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纱质量标准与控制_第1页
毛纱质量标准与控制_第2页
毛纱质量标准与控制_第3页
毛纱质量标准与控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纱质量标准与控制 一 毛纱质量标准与前纺质量控制 缺乏全面系统地理解乌斯特纱线质量指标统计值 以致误导生产 主要表现为过分重视条干 CV 常发性纱疵 IPI 值 单纱强力值和毛羽值等 尤其是重视平均值 忽视离散值 应高度关注 强力 CV 条干 CVb 毛羽 CV 伸长率 伸长率 CV HV 强力仪测 0 1 下限强力值 以及管理 F 1 0p 性偶发纱疵 A3 A3 C3 D2及长粗 长细节 规律性条干等 许多质量问题事实上是供需矛盾问题 客户并不能准确地提出自己真实的需求 好的纱线 要满足客户两大需求 1 使后道工序 主要是机织 针织 能 高效率地进行生产 出问题的纱线往往是在离散值过大方面出问题 大多数是 由所谓的 劣 锭造成的 任何一个处于不良状况的专件器材都会造成一个或 更多的 劣 锭 2 要满足最好纺织成品的性能要求 如面料风格 手感 外观色泽等 有时 候各项质量指标都很好 但可能因为捻度设计不合适而造成重大质量问题 正确的解决之道是把每一个纱锭都看成一个纺纱厂 关注每一个细节 最大程 度地减少离散 减少弱环发生的机率 错误的做法是通过提高平均值 增加成 本 损失效率来解决问题 1 1 标准内容 支数偏差 强力与伸长 捻度 外观疵点 毛纱条干不匀率 CV 值 每千米毛纱的粗节 细节 毛粒 毛纱品质支数 I 值 1 2 控制 I 值的计算 CV 实际 CV 极限 CV 值极限 0 1125 100 0004 0 1 2 N CVd N112 Nm 其中 N 是纱支截面平均纤维根数 CVd 是纤维本身的细度离散 一般精纺羊毛纤维取 0 25 N 混纺比 毛 N Nm 2 917000 混纺比 纱支纤度 9000 1 3 细纱 1 3 1 测试 1 3 2 国际毛纱标准 IWTO 的其他方面要求 支数不匀 1 7 左右 双股针织绒线强力 5 7gm tex 平均 6 6 5 最低平均伸长率 10 中高支纱 9 上蜡纱线摩擦系数 0 14 0 15 之前 0 27 0 30 并线防疵 螺丝纱 清纱理想条件 70 个接头每 100 千米 而其中 44 个是有害疵点的接头 二 毛纱条干不匀分析 2 1 毛纱截面平均纤维根数 混纺纱 45 根其中羊毛 12 以上 2 2 欠伸与并合 10 克 米或 6 克 米以下的条子最佳控制是弹性气泡罗拉控制 2 3 回潮率 2 4 强力 2 5 纤维长度不匀只是对纱条的短片段不匀产生显著不利影响 2 6 纤维细度不匀增加 4 相当于细度增加 1 微米影响可纺性 2 7 纤维的脆弱性及纤维弱节 卷曲度 氯化处理 机械缺陷 三 毛条品质特性与工艺设定 3 2 细度变异系数规定 纤维直径和长度之间的关系 长度 CV 值的选择与应用 20 5 微米毛条最佳的选择为 40 45 以 30 33 为佳不要高于 CVH B CV 37 24 微米的毛条最大纺纱性能为 CV 42 52 H 3 3 各工序隔距设计 针梳机调整前隔距依据两种方法 1 原料豪特长度的一半 2 条子喂入重量 纤维长度及短纤维含量 短毛 率 短纤率 10 13 35 毫米的隔距 小于 10 40 毫米的隔距 大于 13 30 毫米的隔距 四针前隔距最小 23 毫米 总隔距 250 毫米 末粗前隔距 33 38 毫米 总隔距 纤维交叉长度 1 35 1 65 范围 115 220 毫 米 细纱机各部分隔距变动甚少 滑溜欠伸凹槽 0 75 毫米 压力档次 kg 总隔距 最大 230 毫米黑绿红 后区隔距 92 前区包括皮圈 114 后罗拉上 50 后罗拉下 40 02534 中皮圈 上 罗 拉 48 中皮圈 下 罗 拉 23 91215 前罗拉上 50 前罗拉下 40 202735 3 4 并和与欠伸 3 4 1 总欠伸数与总并和数之比反映了欠伸功能的优劣 3 4 2 针梳机负荷设计在正常的针密条件下 19 20 微米毛条为 200 克 米 20 21 微米毛条为 220 克 米 23 25 微米毛条为 250 克 米 3 4 3 交叉针梳机后区欠伸为 0 95 SHS 四针 喂入罗拉张力欠伸为 0 933 1 048 圈条出条张力欠伸为 0 96 1 063 前罗拉至输出罗拉为 0 989 1 034 主欠伸最大为 7 9 3 4 4 粗纱存储 20 30 75 85 3 4 5 设计工艺流程的要点 出条重量举例 细纱末粗细纱末粗四针 600 26 0 3600 33 5 700 23 0 25720 243 5 800 2 0 24860 232 5 90 1000 15 0 2960 182 尽可能把毛条输入量加至针梳机的额定输入量 头二针 符合自调匀整的喂入 量规定及出条喇叭口的定量 针板针密 直径 微米 1819 521 2223 头针 5R5R4 5R4R 二针 6F6F5F4 5F 三针 7F7F6F5F 四针 8F7F6F5F 末针 10F9F8F7F 四 细节分析与控制 4 2 1 设备技术精度 4 2 2 工艺上的问题是纤维长度损伤 条染复精梳测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