片菜地与印刷厂仅隔一条“溪”,里面水都快干了,散发着怪味。如此环境种的菜,让人担忧。我采访了一个正在田里收菜的老伯。据他说,村里种田的都是老人,年轻的都去打工了。许多老人也不种田了,在村委会的安排下把地租出去,分租金。现在种的这些菜要么拉去买,要么在家里给工人做饭。就是现在这块地,也有可能租出去,建起厂房。(组员在工厂旁照的照片)调查小结:在这次的调查中,我看到了顺德农业正受到的困扰:土地越来越少,愿意种田的人寥寥无几。这种现象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传统的农村生活正在消失,就连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也未能幸免。村里人想迁出去,村里更多是工人。也许不久之后,农业将在这里彻底消失。材料二调查人:伍焕冰调查时间:2009年1月23日调查地方:乐从沙滘村调查问题:(1)村里有多少田?村里有多少户人?有田的占多少户? (组员伍焕冰在乐从沙滘村河边)(2)田是用来干什么的? (3)耕田的多是些什么人? 调查结果: 村里约有1千亩田,有4千户人左右,有田的约占1千户,占到25左右。田主要是用来养鱼、种菜、养鸡等。鱼有苏鱼,鲫鱼,大头鱼,鳗鱼等;菜有油菜,菜心,菠菜,芥菜,白菜等。这些东西多数销往市场。应该说,这里的农田还是很多的。其中大多数还是传统的菜基鱼塘。走进村子,还能见到具有顺德特色的农村景象。虽然村里近年来的农业用地并无太大减少,但耕田的多是些中年人和老年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调查小结: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在这里依然有传统农业的存在。但是,在这背后也隐藏着不少的问题: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少了。试问:20年或30年后,这里是否还能看到今天的景象呢?材料三调查人:胡倩文调查时间:2009年1月22日调查地方:龙江左滩村调查问题:(1)村里以前、现在各有多少鱼塘?(2)务农的多是些什么人?(3)以前鱼塘用来养什么?现在呢?(组员胡倩文在龙江左滩村)(4)鱼塘少了,对村民有什么影响?(5)原来的鱼塘现在用来做什么?鱼塘为什么少了?调查结果: 村里以前约有鱼塘几十口,只有几十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鱼塘。耕塘的多是老年人。鱼塘里养的多是四大家鱼,用草、玉米来养。现在有六百多户人家,却只有十几口鱼塘。耕塘的多是中年人,因为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不能干活了,而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去了,不少人还把户口也迁走了,迁进了不少外地人。现在的鱼塘也养四大家鱼。原来的鱼塘现在由于政府开发,填来修路、建厂等,鱼塘数量和面积都大大减少。鱼塘少了,厂房和道路成了主体,造成塘农和其他人的诸多不便。调查小结:在这次调查中,我看到了顺德农业正所面临的问题:鱼塘面积越来越少,道路和厂房成了村里的主体,村里大大迁入外地人,背景变得越来越复杂,也给塘农和其他人带来诸多不便。也许不久之后,基塘农业将在这里消失!根据这份实地调查情况,我制作了一份表格,更好地说明了问题:“顺德农业”调查村中有田人数所占比例统计表项目数量所占比例村中总人户4568/有田人户1153约25%村中总人数12805/查调查 09 村中种田人数3089约20%村中青壮年种田人数890约18%2. 调查问卷 关于顺德农业的调查问卷(一)1.你清楚顺德农田的分布情况吗? A.清楚 B.不清楚2.你了解顺德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吗? A.了解 B.不了解3.你对桑基鱼塘的历史、优点和特色了解吗? A.了解 B.不了解4.你能举例出12个顺德农业的优势产业吗? A.能 B.不能 (二)1.你认为顺德农业与你的生活相关吗? A.相关 B.不相关 C.无所谓2.你认为顺德农业对顺德发展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C.无所谓3.你认为顺德农业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吗? A.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4.你关注与农业有关的新闻或政策吗? A.关注 B.不关注 C.偶尔看看5.作为生活在“鱼米之乡”的顺德人,你为此骄傲吗?A.骄傲 B.不骄傲 C.说不清(三)假如你生在农村:1.你会为“农村人”的身份自卑吗? A.是 B.否2.你的就业取向会是: A.留下务农 B.外出打工 C.无所谓3.你对户口的态度是:A.想方设法迁到城里 B.留下 C.无所谓4.你认为农民这种工作:A.很不错 B.不好,但很重要 C.不重要(四)1对于顺德农业,你认为发展方向应是:A向高技术发展 B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C.应淡化,让工业优先发展2你觉得顺德的发展重点是:A工业 B农业 C第三产业在我们的实地调查中,发现了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农田面积缩减,不少农田上盖起了厂房。3.对此,你的态度是:A应当制止,加以处罚 B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现象 C无所谓4你认为许多人不愿意务农,原因主要是:A收入太低了 B农村生活不方便 C工作不体面5要改变这种现状,政府应做的是:A保护我们的农田,对滥用土地加以来严历打击B提高农村福利、农民收入,使更多人留在农村C发展集中生产的大型农业园我们用这份调查问卷调查了50人,统计了一下数据,制作了如下表格:数据分析:(1)调查对象: 我们采用分组方式,一组采访校内同学,一组采访成人,分别25人。总的来说,男女人数大致均衡。 通过分析两组调查数据,我们发现调查问卷(二)部分第5题存在较大差异:成人选A的达84%,而我们的同学只有44%。也许随着顺德工业发展,年轻一代对农业的感情也渐渐淡化。而我们的长辈,则对此有更丰富的回忆。而问卷(三)部分第2题也显示了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和就业取向:成人有40%选A,而在我们的同学中没有一人选A(0%)。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务农是难以想象的。(2)认知程度: 问卷的第一部分是针对调查对象对顺德农业的认知程度提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顺德农业的了解相对较差,尤其是对农田分布,顺德农业的历史、特色等,了解不足。这对于教育方面给了我们一个警告:顺德的农业要发展,要先从提高市民的认知程度开始。(3)重视程度: 问卷的第二部分很好的体现了市民对顺德农业的态度,值得高兴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比较重视顺德农业及其发展,而且绝大多数人都觉得顺德农业需有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这对顺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4)面对农业的心理: 在问卷的第三部分,我们以“假如你生在农村”为背景设计了几道题目。由此探讨农民减少,人口外迁的原因。结果调查数据显示,88%的人都不会因为生在农村而自卑,却只有20%的人愿意留下务农,24%的人明确表示会把户口留在农村。说明城市生活、工作对人们的吸引力远大于农村,改变现状,政府也许应先从改善农民的生活开始。(5)发展建议: 在问卷最后一部分,我们调查了人们对农业发展的建议。我们发现,60%的市民认为顺德农业应向高技术发展,但是,60%认为顺德现在的发展重心应在第三产业,而认为应是农业的只有8%。说明大多数人还是不希望把顺德建设成农业城市。同时,60%的人认为收入太低导致务农的人越来越少,54%的人认为政府应该提高农村福利、和农民收入,留住农民,留住农田。因此,要把顺德农业发展起来,政府要顺应民心,先从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设施。左滩村鱼塘一景3.收集整理资料 顺德农业发展进程自去年10月初起,顺德积极构建立体防范监管体系,全面开展查处整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在天罗地网式巡查下,现已清拆违法建筑59.0万平方米,复耕复绿土地2308.7亩。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种植业14.39亿元,增长4.3%;水产养殖业38.02亿元,增长2.8%;畜牧业8.82亿元,增长5.4%。1994年顺德农村改革之前,由于大批劳动力仍然集中在农村,继续从事务农活动。很多农民的思想还没有转变。土地、基塘都没有向种田能手集中,所以农村是传统式的农业,地产地效能。这次的农村改革就是“改革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建立股份合作制”。实行当时所讲的“三改”,既土地承包“从分包制改为投包制”,“从长包制改为短包制”和从“分散承包制”改为“集约承包制”。这次改革,第一是促进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的三高农业、优质高值农业。使得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第二是促进了城市化进城经商办企业,广开农民的赚钱之路。第三是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土地集约使用,有利于公共事业的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第四是促进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建立。减少了干部,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效率。整个体制维持到现在。顺德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1)地势。顺德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势低洼,河汊纵横。这里除少数山丘外,绝大部分为冲积土壤,泥土中富含各种有机物质,灌溉便利,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这里地处广佛都市圈核心区域,交通发达,毗邻港澳、广州、深圳等地,农产品市场十分广阔。(2)水文(潮汐)。潮汐现象明显,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出现一个高潮,一个低潮,一个次高潮和一个次低潮,且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高度相差较大,涨潮历时和落潮历时也不相等,每月以阴历朔望后23日潮位最高,上下弦后23日潮位最低;境内地势较低,农业生产一般依靠自然排灌,利用高潮灌溉、低潮排水便可大部分解决农田排灌需求,因而潮汐现象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3)气候。顺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临近海洋,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光热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绿油油的农田已经不多见了(摄于左滩村)(4)历史。名闻遐迩的基塘农业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顺德人民在长期耕作、养殖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种养方式。基塘农业在明代前期以果基鱼塘为主;清朝嘉靖以后蚕桑业迅速崛起,桑基鱼塘的生产结构日益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稻田并存的生产结构。这种以基塘互相补充的经济作物区域发展优势,在20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总结为“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全区各镇的蚕桑养殖基本终结。顺德农业的优势及目标:(1)农产品生产优势。至2010年,水产、禽畜、花卉、蔬菜等主要农产品达到安全、卫生、优质、高值,高效,符合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出口标准和要求。(2)农产品物流优势。到2010年,建成花卉交易平台和水产品交易两大平台,初显成效,运作良好,在农产品集中产区建成一批布局合理,运作高效的批发市场和产地市场。顺德成为华南地区有影响力的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3)农产品加工优势。以农产品的保鲜、贮运、加工和包装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业不断扩大,鳗鱼、鲮鱼、罗非鱼、甜玉米的精深加工有新的突破。培育和引进一批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加工企业,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值45000万元,税利5000万元,年产5000万以上的加工企业达15家。(4)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上市农产品质量符合优质、安全的要求,到2010年,建立起覆盖产加销各个环节,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服务便捷、运作规范、快速权威的检验检测体系。主要鲜活农产品基本实行质量跟踪制度、质量检验检测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基本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农田)(5)农业科技创新优势。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到2010年,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推广主体和应用主体不断强化,在农业科技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良种覆盖率95%以上,科技贡献率提高75%以上,适用技术普及率80%以上。(6)农业信息优势。到2010年,建立起覆盖全区农业、农村各领域的准确、高效、快速、全面、通畅的农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处理标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管理科学化,实现纵向、横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农业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7)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优势。到2010年,农业生产条件优势明显,农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农田保护区得到合法的保护,基本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农田基本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基塘区基本建设成格子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框架。(8)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优势。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至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执法监督系统健全高效。高中以上的劳动力占60%以上,接受过二项以上农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占50%,劳动力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四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顺德作为基塘农业的发源地,谈到我们的家乡,我们总是自豪地说,这是一个鱼米之乡,它的基塘农业发展模式已名扬全球。可顺德现在的农业发展却不如人意。鱼塘面积的减少、环境的污染、农业人口大量迁出等问题,无一不严重阻碍顺德农业的发展。顺德农业面临的危机:(1)工业对农业的侵蚀改革开放以来,顺德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逐步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发展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用地的减少和环境的污染。尽管工业产值的增长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基础。但是,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不可忽视。在我们小组的调查中,已发现了农田大量减少,水污染严重的情况。许多农业用地能卖的卖,不能卖的就租,农村被林立的工业厂所包围。还有些工厂乱排乱放废气和污水,使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现象应当得到生活在有“鱼米之乡”之称的顺德的我们重视。(数百亩农田遭受工业污水污染)(2)农业发展水平较低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顺德的农业仍以传统的单纯“为种地而种地”为主,而绿色农业缺失,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虽有,却得不到行之有效的推广;水产、蔬菜的销售渠道也以在菜市场销售为主,直接供应餐厅的并不多。这些情况,说明顺德的农业发展仍是低水平的,生产结构的不合理,缺少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理念,市场难以拓展,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农民的收入较低、农产品销售没有稳定保障。如此下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型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实现顺德农业的新跨越的目标,只能变成一纸空谈。(3)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由于耕地、鱼塘的减少,农民收入相对较低,也因为农村的福利制度,生活设施的落后。愿意做农民的人越来越少了,几乎是寥寥无几,能去打工的年轻人都离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去了打工,希望能赚钱买房把户口转成城市的。选择留在农村的,多数是中老年人。顺德的农田似乎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难题。如果不采取措施,20年或30年后,顺德最后的农用地将难以逃脱被蚕食的命运。我们的建议(组员在池塘旁)(1)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我们通过分析顺德农业的优势,认为政府应把发展重点放在花卉种植业和水产业上,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水产养殖是顺德农业的传统优势,400多年来,鱼不仅成为了顺的农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成为了顺德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我们有理由、也有经验去进一步发展顺德的水产业。而近年兴起的花卉种植也应进一步发展,如陈村花卉世界的成功经验应大力推广,使花卉种植走向市场化、全球化,为顺德农业创造更多的动力。(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顺德拥有大量的人才,应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专业人才到农业中去,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可以把农民的小块土地集中起来,建设大型的生态农业基地,运用基塘农业模式,发展菜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构成一个大型的循环农业园,如龙江的顺德新世纪农业园,但应使其以农业生产为主,旅游观光为辅,实现产业化。而生态农业基地亦可作为观光旅游农业增加收入。如此一来,可以使农民有稳定的工作,不用担心务农收入低,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新增了一大批的就业机会,缓解现在农村人口大量外迁、甚至争着外迁的情况。(3)留住农业用地,制止滥用土地(看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长辈们这样给我们描述以前顺德的面貌:这里是一条小溪,里面有鱼有虾,那边是一片田和鱼塘但是现在,工厂遍地开花,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土地,尤其是农业用地浪费严重。所以,发展顺德农业,必须从土地的整治开始。顺德人多地少,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用地较多,所以更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农业用地,坚决制止滥用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