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 成立一 成立1949 10 11949 10 1 1 筹备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 筹备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 内容 通过通过 选举选举 决定决定 建立建立 通过 共同纲领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决定国旗 代国歌 首都 纪年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 2 标志 标志 开国大典 1949 10 11949 10 1 3 3 意义 意义 1 国内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纪元 注意理解 对国家的影响 中国结束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 被奴役的历史 真正成为独立自独立自主的国家 对人民的影响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站起来了 成为国家的主人主人 2 国外 国际 壮大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 巩固二 巩固 1 1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 1 时间 时间 代表 1951 阿沛 阿旺晋美 2 意义 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大陆统一 民族团结 2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 1 必要性 原因 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 2 时间 时间 1950 10 1953 7 3 司令员和军队 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4 意义 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被誉为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被誉为 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 是 是 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学习的榜样 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1 必要性 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 时间 19501950 19521952 底 底 1952 年底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基本完成土改 3 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 意义 祥见课本 13 页 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 消灭地主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巩固人民政权巩固人民政权 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 成功的探索 成功的探索 1 一五计划 1953 1957 2 1 必要性及目的 背景 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 基本任务 一个重点 两个相应 一个重点 两个相应 重点重点发展重工业 相应地相应地发展轻工业 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 相应地相应地培养人才 3 成就 工业方面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一个飞机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 厂 B 形成东北工业基地 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 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交通运输业方面 武汉长建大桥 川藏 新藏 青藏公路 4 意义 开始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工业化开始开始起步 2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 颁布 1954 91954 9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届全国人大 2 内容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 意义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 反映人民利益 3 三大改造 19531953 19561956 底底 对象背景 必要性 形式 途径 意义问题 农业 农民缺乏工具 资金 牲畜 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水利问题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不能合理 使用耕地耕地 也不能使用机械化机械化 工具 工具 影响生产发展生产发展和工业化工业化 的需要 参加农业生 产合作社 手工业参加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 工商业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的完成 实现了把生产资 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我国初步标志着我国初步 建立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 我国开始制度 我国开始 进入社会主义初进入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级阶段 要求过急 工作 过粗 改变过快 备注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 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创举 4 中共八大中共八大 19561956 1 1 内容 内容 主要矛盾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要知道具体内容 主要任务 要知道具体内容 2 2 意义 良好开端 意义 良好开端 详见课本 27 页 二 探索中的失误 1 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 19581958 年开始年开始 评价 评价 1 1 积极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建成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积极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建成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2 2 消极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严重失误 那时再加上 消极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严重失误 那时再加上 自然灾害等因素 造成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自然灾害等因素 造成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模范人物 邓稼先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邓稼先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一 重要会议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会议和谈话时间内容意义邓论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121978 12 1 1 思想 彻底否 思想 彻底否 定定 重新确 重新确 立立 2 2 政治 停止 政治 停止 工作重心转移 改革工作重心转移 改革 开放决策 开放决策 3 3 组织 实际上形成 组织 实际上形成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 二代领导集体二代领导集体 一个转折 两 一个转折 两 个开始 个开始 建国以来的 建国以来的 伟大伟大转折转折 2 2 完成拨乱反 完成拨乱反 正 是改革开放正 是改革开放 的的开端开端 3 3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开开 始始进入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现代化建设的新 时期 时期 开始酝酿 十二大 1982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 起来 走自己的路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 明确提出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概念 明确提出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概念 十三大 1987 1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 2 提出党的党的基本 路线 3 提出三步走战略 解决了什么是社 会主义 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的基 本问题 初步形成 系统概括 南方谈话 1992 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 特区姓社不姓资 3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 4 发展才是硬道理 进一步解放了人 们思想 成熟并形成体系 进一步完善 十四大 1992 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 确立了它在 全党的指导地位 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进入一个 新的发展阶段 确立了它在全党 的指导地位 十五大 1997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 党的指导思想 写入 党章 对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 写入党章 二 改革开放 1 改革 1 农村改革 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 2 城市改革 1985 年开始 重点是国企改革重点是国企改革 措施如下 措施如下 所有制所有制 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管理管理 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分配分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 2 开放 1 格局 经济特区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格局 经济特区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沿海经济开放 区区 内地内地 2 目的 也是意义目的 也是意义 引进人才 资金 技术 管理经验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民主建设的加强 平反冤假错案 1980 年平反刘少奇案 2 法制建设的加强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 民族团结 1 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 1 背景 原因 民族关系 相互依存 不可分离 民族格局 大杂居 小聚居民族格局 大杂居 小聚居 2 提出 筹建新中国时 3 含义 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民族自治机关 由 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 我国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五个省级自治区 要知道是哪五个 4 4 意义 意义 对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 民族发展 各民族共同发展 1 西藏 重要牧区 2 内蒙古自治区 商品粮基地 3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二 祖国统一 1 港澳回归 香港香港 1997 1997 澳门澳门 1999 1999 1 政策 构想政策 构想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提出 20 世纪 80 年代初 邓小平 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 意义 洗雪百年国耻 在祖国统一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 海峡两岸的交往 阅读本节课课文了解即可 第五单元外交成就第五单元外交成就 一 外交成就 1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 19531953 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意义 国际影响深远 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 19551955 年周恩来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并提出 求同存异求同存异 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会议特征 性质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会议主题 讨论保卫和平 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3 3 7070 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年代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