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_第1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_第2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_第3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_第4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目 录录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1 信息论与编码信息论与编码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4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5 神经网络导论神经网络导论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8 光纤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络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9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10 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12 晶体的物理性质晶体的物理性质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13 信息电子材料信息电子材料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15 信息光学信息光学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16 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18 电磁场理论电磁场理论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19 微波无源与有源电路原理微波无源与有源电路原理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20 2 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Digital Signal Process 学分 3 学分 课程类型 工程科学 学 时 40 讲课 32 学时 上机 8 学时 必修课程 信号与系统 使用教材 程佩青 编著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邹理和 编著 数字信号处理 上册 国防工业出版社 胡广书 编著 数字信号处理 理论 算法与实现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 课程的性质 目的和任务课程的性质 目的和任务 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是信息和通信工程专业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数 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削弱信号中的多余内容 滤除混杂的噪声和干扰 便于估计信号的特 征参数或变换成容易分析和辨识的形式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确知离散时 间信号的分析方法以及线性 时不变 因果的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 设计方法 通过该课 程的学习 学生熟悉了离散时间信号的谱分析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借助于数字滤波器的设 计及实现 学生可基本掌握离散系统的分析以及设计方法 它是进一步学习数字通信 模 式识别 图像处理 随机数字信号处理 时频分析等必修专业课的先修课程 二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二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绪论 概略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背景只是 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 的 方法及应用 简要介绍当前信号处理的新方法 新理论以及新动向 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基本情况 特征以及该学科领域内的发展现状 第一章第一章离散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与 z 变换变换 授课内容 采样 理想采样和实际采样 离散时间信号 离散时间系统 z 变 换 Z 变换和傅氏变换 拉氏变换之间的关系 基本要求 掌握连续时间信号用离散时间系统处理的分析方法以及理论 熟 悉 离散时间信号及系统的时域特性及变换域的分析方法 不但要掌握基本理论 还应该熟练掌握信号 系统 时域 变换域的分析计算方法 第二章第二章离散傅立叶变换 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 授课内容 有限长序列的离散傅立叶变换的问题提出 离散傅立叶级数 由 离散傅立叶级数到离散傅立叶变换 频率采样理论 抽取与内插 基本要求 了解为什么要引入离散傅立叶变换 从离散傅立叶级数 DFS 或频率采样理论如何引伸出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 熟练掌握 DFT 的性质 3 第三章第三章数字滤波器的结构数字滤波器的结构 授课内容 数字滤波器的结构特点与表示方法 IIR 滤波器的各种结构 FIR 滤波器的各种结构 基本要求 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字系统运算中的有限子长产生的误差 使数字 滤波器的结构对系统运算的结果有影响 清楚同一滤波器实现结构不同将影 响到系统的精度 误差 稳定性 经济性及运算速度 进一步掌握 IIR 以 及 FIR 滤波器的各种结构以及特点 第四章第四章无限长单位脉冲相应 无限长单位脉冲相应 IIR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授课内容 IIR 滤波器的设计特点 脉冲响应不变法 双线性变换法 z 平面 变换法 基本要求 了解 IIR 滤波器的结构与模拟滤波器的结构相同而可以使 IIR 滤 波器设计借用模拟滤波器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掌握 IIR 滤波器的两种从原型 模拟滤波器传输函数得到数字传输函数的方法 即脉冲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 变换法 并掌握从低通原型求得相应的带通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 FIR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授课内容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 FIR 滤波器的设计特点 窗口法 频率 采样法 基本要求 了解脉冲响应有对称特性的 FIR 滤波器可具有线性相位及一定约 束的幅度特性 掌握 FIR 滤波器的两种设计方法 窗口法和频率采样法 第六章第六章快速傅立叶变换 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授课内容 DFT 运算的特点 基数为 2 的幂次信号的 FFT 算法 任意基数的 快速算法 chip z 变换 线性卷积的 FFT 算法 基本要求 熟悉通过长度为 2 的幂次的 DFT 分析 快速谱分析的机理 掌握 chip z 变换的方法以及如何在线性卷积中实现 FFT 算法 三 实验内容三 实验内容 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求信号的频谱特性 基本要求 用 C 6 0 编制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程序 加深理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观察 分析用 FFT 进行谱分析时所产生的栅栏效应以及频谱泄漏现象 二 二 学时分配表学时分配表 章节内容参考学时 绪论2 1离散时间系统与 z 变换4 2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 6 3数字滤波器的结构2 4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 IIR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5 5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 FIR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5 4 6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6 上机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程序实现及谱分析8 复习总结2 5 信息论与编码 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中文 信息论与编码信息论与编码 学分数学分数 3 分 英文名称英文名称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 课内学时数课内学时数 60 课外学时数课外学时数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分析方法 及主要结论 为未来从 事信息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工作打好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课程主要内容 字以内 一 信息与信源 信息定义与度量 信息函数的性质 信息熵 离散信源 时间离散信 源于连续信源概念 离散信息量的计算 二 信道 信道的物理意义及数学模型 无记忆信道与记忆信道 互信息 信道 容量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对称信道定义及其容量的计算 三 信源编码 定长编码 信源编码定理 变长编码 Huffman 编码方法 四 信道编码 分组码及其解码过程 最大似然解码准则 信息率 二元编码 随机 二元码的编码定理及其证明 随机多元码的编码定理的证明及物理意义 应用 范围 教材名称 R G Gallager Information Theor and Reliable Communications MIT Press 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 王育民 梁传甲 信息与编码理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傅祖芸 信息论基础 教育出版社 预修课程预修课程 概率论 随机过程 通信原理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 6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 中文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英文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s 2 课程简介 工程硕士班的生源来自不同的专业 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毕业年 限跨度很大 开设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很有必要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是深入研究计算机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必修 课程 也是工程硕士学习其它后续课程的先导性课程 数据通信新业 务的开展 网络安全防范等的实现都离不开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本课程在强调基本的通信理论与网络概念的基础上 突出基于数 理的网络协议性能分析 突出通信网中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依存 和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协议的演进与 发展 Internet 选择 IP 协议的成因 路由计算中正确性 简单性 健壮 性 稳定性和公平性之间的制衡 取舍与优化等 本课程引入新一代 INTERNET 网络协议 IPv6 及其安全体系 以 Internet 的原理 协议以 及体系结构来组织网络的互联互通 本课程以实用的有线通信与无线 通信为例 把通信网络的组织与通信业务的开展与应用贯穿始终 使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网络应用业务实现的主线 3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主要内容 按照学科规范 C 2 计算机通信网络 C 2 0 网络概论 7 数据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C 2 1 网络体系结构与设计 线路交换网络 存储交换网络 无线通信 C 2 2 网络协议 面向应用的网络协议 协议体系结构 基于数理及状态的网络协议性能分析 路由协议 C 2 3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协议与规约 网管信息模型 C 2 5 LAN 简介 LAN 访问策略 高速 LAN FDDI 快速以太网 光纤通信等 Internet TCP IP C 2 6 网络互连 路由器结构 网络互连协议 8 新一代 INTERNET 网络协议 IPv6 及其安全体系 4 主要参考书目 Internetworking with TCP IP Principles Protocols and Architecture 作者 Douglas E Comer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Computer network 作者 Andrew S Tanenbaum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原理 作者 李增智 陈妍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系统开发 作者 雷振甲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5 选课要求 预修课程 选课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计算机原理 通信原理等方面的知 识 预修课程 计算机原理 通信原理等 9 神经网络导论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中文 神经网络导论神经网络导论 英文 An Introduction to Neural Networks 二 课程编号 051006 学分 2 课内学时数 40 六 课程主要内容 1 神经网络概述 包括它的基本原理 基本功能 研究内容等 2 前向多层人工神经网络 主要包括单个神经元的分类学习算法 多层 网络的 BP 算法 3 Hopfield 人工神经网络 主要包括其电路模型及能量函数 以及使用 Hopfield 神经网络求解 TSP 等优化问题 4 自组织神经网络 主要包括 ART 1 ART 2 两种自组织网络 以及竞 争学习机制和自稳学习机制 七 选课要求 预修课程 线性代数 电路基础 微积分 八 适用专业 这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适用于全校所有理工科专业 九 主要参考书目 1 杨行峻 郑君里 人工神经网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ISBN 7 04 003949 4 TM 207 2 殷勤业等编译 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 ISBN 7 111 03366 3 TP 165 3 Simon Haykin Neural Networks A comprehensive foundation Seco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1999 10 光纤通信网络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中文 光纤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络 英文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二 课程编号 学分 2 课内学时数 40 三 课程主要内容 1 绪论 光通信历史与发展 光通信系统组成简介 光通信的特点 2 光纤传输理论及其特性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光纤导光原理 波动理论 单模光纤 光纤的损耗 光纤的色散 光纤中信号的传输 光纤的非线性 常用光纤 光无源器件 3 光源与光发射机 激光器原理简介 LD 工作原理 LED 工作原理 光源的特性 光调制方法 光发射机组成 3 光检测器与光接收机 光检测器原理 光检测器特性 光接收机组成 光接收机信噪比 光接收机灵 敏度 4 光通信线路 光通信系统组成 光通信线路设计 光通信的复用技术 光通信线路性能 光放大器 5 光通信网 SDH 光通信网 SDH 基本概念 复用结构 SDH 设备 SDH 网络 光接入网 全光通信网 七 选课要求 预修课程 电磁场与波 通信原理 八 适用专业 通信 电子等 九 主要参考书目 1 徐公权等译 光纤通信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2 Gerd Keiser 著 李玉权等译 光纤通信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3 张宝富等 现代光通信与网络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年 4 Govind P Agrawal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 印版 2004 年 11 移动通信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 Mobile Communication 学时与学分 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 40 学分 2 适应对象 适应对象 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及低年级研究生 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 信号与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电子线路 及 现代通信原理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郭梯云等编 移动通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 Lee C Y Mobil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cGraw Hill 3 蒋同泽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的性质 任务及目的 课程的性质 任务及目的 移动通信是信息工程及通信工程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为背景 讲述移 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特性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调制 技术 组网技术及FDMA TDMA及CDMA等多址技术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 理 基本概念及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整个课程共分 8 章 包括 概论 调制技术 移动信道中的 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 噪声与干扰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 术 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FDMA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 系统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及个人通信等内容 以下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以下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概论 讲授学时 2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现状与未来 移动通信的定义与特点 移动 通信的分类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 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系统的 分 类 基本技术及标准化的概念 第二章 调制技术 讲授学时 4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调频 最小频移键控 MSK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GMSK 12 调制 4QPSK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掌握最小频移键控 MSK 及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GMSK 调制技 术 第三章 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 讲授学时 8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VHF UHF 电波的传播特性 移动信道的特征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 强估算 其它移动信道的传输特点 分集接收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掌握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特性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方法及 分集接收原理 了解其它移动信道的传输特点 第四章 噪声与干扰 讲授学时 4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噪声与干扰的定义与分类 邻道干扰与同频干扰 互调干扰与相容 信 道组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掌握邻道干扰与同频干扰 互调干扰与相容信道组的概念 了解噪 声与干扰的定义与分类 第五章 组网技术 讲授学时 6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频率管理与有效利用技术 多址技术 区域覆盖与网络结构 信道 的指配与选取控制 信令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掌握频率管理与有效利用技术 多址技术 区域覆盖与网络结构及 信道的指配与选取等内容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结构 第六章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讲授学时 4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 FDMA 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无绳电话系 统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掌握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及 FDMA 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结构 了 解无绳电话系统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第七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讲授学时 8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无线寻呼系统 数字无绳电话系统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掌握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了解无线寻呼系统及数字无绳电 话系统 第八章 个人通信 讲授学时 4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个人通信的基本概念 个人通信系统实现的途径 个人通信的国际 标准 CDMA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掌握个人通信的基本概念及 CDMA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了解个人通信 的基本概念 个人通信系统实现的途径及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 13 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中文 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英文 Time Frequency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二 课程编号 学分 2 课内学时数 40 三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联合时频分析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准则 实现方 法和研究思路 全部课程内容共分为九章 从时域 频域到时频分析 从时域 频域到时频分析 从时域 频域到时频分析 信号分析 短时傅立叶变换和信号分析 短时傅立叶变换和信号分析 短时傅立叶变换和 GaborGaborGabor 展开 小波变换 展开 小波变换 展开 小波变换 Wigner VilleWigner VilleWigner Ville 分布 分布 分布 CohenCohenCohen 类分布 时频分布序列 自适应谱图 时变滤波器 类分布 时频分布序列 自适应谱图 时变滤波器 类分布 时频分布序列 自适应谱图 时变滤波器 所有教学内容均采用课内讲授的方式完成 计算机实验内容主要涉及 1 短时傅立叶变换和短时傅立叶变换和短时傅立叶变换和 GaborGaborGabor 展开展开展开实 验 2 Wigner VilleWigner VilleWigner Ville 分布实验分布实验分布实验 3 CohenCohenCohen 类分布类分布类分布实验 内容覆盖课堂教 学的基本内容 七 选课要求 预修课程 线性代数 积分变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信号与系统 数字信号 处理 I MATLAB 语言或 C 语言编程等 八 适用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电气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和仪器 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 九 主要参考书目 1 S S Sh h hi i i E E E Q Q Qi i ia a an n n D D Da a ap p pa a an n ng g g C C Ch h he e en n n J J Jo o oi i in n nt t t T T Ti i im mme e e F F Fr r re e eq q qu u ue e en n nc c cy y y A A An n na a al l ly y ys s si i is s s P P Pr r re e en n nt t ti i ic c ce e e H H Ha a al l ll l l I I In n nc c c 1 1 19 9 99 9 96 6 6 2 L L L Cohen Cohen Cohen Time FrequencyTime FrequencyTime Frequency Analysis Analysis Analysis Prentice Hall Prentice Hall Prentice Hall 1995 1995 1995 3 ShieShieShie Qian Qian Qian IntroductionIntroductionIntroduction to toto Time FrequencyTime FrequencyTime Frequency andandand WaveletWaveletWavelet Transforms Transforms Transforms Prentice Hall Prentice Hall Prentice Hall Inc Inc Inc 2002 2002 2002 杨福生 小波变换的工程分析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杨福生 小波变换的工程分析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杨福生 小波变换的工程分析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199919991999 年年年 2 2 2 月 月 月 14 晶体的物理性质晶体的物理性质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 晶体物理性质课程名称 中文 晶体物理性质 学分数 学分数 2 2 课程名称 英文 课程名称 英文 PHYSICALPHYSICAL PROPERTIESPROPERTIES OFOF CRYSTALSCRYSTALS 课内学时数课内学时数 54 上机时数上机时数 课外学时数课外学时数 开课学期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让同学掌握晶体宏观物理性质与晶体对称性的关系 晶体的弹性及弹性波的传输 晶体的压电性 压电方程及机电换能原理 由相 变引起的铁电 热释电 电致伸缩性质 晶体中声 电波的耦合与传输 晶体 的线性光学性质 晶体平衡态下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的热力学关系 氧化物与化 合物晶体的能带与电导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 字以内 字以内 本课阐述晶体各种宏观物理性质及宏观物理性质与晶体对称性的关系 内容分为八章 分别介绍晶体宏观对称性的基础知识及晶体物理性质中极 轴矢量性质的预测方法 晶体的弹性及弹性波的传输 晶体的压电性 压电方程及机电换能原理 由相变引起 的铁电 热释电 电致伸缩性质 晶体中声 电波的耦合与传输 晶体的线性光学性 质 晶体平衡态下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的热力学关系 氧化物与化合物晶体的能带与电 导 教材名称教材名称 自编讲义 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 1 陈纲等 晶体物理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 1992 2 J F NYE F R S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RYSTAL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85 3 孟中岩等译 晶体的物理性质 西安交大出版社 1994 4 张福学等 现代压电学 科学出版社 2002 预修课程预修课程 数学物理方法 普通物理 电磁场 固体物理 电介质物理 半导体 物理 15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 电子 通讯类 16 信息电子材料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 课程名称 中文 信息电子材料信息电子材料 学分数学分数 2 课程名称 英文 课程名称 英文 Informatic Electronic Materials 课内学时数课内学时数 60 课外学时数课外学时数 60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 讲课 自学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掌握信息及电子材料的主要类别 相关原理 设计开发方法及新近发展趋势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 字以内 字以内 1 信息电子材料的主要类别 2 材料的热性质 3 材料的电性质 4 光电子材料 5 半导体材料 教材名称教材名称 自编 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 电子材料导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预修课程预修课程 电介质物理 材料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材料科学与技术 17 信息光学信息光学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 课程名称 中文 信息光学 学分数学分数 2 课程名称 英文 课程名称 英文 Information Optics 课内学时数课内学时数 上机时数上机时数 课外学时数课外学时数 开课学期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 PPT 讲 授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信息光学课程对于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十分重要 本课程对信 息光学的主要原理和应用作了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阐述 并适当介绍了现代光 学的发展 为今后从事与学习相关信息技术专业的理论和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 字以内 字以内 第 1 章 绪 论 第 2 章 光波的数学表达及叠加原理 1 掌握光的能量和动量的表示式 2 理解光波的数学表达 掌握用指数复函数的形 式表示单色平面波 球面波及其高斯波 3 掌握光程的概念和介质中光折射率的表达式 第 3 章 光的波动性 1 理解惠更斯 菲涅耳原理和光的衍射现象 2 了解夫琅禾费衍射的光强分布规律 掌握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的计算 3 了解光栅光谱 光栅色散和 射线衍射 4 理解 时间相干和空间相干的概念 5 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和法 珀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及 其应用 第 4 章 菲涅耳公式与薄膜光学 1 理解菲涅耳公式的推导 掌握布儒斯特定律 2 掌握利用菲涅耳公式计算反射率 透射率 掌握反射光相位突变的条件 3 了解几种典型的光学薄膜 第 5 章 光学信息处理与全息照相 1 掌握光学信息处理的 4f 系统的工作原理 了解傅里叶频谱分析 2 掌握全息照 相的原理和应用 第 6 章 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 18 1 理解双折射产生的原理 掌握马吕斯定律的运用 2 掌握偏振光干涉的计算及其 应用 3 了解沃拉斯顿棱镜和尼科耳棱镜的原理 4 了解旋光的基本原理 第 7 章 光源与激光及光电子器件 1 理解物体发光机制 掌握自发辐射 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三种辐射的机理 2 了 解黑体辐射的理论 掌握激光产生的条件和基本原理 3 掌握横模和纵模的概念及获 得单模的方法 理解锁模和调 Q 的工作原理 4 了解常用激光器及其特性 5 了解光电 探测器和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材名称教材名称 光学 作者 章志明 沈元华 陈惠芬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第 2 版 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 光学教程 作者 姚启钧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第 2 版 光学 作者 易明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 光学 作者 赵凯华 钟锡华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年第 1 版 预修课程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19 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 课程名称 中文 光电子技术 学分数学分数 2 课程名称 英文 课程名称 英文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内学时数课内学时数 50 上机时数上机时数 课外学时数课外学时数 50 开课学期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先修课程的基础上 通过预习 听讲 作业等环节 掌握激光技术 光波导技术 光调制技术 光探测与显示技术 光存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和基础理论 培养有关方面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对光电子技术的全貌有个清晰 的了解 为今后从事光通信 光信息处理 光存储 光传感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 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 字以内 字以内 课程以信息传输的各个环节为主线 系统分析和讨论了光电集系统的源 激光器 光 电子系统的传输通道 光波导 光信息系统的信号加载与控制 光调制 光信息系统的终 端 光的探测与显示等方面有关的原理与技术问题 激光技术方面主要学习激光产生的原 理与条件 激光器种类 各种激光技术等 光波导技术方面主要学习平板光波导与光纤的 有关技术 光调制技术中主要讲电光调制与声光调制 并介绍了光探测与显示技术 光存 储技术等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材名称教材名称 光电子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朱京平 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 光电子技术基础 彭江德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光子学基础 周文等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预修课程预修课程 电磁场 大学物理 光学部分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 电子与通信 20 电磁场理论电磁场理论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 课程名称 中文 电磁场理论 学分数学分数 2 课程名称 英文 课程名称 英文 Electromagnetic Theory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 上课或自学辅导 课内学时数课内学时数 60 上机时数上机时数 课外学时数课外学时数 60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掌握有关电场 磁场 电磁波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为各种利用电磁 场和电磁波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 字以内 字以内 一 静电场和电流场 已知电荷体系的电场 静电场的解析表述 不导电媒质中的电场 导电媒质中的电场 二 电流的磁场和电磁感应 恒定电流的磁场 电流的磁相互作用 比奥定律 矢位 标位和位的微分方程 已知 导线电流的磁场计算 磁性物质的磁场 电磁感应定律 三 交变电磁场 电磁波和电磁辐射 Maxwell 方程 波动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