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样本)[1]_第1页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样本)[1]_第2页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样本)[1]_第3页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样本)[1]_第4页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样本)[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附件一 附件一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生产能力核定资质单位名称 二 00 六年 月 日 2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撰写大纲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撰写大纲 使用纸张统一为 A4 一 封面一 封面 1 用一号华文中宋字体在封面中上位置注明 煤矿核定 生产能力报告 2 封面下部用二号楷体字注明核定生产能力核定资质单位名 称 并加盖公章 3 封面下部用二号楷体标明报告日期 见附件一 二 首页二 首页 1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证书影印件 2 编写报告人员名单 3 目录及附件目录 三 报告正文三 报告正文 标题使用小三号黑体 副标题使用小三号楷体 正文使用小三号仿宋 一 概述 一 概述 1 本次核定工作的简要工程 2 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 法规 规范和技术标准 3 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4 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二 被核定矿井基本情况 二 被核定矿井基本情况 1 矿井概况 地理位置 井田面积 井田煤层地质情况 水文地质情况 主要可采煤层数量及厚度 3 法定单位测定的该矿瓦斯涌出量 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 煤层 爆炸指数等安全基础数据 煤类及用途 2 矿井建设及批复情况 矿井 露天矿 设计单位 立项 批准单位 建设期及投产期 矿井 露天矿 设计生产能力 技术改造或改扩建矿井 露天矿 设计生产能力及有关立项 开竣工 投产验收情况 三 各系统 环节 生产能力核定情况 三 各系统 环节 生产能力核定情况 1 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核查 2 主井提升 胶带输送机 能力核定 1 概况 主井提升 运输 方式 提升机 胶带输送机 主要技术参数 运行速度 m s 循环 时间 s 电动机功率 kw 等 2 计算公式 根据提升 运输 方式和规定 确定相应计算公式 略 3 参数选取 以胶带输送机为例 W 单位胶带输送机长度上的负载重量 kg m 取 V 胶带输送机带速 m s 取 K3 松散不均匀系数 取 4 核定结果 以胶带输送机为例 P w v 3600 16 330 k3 103 104 万 t a t a 主井胶带输送机 提升 能力核定为 万 t a 4 3 副井提升能力核定 1 概况 副井提升方式 提升机主要技术参数 主要提升任务 人 下料或矸石 2 计算公式 根据提升方式和规定 确定核定能力计算公式 略 3 参数选取 以副井提升机为例 P 副井提升核定能力 万 t a R 矸石占产量的比重 取 C 每次提矸石重量 t 次 取 t矸 提矸 1 循环时间 S 次 取 M 每吨煤用材料比重 取 N 每次提材料吨数 t 次 取 t料 下料每次提升循环时间 S 次 取 D 下其它料次数 次 班 取 t其它 下其它料 1 循环时间 S 次 取 t人 每班上下人总时间 s 班 取 4 复核结果 将选取的参数带入公式 P 万 t a 副井提升能力核定为 万 t a 4 排水能力核定 1 概况 矿井正常涌水量 m3 h 最大涌水量 m3 h 水仓容积 m3 中央水泵房水泵型号及台数 5 每台实测或额定能力 m3 h 排水管路规格及布置情况 2 计算公式 排矿井正常涌水量生产能力 Bn 20 An 330 万 t a Pn 104 排矿井最大涌水量生产能力 Bm 20 Am 330 万 t a Pm 104 3 参数选取 An 排正常涌水能力 万 t a Bn 工作泵小时总排水能力 m3 h 取 Pn 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正常涌水量 m3 t 取 Am 排最大涌水能力 万 t a Bm 工作泵加备用泵的总排水能力 m3 h 取 Pm 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 m3 t 取 4 核定结果 排矿井正常涌水量生产能力 将参数带入公式 An 万 t a 排矿井最大涌水量生产能力 将参数带入公式 Am 万 t a 排水能力核定为 万 t a 5 供电能力核定 1 概况 煤矿供电线路情况 回路 规格 长度 矿井变压器容量及容重 KVA 矿井设备装机总容量 KW 6 矿井运行设备总容量 KW 矿井实际用电容量 KW 下井电缆规格 回路数 上年度矿井综合电耗 kwh t 2 计算公式 按电源线路和变压器分别计算矿井生产能力 3 参数选取 4 核定结果 供电系统能力核定为 万 t a 6 井下运输能力 1 概况 井下运输方式 运输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2 计算公式 根据运输方式和规定 确定井下运输能力核定计算公式为 略 3 参数选取 以胶带输送机为例 W 单位胶带输送机长度上的负载重量 kg m 取 V 胶带输送机带速 m s 取 K3 松散不均匀系数 取 说明 4 核定结果 将选取的参数带入公式 p 万 t a 井下运输能力核定为 万 t a 7 采掘能力核定 1 概况 矿井开拓方式及采掘工作面布置情况 7 采煤工艺及采掘机械化装备情况 或露天开采工艺与装备情况 2 计算公式 略 3 参数选取 P 煤层生产能力 t m2 取 L 采煤工作面长度 m 取 N 采煤工作面平均个数 个 a 取 T 采煤工作面年平均推进度 m a 个 取 工作面回收率 取 T l s d x 式中 l 采煤工作面循环进度 m S 日循环个数 取 d 年工作日数 取 330 x 循环率 取 4 复核结果 采煤 将参数带入公式 掘进 将参数带入公式 Q Q采 Q掘 万 t a 8 通风能力核定 1 通风概况 通风方式 通风方法 进 回风井筒数量及风量 矿井需要 风量 实际风量 有效风量 采区巷道布置情况 是否按规定布置使用专用回风巷 采区 主要进回风量 矿井瓦斯等级 瓦斯和二氧化碳的绝对 相对涌出量 主井型号 电机功率 叶片角度 运行参数 风量 风压 8 通风阻力 等积孔 各主扇担负区域 主扇担负区域各层别 采区可采储量和可布置工作面数量情况 矿井上年度实际产量 矿井设计能力 2 矿井需要风量计算 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采煤工作面 包括备用工作面 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其他巷道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胶轮车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矿井总需要风量的确定 3 矿井通风能力计算 计算原则 参数选取 能力计算 4 矿井通风能力验证 矿井通风动力验证 矿井通风网络能力验证 矿井用风地点有效风量验证 矿井稀释瓦斯能力验证 5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结论 核定结果 矿井通风系统能力核定为 万 t a 问题与建议 9 地面生产系统核定 1 概况 地面生产系统环节及各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 9 2 计算公式 根据系统环节设备及装车运输等生产能力核定计算公式 3 核定结果 地面生产系统核定为 万 t a 四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四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各环节能力 最终核定能力 五 问题与建议五 问题与建议 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六 附件六 附件 1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表 井工矿 1 13 露天矿 1 13 2 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3 合法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4 合法有效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5 煤矿重大技术改造或改扩建批复或核准文件 6 其它相关文件 7 煤矿与核定单位签定的委托核定书 10 附件二 附件二 选煤厂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第一节选煤厂概况 厂型 入洗煤种 入洗煤量 加工方式 全 入洗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