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 长歌行 知道 行 是古代诗歌的 一种形式 2 学习课文中的 葵 羹 煎 三个生字 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 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 理解古诗的含义 体 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难点 1 了解古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 背诵古诗 激情导入 同学们 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 长 丰富多彩 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 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 学习古诗 能使我们领略 古代诗人豪放 婉约的艺术风格 更能使我们领略诗 第 2 页 共 11 页 中描绘的雄壮 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 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 诵下来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 齐读课题 二 介绍诗人 1 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 哪个朝代的 2 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 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 人的了解 三 学习 长歌行 1 教师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 作的 古朗月行 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 通 过学习 我们了解到 行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 长歌行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 学习向导 读一读 长歌行 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 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并在学习小组间 展开交流 记下不懂的问题 画在书中 寻求同伴的帮助 实在解决了的 在全班讨论交流 第 3 页 共 11 页 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 给足自学时间 指导学生按照 学习向导 进行学习 5 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 长歌行 动画插图 教师配乐朗诵 学生 看 听 思考 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按照 学习向导 中问题的顺序 依次进行汇报 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充分谈 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 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 清晨的露珠亮晶 晶的期待阳光 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 世上的 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 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 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 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 东海 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 年轻时不珍惜时 间努力向上 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 主持开展 考考你的理解力 环节 目的 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 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 教师提供相 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教师参与环节 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 第 4 页 共 11 页 彩了 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 考考大家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 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6 通过学习这首诗 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7 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 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 其他同学闭上眼 睛 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 诗中的哪句话 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 10 教师小结 长歌行 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 这首诗从 园中葵 说起 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 方 说明光阴似流水 一去不复回 最后劝导人们 要珍惜青春年华 发奋努力 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 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 也可以加上适当 的动作 四 布置作业 1 背诵古诗 2 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附 板书设计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第 5 页 共 11 页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 七步诗 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 理解古诗的含义 体 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难点 1 了解古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 长歌行 二 学习 七步诗 1 导言 同学们从 长歌行 中不仅领略了这 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 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 那句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的名句不时地激励 我们珍惜时间 不断努力 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 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谁知道这首 诗的作者和诗名吗 2 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第 6 页 共 11 页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字子建 曹操的第三个 儿子 沛国谯县人 有政治雄心 他的哥哥曹丕当皇 帝后 他受排挤 迫害 终生遭受软禁 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 放声朗读这首诗 5 学习向导 读一读 七步诗 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 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并在学习小组间 展开交流 记下不懂的问题 画在书中 寻求同伴的帮助 实在解决了的 在全班讨论交流 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 足自学时间 指导学生按照 学习向导 进 行学习 三 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 出示 七步诗 动画插图 教师配乐朗诵 学生看 听 思考 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按照 学习向导 中问题的顺序 依次进行 汇报 交流自学情况 第 7 页 共 11 页 3 甲组 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 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 豆秸锅 下燃得旺 豆子锅里哭啼 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 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 主持开展 考考你的理解力 环节 目的 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 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 教师提供相 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 教师参与环节 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 太精彩了 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 考考大家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 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5 通过学习这首诗 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6 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 拓展创新训练 1 教师导语 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 了我们 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 第 8 页 共 11 页 我活的政治斗争 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 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 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 不幸处境 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 绎这个故事吧 2 学生分头准备 3 进行汇报表演 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 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 布置作业 1 背诵古诗 2 预习 出塞 一首诗 附 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 出塞 理解古诗的含义 体会诗人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 难点 1 了解古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第 9 页 共 11 页 情 2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题 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 表现了诗 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 出塞 揭题 出塞 二 检查预习情况 介绍作者 1 师生共同介绍王昌龄 字少伯 唐代诗人 京兆长安人他擅长写边塞诗 选择边塞军旅生活作为 写诗的素材 2 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 关塞 但使 只要 龙城 地名 又称卢龙城 在今河北省喜峰口 一带 飞将 指汉代名将李广 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 北平太守 英勇善战 匈奴称他为 飞将军 不教 不让 不使 胡马 胡人的兵马 胡 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 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 度 指越过 银山 指阴山山脉 在 第 10 页 共 11 页 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 学习古诗 自由读 结合课后注释 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 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互助学习 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 不懂的地方请同学 老师帮助 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 的意思是 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 到如今多 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 诗的意思是 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 决不 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 再读古诗 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1 同学之间互相读 2 互相交流 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出塞 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 作者是唐代 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 旅生活为素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 将李广的缅怀 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 第 11 页 共 11 页 盼望出现良将 驱逐敌人 保住边疆 诗中充满了对 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