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_第1页
中国自然地理_第2页
中国自然地理_第3页
中国自然地理_第4页
中国自然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自然地理 一 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 季风影响显著 范围广阔 2 地形复杂 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 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 4 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形成一 个逐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 这是中国地貌中轮廓的显著特征 2 山脉众多 起伏显著 3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一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之间以及岷 山 邛崃山 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 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 内蒙古高原 偏处北部 内陆 气候干燥少雨 流水作用弱 地表坦荡开阔 地形起伏和缓 是中国高原形 态表现明显 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 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 形面上 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 黄土沉积旺盛 新城区是文明的黄土高 原 学生见冰期气候转向 温湿 质地疏松的黄土金流水 强烈侵蚀是高原大部 分地区沟壑纵横 梁峁遍布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地形面上 石灰岩分布广泛 气候暖湿 除滇中 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 大部分地区被长江 珠江及元江等河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 石灰岩分布地区 喀斯特地貌发育完 好 二 四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海拔为 2600 到 3100 米 盆地四周被昆仑山 阿尔 金山 祁连山所环抱 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 面积约 25 5 10 的四次方 平方千米 为中国第三大盆地 盆地气候干燥 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 沼 盐矿资源品种繁多 储量丰富 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 稀有金属资源和油气资 源等也都非常丰富 盆地日照长 光能资源丰富 作物单产高 河流沿岸 牧草肥 美 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 有聚宝盆之称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面积为 53 10 的 4 次方 平方千米 是中国最大的 盆地 由于身处内陆腹地 又加高山环抱 地形封闭 气候极端干旱 其植被稀疏 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 分布着中国最面积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 漠 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 环盆的边缘 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 分布着农业发达 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 其自古以来 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 面积约 38 10 的四次方平 方千米 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盆地 盆地中分布着中国面积第二大沙漠 古尔班通 古特沙漠 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 又有很多缺口 属半封闭型盆地 降水稍多 植 被较密 主要为固定 半固定沙丘 草场广阔 畜牧业发达 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 融水浇灌 绿洲农业发达 城镇集中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 巫山以西 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 之间 四周山地环抱 盆地形态完整 因中生界紫红色砂 页岩分布广泛 又称红 色盆地或紫色盆地 盆地面积约 16 5 10 的四次方平方千米 虽然是四大盆地中 面积最小的一个 但因地处亚热带 气候温暖湿润 水系稠密 人口众多 土壤肥 沃 物产丰富 经济发达 是中国富庶的地区之一 三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北 大 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 南北长约 1000km 东西宽约 400km 面积约 35 10 的四次方千平方千米 是中国面积最大 的平原 以土壤肥沃 沼泽分布广为特色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南北分别是大别山与燕山 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 东抵山 东丘陵与黄 渤海 面积约 31 10 的四次方平方千米 为中国面积第二大平原 因主要由黄河 淮河 海河冲积形成 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 地面坡降很小 不少地段河床高于两岸平原之上 地上河与河间洼地相间分布 构成华北平原的特色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 主要包括 两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它们呈串珠状东西向分布 面积约 20 10 的四次方平方千米 是中国面积第三大平原 以地势低平 湖泊密 布 河渠稠密 水田连片为特色 为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四 丘陵 中国的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 即第三级阶梯地形面上 以雪峰山以东 长江以南 的广大地区最集中 统称东南丘陵 其中位于长江以南 南岭以北的 称江南丘 陵 南岭以南 两广境内的称两广丘陵 武夷山以东 浙闽两省境内的称浙闽丘陵 长江以北丘陵分布范围小 主要有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 东南丘陵 东南丘陵主要分布在一系列北东走向的中 低山的两侧 其间错落排 列着大大小小的红岩盆地 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绝对高度低 相对起伏小的丘陵 由于各地岩性不同 在江南丘陵分布着厚层红色砂岩和砾岩 浙闽丘陵花岗岩 流纹岩 分布范围大 两广丘陵 西部 石灰岩分布面积广 喀斯特地貌发育 三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中国气候有四个基本特点 一是季风气候明显 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 的变化 随季风的进退 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二是大陆性气候强 影响的范 围广 表现为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 冬季气 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 气温年较差较大 三是气候类型 多样 不仅地处温带 亚热带 热带各种气候带 而且由于地形崎岖 往往在不同 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四是水热同期 利于农牧业生产 但气候的稳 定性差 旱涝 低温 冻害 台风 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 影响范围广 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四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的影响 西高东低阶梯状层层下降的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 我国著名的江河 大都发 源于第一 二级地形阶梯上 自西向东奔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 加强了沿海 与内陆的联系 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 河流下切 坡大流急 峡谷栉 比 水力资源丰富 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 由于我国雨带略呈东西 向自南向北推进 基本上与干流相平行 从而当雨带移至或停滞于某一流域时 往往上 中 下游同时大量降水 各河段之间缺乏调节能力 水量迅速增加形成 洪峰 雨带过境后全流域则同时减少流量 增加了河川径流年内分配的集中程度 使我国季风区域的河流更明显地反映了大陆性河流水文动态的特点 五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首先 从东 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 等雨量线的走向大致为东北 西南走 向 西南部川滇一隅稍为特殊 等雨量线至自西北走向东南 其次 山地降水量多于平地 迎风坡 包括山前带 的降水量多于背风坡 第三 在发生降水的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 降水量也有所增多 这也是 促使南岭山地 闽浙西部山地长白山地 降水量增多的一个原因 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型也有很关系 六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土地辽阔 类型多样 山地多 平原少 土地资源丰富 人均占有量少 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 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 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 人口不断增长 土地资源日益短缺 七 水资源的特点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 但人均 地均拥有水量少 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旱涝灾害频繁 水资源与人口 耕地 矿产资源分布不匹配 八 中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 种类多 资源总量丰富 成矿时空跨度大 矿床类型多样 矿石类型齐全 富矿少 贫矿多 共生矿床多 选矿难度大 矿产资源分布不均 地域组合多样 九 中国风景旅游资源概况 类型多 分布广 地方特色鲜明 分布集中 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 互相映衬 风景奇特 历史悠久 观赏内容丰富 无限风光 开发前景广阔 十 生物海岸 我国南方热带 亚热带地区 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 形成奇特的 海岸类型 即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组成红树林的植物大部分是红树科植物 也有不少非红树科植物 涨潮时成为海 底森林 退潮时成为点缀海岸的绿洲 红树林海岸的特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