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模型组合讲解模型组合讲解 速度分解渡河模型速度分解渡河模型 模型概述模型概述 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 如何判断物体的合运动和分运动是首要问题 判断合运动的有效 方法是看见的运动就是合运动 合运动的分解从理论上说可以是任意的 但一般按运动的实 际效果进行分解 小船渡河和斜拉船等问题是常见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典型问题 模型讲解模型讲解 一 速度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一 速度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例例 1 如图 1 所示 人用绳子通过定滑轮以不变的速度 0 v拉水平面上的物体 A 当绳与水 平方向成 角时 求物体 A 的速度 图 1 解法一 分解法 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确定物体 A 的两个分运动 物体 A 的运动 即 绳的末端的运动 可看作两个分运动的合成 一是沿绳的方向被牵引 绳长缩短 绳长缩短 的速度即等于 01 vv 二是随着绳以定滑轮为圆心的摆动 它不改变绳长 只改变角度 的值 这样就可以将 A v按图示方向进行分解 所以 1 v及 2 v实际上就是 A v的两个分速度 如 图 1 所示 由此可得 coscos 01 vv vA 解法二 微元法 要求船在该位置的速率即为瞬时速率 需从该时刻起取一小段时间来 求它的平均速率 当这一小段时间趋于零时 该平均速率就为所求速率 设船在 角位置经 t 时间向左行驶 x 距离 滑轮右侧的绳长缩短 L 如图 2 所示 当绳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变化很小时 ABC 可近似看做是一直角三角形 因而有 cosxL 两边同除以 t 得 cos t x t L 即收绳速率 cos 0A vv 因此船的速率为 2 cos 0 v vA 图 2 总结 微元法 可设想物体发生一个微小位移 分析由此而引起的牵连物体运动的位 移是怎样的 得出位移分解的图示 再从中找到对应的速度分解的图示 进而求出牵连物体 间速度大小的关系 解法三 能量转化法 由题意可知 人对绳子做功等于绳子对物体所做的功 人对绳子 的拉力为 F 则对绳子做功的功率为 01 FvP 绳子对物体的拉力 由定滑轮的特点可知 拉力大小也为 F 则绳子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 cos 2A FvP 因为 21 PP 所以 cos 0 v vA 评点 在上述问题中 若不对物体 A 的运动认真分析 就很容易得出 cos 0 vvA 的 错误结果 当物体 A 向左移动 将逐渐变大 A v逐渐变大 虽然人做匀速运动 但物 体 A 却在做变速运动 总结 解题流程 选取合适的连结点 该点必须能明显地体现出参与了某个分运动 确定该点合速度方向 物体的实际速度为合速度 且速度方向始终不变 确定该点合速 度的实际运动效果从而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速度方向 作出速度分解的示意图 寻 找速度关系 二 拉力为变力 求解做功要正确理解二 拉力为变力 求解做功要正确理解 例例 2 如图 3 所示 某人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提升一个质量为 m 的重物 开始时人 在滑轮的正下方 绳下端 A 点离滑轮的距离为 H 人由静止拉着绳向右移动 当绳下端到 B 点位置时 人的速度为 v 绳与水平面夹角为 问在这个过程中 人对重物做了多少功 3 图 3 解析 人移动时对绳的拉力不是恒力 重物不是做匀速运动也不是做匀变速运动 故无法 用 cosFsW 求对重物做的功 需从动能定理的角度来分析求解 当绳下端由 A 点移到 B 点时 重物上升的高度为 sin sin1 sin H H H h 重力做功的数值为 sin sin1 mgH WG 当绳在 B 点实际水平速度为 v 时 v 可以分解为沿绳斜向下的分速度 1 v和绕定滑轮逆时针 转动的分速度 2 v 其中沿绳斜向下的分速度 1 v和重物上升速度的大小是一致的 从图中可看 出 cos 1 vv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 根据动能定理得 0 2 1 2 1 mvWW G人 2 cos sin sin1 22 mvmgH W 人 实际应用实际应用 小船渡河 两种情况 船速大于水速 船速小于水速 4 两种极值 渡河最小位移 渡河最短时间 例例 3 一条宽度为 L 的河 水流速度为 水 v 已知船在静水中速度为 船 v 那么 1 怎样渡河时间最短 2 若 水船 vv 怎样渡河位移最小 3 若 水船 vv 怎样渡河船漂下的距离最短 解析 1 小船过河问题 可以把小船的渡河运动分解为它同时参与的两个运动 一是 小船运动 一是水流的运动 船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如图 4 所示 设船头斜向上游与河岸 成任意角 这时船速在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为 sin 1船 vv 渡河所需要的时间为 sin 1船 v L v L t 可以看出 L v船一定时 t 随 sin 增大而减小 当 90 时 1sin 最大 所以 船头与河岸垂直 船 v L t min 图 4 2 如图 5 所示 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 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 L 必须使船的合 速度 v 的方向与河岸垂直 即使沿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等于 0 这时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 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 所以有 水船 vv cos 即 船 水 v v arccos 图 5 5 因为1cos0 所以只有在 水船 vv 时 船才有可能垂直河岸渡河 3 若 水船 vv 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 总是被水冲向下游 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 短呢 如图 6 所示 设船头 v船与河岸成 角 合速度 v 与河岸成 角 可以看出 角越大 船漂下的距离 x 越短 那么 在什么条件下 角最大呢 以 v水的矢尖为圆心 v船为半径画 圆 当 v 与圆相切时 角最大 根据 水 船 v v cos 图 6 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 水 船 v v arccos 船沿河漂下的最短距离为 sin cos min 船 船水 v L vvx 此时渡河的最短位移 船 水 v Lv L s cos 误区 不分条件 认为船位移最小一定是垂直到达对岸 将渡河时间最短与渡河位移最小 对应 模型要点模型要点 处理 速度关联类问题 时 必须要明白 分运动 与 合运动 的关系 1 独立性 一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时 各分运动独立进行 各自产生效果 分分 s v 互不干扰 2 同时性 合运动与分运动同时开始 同时进行 同时结束 6 3 等效性 合运动是由各分运动共同产生的总运动效果 合运动与各分运动同时发生 同时进行 同时结束 经历相等的时间 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总的运动效果可以相互替代 功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概念 它体现了力对物体的作用在空间上的累积过程 尤其是变力 做功中更能体现出其空间积累的过程 所以在处理变力功可采用动能定律 功能原理 图象 法 平均法等 模型演练模型演练 2005 祁东联考 小河宽为 d 河水中各点水流速度大小与各点到较近河岸边的距离成 正比 d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
- 主题活动一 我是校园志愿者说课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新疆专用2024三年级上册-苏少版(新疆专用2024)
- 2025年门窗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欣赏 管弦乐曲《卡门序曲》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下册-花城版
- 2025年浙江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试题及答案
- 特种作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试卷含答案
- 完整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5年专利法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科学领域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械工程师职称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阶段培优情境卷试题(有答案)
- EHS风险管理监测规范制定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含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创新应用
- 供配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赛车主题公园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典型设计宣贯
- 人人享有心理健康
- 2025年信息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