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 计算题计算题 解题指导 供参考 解题指导 供参考 第第 1 章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 5 某传感器给定精度为 2 F S 满度值为 50mV 零位值为 10mV 求可能出现 的最大误差 以 mV 计 当传感器使用在满量程的 1 2 和 1 8 时 计算可能产生的测 量百分误差 由你的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 解 满量程 F S 为 50 10 40 mV 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 m 40 2 0 8 mV 当使用在1 2 和 1 8 满量程时 其测量相对误差分别为 4 100 2 1 40 8 0 1 16 100 8 1 40 8 0 2 1 6 有两个传感器测量系统 其动态特性可以分别用下面两个微分方程描述 试 求这两个系统的时间常数 和静态灵敏度 K 1 Ty dt dy 5 105 1330 式中 y 为输出电压 V T 为输入温度 2 xy dt dy 6 92 44 1 式中 y 输出电压 V x 输入压力 Pa 解 解 根据题给传感器微分方程 得 1 30 3 10 s K 1 5 10 5 3 0 5 10 5 V 2 1 4 4 2 1 3 s K 9 6 4 2 2 29 V Pa 1 7 设用一个时间常数 0 1s 的一阶传感器检测系统测量输入为 x t sin4t 0 2sin40t 的信号 试求其输出 y t 的表达式 设静态灵敏度 K 1 解解 根据叠加性 输出 y t 为 x1 t sin4t 和 x2 t 0 2sin40t 单独作用时响应 y1 t 和 y2 t 的叠加 即 y t y1 t y2 t 由频率响应特性 2 8 214sin 93 0 1 04arctan 4sin 1 04 1 1 arctan 4sin 1 2 1 2 1 1 t t t K ty 96 7540sin 049 0 1 040arctan 40sin 2 0 1 040 1 1 2 2 t tty 所以 y t y1 t y2 t 0 93sin 4t 21 8 0 049sin 40t 75 96 1 8 试分析传感器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d d tCxtBy t ty A 解解 传感器系统的时间常数 A B 灵敏度 K C B 所以 其频率响应为 2 1 BA BC A 相频特性为 arctan BA 1 9 已知一热电偶的时间常数 10s 如果用它来测量一台炉子的温度 炉内温度 在 540 至 500 之间接近正弦曲线波动 周期为 80s 静态灵敏度 K 1 试求该热电 偶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及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位差和滞后时间 解 解 依题意 炉内温度变化规律可表示为 x t 520 20sin t 由周期 T 80s 则温度变化频率 f 1 T 其相应的圆频率 2 f 2 80 40 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 对炉内温度的响应 y t 为 y t 520 Bsin t 热电偶为一阶传感器 其响应的幅频特性为 7860 10 40 1 1 1 1 2022 B A 因此 热电偶输出信号波动幅值为 B 20A 200 786 15 7 由此可得输出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y t 520 B 520 15 7 535 7 max y t 520 B 520 15 7 504 3 min 输出信号的相位差 为 arctan arctan 2 80 10 38 2 3 相应的时间滞后为 t s4 82 38 360 80 1 10 一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可以用如下的微分方程来描述 即 xy dt dy dt yd 10103 2 2 10 0 111025 2 100 3 式中 y 为输出电荷量 pC x 为输入加速度 m s2 试求其固有振荡频率 n和阻尼比 解解 由题给微分方程可得 srad n 105 11 1025 2 510 01 0 11025 22 100 3 10 3 1 11 某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数据如表 1 5 所示 试分别用端点连线法和最小二乘 法求非线性误差 并计算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写出端点连线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 方程 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原理和方法见末尾附录 表表1 5 校校准准数数据据表表 输 出 值 mV 第一次循环第二次循环第三次循环 压 力 MPa 正行程反行程正行程反行程正行程反行程 0 2 73 2 71 2 71 2 68 2 68 2 69 0 020 560 660 610 680 640 69 0 043 964 063 994 094 034 11 0 067 407 497 437 537 457 52 0 0810 8810 9510 8910 9310 9410 99 0 1014 4214 4214 4714 4714 4614 46 解解 校验数据处理 求校验平均值 输 出 值 mV 第一次循环第二次循环第三次循环 压 力 MPa 设为 x 正行程反行程正行程反行程正行程反行程 校验平均值 设为 y 0 2 73 2 71 2 71 2 68 2 68 2 69 2 70 0 020 560 660 610 680 640 690 64 0 043 964 063 994 094 034 114 04 0 067 407 497 437 537 457 527 47 0 0810 8810 9510 8910 9310 9410 9910 93 0 1014 4214 4214 4714 4714 4614 4614 45 1 端点连线法 设直线方程为 y a0 kx 取端点 x1 y1 0 2 70 和 x6 y6 0 10 14 45 则 a0由 x 0 时的 y0值 确定 即 4 a0 y0 kx y1 2 70 mV k 由直线的斜率确定 即 mV MPa 5 171 010 0 70 2 45 14 16 16 xx yy k 拟合直线方程为 y 2 70 171 5x 求非线性误差 压 力 MPa 校验平均值 mV 直线拟合值 mV 非线性误差 mV 最大非线性误差 mV 0 2 70 2 700 0 020 640 73 0 09 0 044 044 16 0 12 0 067 477 59 0 12 0 0810 9311 02 0 09 0 1014 4514 450 0 12 所以 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为 7 0 100 70 2 45 14 12 0 L 求求重重复复性性误误差差 输 出 值 mV 正行程反行程 压 力 MPa 123不重复误差123不重复误差 0 2 73 2 71 2 680 05 2 71 2 68 2 690 03 0 020 560 610 640 080 660 680 690 03 0 043 963 994 030 074 064 094 110 05 0 067 407 437 450 057 497 537 520 04 0 0810 8810 8910 940 0610 9510 9310 990 04 0 1014 4214 4714 460 0514 4214 4714 460 05 最大不重复误差为 0 08 mV 则重复性误差为 47 0 100 70 2 45 14 08 0 R 求求迟迟滞滞误误差差 输 出 值 mV 第一次循环第二次循环第三次循环 压 力 MPa 正行程反行程迟滞正行程反行程迟滞正行程反行程迟滞 0 2 73 2 710 02 2 71 2 680 03 2 68 2 690 01 0 020 560 660 100 610 680 070 640 690 05 0 043 964 060 103 994 090 104 034 110 08 0 067 407 490 097 437 530 107 457 520 07 0 0810 8810 950 0710 8910 930 0410 9410 990 05 0 1014 4214 42014 4714 470 014 4614 460 0 最大迟滞为 0 10mV 所以迟滞误差为 5 58 0 100 70 2 45 14 10 0 H 2 最最小小二二乘乘法法 设直线方程为 y a0 kx 数据处理如下表所示 序号123456 x00 020 040 060 080 100 3 y 2 700 644 047 4710 9314 4534 83 x200 00040 00160 00360 00640 010 022 xy00 01280 16160 44820 87441 4452 942 根据以上处理数据 可得直线方程系数分别为 mV 77 2 042 0 8826 0 76626 0 3 0022 0 6 942 23 083 34022 0 22 2 2 0 xxn xyxyx a MPa mV 5 171 3 0022 0 6 83 343 0942 2 6 22 2 xxn yxxyn k 所以 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方程为 y 2 77 171 5x 求求非非线线性性误误差差 压 力 MPa 校验平均值 mV 直线拟合值 mV 非线性误差 mV 最大非线性误差 mV 0 2 70 2 770 07 0 020 640 66 0 02 0 044 044 09 0 05 0 067 477 52 0 05 0 0810 9310 95 0 02 0 1014 4514 380 07 0 07 所以 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为 41 0 100 77 2 38 14 07 0 L 可见 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比端点法拟合直线的非线性误差小 所以最小二乘法 拟合更合理 重复性误差 R 和迟滞误差 H 是一致的 1 12 用一个一阶传感器系统测量 100Hz 的正弦信号时 如幅值误差限制在 6 5 以内 则其时间常数应取多少 若用该系统测试 50Hz 的正弦信号 问此时的 幅值误差和相位差为多 解解 根据题意 取等号计算 51 1 1 2 0526 1 95 0 1 51 1 1 2 解出 0 3287 所以 0 523ms s 3 10523 0 1002 3287 0 3287 0 当用该系统测试 50Hz 的正弦信号时 其幅值误差为 32 1 1 10523 0 5021 1 1 1 1 2 3 2 相位差为 arctan arctan 2 50 0 523 10 3 9 3 1 13 一只二阶力传感器系统 已知其固有频率f0 800Hz 阻尼比 0 14 现用它作工作频率 f 400Hz 的正弦变化的外力测试时 其幅值比A 和相位角 各为多少 若该传感器的阻尼比 0 7 时 其 A 和 又将如何变化 解解 5 0 800 400 2 2 00 f f f f n 所以 当 0 14 时 2 2 2 2 41 1 nn A 31 1 5 014 045 01 1 22 2 2 6 101845 0 5 01 5 014 0 2 arctan 1 2 arctan 22 rad n n 当 0 7 时 975 0 5 07 045 01 1 22 2 2 A 7 4375 0 5 01 5 07 02 arctan 2 rad 1 14 用一只时间常数 0 318s 的一阶传感器去测量周期分别为1s 2s 和 3s 的正弦信号 问幅值相对误差为多少 解解 由一阶传感器的动态误差公式 1 1 1 2 0 318s 2 551 318 0 2 1 1 211 1 2 1 radHzfsT 3 29 5 02 2 2 radHzfsT 8 16 3 2 3 1 3 3 3 radHzfsT 1 15 已知某二阶传感器系统的固有频率 f0 10kHz 阻尼比 0 1 若要求传感器 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 3 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解 解 由 f0 10kHz 根据二阶传感器误差公式 有 nn 31 41 1 22 2 2 0691031 41 1 2 22 2 2 nn 将 0 1 代入 整理得 00645 0 96 1 24 nn 0 183 388 1 0335 0 927 1 2 串串串 nn kHzff f f f f o oon 83 1 10183 0 183 0 183 0 2 2 1 16 设有两只力传感器均可作为二阶系统来处理 其固有振荡频率分别为 800Hz 和 1 2kHz 阻尼比均为 0 4 今欲测量频率为 400Hz 正弦变化的外力 应 选用哪一只 并计算将产生多少幅度相对误差和相位差 解 解 由题意知 3 11200 400 5 0800 400 n 则其动态误差 4 0 8 1 41 1 2 2 2 2 1 nn 6 17 1 5 04 045 01 1 22 2 2 7 76 1 314 04311 1 2 2 2 2 2 相位差 2 1 2 n 1 1 5 01 5 04 02 tan 1 2 tan n 9 2749 0 rad 0 29 rad 16 6 2 1 2 3 11 314 02 tan 第第 2 章章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 5 一应变片的电阻 R0 120 K 2 05 用作应变为 800 m m 的传感元件 1 求 R 与 R R 2 若电源电压 Ui 3V 求其惠斯通测量电桥的非平衡输出电压 Uo 解 解 由 K 得 RR 3 6 1064 1 10 800 05 2 m m K R R 则 R 1 64 10 3 R 1 64 10 3 120 0 197 其输出电压为 1 23 mV V R RU U i33 0 1023 1 1064 1 4 3 4 2 6 一试件的轴向应变 x 0 0015 表示多大的微应变 该试件的轴向相对伸 长率为百分之几 解解 x 0 0015 1500 10 6 1500 由于 x l l 所以 l l x 0 0015 0 15 2 7 假设惠斯通直流电桥的桥臂 1 是一个 120 的金属电阻应变片 K 2 00 检测 用 桥臂 1 的相邻桥臂 3 是用于补偿的同型号批次的应变片 桥臂 2 和桥臂 4 是 120 的固定电阻 流过应变片的最大电流为 30mA 9 1 画出该电桥电路 并计算最大直流供桥电压 2 若检测应变片粘贴在钢梁 弹性模量 E 2 1 1011N m2 上 而电桥由 5V 电 源供电 试问当外加负荷 70kg cm2时 电桥的输出电压是多少 3 假定校准电阻与桥臂 1 上未加负荷的应变片并联 试计算为了产生与钢梁加 载相同输出电压所需的校准电阻值 解解 1 电桥电路如图所示 最大供桥电压 Uim 30mA 120 120 7200mV 7 2V 2 70kg cm2 686N cm2 6 86 106N m2 则 E 6 86 106 2 1 1011 3 27 10 5 32 7 电桥输出为 mV VK U U i o 2 55 1018 8 1018 8 1027 3 2 4 5 4 3 为了使输出电压相同 只要应变 对应的电阻变 化相同即可 这里取负应变对应电阻减少输出相同负电压 解题解题 2 7 图图 应变 对应的电阻变化为 55 1 1054 61027 3 2 K R R R 6 54 10 5R1 6 54 10 5 120 7 85 10 3 并联电阻 RP RP R1 120 7 85 10 3 119 99215 RP 1834 275k 1834k 2 8 如果将 120 的应变片贴在柱形弹性试件上 该试件的截面积 S 0 5 10 4m2 材料弹性模量 E 2 101lN m2 若由 5 104N 的拉力引起应变片电阻变化为 1 2 求该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K 解 解 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为 01 0 100 1 120 2 1 R R 柱形弹性试件的应变为 005 0 102105 0 105 114 4 SE F E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 2 005 0 01 0 RR K 2 10 以阻值 R 120 灵敏系数 K 2 0 的电阻应变片与阻值 120 的固定电阻组 成电桥 供桥电压为 3V 并假定负载电阻为无穷大 当应变片的应变为 2 和 2000 时 分别求出单臂 双臂差动电桥的输出电压 并比较两种情况下的灵敏度 解解 依题意 10 单臂 2000 V 103 2 V 103 0 2 4 3 4 3 6 i o k U U 差动 2000 V 103 2 V 103 0 2 2 3 2 3 6 i o k U U 灵敏度 差动 单臂 2 4 i i o KU KU U Ku 可见 差动工作时 传感器及其测量的灵敏度加倍 2 11 在材料为钢的实心圆柱试件上 沿轴线和圆周方向各贴一片电阻为 120 的 金属应变片 R1和 R2 把这两应变片接人差动电桥 参看习题图 2 11 若钢的泊松比 0 285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K 2 电桥的电源电压 Ui 2V 当试件受轴向拉伸时 测 得应变片 R1的电阻变化值 R 0 48 试求电桥的输出电压 Uo 若柱体直径 d 10mm 材料的弹性模量 E 2 1011N m2 求其所受拉力大小 习题图习题图 2 11 差动电桥电路差动电桥电路 解 解 由 R1 R1 K 1 则 002 0 2 120 48 0 1 1 K RR 2 1 0 285 0 002 0 00057 所以电桥输出电压为 mV57 2 V 00257 0 00057 0 002 0 2 4 2 4 21o K U U i 当柱体直径 d 10mm 时 由 得 ES F E 1 N 1014 3 4 1010 102002 0 4 2 3 11 1 ESF 11 2 12 若用一 R 350 的应变片 K 2 1 粘贴在铝支柱 支柱的外径 D 50mm 内径 d 47 5mm 弹性模量 E 7 3 1011N m2 上 为了获得较大的输出信号 应变片 应如何粘贴 并计算当支柱承受 1000kg 负荷时应变片阻值的相应变化 解解 应变片应沿支柱的轴向粘贴 应变片阻值的相应变化为 R K R KR E KR F S E 由于 S D2 d2 4 502 47 52 4 191 mm2 1 91 10 4m2 F 1000kg 9800N 所以 R 2 1 350 9800 1 91 10 4 7 3 1011 0 52 2 13 一台采用等强度梁的电子称 在梁的上下两面各贴有两片电阻应变片 做成 称重传感器 如习题图 2 12 所示 已知 l 10mm b0 llmm h 3mm E 2 1 104N mm2 K 2 接入直流四臂差动电桥 供桥 电压 6V 求其电压灵敏度 Ku Uo F 当称重 0 5kg 时 电桥的输出电压 Uo为多大 a b 习题图习题图 2 12 悬臂粱式力传感器悬臂粱式力传感器 解 解 等强度梁受力 F 时的应变为 Ebh Fl 0 2 6 当上下各贴两片应变片 并接入四臂差动电桥中时 其输出电压 Ebh Fl KUK U U 0 2 i i o 6 4 4 则其电压灵敏度为 42 0 2 io 101 2113 61006 2 6 Ebh lU K F U Ku 3 463 10 3 V N 3 463 mV N 当称重 F 0 5kg 0 5 9 8N 4 9N 时 输出电压为 Uo Ku F 3 463 4 9 16 97 mV 2 14 现有基长为 10mm 与 20mm 的两种丝式应变片 欲测钢构件频率为 10kHz 的动态应力 若要求应变波幅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 0 5 试问应选用哪一种 为什么 12 解 解 v f 5000 10 103 0 5 m l0 10mm 时 066 0 1180 500 10 sin 10 500 1sin 0 0 1 l l l0 20mm 时 26 0 1180 500 20 sin 20 500 2 由此可见 应选用基长 l0 10mm 的应变片 2 15 有四个性能完全相同的应变片 K 2 0 将其贴在习题图 2 14 所示的压力传 感器圆板形感压膜片上 已知膜片的半径 R 20mm 厚度 h 0 3mm 材料的泊松比 0 285 弹性模量 E 2 0 1011N m2 现将四个应变片组成全桥测量电路 供桥电压 Ui 6V 求 1 确定应变片在感压膜片上的位置 并画出 位置示意图 2 画出相应的全桥测量电路图 3 当被测压力为 0 1MPa 时 求各应变片的应 变值及测量桥路输出电压 U0 4 该压力传感器是否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为什 么 5 桥路输出电压与被测压力之间是否存在线 性关系 习题图习题图 2 14 膜片式压力传感器膜片式压力传感器 解 解 1 四个应变片中 R2 R3粘贴在圆形感压膜片的中心且沿切向 R1 R4 粘贴在圆形感压膜片之外沿径向 并使其粘贴处的应变 r与中心切向应变 tmax3 R 相等 如下图 a 所示 2 测量电桥电路如上图 b 所示 a 应变片粘贴示意图 b 测量电桥电路 题解题解 2 14 图图 3 根据 1 的粘贴方式 知 8 13 max 2 22 max32tt p Eh R 13 3 5 11 2 3 2 32 107656 0 10 102103 08 1020285 0 13 1 4 tmax 0 7656 10 3 则测量桥路的输出电压为 mV19 9 V 1019 9 107656 0 26 4 4 4 33 tmaxitmax i 4321 i o KUK U K U U 4 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5 输出电压与被测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因此 由 3 知 pp Eh R KUKUU 2 22 itmaxio 8 13 2 18 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线圈电阻为 10K 电刷最大行程 4mm 若允许最大消 耗功率为 40mW 传感器所用激励电压为允许的最大激励电压 试求当输入位移量为 1 2mm 时 输出电压是多少 解解 最大激励电压 VPRUi2010101040 33 当线位移 x 1 2mm 时 其输出电压 V 62 1 4 20 i o x l U U 2 19 一测量线位移的电位器式传感器 测量范围为 0 10mm 分辨力为 0 05mm 灵敏度为 2 7V mm 电位器绕线骨架外径 d 5mm 电阻丝材料为铂铱合金 其电阻率为 3 25 10 4 mm 当负载电阻 RL 10k 时 求传感器的最大负载误差 解解 由题知 电位器的导线匝数为 N 10 0 05 200 则导线长度为 l N d 200 d d 为骨架外径 电阻丝直径与其分辨力相当 即 d丝 0 05mm 故电阻丝的电阻值 2 4 丝 d l S l R 520 05 0 4 5200 1025 3 2 4 14 052 0 1010 520 3 L R R m Lm 15m 15 0 052 0 78 第第 3 章章 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 3 15 某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 参见习题图 3 15 的 结构参数为单个线圈匝数 W 800 匝 l 10mm lc 6mm r 5mm rc 1mm 设实际应用中铁 芯的相对磁导率 r 3000 试求 1 在平衡状态下单个线圈的电感量 L0 及其电感灵 敏度足 KL 2 若将其接人变压器电桥 电源频率为 1000Hz 电 压 E 1 8V 设电感线圈有效电阻可忽略 求该传感器灵 敏度 K 3 若要控制理论线性度在 1 以内 最大量程为多 少 解 解 1 根椐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电感量计算公式 得 习题图习题图 3 15 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 器器 2 2 2 2 0 0ccr rllr l W L H 46 0 1016300010510 1010 800104 9292 2 3 27 差动工作灵敏度 r 2 c 2 2 0 L 2 r l W K mmmm 6 151 6 151 3000101 1010 800104 2 6 2 3 27 2 当 f 1000Hz 时 单线圈的感抗为 XL L0 2 f L0 2 1000 0 46 2890 显然 XL 线圈电阻 R0 则输出电压为 0 o 2 L LE U 测量电路的电压灵敏度为 15 m mV96 1 V96 1 46 0 2 V8 1 2 0 o u L E L U K 而线圈差动时的电感灵敏度为 KL 151 6mH mm 则该螺管式电感传感器及其测 量电路的总灵敏度为 m mV96 1 mm m 6 151 uL KKK 297 1mV mm 3 16 有一只差动电感位移传感器 已知电源电 Usr 4V f 400Hz 传感器线圈铜 电阻与电感量分别为 R 40 L 30mH 用两只匹配电阻设计 成四臂等阻抗电桥 如习题图 3 16 所示 试求 1 匹配电阻 R3和 R4的值 2 当 Z 10 时 分别接成单臂和差动电桥后的输出电压值 3 用相量图表明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 sc U sr U 差 习题图习题图 3 16 解 解 1 线圈感抗 XL L 2 fL 2 400 30 10 3 75 4 线圈的阻抗 4 854 7540 22 2 2 L XRZ 故其电桥的匹配电阻 见习题图 3 16 R3 R4 Z 85 4 2 当 Z 10 时 电桥的输出电压分别为 单臂工作 V117 0 4 85 10 4 4 4 sr sc Z ZU U 双臂差动工作 V234 0 4 85 10 2 4 2 sr sc Z ZU U 3 9 27 4 75 40 tantan 11 L R 3 17 如习题图 3 17 所示气隙型电感传感器 衔铁截面积 S 4 4mm2 气隙总长度 0 8mm 衔铁最大位移 0 08mm 激励线圈匝数 W 2500 匝 导线直径 d 0 06mm 电阻率 1 75 10 6 cm 当激励电源频率 f 4000Hz 时 忽略漏磁及铁损 求 16 习题图习题图 3 17 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 变隙式 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 变隙式 1 线圈电感值 2 电感的最大变化量 3 线圈的直流电阻值 4 线圈的品质因数 5 当线圈存在 200pF 分布电容与之并联后其等效电感值 解 解 1 线圈电感值 m1571057 1 108 0 10442500104 1 3 6272 0 SW L 2 衔铁位移 0 08mm 时 其电感值 3 6272 0 1008 0 28 0 10442500104 2 SW L 1 31 10 1 H 131mH 衔铁位移 0 08mm 时 其电感值 3 6272 0 1008 0 28 0 10442500104 2 SW L 1 96 10 1 H 196 mH 故位移 0 08mm 时 电感的最大变化量为 L L L 196 131 65 mH 3 线圈的直流电阻 设为每匝线圈的平均长度 则mm 2 06 0 44 Cp l 4 2 Cp d lW S l R 6 249 1006 0 4 10 2 06 0 442500 1075 1 2 1 1 6 4 线圈的品质因数 17 8 15 6 249 1057 1 400022 1 R fL R L Q 5 当存在分布电容 200PF 时 其等效电感值 m LCf L LC L Lp 1601060 1 102001057 1400021 1057 1 211 1 121 2 1 22 3 18 如图 3 4 b 所示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 其结构参数如下 l 160mm r 4mm rc 2 5mm lc 96mm 导线直径 d 0 25mm 电阻率 1 75 10 6 cm 线圈匝数 W1 W2 3000 匝 铁芯相对磁导率 r 30 激励电源频率 f 3000Hz 要求 1 估算单个线圈的电感值 L 直流电阻 R 品质因数 Q 2 当铁芯移动 5mm 时 线圈的电感的变化量 L 3 当采用交流电桥检测时 其桥路电源电压有效值 E 6V 要求设计电路具有 最大输出电压值 画出相应桥路原理图 并求输出电压值 解 解 1 单位线圈电感值 m r l r l l W L c c r 05710705 105210 2 96 3010410 2 160 10 2 160 3000104 22 2 2 623623 2 3 27 22 2 2 0 电阻值 lcp 2 r 每匝导线长度 4 2 d lW S l R Cp 9 26 4 1025 0 10423000 1075 1 22 1 6 则品质因数 9 39 9 26 1070 5 300022 2 R fL R L Q 2 铁芯位移 lc 5mm 时 单个线圈电感的变化 18 m2 5102 5 105105 230 10 2 160 3000104 2 3 3 2 3 2 3 27 2 2 2 ccr lr l W L 3 要使电桥输出最大 须使电桥为等臂电桥 则相邻桥臂阻抗比值 a 1 且将电 感线圈 L 和平衡电阻 R 放置在桥路输出的两侧 则 2 这时电桥的灵敏度 K 0 5 差动工作时为其 2 倍 故其输出电压 6 57 2 5 5 022 o E L L KU 0 544 V 544mV 其电桥电路如下图所示 其中 Z1 Z2为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 R1 R2为电桥平 衡电阻 题题 3 18 题解图题解图 第第 4 章章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 4 2 试计算习题图 4 2 所示各电容传感元件的总电容表达式 a b c 习题图习题图 4 2 解 解 由习题图 4 2 可见 1 图 a 等效为三个平板电容器串联 1 1 1 d S C 2 2 2 d S C 3 3 3 d S C 总电容量为 19 S ddd S d S d S d CCCC 321 213312321 3 3 2 2 1 1 321 1111 串 故 332211213312321 321 ddd S ddd S C 串 2 图 b 等效为两个平板电容器并联 d CCCC d S CCC S2 2 2121 串 串 3 图 c 等效为两柱形电容器并联 总电容量为 H dddd L dd HL dd H C ln 2 ln 2 ln 2 ln 2 12 0 12 0 12 0 12 4 3 在压力比指示系统中采用差动式变间隙电容传感器和电桥测量电路 如习题 4 3 图所示 已知 0 0 25mm D 38 2mm R 5 1k Usr 60V 交流 频率 f 400Hz 试求 1 该电容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 Ku V m 2 当电容传感器的动极板位移 10 m 时 输出电压 Usc值 习题图习题图 4 3 解 解 由传感器结构及其测量电路可知 1 初始电容 0 2 0 021 4 D CCC pFF 6 4010 6 40 1025 0 4 10 2 381085 8 12 3 2 312 由于 12 00 10 6 404002 1 2 11 fCC Xc 20 k R 151089 6 则 00 0 22 dU C CU U ii 从而得 m V12 0 V mm120 25 0 2 60 2 0 0 i u U d U K 2 U0 Ku d 0 12V m 10 m 1 2V 4 4 有一台变间隙非接触式电容测微仪 其传感器的极板半径 r 4mm 假设与被 测工件的初始间隙 d0 0 3mm 试求 1 如果传感器与工件的间隙变化量 d 10 m 电容变化量为多少 2 如果测量电路的灵敏度足 Ku 100mV pF 则在 d 1 m 时的输出电压为多少 解解 由题意可求 1 初始电容 pF48 1 F1048 1 103 0 1041085 8 12 3 2 312 0 2 0 0 0 0 d r d S C 由 则当 d 10um 时 00 d d C C pF049 0 3 0 1010 48 1 3 0 0 d d CC 如果考虑 d1 0 3mm 10 m 与 d2 0 3mm 10 m 之间的电容变化量 C 则应为 C 2 C 2 0 049 0 098pF 2 当 d 1 m 时 pF0049 0pF48 1 103 0 1 3 0 0 m m C d d C 由 Ku 100mV pF Uo C 则 Uo Ku C 100mV pF 0 0049pF 0 49mV 4 5 有一变间隙式差动电容传感器 其结构如习题图 4 5 所示 选用变压器交流 电桥作测量电路 差动电容器参数 r 12mm d1 d2 d0 0 6mm 空气介质 即 0 8 85 10 12F m 测量电路参数 Usr U 3sin t V 试求当动极板上输入位 sr U 移 向上位移 x 0 05mm 时 电桥输出端电压 Usc 21 习题图习题图 4 5 解 解 由习题图 4 5 可求 初始电容 C1 C2 C0 S d 0 r2 d0 pFF67 6 1067 6 106 0 10121085 8 12 3 2 312 变压器输出电压 U CC CC U ZZ ZZ UU ZZ Z Usc 21 21 21 12 21 2 2 其中 Z1 Z2 分别为差动电容传感器 C1 C2的阻抗 在 x R0 那么在被测温度处于非下限时有 II RR E RR E I t 2 0 1 于是 Uo I Rt R0 I Rt 上式说明了可由不平衡电桥的转换关系 通过改变桥路参数来实现标度变换 35 根据前面分析 有 234 0 80 42 10 1 mA R U I o 显然通过适当选取 E 或 R 便可得到 I 0 234mA 当取 R 20k 时 电源电压 E 为 VmVRRIE7 44 4703 10020000 234 0 0 第第 8 章章 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 8 4 试述光电倍增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光电管的异同点 若入射光子为 103个 1 个光子等效于 1 个电子电量 光电倍增管共有 16 个倍增极 输出阳极电流为 20A 且 16 个倍增极二次发射电子数按自然数的平方递增 试求光电倍增管的电流放 大倍数和倍增系数 解 解 光电倍增管的结构是在光电管的阴极与阳极间增加若干倍增极 其工作原理 除光电管的外光电效应外 主要是各倍增极的二次电子发射 倍增系数 12 22 32 162 4 1026 电流放大倍数 M 20A 1000e 20 0 624 1019e 1000 1 248 1017 8 16 在自由空间 波长 0 500 m 的光从真空进入金刚石 nd 2 4 在通常情况 下当光通过不同物质时频率是不变的 试计算金刚石中该光波的速度和波长 解解 v c nd c 2 4 0 4167c c 为光速 0 nd 0 2 4 0 4167 0 208 3 m 0为光速 8 17 利用 Snell 定律推导出临界角 C的表达式 计算水与空气分界面 n水 1 33 的 C值 解 解 n水sin c n0 sin 2 n0 sin c n0 n水 c arcsin1 1 33 48 76 8 18 求光纤 n1 1 46 n2 1 45 的 NA 值 如果外部的 n0 1 求光纤的临界入射 角 解 解 当 n0 1 时 1706 0 45 1 46 1 NA 22 2 2 2 1 nn 所以 c sin 1 NA 9 82 8 19 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用平均波长为 634 8nm 线宽 0 0013nm 的镉红光光源 初始位置时光程差为零 然后 慢慢移动图 8 52 所示系统中的可移动四面体 5 直到 条纹再消失 求该镜子必须移动多少距离 它相当于多少个波长 解解 初始光程差为零 则干涉条纹加强 为亮 条纹 如果移动四面体使亮条纹消失 则光程差应 为 1 2 波长 即 634 8 2 317 4nm 由图 8 52 知 四 面体移动距离 S 317 4 2 158 7nm 考虑光源线宽 36 0 00134nm 实际移动距离 St 158 7nm 0 0013nm 158 7013nm 约相当于 1 4 个波长 图图 8 52 迈克尔逊光纤位移干涉仪迈克尔逊光纤位移干涉仪 8 24 计算一块氧化铁被加热到 100 时 它能辐射出多少瓦的热量 铁块的比辐 射率 在 100 时为 0 09 铁块表面积为 0 9m2 解 解 E T4 S 5 67 10 8 W m2 K4 0 09 3734 K4 0 9 m2 88 9W 第第 9 章章 磁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 9 3 某霍尔元件 l b d 10 3 5 1mm3 沿 l 方向通以电流 I 1 0mA 在垂直于 lb 面方向加有均匀磁场 B 0 3T 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为 22V A T 试求其输出霍尔电势 及载流子浓度 解解 由 KH 1 ned 得 1 n 1 KH ed 1 22 1 6 10 19 1 10 3 2 84 1020 m3 2 输出霍尔电压 UH KH IB 22V A T 1 0mA 0 3T 6 6 10 3 V 6 6mV 9 4 试分析霍尔元件输出接有负载 RL时 利用恒压源和输入回路串联电阻 R 进 行温度补偿的条件 解 解 1 采用恒压源供电和输入回路串联电阻的温度补偿 只考虑输入回路电阻 采用恒压源供电和输入回路串联电阻的温度补偿 只考虑输入回路电阻 Ri 与开路霍尔电势与开路霍尔电势 UH的温度误差全补偿 的温度误差全补偿 补偿电路如下图所示 题解题解 9 4 图图 t t0和 t 时 霍尔元件的控制电流分别为 0 0 i c RR U I it ct RR U I 而 Rit Ri0 1 t t0 KHt KH0 1 t t0 当实现温度全补偿时 UH0 UHt 即 KH0 Ic0 B KHt Ict B 将前面相关公式代人 得 37 0 00 0 1 1 i i RR ttRR tt 则 ioi RRR 0 与采用恒流源供电和输入回路并联电阻的温度补偿条件一致 2 只考虑输出回路的温度全补偿 输出 只考虑输出回路的温度全补偿 输出 Ro与与 UH随温度变化引起负载电阻随温度变化引起负载电阻 RL 上输出电压的变化的全补偿 上输出电压的变化的全补偿 当输出回路接入负载电阻 RL 由于霍尔元件输出电阻 Ro和霍尔电势 UH都是温度 的函数 设为正温度系数 当工作温度改变时 输出电阻 R 和霍尔电势 UH的变化必 然会引起负载上输出电势 UL的变化 RL上的电压为 00 00 1 1 ttRR ttUR R RR U U oL HL L otL Ht L 式中 Ro0 温度为 t0 霍尔元件的输出电阻 其他符号含义同上 为使负载上的电压 不随温度而变化 应使 即得补偿条件 0 0 ttddUL 1 0 oL RR 3 根据习题 根据习题 9 4 如果霍尔元件输出接有负载 RL 且利用恒压源和输入回路串 联电阻 R 进行温度补偿 可先在输入回路只考虑输入电阻 Ri因温度变化引起阻值变化 从而引起恒压源供电产生控制电流 Ic的变化 则串联电阻 R 应选用随温度变化的电阻 使其电阻的变化值与霍尔元件输入电阻随温度变化的阻值全补偿 即 Rt R0 1 t t0 Rit Ri0 1 t t0 分别为 R 和 Ri的电阻温度系数 若使 R0 Ri0 则选 即可 这样控制电流 Ic 恒定 仅有开路霍尔电势 UH随温度变化 然后按 只考虑输出回路的温度全补只考虑输出回路的温度全补偿 输偿 输 出出 Ro与与 UH随温度变化引起负载电阻随温度变化引起负载电阻 RL上输出电压的变化的全补偿 上输出电压的变化的全补偿 的条件进行补的条件进行补 偿 偿 9 8 若一个霍尔器件的 KH 4mV mA kGs 控制电流 I 3mA 将它置于 1Gs 5kGs 变化的磁场中 设磁场与霍尔器件平面垂直 它的输出霍尔电势范围多大 并设计一个 20 倍的比例放大器放大该霍尔电势 解 解 UH1 KH IB1 4mV Ma kGs 3mA 1Gs 12 V UH2 KH IB2 4mV Ma kGs 3mA 5kGs 60mV 设计放大倍数 A 20 的比例放大器 略 9 11 有一霍尔元件 其灵敏度 KH 1 2mV mA kGs 把它放在一个梯度为 5kGs mm 的磁场中 如果额定控制电流是 20mA 设霍尔元件在平衡点附近作 0 1mm 的摆动 问输出电压范围为多少 解 解 对于梯度为 5kGs mm 的磁场 当霍尔元件在平衡点附近作 0 1mm 的摆动时 其磁场的变化 38 B 5kGs mm 0 1mm 0 5kGs 则霍尔元件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为 UH KH I B 1 2mV mA kGs 20mA 0 5kGs 12mV 第第 10 章章 数字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 10 5 用四个光敏二极管接收长光栅的莫尔条纹信号 如果光敏二极管的响应时 间为 10 6s 光栅的栅线密度为 50 线 mm 试计算一下光栅所允许的运动速度 当主光 栅与指示光栅之间夹角 0 01rad 时 求其莫尔条纹间距 B 解 解 设光栅移动速度为 v 当移动一条栅线的时间 光敏二极管的响应时间时 能 保证二极管能正常反应采样 所以 2 104 mm s 20m s 由于光栅栅距 W 1 50 0 02mm 所以 当主光栅与指示光栅之间夹角 0 01rad 时 其莫尔条纹间距 B 为 B W 0 02 0 01 2mm 10 11 一个 21 码道的循环码码盘 其最小分辨力 1 若每一个 1角所对应的 圆弧长度至少为 0 001mm 且码道宽度为 1mm 则码盘直径多大 解解 1 2 221 0 2996 10 5 rad D 2 0 001 0 2996 10 5 667 5mm 第第 13 章章 其他传感器简介其他传感器简介 13 3 在脉冲回波法测厚时 利用何种方法测量时间间隔 t 能有利于自动测量 若已知超声波在工件中的声速 c 5640m s 测得的时间间隔 t 为 22 s 试求其工件厚 度 解 解 工件厚度 H ct 2 5640m s 22 s 2 0 06204m 62 04mm 第第 14 章章 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14 4 某一测量范围为 0 1000 的一体化热电偶温度仪表出厂前经校验 其刻度 标尺上的各点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标准表读数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被校表读数 0971982984005026047068059031001 1 求出该温度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值 2 确定该温度仪表的精度等级 s mm v 6 10 501 39 3 如果工艺上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8 问该温度仪表是否符合要求 解解 1 校验数据处理如下表 标准表读数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被校表读数 0971982984005026047068059031001 绝对误差 0 3 2 20246531 从数据处理表可见该温度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值 m 6 2 该仪表的最大引用误差为 6 0 100 1000 6 m 所以 该温度仪表的精度等级应定为 1 0 级 3 由于该仪表定为 1 0 级 则其仪表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CEO聘用合同(带长期激励计划与退休福利)
- 2025版体育赛事赞助商返利合同
- 二零二五版医药卫生行业实习生实训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防盗门原材料采购与加工合同
- 2025年度新型环保材料除甲醛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城镇化项目房地产营销代理合同正本
- 2025年龙岗区税务局饮用水安全配送与售后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农业科技园承包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昌月离婚协议书包含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费协议
- 2025年度安徽建筑施工行业劳动合同规范
-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
- 小学安全工作培训课件
- 海洋物理现象研究:南海东北部深层次结构与湍流混合机制
- 新疆森林采伐管理办法
- 医疗质量安全 培训课件
- 酒店管培生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自驾房车露营地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油页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工业软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心肺复苏的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