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矿业集团东荣三矿_第1页
双鸭山矿业集团东荣三矿_第2页
双鸭山矿业集团东荣三矿_第3页
双鸭山矿业集团东荣三矿_第4页
双鸭山矿业集团东荣三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 1 井田概况 1 1 1 交通位置 双鸭山矿业集团东荣三矿位于黑龙江省集贤煤田东南端 西南距福利镇 48km 经福利镇到矿业集团所在地 双鸭山市为 56km 如下图 1 1 交通位置 图 图 1 1 交通位置图 1 1 2 矿区经济概况 本区为农业区 工业基础较薄弱 但是 双鸭山矿业集团距本区较近 可 以借助老区力量建设新区 人力来源及材料供应条件都是良好的 双鸭山地区现有大型火力发电厂三座 在矿区总体设计阶段 供电电源方 案已达成协议 所以 供电电源已经解决 1 1 3 本矿区邻矿区煤炭生产建设及规划情况 东荣矿区东西宽 8 11km 南北长 16 29km 面积为 230km2 东荣矿区总 体设计 规划用三对井进行开发 总规模这 6 40Mt a 本矿井内没有生产 在建及停闭矿 也没有小煤窑 本矿区第三季地层广泛分布 地下含水量较丰富 供水水源较充足 1 1 4 气象 地震 本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 夏季气温较高 年平均最高气温 为 20 1 23 7 C 年降水量 325 7 692 3 年蒸发量 1095 5 1460 6 年平均风速 4 1 4 7m s 风向多偏西风 年平均最低气温为 17 4 23 9 C 最低气温可达 35 C 每年十月至次年五月为冻结期 最大冻结深度为 1 55 2 08m 根据国家地震局资料 东荣及其邻区地震裂度在 5 以下 过去无强烈地 震记载 1 1 5 地形 地势 本井田处于三江平原的西南部 属高沙漫滩 地势低平 地面标高为 55 78m 井田东部有双山子 标高 164 7m 南临完达山北 西依索利岗 山 标高为 107 9m 北面广阔平坦 本井田内没有大的河流 只有沙流河等季节性河流 从东 西两个方向流 入本区 雨季沙流河流量为 2 9m3 s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井田外侧 修筑了一些排水渠道 致使湿地面积有所减少 1 2 地质特征 1 2 1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本井田的可采煤层均赋存在上侏罗系鸡西群城子河组 其上为鸡西群穆棱 组 在穆棱组上覆有巨厚的第三 第四纪地层 晚侏罗第煤系地层不完全整合 于元古界 古生界基底之上 基底由元生界麻山群泥盆系青龙山组及侵入的花 岗岩组成 上侏罗系上统鸡西群城子河组 这本井的主要含煤地层 该层主要由灰白 色长石 石英 砂岩 灰色粉砂岩及少量的泥岩 凝灰岩 砾岩和砂质泥岩等 组成 附煤层综合柱状图 1 2 第四系地层在田内广泛分布 主要由砾砂和粗砂组成 中间夹有不连续的 亚粘土 在砂层上 伏有粘土及层厚 8 10m 的黑腐植土 区内四纪层厚度为东 西薄 中间厚 南部薄 北部厚 第四系地层 除在井田内 14 16 层勘探线上部有三块缺失 形成 三窗 外 其余各处均广泛分布 该地层由粉砂岩 泥岩组成 岩石胶结松散 以灰 绿色为主 厚度变化不大 本井田内的断层多为正断层 褶曲较少 部分煤层有地表露头 但都有风 化的痕迹 经过双鸭山测绘公司的多次勘测 对大部分的地质构造已经基本掌 握清楚 1 2 2 构造 本井田位于三江盆地的西部 三江盆地是中生代以来的一个断陷 凹陷 地 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北段由一些北北东向展开的次一级隆起带 和凹陷带组成 这便导致本矿区形成压扭性断裂和断层 并且其断层多为倾向 性断层 由于本井田处于区域性三种构造应力场的复合部位 应力集中构造较为复 杂 特别是北部背向斜处构造对煤层的破坏较大 煤的变质程度有所提高 而 且部分煤层有露头 井田主要构造分述如下 1 断层 如下表 1 1 所示 黑灰色 半亮型煤 玻璃光泽 地层煤 层柱状图厚度 m 层间距 m 岩石名称岩性描述 16 17 18 20 22 4 2 3 6 3 8 4 1 3 8 20 26 14 16 石英砂岩 泥岩 碳质粉砂岩 粉砂岩 碳质细砂岩 碳质泥岩 细砂岩 粉砂岩 页岩 中砂岩 细砂岩 中砾岩 粉砂岩 细砂岩 中细砂岩 中砂岩 粗砂岩 煤 煤 煤 煤 煤 灰色 水平层理 致密坚硬 灰色 水平层理 致密坚硬 灰色 水平层理 致密坚硬 浅灰色 水平层理 硅质胶结 致密坚硬 浅灰色 水平层理 硅质胶结 致密坚硬 浅灰色 水平层理 硅质胶结 致密坚硬 黑灰色 半亮型煤 玻璃光泽 黑灰色 半亮型煤 玻璃光泽 黑灰色 半亮型煤 玻璃光泽 黑灰色 半亮型煤 玻璃光泽 灰色 石英砂岩 坚硬 灰色 石英砂岩硅质胶结 坚硬 灰白色 以石英为主 坚硬 层理明显 灰白色 以石英为主 坚硬 层理明显 浅灰色 快状 层理不明显 浅灰色 石英颗粒 层状构造 泥质胶结 浅灰色 碳质胶结 质地松软 浅灰色 水平层理 质地松软 黑色 层状构造 泥质胶结 灰白色 水平层理 致密坚硬 硅质胶结 灰黑色 碳质胶结 元 石 界 图 1 2 煤层综合柱状图 表 1 1 断层特征表 序 号 名称性质产 状 落差倾 角 断层可 靠性 1F48 逆 NE 20 170 340 6 0 可靠 2F9 正 NE 35 0 1 30 7 3 可靠 3F29 正 NE 31 0 4 6 7 1 可靠 4F45 逆 EW 70 0 4 7 0 可靠 5F84 正 NE 45 0 6 7 3 7 可靠 6F72 正 NE 67 10 20 3 0 可靠 7F10 逆 NS 146 0 6 0 7 3 可靠 2 岩浆活动 本井田内的岩浆岩以侵入为主 大多呈岩脉及岩床侵入于侏罗纪煤系地层 中 为燕山后期产物 以酸性石英闪长岩 中性辉绿岩玄武岩为主 岩浆岩主 要分布在 F9断层与精查线 17 之间 或岩床侵入煤层中 使煤层局部变质 1 2 3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本井田开采之煤层主要位于侏罗系鸡西群城子河含煤组 含煤性好 主要 可采厚度 19 8m 平均厚度为 4 8m 地层总厚度 700m 含煤系数 5 27 本区 煤层发育较稳定 标志层清晰 物性特征明显 煤岩层相对可靠 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16 煤层 全区发育且较稳定 煤层结构单一 厚度较大 煤质稳定 肉眼 鉴定为半亮 半暗型 块状 由南向北 由东向西增厚 煤层厚度为 4 9 5 7m 平均厚度为 5 1m 煤层顶部和底部局部出现了 1 2 层夹石 厚度 为 0 05 0 10m 岩性多为炭质泥岩 煤层顶板为粉砂岩 底板为炭质细砂岩 及含炭质泥岩 煤层有露头 在 0 标高之上局部不可采 17 煤层 该煤层基本上全区发育 仅在井田南部的浅部局部不可采 煤 层的开采厚度在 4 2 4 7m 之间 平均厚度为 4 5m 赋存较稳定 结构属复煤 层 有 1 2 层夹矸 厚 0 1 0 25m 岩性多为页岩 煤层顶板多为中砂岩 底板多为细砂岩 煤层有露头 在 10m 标高之上发育不稳定 煤变质程度较 高 且有风化现象 18 煤层 大部可采煤层 可采厚度 4 5 5 0m 平均厚度 4 7m 可采范围 内煤层厚度稳定 南西薄 向北 东增厚 结构属单一煤层 局部有薄层炭质 泥岩或粉砂岩夹层石 顶板为粉砂岩 细砂岩及中砂岩 底板为细砂岩 砂岩 20 煤层 该层在全井田大部分区域发育 煤层在断层 F9之后 逐渐变薄 结构单一 煤层厚度在 4 3 5 3m 平均厚度为 5 0m 煤层顶板为粉砂岩 底 板为细砂岩 煤层有露头 露头煤质不稳定 且在 0 标高之上局部不可采 22 煤层 全井田发育 只在井田南部浅部变薄 煤层结构较单一 厚度 为 4 0 4 9m 平均厚度为 4 7m 在井田深部 煤层倾角有变大的倾向 煤层 顶板为中细砂岩 底板为中砂岩 煤层在井田中部 有煤层露头 且煤质也有 风化的倾向 在 10m 标高之上发育不稳定 且局部不可采 具体各煤层厚度 结构和顶底板情况分层如下表 1 2 所示 表 1 2 煤层特征表 煤厚 煤 层 范 围 平 均 层 间距 稳 定性 结 构 发 育程度 顶 板 底 板 露 头情 况 1 6 4 9 5 7m 5 1m 较 稳定 单 一 全 区发育 粉 砂岩 细 砂岩 有 2 0m 1 7 4 3 4 7m 4 5m 较 稳定 复 杂 全 区发育 细 砂岩 粉 砂岩 有 1 2m 1 8 4 5 5 0m 4 7m 较 稳定 单 一 大 部发育 粉 砂岩 中砂 岩 细 砂岩 无 2 8m 2 0 4 3 5 3m 5 0m 较 稳定 单 一 大 部发育 粉 砂岩 细 砂岩 有 44 1 6m 较单全细中有 2 0 4 9m 7m 稳定一区发育砂岩砂岩 1 2 4 岩石性质 厚度特征 煤层顶底板的厚度一般都大于 8m 多为砂岩 详见下表 1 3 表 1 3 岩石力学强度指标表 名 称 抗压强度 c MPa 抗拉强度 t MPa 摩擦角 内聚力 C MPa 细 砂岩 20 2004 2535 508 40 粉 砂岩 10 1002 2030 404 30 1 2 5 井田内水文地质情况 1 井田内各地段的水文地质特征各有不同 现分述如下 第三系孔隙含水层 在井田内广泛分布 其厚度发育规律为由东南往西北 逐渐增厚 向东变薄 涌水量为 0 001 0 83 L S m 第三系裂隙透水层 本井田广泛发育 除山坡地区较薄外 其余均很厚 发育规律为 由南往北逐渐增厚 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及山区地下水 涌水量为 0 705 7L S m 基底岩层裂隙水 分布于低山和丘陵地带 由白玉岩 安同山岩及火成岩 等组成 对煤系裂隙含水带补给量甚微 而且对矿床充水无影响 煤系裂隙含水带 本含水带是直接充水含水层 它与第三系有水力联系 但很微弱 2 地面水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本井田煤系裂隙含水带补给条件不好 隔水性较弱 开采初期 矿井涌水 量最大 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 水的静储量逐渐消耗 矿井的涌水量将会逐渐 减少 并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矿井在开采过程中 排水将以疏干煤系风化裂隙带的储水量为主 本井田 最大涌水量为 279m3 h 正常涌水量为 237 m3 h 3 井田内的主要隔水层有第四系顶部粘土 亚粘土 中部粘土 亚粘土层 和第三系泥岩 砂岩层 1 2 6 瓦斯 煤的自燃 地温及顶板情况 本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相对涌出量 1 43m3 t 绝对涌出量为 3 95 m3 min 煤尘无爆炸危险 且煤层无自燃倾向性 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 瓦斯 涌出量大会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矿井瓦斯取样的控制深度为 40 5 733 2m 在 737 5m 深以上 甲烷成 分为 0 75 36 75 在 400 4 633 2m 深度为 28 18 45 26 平均为 34 31 37 05 二氧化碳一般为 6 44 8 95 瓦斯成份及含量均很低 由 于地质报告没有明确提出矿井的瓦斯等级 所以 本设计只能根据上述数据进 行分析 同时参考东荣二矿的煤尘及瓦斯情况 初步确定本矿井初期的瓦斯等 级为低沼气矿井 并没有煤尘爆炸危险和自燃发火倾向 本矿井的恒温带温度为 5 6 C 深度为 30m 400m 水平的平均地温为 20 5 C 700m 水平的平均地温度为 28 3 C 煤层顶底板岩石主要为粉砂岩和中细砂岩 抗压强度一般在 600 1100kg cm2左右 预计本矿井各煤层顶底板类别均在一级以上 1 2 7 煤质 牌号及工业用途 1 煤种及其变化 本矿井煤的挥发份一般大于 30 属低变质煤 各煤层 y 值平均为 5 9m m 粘结性较低 煤种主要为气煤 肥煤次之 煤种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 变化 2 发热量 各煤层煤的平均发热量 QfD 为 6306 6849 大卡 kg 3 元素分析 各煤层碳 Cr 的平均含量为 80 84 82 66 Or 的平均含量为 10 61 12 62 Hr 的平均含量为 5 32 5 86 说明煤的元素组成稳定 属低腐质煤 4 煤的有害成分 灰分 本井田煤的灰分含量 Ag 为 10 96 24 45 多属中低灰分煤层 硫 各煤层硫的含量均很低 原煤全硫 SgQ 为 0 1 0 41 属特低硫煤 磷 各煤层原煤磷的平均含量为 0 003 0 061 属特低 低磷煤 5 工业用途评价 本井田原煤按现行煤炭实用分类法 属于 气煤 由于本区气煤低灰 低磷 低硫 具有一定的胶质层厚度 所以 本矿井原煤经洗选加工后可作为 优良的配焦和化工精煤 副产品可供动力及民用 6 可选性 所有煤层的煤均属于易选 中等可选 1 3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矿井总体设计确定 本井田包括精查区 东南部的一块详查区两个区域 其井田的边界范围为北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