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 第3单元 第6讲_第1页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 第3单元 第6讲_第2页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 第3单元 第6讲_第3页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 第3单元 第6讲_第4页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 第3单元 第6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20132013 高考岳麓版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高考岳麓版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 第第 3 3 单元单元 第第 6 6 讲讲 时间 时间 4545 分钟分钟 满分 满分 100100 分分 20132013 高考岳麓版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高考岳麓版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 第第 3 3 单元单元 第第 6 6 讲讲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5 5 分 共分 共 6060 分分 1 1 2012 2012 滨州模拟滨州模拟 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 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 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不怕清妖兵马足 天军引他到山麓 好比红薯堆进灶 大大小小一窝熟不怕清妖兵马足 天军引他到山麓 好比红薯堆进灶 大大小小一窝熟 妹莫忧 卷起妹莫忧 卷起 包袱上柳州 跟随天军去打仗 太平天下乐悠悠包袱上柳州 跟随天军去打仗 太平天下乐悠悠 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 A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 B 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 C 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 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 D 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题干关键词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题干关键词 当地流传当地流传 到山麓到山麓 妹莫忧妹莫忧 跟随天军去打仗跟随天军去打仗 可知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可知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答案 答案 A A 2 2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 举起的杆子不下跪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 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 举起的杆子不下跪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 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 难得拼一回 生死路一条 聚散酒一杯 何以成败论英雄 浩浩乾坤立丰碑 人活一口气 难得拼一回 生死路一条 聚散酒一杯 何以成败论英雄 浩浩乾坤立丰碑 与上述与上述 太平天国太平天国 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左的是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左的是 A A 北伐西征 天京突围 北伐西征 天京突围 B B 无处不均匀无处不均匀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 C C 冲击纲常 打击侵略冲击纲常 打击侵略 D D 重振朝政 保卫天京 重振朝政 保卫天京 解析 解析 不松手不松手 不后退不后退 立丰碑立丰碑 等表明材料主旨是对太平天国顽强斗争精神的等表明材料主旨是对太平天国顽强斗争精神的 讴歌 讴歌 北伐西征 天京突围北伐西征 天京突围 冲击纲常 打击侵略冲击纲常 打击侵略 重振朝政 保卫天京重振朝政 保卫天京 都是其顽强都是其顽强 斗争精神的体现 斗争精神的体现 A A C C D D 与材料基调一致 与材料基调一致 无处不均匀 天京事变无处不均匀 天京事变 根源于小生产者的根源于小生产者的 局限性 所以选局限性 所以选 B B 答案 答案 B B 3 3 洪秀全定都南京后 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 洪秀全定都南京后 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 旨准颁行旨准颁行 的的 真道书真道书 才能在世才能在世 上流通 上流通 当今真道书者三 无他也 当今真道书者三 无他也 旧遗诏圣书旧遗诏圣书 圣经旧约圣经旧约 新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 圣经新约圣经新约 真天命诏书真天命诏书 也也 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 由此可见他 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 由此可见他 A A 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B B 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 C 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用心 爱心 专心2 D D 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从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从 旨准颁行旨准颁行 诏书诏书 等信息可知洪秀全不仅不排斥等信息可知洪秀全不仅不排斥 中国封建文化 而且还深受皇权思想的影响 中国封建文化 而且还深受皇权思想的影响 A A 错误 错误 C C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B B 在材料中未体现 也在材料中未体现 也 不符合史实 不符合史实 D D 错在错在 全中国范围全中国范围 排除 排除 答案 答案 C C 4 4 2012 2012 济南月考济南月考 160 160 年前的南方民谣唱道 年前的南方民谣唱道 天字旗号飘得远 四方兄弟到金田 天字旗号飘得远 四方兄弟到金田 四方兄弟到金田 斩龙除妖声震天 四方兄弟到金田 斩龙除妖声震天 这说明这说明 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 太平天国的宣传太平天国的宣传 组织方式落后组织方式落后 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 A B B C C D D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 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 故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 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 故 错误 材料只体现错误 材料只体现 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统治的内容 没有体现其反侵略的内容 故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统治的内容 没有体现其反侵略的内容 故 错误 从材料信息看 太错误 从材料信息看 太 平天国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民谣的形式也显得落后 故平天国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民谣的形式也显得落后 故 正确 正确 答案 答案 C C 5 5 有人认为 中外史学家历来所讴歌的所谓 有人认为 中外史学家历来所讴歌的所谓 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事实上这宗社会主义 事实上这宗社会主义 的土改方案 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 这是因为的土改方案 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 这是因为 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A A 从来没有能够实行 从来没有能够实行 B B 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 无法实现 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 无法实现 C C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 D 主张走共产主义道路 主张走共产主义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 难度中等 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是是 纸纸 上作业上作业 说明其无法实现 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倡导的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说明其无法实现 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倡导的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答案 答案 B B 6 6 在一节 在一节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的研讨课上 四位同学达成了的研讨课上 四位同学达成了 太平天国太平天国 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 的共识 并指明了自己的依据 你认为正确的是的共识 并指明了自己的依据 你认为正确的是 A A 甲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的 甲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的 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具有革命性具有革命性 B B 乙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 乙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 C C 丙同学 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丙同学 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 D 丁同学 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反封建的最高峰 丁同学 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反封建的最高峰 解析 利用解析 利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 进行印证 腐朽的清王朝统治是中国近代进行印证 腐朽的清王朝统治是中国近代 化的主要阻力 化的主要阻力 C C 项切中了项切中了 阻力阻力 答案为 答案为 C C 答案 答案 C C 用心 爱心 专心3 7 7 武昌起义以后 一个月之内武昌起义以后 一个月之内 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 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 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 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 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 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 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 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我们这个古 老的帝国 忽然变为民国了 老的帝国 忽然变为民国了 蒋廷黻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这一材料这一材料 A A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 B 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 C 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 D 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解析 材料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 排除解析 材料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 排除 A A 项 十三省独立而非所有省份独立 项 十三省独立而非所有省份独立 排除排除 D D 项 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问题 故项 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问题 故 C C 为正确选项 为正确选项 答案 答案 C C 8 8 20112011 年年 1010 月月 9 9 日 纪念辛亥革命 武昌首义日 纪念辛亥革命 武昌首义 100100 周年官网开通 为周年官网开通 为 追忆辛亥首追忆辛亥首 义历史 传承辛亥首义文化 迎接辛亥首义百年义历史 传承辛亥首义文化 迎接辛亥首义百年 构建一个精彩的互动平台 下述关于辛 构建一个精彩的互动平台 下述关于辛 亥革命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亥革命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B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C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 D 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解析 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统治 但不是推翻封建土地制度 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完成的 统治 但不是推翻封建土地制度 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完成的 D D 项明显不符合事实 项明显不符合事实 答案 答案 A A 9 9 2012 2012 南京模拟南京模拟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 孙中山先生是周年大会上指出 孙中山先生是 伟大的民族英雄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下列对伟大的民族英雄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下列对 先驱先驱 的理解的理解 正确的是正确的是 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民主政治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民主政治 最早进行了反侵略 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最早进行了反侵略 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建立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A A B B C C D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梁启超等人早于孙中山提出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梁启超等人早于孙中山提出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错错 误 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误 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说法错误 排除含说法错误 排除含 的选的选 项 项 答案 答案 B B 1010 2012 2012 连云港模拟连云港模拟 某高中生从近代化角度分析某高中生从近代化角度分析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 与与 中华民国临时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约法 的共同点时提出以下论点 其中正确的是的共同点时提出以下论点 其中正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4 A A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B B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 C 提倡 提倡 自由自由 平等平等 思想思想 D D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 解析 A A B B C C 三项只符合三项只符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 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 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的经济措施体现了发展资本颁布的经济措施体现了发展资本 主义的要求 主义的要求 答案 答案 D D 1111 改革恶俗 开通民智 提倡民族主义 改革恶俗 开通民智 提倡民族主义 唤起国家思想唤起国家思想 是是 2020 世纪初中国戏剧运世纪初中国戏剧运 动的旗帜 目的是借动的旗帜 目的是借 轻歌妙舞 招还祖国之魂轻歌妙舞 招还祖国之魂 这场戏剧运动的开展主要是缘于 这场戏剧运动的开展主要是缘于 A A 鸦片战争的爆发 鸦片战争的爆发 B B 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影响 C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D 改革开放的进行 改革开放的进行 解析 题中解析 题中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 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的 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的 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 俗的巨大变革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 中国戏剧界觉醒了 要求俗的巨大变革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 中国戏剧界觉醒了 要求 改革恶俗改革恶俗 C C D D 与材与材 料无关 可排除 料无关 可排除 A A 与时间不符 可排除 故选与时间不符 可排除 故选 B B 答案 答案 B B 1212 鲁迅先生曾说 辛亥革命后 鲁迅先生曾说 辛亥革命后 我到街上走了一通 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 我到街上走了一通 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 内骨子是依旧的 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内骨子是依旧的 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 A 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 B 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 C 反封建不彻底 反封建不彻底 D D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 务 由题干材料关键词务 由题干材料关键词 街上街上 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可知可知 C C 项符合题意 项符合题意 答案 答案 C C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第第 1313 题题 2020 分 第分 第 1414 题题 2020 分 共分 共 4040 分分 1313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材料 1 1 材料材料 2 2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遗书 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 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 全靠众人迷信他 尊崇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 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 全靠众人迷信他 尊崇 他 才能够号令全国 称作元首 一旦亡了国 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 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他 才能够号令全国 称作元首 一旦亡了国 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 俄罗斯皇帝尼古拉 用心 爱心 专心5 斯二世 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这等亡国的君主 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 看斯二世 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这等亡国的君主 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 看 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陈独秀 偶像破坏论偶像破坏论 材料材料 3 3 皇帝 该算是至高无上 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 那么 还 皇帝 该算是至高无上 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 那么 还 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 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 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 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 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 就奔腾向前 不可阻挡了 尽管辛亥革命后 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 但人们又大就奔腾向前 不可阻挡了 尽管辛亥革命后 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 但人们又大 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 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 不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 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 不 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 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没有辛亥革命 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 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没有辛亥革命 就没有五四运动 就没有五四运动 1 1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一些历史学家认为 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是是 农业空想社会主义农业空想社会主义 请你为这些历史学 请你为这些历史学 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 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 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8 8 分分 2 2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 2 2 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 分分 3 3 依据材料依据材料 3 3 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 4 分分 4 4 综合以上分析 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 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4 分分 解析 第解析 第 1 1 问中第一小问 实际上考查问中第一小问 实际上考查 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无法实行的原因 第二小问 无法实行的原因 第二小问 结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鸦片战争以后的时代特征回答 第三小问 根据第二小问回答 结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鸦片战争以后的时代特征回答 第三小问 根据第二小问回答 第第 2 2 问概括材料问概括材料 3 3 的两段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第的两段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第 3 3 问从思想解放 革命道路的新选择等问从思想解放 革命道路的新选择等 角度概括回答 第角度概括回答 第 4 4 问综合以上诸问 从政治 思想和民主革命进一步发展等角度回答 问综合以上诸问 从政治 思想和民主革命进一步发展等角度回答 答案 答案 1 1 理由 这个制度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平均一切理由 这个制度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平均一切 社会财富的社会 以求人人平等 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违背了客观规律 社会财富的社会 以求人人平等 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违背了客观规律 是一种空想 无法实施 当时严峻的战争形势 也使它无法实施 是一种空想 无法实施 当时严峻的战争形势 也使它无法实施 主观原因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无法摆脱封建特权思想 不能主观原因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无法摆脱封建特权思想 不能 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客观原因 反动势力强大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客观原因 反动势力强大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教训 农民阶级缺乏先进理论指导 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教训 农民阶级缺乏先进理论指导 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2 2 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 神圣不可侵犯 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 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 神圣不可侵犯 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 3 3 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虽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虽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但辛亥革命留下的革命精神依然激励着人们寻找救国的新道路 这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思但辛亥革命留下的革命精神依然激励着人们寻找救国的新道路 这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思 想基础 想基础 4 4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 想 1414 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 出现过许多革命团体 其中影响最大 最足以代表整个革 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 出现过许多革命团体 其中影响最大 最足以代表整个革 命运动的是孙中山创建并领导的兴中会和同盟会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命运动的是孙中山创建并领导的兴中会和同盟会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6 材料材料 1 1 史料 史料 同盟会成立后 革命党人积极联络会党和新军 先后在各地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同盟会成立后 革命党人积极联络会党和新军 先后在各地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 起义 如 湘赣边界萍起义 如 湘赣边界萍 乡乡 浏浏 阳阳 醴醴 陵陵 起义 广东潮州黄冈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钦起义 广东潮州黄冈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钦 州州 廉廉 州州 防城起义 广西镇南关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以及著名的广州起义等 防城起义 广西镇南关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以及著名的广州起义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1921 1921 1949 1949 第一卷第一卷 材料材料 2 2 史观 史观 兴中会的作用远不如同盟会 但他们的开创之功不可忽视 一是提出兴中会的作用远不如同盟会 但他们的开创之功不可忽视 一是提出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 的的 口号 讲明当时中国处境的危迫 二是组织武装革命 因此 到同盟会成立及进行反清革口号 讲明当时中国处境的危迫 二是组织武装革命 因此 到同盟会成立及进行反清革 命的时候 大家一致认同 孙先生是第一个高举革命旗帜的人 命的时候 大家一致认同 孙先生是第一个高举革命旗帜的人 中华读书报中华读书报 张岂之 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张岂之 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 材料材料 3 3 史论 史论 同盟会提出了同盟会提出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十六字纲领 孙中山的十六字纲领 孙中山 在同盟会机关报在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民报 发刊词中正式提出了发刊词中正式提出了 民族民族 民权民权 民生民生 三大主义 他三大主义 他 在中国民众中最终树立起自强 独立的共同目标 并团结大家共同为之努力奋斗 在中国民众中最终树立起自强 独立的共同目标 并团结大家共同为之努力奋斗 同盟会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 它把当时很多的革命组织集合起来 同盟会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 它把当时很多的革命组织集合起来 19041904 年时全国成立了很多革命组织 著名的有华兴会 光复会 岳王会等 年时全国成立了很多革命组织 著名的有华兴会 光复会 岳王会等 同盟会的组织成分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 其成员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兴中同盟会的组织成分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 其成员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兴中 会的成员会的成员 95 95 是广东人 而且他们的成分基本上是华侨商人和会党分子 而同盟会的成员是广东人 而且他们的成分基本上是华侨商人和会党分子 而同盟会的成员 则遍布多省则遍布多省 从成分上看 他们大部分都是国内的知识分子 从成分上看 他们大部分都是国内的知识分子 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有了一个公认的领袖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有了一个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 孙中山在当时发挥了凝聚孙中山 孙中山在当时发挥了凝聚 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 他一方面到世界各国 对当时的世界具有深入的了解 远非一般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 他一方面到世界各国 对当时的世界具有深入的了解 远非一般的 知识分子可比 另一方面最早开始了革命实践 有了这位革命旗手以后 虽然知识分子群知识分子可比 另一方面最早开始了革命实践 有了这位革命旗手以后 虽然知识分子群 中仍有分歧 但总体上已经趋于一致 中仍有分歧 但总体上已经趋于一致 摘编自摘编自 中华读书报中华读书报 张岂之 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张岂之 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 1 1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 1 1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实质及作用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同盟会领导的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